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DB34/T 2298-2015.pdf
ICS 35.110 M 10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2982015 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 wheat nursary and disaster situation internet of things mornitoring regulations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2-03 发布 2015-03-0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298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朗坤物联网公司、安庆市种植业管理局、界首市农技推广中心、定远县农技推广中心、庐江县农技推广中心、灵璧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新马桥原种场、蒙城县农技推广中心、临泉县农技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邢君、汪新国、田灵芝、方进、陈再高、谢兰光、龚德荣、吕和平、房春兴、胡开明、孙建强、柳西玉。DB34/T 22982015 1 小麦苗、灾情物联网监测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安徽省小麦苗、灾情的指标体系、自动监测基本要求及苗、灾情分析应用。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及周边同类型地区小麦苗情、灾情物联网监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DB34/T 1961 小麦气象灾害监测技术规范 DB34/T 1962 小麦苗情分类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小麦苗情 小麦田间植株外观长势长相及内部生长发育状况。注:外观长势长相包括田间植株的叶龄、叶色、叶片大小、叶片形状、分蘖数、次生根数、节间长短、株高和田间的群体数量、结构等;内部生长发育状况主要包括小麦植株进入越冬、返青、拔节、穗粒分化发育的时期和生长发育的进程等。3.2 小麦灾情 在小麦田间生长发育过程中遇到异常天气和异常环境变化,导致小麦器官的生长发育环境条件超越正常范围,引起生长发育异常,最终造成减产、减收的现象。4 指标体系 4.1 苗情 在苗情指标中,分别对沿淮淮北、江淮及沿江三类地区的半冬性和春性两类品种,从冬前分蘖期、越冬期、返青期和拔节期四个生育时期的旺苗、一类苗、二类苗、三类苗共四类苗情采取列表方式提出苗情诊断指标、外观特征和应对措施。苗情分类评价遵照 DB34/T 1962 标准执行,苗情诊断按附录A 表A.1-表A.4 执行。DB34/T 22982015 2 4.1.1 主要指标 叶龄(主茎叶龄)、单株茎蘖数、亩茎蘖数。4.1.2 辅助指标 播种以来所需要的0的有效积温()、叶面积指数、叶片颜色、分蘖状况。4.2 灾情 把小麦的冻害、冷害、旱灾、涝(渍)害、干热风 5 种主要灾害按灾害名称、成灾类型、发生时间、主要成灾条件、其它成灾条件、症状整理列表,提出应对措施。灾害分类遵照 DB34/T 1961 标准执行,灾害诊断执行附录A 表A.5 的规定。4.2.1 主要成灾条件 极端空气温度、降温幅度、空气相对湿度及风速。4.2.2 其它成灾条件 土壤相对湿度、生育进程、低(高)温持续时间。4.2.3 在线预警 叶片颜色、枯死程度、穗部受冻情况。5 自动监测基本要求 5.1 视频 对小麦长势进行实时监控,提供动态视频图像资料,能够呈现多田多点苗灾情画面,开展地区间比较,调阅历史资料开展年度间比较。视频自动监测基本要求遵照附录B 的规定执行。5.2 农田环境参数 农田环境参数测定内容主要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降雨量、蒸发量、日照时数、光合有效辐射等内容。环境参数自动监测基本要求遵照附录B 的规定执行。5.3 小麦本体 主要测定小麦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叶片氮含量、冠层温度、小麦群体湿度等内容。小麦本体自动监测基本要求遵照附录B 的规定执行。