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土荆芥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56-2016.pdf

  • 资源ID:188808       资源大小:2.27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土荆芥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56-2016.pdf

ICS 65.020.01 B16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5562016 土荆芥检疫鉴定方法 Technical Standard for Insp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Dysphania ambrosioides(Linnaeus)Mosyakin&Clemants 2016-04-06发布 2016-07-06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土荆芥检疫鉴定方法 DB35/T 15562016*2016年 11 月第一版 2016年 11 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556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虞赟、林谷园、林星辉、沈建国、于文涛、林阳武、李敏、王沛、郭琼霞。DB35/T 15562016 1 土荆芥检疫鉴定方法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土荆芥的检疫、鉴定方法。本规程适用于土荆芥的种子和植株的检疫鉴定。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子叶cotyledon 为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植物发育时的第一片叶或者第一对或第一轮叶中之一个。2.2 胚轴 embryonic axis 是种子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为子叶着生点与胚根之间的轴体。种子萌发后,由子叶到第 1片真叶之间的部分,称为上胚轴;子叶与根之间的一部分,称为下胚轴。2.3 胞果 utricle 又称囊果,由合生心皮形成的一类果实,具一枚种子。成熟时,果皮薄且干燥不开裂,疏松地包围种子,极易与种子分离。2.4 点状腺 punctate gland 为植物叶片上的突起,内多含芳香油。3 鉴定依据 3.1 分类信息 土荆芥俗名:鹅脚草、臭草、杀虫芥,学名:Dysphania ambrosioides(Linn.)Mosyakin&Clemants,异名: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Atriplex ambrosioides Crantz.,Ambrina ambrosioides Spach.,Blitum ambrosioides Beck.,隶属藜科(Chenopodiaceae),刺藜属(Dysphania R.Brown)。DB35/T 15562016 2 3.2 原理 将现场采集和实验室检测中发现的疑似土荆芥的植株、籽实,通过肉眼、放大镜、体视显微镜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根据本标准描述的植株和种子的鉴定特征,作为鉴定土荆芥的鉴定依据。4 仪器和器具 4.1 仪器 体视显微镜(具测量功能)、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天平、电动筛或套筛。4.2 器具 放大镜、解剖刀、解剖针、镊子、指形管、培养皿、白瓷盘、棉花、样品袋、标本夹、标签、记录纸、标本瓶、标本盒、防虫剂、樟脑精、干燥剂。5 土荆芥种子的实验室检测方法 5.1 样品制备 将现场检测抽取的送检样品充分混匀,制成平均样品。采用四分法,取平均样品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较少样品时)作为检验样品,其余的作为保存样品贴标签保存,称取并记录检验样品的质量。送检样品不足 1.0 kg 的全检。5.2 过筛检验 根据检验样品个体的大小确定套筛的规格,按照孔径从大到小依次套上套筛并加上筛底,将检验样品倒入最上层的套筛内,盖上筛盖,以回旋法过筛,或用电动筛震荡,使样品充分分离。把过筛的筛上物和筛下物分别倒入白瓷盘内,用镊子挑捡杂草籽,放置于培养皿内,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检验样品个体大于土荆芥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下物;检验样品个体小于土荆芥种子的主要检查筛上物。混杂于粮食、种子等植物及植物产品中的土荆芥种子,一般在套筛的孔径为 1.5 mm以下的筛上物中获得。5.3 鉴定方法 5.3.1 目测鉴定 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将检出的杂草籽、植株或植株残体进行分类,挑出疑似土荆芥的种子、植株或植株残体。5.3.2 镜检鉴定 将疑似杂草籽、植株或植株残体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其外部形态特征,必要时对其解剖观察进行种类鉴定。