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7 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砷、锑、铋、汞含量的测定DB34/T 2127.7-2014.pdf

  • 资源ID:188299       资源大小:451.8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7 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砷、锑、铋、汞含量的测定DB34/T 2127.7-2014.pdf

ICS 07.060 A 44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127.72014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 7 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砷、锑、铋、汞含量的测定 Analysis methods of regional geochemical survey samples Part 7:Determination of Arsenic,Antimony,Bismuth,Mercury content by AFS 文稿版次选择 2014-06-24 发布 2014-07-24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127.7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系列标准由 12 部分组成。分别为:第1部分:总则;第2部分:X射线荧光光谱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第3部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第4部分:等离子体质谱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第5部分:泡塑吸附-等离子体质谱法金含量的测定;第6部分:泡塑吸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金含量的测定;第7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砷、锑、铋、汞含量的测定;第8部分:火焰原子吸收法多元素含量的测定;第9部分:催化极谱法钨、钼含量的测定;第10部分:离子选择电极法氟含量的测定;第11部分:发射光谱法银、硼、锡、铅含量的测定;第12部分:活性炭吸附-发射光谱法金含量的测定。本部分为第 7 部分。本部分涉及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和术语见第 1 部分。本标准由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安徽省地质实验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合肥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玲、陈园园、邢应香、刘瑱。DB34/T 2127.72014 1 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7 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砷、锑、铋、汞含量的测定 警告使用本标准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上岗操作许可。本标准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应在有相关安全和健康保障设备的工作场所操作。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中砷、锑、铋、汞量的测定。本方法检出限(g/g):As 0.2,Sb 0.04,Bi 0.04,Hg 0.007。2 原理 试料用王水分解,在酸性条件下,以硫脲-抗坏血酸为还原掩蔽剂,将砷()、锑()还原成砷()、锑()后,与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氢化砷和氢化锑,铋直接与硼氢化钾反应生成氢化铋,汞形成原子蒸汽,由载气(氩气)带入石英原子化器,受热分解为原子态砷、锑、铋、汞,在特制砷、锑、铋、汞空心阴极灯的照射下,基态砷、锑、铋、汞原子被激发至高能态,再活化回到基态时,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其荧光强度分别与砷量、锑量、铋量、汞量成正比,与校准曲线比较可定量测定元素砷、锑、铋、汞。3 试剂和材料 3.1 试剂 本部分除非另有说明,在分析中均使用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水(去离子水)。3.2 盐酸(HCl)1.19 g/mL。3.3 硝酸(HNO3)1.42 g/mL 3.4 硫脲(H2NCSNH2)3.5 抗坏血酸(C6H8O6)3.6 氢氧化钠(NaOH)3.7 硼氢化钾(KBH4)3.8 酚酞(C20H14O4)3.9 95乙醇(C2H5OH)3.10 重铬酸钾(K2Cr2O7)DB34/T 2127.72014 2 3.11 硝酸(1+1)3.12 王水(2+1)3.13 盐酸(1+1)3.14 盐酸(1 mol/L)84 mL 盐酸(3.1)溶于 1000 mL 水中,混匀。3.15 盐酸(1+9)3.16 硫脲-抗坏血酸还原掩蔽剂(1+1)称取硫脲(3.3)10.0 g 与抗坏血酸(3.4)10.0 g 研磨混匀,现用现磨。3.17 氢氧化钠溶液(2 g/L)称取 2 g 氢氧化钠(3.5)溶于 1000 mL 水中,混匀。3.18 氢氧化钠溶液(1 mol/L)称取 40 g 氢氧化钠(3.5)溶于 1000 mL 水中,混匀。3.19 硼氢化钾溶液(20 g/L)称取 20 g 硼氢化钾(3.6)溶于 1000 mL 氢氧化钠溶液(3.16)中,混匀。若有杂质,用脱脂棉过滤备用,现用现配。3.20 酚酞指示剂 称取 0.5 g 酚酞(3.7)溶于 100 mL 95的乙醇(3.8)中,混匀。3.21 重铬酸钾溶液(50 g/L)称取 50 g 重铬酸钾(3.9)溶于 1000 mL 水中,混匀。