6 苗、灾情分析应用 6.1 苗情评价 通过视频图像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小麦苗情进行直观判断,遵照附录A 对苗情进行评价。DB34/T 22982015 3 6.2 苗情比较 通过网络平台的实时视频图像与历史图像资料的比较,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小麦苗情进行年度间比较,参照附录A 表A.1,预测小麦苗情发展趋势,提出应对措施。6.3 生育期判断 根据 12 月中下旬连续 3 d 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 3小麦开始越冬;翌年 2 月中下旬连续 3 d 日平均气温稳定回升到 3以上小麦开始返青,气温稳定回升至 10以上,小麦进入拔节期,根据小麦生长与温度的相关性,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数据,判断小麦生育进程。根据历史资料,对年度间小麦生育进程进行比较。6.4 生长量预测 小麦从播种到第一片叶展开需大于 0以上的有效积温 120,越冬前主茎每长出一片叶子需要0以上的有效积温 75左右。淮北地区适期播种的半冬性小麦,12 月下旬安全越冬的叶龄指标应达到 6.5,需要 0以上的有效积温 650左右。根据小麦生长量与有效积温的相关性,通过对网络平台上分时段有效积温的统计,预测小麦冬前的生长量。根据各时段有效积温统计结果,预测小麦生育进程。6.5 产量预测 通过分时段汇总分析环境因子监控数据,并结合视频图像,评价小麦生长状况,分析产量要素形成条件,判断产量丰歉。6.6 灾情判断 通过视频图像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小麦灾情进行直观判断,遵照附录A 对灾情进行评价。6.7 灾情比较 通过网络平台的实时视频图像与历史图像资料的比较,对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类型、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小麦灾情进行年度间比较,参照附录A 表A.5,预测小麦灾情发展趋势及影响程度,提出应对措施。6.8 灾情预警 根据温、湿度等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及近阶段监测汇总数据,参照附录A 表A.5 小麦灾情发生条件及当地气象预报,对小麦灾害类型和受灾程度作出判断,发出预警,提出应对措施。DB34/T 22982015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安徽省小麦苗、灾情诊断指标 表A.1 沿淮、淮北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苗情监测指标体系 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茎蘖(个)亩茎蘖(万)11月 20日(冬 前 分 蘖 期)旺 苗 5.5 60 532.5 长势旺,群体大,主茎有34 个分蘖,叶色淡绿。或分蘖细弱、缺位,次生根少。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转壮。一 类 苗 4.55.5 23 4060 457.5532.5 群体适宜,个体健壮,叶片发绿;有 23 个分蘖,次生根发达。防止壮苗转旺苗。二 类 苗 3.54.5 12 3040 382.5457.5 群体偏小,个体较壮,叶色较绿,有 12 个分蘖,次生根少。适当追施苗肥,促进分蘖生长,培育冬前壮苗.三 类 苗 3.5 1 30 382.5 群体不足,个体瘦弱,叶色淡绿;无分蘖,无分蘖或刚进入分蘖期,无次生根。采取浇水追肥措施,促弱苗转壮苗。12月 20日(越 冬 期)旺 苗 7.5 5 95 682.5 群体过大,田间麦苗已封行;个体瘦弱,叶片细长,叶色淡绿;分蘖细弱,次生根少,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叶面积系数1.5。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化控药剂)、适时追肥等措施,促弱蘖生长,控旺苗转壮苗。一 类 苗 6.57.5 35 80100 607.5682.5 叶色葱绿,根系发达,分蘖粗壮。叶面积系数 11.5。划锄松土,提高地温,以保稳健生长,防止壮苗转为旺苗。二 类 苗 5.56.5 23 7080 532.5607.5 叶片绿色,分蘖中等。叶面积系数 0.81。防止冬季冻害造成苗情转弱。