6 鉴定特征 6.1 基本生物学特性 DB35/T 15562016 3 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花果期:6 月至 12 月。种子繁殖。6.2 植株形态特征 植株具强烈而特殊芳香气味。6.2.1 幼苗 子叶 2,长约 4 mm,宽约 2 mm,椭圆形,全缘,叶基渐窄,叶面稀布白色粉粒,具长柄。下胚轴不发达,粉红色,上胚轴不发育。初生叶 1,卵形,先端钝圆,全缘,叶基下延,形成半透明膜质边缘,有一明显的中脉,具长柄。第一后生叶与初生叶相似。第二后生叶叶缘开始出现不规则锯齿,并有明显的主脉与侧脉。幼苗直立,全株光滑无毛,揉碎后具特殊芳香气味。土荆芥幼苗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A(图 A.1A.4)。6.2.2 成株 植株高50 cm80 cm。土荆芥植株形态特征参见附录A(图A.5A.8)。6.2.2.1 根 主根 1,具须根。6.2.2.2 茎 茎直立,多分枝。近地面茎干圆柱形,粗壮光滑,近无毛。上部茎方柱形,有纵沟,具短柔毛。土荆芥茎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A(图 A.9)。6.2.2.3 叶 叶片互生,长 2.0 cm19.5cm,宽 0.5 cm8.0 cm。叶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先端急尖或渐尖,边缘具稀疏不整齐的大锯齿,基部渐狭具短柄,上部叶逐渐狭小,有的叶边缘稍呈波状或几全缘。叶面平滑无毛,叶背散生细微黄色点状腺,并沿叶脉疏生柔毛。在花期时,下部叶大多脱落,仅茎梢留有线状披针形的苞片。在果期时,叶片近全脱落。土荆芥叶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A(图 A.10A.12)。6.2.2.4 花 花两性或雌性,直径 0.5 mm1.8 mm,通常 25朵簇生于上部叶腋;排列成穗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被裂片 5,偶 3,绿色,通常闭合;雄蕊 5 或较少,略长于花被;花药长约 0.4 mm;子房圆形,略扁,花柱不明显,柱头通常 3,偶 25,丝形,伸出花被外。土荆芥花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A(图 A.13A.15)。6.2.2.5 果 胞果扁球形,直径约 1.0 mm,完全包于花被内,内含 1 粒种子。种子肾形,横生或斜生,黑色或暗红色,平滑,有光泽,边缘钝,直径约 0.7 mm。土荆芥果实形态特征参见附录 A(图 A.16A.18)。7 结果判定 以完整植株或成熟种子的形态特征为鉴定的依据,符合 6.2 描述的可鉴定为土荆芥DB35/T 15562016 4(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8 标本和样品保存与处理 8.1 保存方法 8.1.1 标本保存 将鉴定检出的土荆芥植株压制成干标本,将鉴定检出的土荆芥种子装入指形管或标本瓶内,加以标识,注明编号、中文名称、学名、科别、产地、货物名称、进出境日期,经手人签字后妥善保存。8.1.2 样品保存 保存样品按编号、中文名称、产地、货物名称、进出境日期分别存放,并由经手人标识确认和样品管理员登记后,妥善保存。8.2 保存时间 含有土荆芥的样品,妥善保存至少 6 个月。8.3 处理 保存期满后,含有土荆芥的样品应作灭活处理。DB35/T 15562016 5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土荆芥形态特征图 图A.1 子叶 图A.2 幼苗正面观(示初生叶、第一后生叶)DB35/T 15562016 6 图A.3 幼苗正面观(示不规则锯齿叶片)图A.4 幼苗侧面观(示上胚轴、下胚轴、根)DB35/T 15562016 7 图A.5 植株形态特征(正面观,生长期)DB35/T 15562016 8 图A.6 植株形态特征(侧面观,生长期)DB35/T 15562016 9 图A.7 植株形态特征(置于地面,花期)DB35/T 15562016 10 图A.8 植株形态特征(置于地面,果期)DB35/T 15562016 11 a)近顶端 b)中部 c)近地面 d)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示柔毛)图A.9 图 A.9 茎 DB35/T 15562016 12 a)叶缘具大锯齿 b)叶缘具波状或几全缘 图A.10 叶形态特征 图A.11 叶形态特征(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示黄色腺点)DB35/T 15562016 13 图A.12 叶片着生方式(置于地面)图A.13 花枝 DB35/T 15562016 14 a 花药;b 柱头;c 子房;d 花被片正面观;e花被片背面观 图A.14 花结构(置于体视显微镜下)d e a b c DB35/T 15562016 15 图A.15 花形态特征(置于体视显微镜下)a)肉眼观察 b)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 图A.16 果枝形态特征 DB35/T 15562016 16 图A.17 胞果及种子形态特征(置于体视显微镜下)a)胞果顶面观 b)胞果底面观 b)种子 d)种子(示种脐)图A.18 胞果及种子形态特征(电镜图)_

注意事项

本文(土荆芥检疫鉴定方法DB35/T 1556-2016.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