追施土杂肥,覆盖作物秸秆。三 类 苗 5.5 2 70 532.5 叶色淡绿,叶片短小,分蘖细弱。叶面积系数0.8。防止冬季冻害造成苗情转弱。追施草木灰、人粪尿、土杂肥,每亩追尿素 5公斤左右,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DB34/T 22982015 5 表 A.1(续)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茎蘖(个)亩茎蘖(万)2月 20日(返 青 期)旺 苗 9.5 5 110 832.5 叶色淡绿,叶片细长且下披,麦苗封行,分蘖瘦弱。叶面积系数1.0。防止脱肥叶色转淡,追肥恢复生长功能。亩追尿素 3 公斤左右;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一 类 苗 8.59.5 45 90110 757.5832.5 叶色葱绿,叶片宽大且挺拔,田间麦苗已封行,分蘖粗壮。叶面积系数 0.51:增温保墒,沿淮地区注意排水降湿。开展中耕划锄,沿淮地区注意疏通“三沟”。二 类 苗 7.58.5 34 8090 682.5757.5 叶色绿色,叶片坚挺,田间麦苗已封行,分蘖中等。叶面积系数 0.5。增温保墒,沿淮地区注意排水降湿。中耕划锄,沿淮地区疏通“三沟”。三 类 苗 7.5 3 80 682.5 叶色黄绿、叶片短小上挺,田间麦苗未封行,分蘖细弱,根系不发达。叶面积系数0.5。增温保墒,促春生分蘖生长,沿淮地区注意排水降湿。中耕划锄,沿淮地区疏通“三沟”,亩追尿素 5 公斤;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3月 15日(拔 节 期)旺 苗 10.5 120 907.5 叶片宽大且下垂,叶色淡绿,第一节间细长。叶面积系数4.5 因苗追肥,促进稳健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7.510 公斤)。一 类 苗 910.5 56 100120 795907.5 叶片宽大且挺直,叶色绿,第一节间粗壮。叶面积系数 44.5。因苗追肥,促进正常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1012.5 公斤)。二 类 苗 89 45 90100 720795 叶片坚挺,叶色绿,第一节间粗壮。叶面积系数 3.54。因苗追肥,促进正常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1012.5 公斤)。三 类 苗 8 4 90 720 叶片短小且上举,叶色绿,第一节间粗短。叶面积系数3.5。因苗追肥,促进快速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10 公斤左右)。DB34/T 22982015 6 表A.2 江淮地区半冬性小麦品种苗情监测指标体系 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茎蘖(个)亩茎蘖(万)11月 20日(冬 前 分 蘖 期)旺 苗 5 50 495 长势旺,群体大,主茎有 23 个分蘖,叶色淡绿。防止生长过旺,造成分蘖节养分消耗过大而降低抗冻性,造成越冬期不同程度冻死。采取镇压、中耕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控旺。一 类 苗 45 12 4050 425495 叶色葱绿,群体适宜,有 12 个分蘖。注意防控,防止壮苗转旺苗。二 类 苗 34 01 3040 345425 叶片绿色,有 01 个分蘖 适当采取促的方式,促苗情转化为壮苗。三 类 苗 3 30 340 叶色淡绿,叶片短小,无分蘖或刚进入分蘖期。在 2 叶期及时施用苗肥,每亩追尿素 5 公斤左右或叶面喷施有机活性肥,促进生长,确保安全越冬。12月 20日(越 冬 期)旺 苗 7 80 645 叶色墨绿、叶片细长,麦苗接近封行,分蘖弱,第一节间开始伸长。叶面积系数1.5。防止叶片受冻变黄至不同程度冻死。注意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麦苗过快生长。一 类 苗 67 2.53.5 7080 570645 叶色葱绿,分蘖节粗壮,根系发达。叶面积系数 11.5。防止暖冬麦苗继续生长,转为旺苗。追施土杂肥,覆盖作物秸秆 二 类 苗 56 1.52.5 6070 495570 叶色绿,分蘖节中等,次生根比较发达。叶面积系数 0.81。防止冬季冻害造成苗情转弱。追施土杂肥,覆盖作物秸秆。三 类 苗 5 2 60 495 叶色黄绿、叶片短小,分蘖节细弱,次生根少而短。叶面积系数0.8。防止冬季冻害造成苗情转弱。追施草木灰、人粪尿、土杂肥,每亩追尿素 5 公斤。DB34/T 22982015 7 表 A.2(续)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茎蘖(个)亩茎蘖(万)2月 20日(返 青 期)旺 苗 8 90 720 叶色淡绿、叶片细长且下垂,田间麦苗封行。叶面积系数1。防止脱肥造成叶色转淡,追肥恢复生长功能。亩追尿素 3 公斤。一 类 苗 78 3.54.5 8090 645720 叶色葱绿,叶片粗大且挺拔,麦苗已封行,分蘖节粗壮。叶面积系数 0.51。排水降湿,增强根系活力。中耕划锄。二 类 苗 67 2.53.5 7080 570645 叶色灰绿,叶片坚挺,麦苗接近封行,分蘖节中等。叶面积系数 0.5。排水降湿,增强根系活力。中耕划锄,追施返青肥(每亩尿素 3 公斤)。三 类 苗 6 3 70 570 叶色黄绿、叶片短小上挺,麦苗未封行,分蘖节细弱。叶面积系数0.5。排水降湿,适量追肥,促春生分蘖生长。中耕划锄,追施返青肥(每亩尿素 35 公斤)。3月 15日(拔 节 期)旺 苗 9 100 795 叶片长且下垂,叶色淡绿,第一节间细长。叶面积系数4.5。因苗追肥,促进稳健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7.5 公斤左右)。一 类 苗 89 4.55.5 90100 720795 叶片粗大且挺拔,叶色绿,第一节间粗壮。叶面积系数 44.5。因苗追肥,促进正常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 10 公斤)。二 类 苗 78 3.54.5 8090 645720 叶片坚挺,叶色绿,第一节间粗壮。叶面积系数 3.54。因苗追肥,促进正常生长。追施拔节肥(每亩尿素1012.5 公斤)。三 类 苗 7 4 80 645 叶片短小且上挺,叶色绿,第一节间细弱。叶面积系数3.5。每亩追尿素 10 公斤左右促进快速生长。DB34/T 22982015 8 表A.3 江淮地区春性小麦品种苗情监测指标体系 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分蘖(个)亩茎蘖(万)11月 20日(冬 前 分 蘖 期)旺 苗 4 40 420 基本苗过多;叶色绿,叶片狭长;蘖少或无分蘖。控旺转壮。采取镇压或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一 类 苗 34 01 3040 345420 叶色葱绿,叶片宽大;可见分蘖。防止壮苗转旺苗 二 类 苗 23 2030 270345 叶色绿,无分蘖。防止苗情转弱。采取中耕,遇雨亩追尿素 1.5-2 公斤。三 类 苗 2 20 270 叶色绿,叶片短小;无分蘖。促弱转壮。采取中耕,遇雨亩追尿素 2-3 公斤。12月 20日(越 冬 期)旺 苗 6 70 570 群体偏大,个体瘦弱;叶色淡绿,叶片略长;蘖少,蘖弱,缺位分蘖较多。或群体正常,但叶色绿,叶片肥大。叶面积系数1。重点防冻害。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麦苗生长。一 类 苗 56 23 6070 495570 叶色葱绿,叶片长;蘖多,蘖壮,缺位分蘖少;次生根多且长。叶面积系数 0.81。遇暖冬天气,喷施生长调节剂,防止壮苗转旺苗。遇寒冷天气,追施草木灰、人粪尿、土杂肥等防冻害。二 类 苗 45 12 4060 420495 叶色淡绿。叶面积系数 0.50.8。遇暖冬天气,加强肥水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遇寒冷天气,追施腊肥,防冻害。三 类 苗 4 01 40 420 叶色黄绿,叶片短;分蘖少而小,次生根少而短。叶面积系数0.5。遇暖冬天气,加强肥水管理,促苗情转化升级。遇寒冷天气,追施腊肥,防冻害。2月 20日(返青期)旺 苗 7 80 645 群体偏大,个体瘦弱;田间麦苗快封行;叶色黄绿,叶片长且下披,蘖少,蘖弱。或群体正常,但叶色墨绿,叶片肥大且下披。叶面积系数1。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下干旱不浇水,有利控旺;遇重旱浇水,有利返青恢复生长。不追施返青肥。DB34/T 22982015 9 表 A.3(续)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分蘖(个)亩茎蘖(万)2月 20日(返 青 期)一 类 苗 67 34 7080 570645 叶色葱绿,叶片长且挺拔;蘖多,蘖壮,根系发达。叶面积系数 0.51。注意渍涝防控。遇重度干旱时浇水,促进返青恢复生长,一般不追施返青肥。二 类 苗 56 23 5070 495570 叶色绿,叶片坚挺。叶面积系数 0.5。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时浇水,促进返青恢复生长。追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 类 苗 5 12 50 495 叶色淡绿或黄绿,叶片短且上挺;蘖少,蘖弱,根系不发达。叶面积系数0.5。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时浇水,促进返青恢复生长。增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3月 15日(拔 节 期)旺 苗 8 90 720 第一节间细长;叶色黄绿或墨绿,叶片较长,无效分蘖偏多。叶面积系数4。注意渍涝防控。遇重度干旱时浇水,遇中度以下干旱不浇水,有利控旺保稳健生长。拔节肥,减少氮肥用量,适当增施磷、钾肥。一 类 苗 78 45 8090 645720 第一节间粗短;叶色葱绿,叶片长。叶面积系数 3.54.0。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时浇水,促进稳健生长。正常追施拔节肥。二 类 苗 67 34 6080 570645 田间麦苗快封行;叶色绿。叶面积系数 33.5。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时浇水,促进生长。适当增施拔节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 类 苗 6 3 60 570 田间麦苗未封行,第一节间细短;叶色淡绿或黄绿,叶片短。叶面积系数3。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时浇水,促进生长。重施拔节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DB34/T 22982015 10 表A.4 沿江地区春性小麦品种苗情监测指标体系 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分蘖(个)亩茎蘖(万)11月 20日(冬 前 分 蘖 期)旺 苗 3 30 345 群体过大,叶面积系数达 1.2 以上;或群体正常,但因早播出现植株和叶龄偏大,易造成冬前拔节。控制肥水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麦苗生长,防止冬前拔节。一 类 苗 23 01 2030 270345 叶龄和群体适宜,无明显缺苗断垄现象,叶面积系数 0.51.0;叶色和分蘖、次生根生长正常。防止壮苗转旺苗。二 类 苗 12 1520 195270 叶龄或群体偏小,或有较多的缺苗断垄,叶面积系数 0.10.5。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冬前生长和苗情转化升级。三 类 苗 1 15 195 未出苗或刚出苗,或基本不足,叶面积系数0.1。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冬前生长和苗情转化升级。12月 20日(越 冬 期)旺 苗 5.5 70 532.5 群体过大,个体瘦弱,叶面积系数1.5;或群体正常,但植株和叶龄偏大,叶片嫩绿肥大;或已在冬前拔节。遇暖冬控制肥水和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抑制麦苗生长,防止冬内拔节;遇寒冬加强防冻害管理。一 类 苗 4.55.5 1.52.5 5070 457.5532.5 叶龄和群体适宜,叶面积系数在 1.01.5 之间;叶色、叶长和分蘖、次生根生长正常。防止暖冬麦苗继续生长,转为旺苗。二 类 苗 3.54.5 0.51.5 3050 382.5457.5 个体或群体偏小,叶面积系数在 0.51.0 之间;或个体较瘦弱,叶色偏淡、偏黄,有轻、中度缺肥症状。遇暖冬,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遇寒冬,追施腊肥,加强防冻害管理。三 类 苗 3.5 1 30 382.5 个体或群体较小,叶面积系数0.5;或个体瘦弱,叶片短小,少有分蘖,叶色较黄,有脱肥症状。遇暖冬,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遇寒冬,增施腊肥,加强防冻害管理。DB34/T 22982015 11 表A.4(续)生 育 期 苗情 类型 诊断指标 播种以来需0的有效积温()外观特征 应对措施 主茎 叶龄 单株 分蘖(个)亩茎蘖(万)2月 20日(返青期)旺 苗 7.5 80 682.5 群体过大,个体瘦弱,叶面积系数2.8,叶色较绿,叶片细长披垂,分蘖弱;或群体正常,但叶片浓绿肥大披垂;或已在冬前、冬内拔节。注意渍涝防控和控水、控肥,禁施追施返青肥。一 类 苗 67.5 2.53.5 7080 570682.5 群体和个体大小基本适宜,叶面积系数 2.02.8;叶色葱绿,叶片粗大挺拔,麦苗接近封行,分蘖节粗壮。按正常田管。二 类 苗 56 23 5070 495570 个体或群体偏小,叶面积系数1.52.0;或群体正常,但个体较瘦弱,分蘖较少,叶色偏淡、偏黄,有轻、中度缺肥症状。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及时浇水,并追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 类 苗 5 2 50 495 个体或群体较小,叶面积系数1.5;或个体瘦弱,叶片短小,分蘖少,叶色较黄,有脱肥症状。注意渍涝防控,遇旱及时浇水增施返青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3月 15日(拔节期)旺 苗 9 90 795 群体过大,麦苗封行过早,叶面积系数4.5,个体瘦弱,叶色淡绿,叶片细长披垂;或群体正常,但植株叶片浓绿肥大披垂,伸长节间细长。注意渍涝防控和适当控水,非重度干旱不浇水;施拔节肥时,适当减少氮肥用量,增施磷、钾肥。一 类 苗 89 45 8090 720795 群体和个体大小基本适宜,叶面积系数 3.54.5,麦苗适时封行,叶片色绿、宽大、厚实、挺拔,基部伸长节间较短、粗壮。按正常田管。二 类 苗 78 34 6080 645720 个体或群体偏小,麦苗封行较迟,叶面积系数 2.83.5,叶片较绿、坚挺,伸长节间较粗壮;或群体正常,但个体较瘦弱,叶色偏淡、偏黄,有轻、中度缺肥症状。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及时浇水,适当增施拔节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三 类 苗 7 60 645 个体或群体较小,麦苗尚未或接近封行,叶面积系数2.8;或个体瘦弱,伸长节间细短,叶片短小,叶色较黄,有脱肥症状。注意渍涝防控,遇中度以上干旱及时浇水,并重施拔节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DB34/T 22982015 12 表A.5 小麦灾情监测指标体系 灾害 名称 成灾 类型 发生 时间 主要成灾条件 其他成灾 条件 症状 应对措施 冻 害 入冬 剧烈 降温型 11月 中下旬 秋末寒流南下,最低气温由 510快速下降到淮北地区-5-8,江淮之间-4-6,沿江江南-3-5。早播旺长田块;墒情不足。1 级冻害:叶尖发黄;2 级冻害:叶片的 2/3 冻死;3 级冻害:叶片全枯;4 级冻害:植株或分蘖冻死。适时灌溉,增加覆盖,喷施叶面肥;提前喷施调节剂。冬季 严寒型 12月下旬至翌年2月中旬 冬季强寒流南下,淮北地区最低气温下降至-8-12,江淮之间-6-9,沿江江南-4-6。持续时间 10小时;无积雪覆盖;墒情不足。同上 追施土杂肥覆盖秸秆等 早春 冻融型(倒春寒)2月中旬 至3月 早春出现寒流天气,气温由 10左右快速下降到-3-5。返青期间极端最低气温下降至-5及其以下。持续时间 510 小时。同上 提前追施土杂肥覆盖秸秆,浇水等,冻害来临前熏烟,受冻后及时根外喷肥 冷 害 低温 冷害 4月 上中旬 春季冷空气南下,气温 24小时内降至 56以下,0以上 持续时间 47 小时。1 级冷害:穗部受冻小于 1/3;2 级冷害:穗部受冻 1/32/3;3 级冷害:穗部受冻超过 2/3;4 级冷害:小穗全部冻死或抽不出穗。熏烟防冻,追肥浇水 根外喷肥 旱 灾 轻旱 9月至 翌年5月中下旬 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 020 cm 土层 6570,分蘖期 040 cm 土层 6065,拔节孕穗期 060 cm 土层 6065。干土层为表土。播种后出苗不齐,苗期午间叶片出现短时萎蔫、卷叶。因地制宜灌溉 中旱 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 020 cm 土层 6065,分蘖期 040 cm 土层 5560,拔节孕穗期 060 cm 土层 5560。干土层厚度达 05 cm,土壤发白。播种不能出苗,苗期叶片持续萎蔫、卷叶。适时灌溉 DB34/T 22982015 13 表 A.5(续)灾害 名称 成灾 类型 发生 时间 主要成灾条件 其他成灾 条件 症状 应对措施 旱 灾 重旱 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020c m 土层60,分蘖期 040 cm 土层55,拔节孕穗期 060 cm 土层55。干土层厚度达 510 cm,土壤发白。播种不能出苗,苗期出现干枯死苗 立即灌溉 涝(渍)渍害 9月至 翌年5月中下旬 大于土壤相对含水量适宜指标,小于饱和含水量 紧握土壤,水成滴或成股流下。根系早衰,下部叶片变黄。清沟沥水,因地制宜中耕凉墒 涝灾 大于饱和含水量,田间有积水 田间明显积水 2 日以上。植株逐渐变成黄灰色,重者死亡。迅速排除积水,因地制宜中耕凉墒 干 热 风 高温 低湿 重型 5月 中下旬 日最高气温35;14 时相对湿度25,风速4 m/s 3 日以上。叶片萎蔫,茎秆快速变成灰绿色,麦穗变成灰白色。喷 12 次叶面肥,高温 低湿 轻型 日最高气温32;14 时相对湿度30,风速3 m/s 2 日以上。叶片萎蔫,茎秆逐渐变成灰绿色,麦穗变成灰白色。喷 12 次叶面肥 雨后 热枯型 日最高气温30;14 时风速3 m/s 大雨骤晴后遇高温 57 小时。植株迅速变成灰绿色,逐渐死亡。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DB34/T 22982015 14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小麦生长环境及本体物联网自动监测基本要求 表B.1 小麦生长环境及本体物联网自动监测基本要求 类型 测定项目 功能作用 基本要求 视频图像 实时监控小麦长势,提供动态视频图像,呈现多田、多点画面,开展地区间和年度间比较。全方位 360 度旋转。可分辨小麦茎蘖、叶片、病虫发生情况;真实、清晰分辨叶片颜色。每4小时自动抓拍一次静态图像,并将图像进行有序存储。能够自动传输。环境 参数 空气 温度 农田环境参数,用于评价小麦生长状况。测定 1.5 m 处的空气温度。测定范围-3070,精度 0.2,分辨率0.1。用 表示。能够自动传输。土壤 温度 农田环境参数,用于评价小麦生长状况。测定地表以下 10 cm、20 cm 的土壤温度。测定范围-50120,精度 0.2,分辨率 0.05。用 表示。能够自动传输。空气 湿度 农田环境参数,评价小麦生长状况,用 表示。测定地面以上 1.5 m 处的空气湿度。测定范围 0100(RH),精度 3,分辨率0.1。能够自动传输。土壤 湿度 判断土壤含水量,评价小麦生长状况。分别测定 10 cm、20 cm、40 cm 和 60 cm 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测定范围 0100,精度 3,分辨率 0.1(FOR)。测定结果自动转化为土壤相对含水量()。能够自动传输。降雨 量 土壤水分的重要来源,判断土壤墒情余缺状况的数值。测定自然降雨量,用 mm 表示。能够自动传输。蒸发 量 判断土壤水分散失状况和小麦失水状况的数值,反映小麦生长状况,基本满足小麦苗、灾情分析需要。准确测定土壤水分蒸发数量,用 mm 表示。能够自动传输。日照 时数 衡量小麦每天接收太阳有效辐射时间长短的数值,反映小麦生长状况,基本满足小麦苗、灾情分析需要。准确测定太阳的光照时间,用小时(H)表示。能够自动传输。光合 有效 辐射 衡量光照强度的数值,评价农田小气候环境的重要参数。反映小麦生长状况,满足小麦苗、灾情分析需要。自动测定太阳光照强度,用umol/m2/s 表示。能够自动传输。DB34/T 22982015 15 表 B.1(续)类型 测定项目 功能作用 基本要求 作物 本体 叶面积 系数 在一定范围内,作物产量随叶面积指数增大而提高。反映小麦生长状况,满足苗、灾情分析需要。自动测定单位土地面积上小麦植株的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能够自动传输。叶绿素 反映小麦营养状况,满足苗、灾情分析需要。自动测定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自动传输。叶片 氮含量 反映小麦生长状况,满足苗、灾情分析需要。测定小麦叶片氮含量,自动传输。冠层 温度 反映小麦自身水分状况,确定灌溉时间和用水量,制定精确灌溉方案。自动测定小麦冠层温度,比较空气温度,计算冠气温差,建立基于冠层温度的灌溉模型。能够自动传输。小麦群体 湿度 掌握不同群体密度的湿度差异,构建合理群体结构。自动测定小麦群体的相对湿度,与空气湿度及土壤湿度相比较。能够自动传输。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