3.22 砷标准溶液 3.22.1 砷标准储备溶液(As)=1000.0 g/mL 称取 1.3203 g 高纯三氧化二砷于 250 mL 烧杯中,加入 20 mL 氢氧化钠溶液(3.17),待溶解后,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3.19),用 1 mol/L 盐酸溶液(3.13)中和至酚酞之红色褪去,转入 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2.2 砷标准溶液(As)=50.0 g/mL 吸取 5 mL 标准溶液(3.21.1)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3.1)2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3 锑标准溶液 3.23.1 锑标准储备溶液(Sb)=1000.0 g/mL 称取 2.3940 g 高纯三氧化二锑(预先在 105烘干 2 小时,在干燥皿中冷却至室温)于 250 mL烧杯中,加入 80 mL 盐酸溶液(3.1),待溶解后,转入 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DB34/T 2127.72014 3 3.23.2 锑标准溶液(Sb)=50.0 g/mL 吸取 5 mL 标准溶液(3.22.1)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3.1)2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3.3 锑标准溶液(Sb)=5.0 g/mL 吸取 10 mL 标准溶液(3.22.2)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3.1)2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4 铋标准溶液 3.24.1 铋标准储备溶液(Bi)=1000.0 g/mL 称取 1.0000 g 高纯金属铋于 250 mL 烧杯中,加入 50 mL 硝酸溶液(3.2),加热溶解,取下冷却,转入 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4.2 铋标准溶液(Bi)=50.0 g/mL 吸取 5 mL 标准溶液(3.23.1)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3.2)1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4.3 铋标准溶液(Bi)=5.0 g/mL 吸取 10 mL 标准溶液(3.23.2)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盐酸(3.1)2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5 汞标准溶液 3.25.1 汞标准储备溶液(Hg)=100.0 g/mL 称取 0.1354 g 高纯二氯化汞于 250 mL 烧杯中,加入 20 mL 硝酸(1+1)溶液(3.10),低温加热溶解,取下冷却,加入 40 mL 硝酸溶液(3.2)以及 20 mL 重铬酸钾溶液(3.20),转入 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5.2 汞标准溶液(Hg)=5.0 g/mL 吸取 5 mL 标准溶液(3.24.1)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3.2)1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5.3 汞标准溶液(Hg)=0.5 g/mL 吸取 10 mL 标准溶液(3.24.2)于 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3.2)10 mL,用水稀至刻度,摇匀。3.26 混合标准工作溶液(As)=1.0 g/mL,(Sb,Bi)=0.1 g/mL,(Hg)=0.01 g/mL 移取砷标准溶液(3.21.2)10 mL、锑标准溶液(3.22.3)10 mL、铋标准溶液(3.23.3)10 mL、汞标准溶液(3.24.3)10 mL 于 500 mL 容量瓶中,用盐酸(3.14)稀至刻度,摇匀。4 仪器 4.1 原子荧光光谱仪 配有特制砷、锑、铋、汞的空心阴极灯。DB34/T 2127.72014 4 4.2 分析天平 级,感量 0.1 mg。5 试样 试样粒径应小于 0.074 mm。6 分析步骤 6.1 试料 称取 0.5000 g 试样,精确至 0.1 mg。6.2 空白试验 随同试料进行不少于 2 份空白试验。6.3 试料前处理 将试料置于 50 mL 烧杯中,用适量水润湿,加入 20 mL 王水(3.11)将底部试料摇散,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上低温蒸至 5 mL 左右(勿干),取下冷却,吹洗表面皿,移至 50 mL 比色管中,用盐酸(3.14)稀至刻度,摇匀,放置澄清,备测。6.4 校准曲线系列配制 移取 0.0 mL、1.0 mL、2.0 mL、4.0 mL、8.0 mL、10.0 mL 混合标准溶液(3.25)于 50 mL 比色管中,用盐酸(3.14)稀至刻度,摇匀。对应的浓度见表1。表1 校准曲线各溶液浓度(ng/mL)元素 0 1 2 3 4 5 As 0.0 20.0 40.0 80.0 160.0 200.0 Sb Bi 0.0 2.0 4.0 8.0 16.0 20.0 Hg 0.0 0.2 0.4 0.8 1.6 2.0 6.5 测定 6.5.1 铋、汞的测定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按照仪器工作条件,取试料清液(6.3),用硼氢化钾(3.18)作还原剂,分别测量校准系列溶液和试料溶液中铋、汞的荧光强度,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溶液的测定。6.5.2 砷、锑的测定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按照仪器工作条件,取试料清液(6.3)15 mL 左右,加少许(0.5 g)混合还原剂(3.15),充分摇动后放置 20 分钟左右,用硼氢化钾(3.18)作还原剂,分别测量校准系列溶液和试料溶液中砷、锑的荧光强度,同时进行空白试验溶液的测定。6.6 校准曲线绘制 DB34/T 2127.72014 5 分别按分析步骤(6.5.1)和(6.5.2)测量校准系列溶液砷、锑、铋、汞的荧光强度,以校准曲线的砷量、锑量、铋量和汞量为横坐标,荧光强度值为纵坐标,绘制砷、锑、铋、汞的校准曲线。通过试料的荧光强度值,从曲线上可得到相应的砷量、锑量、铋量和汞量。7 分析结果计算 砷量、锑量、铋量、汞量分别以质量分数(As)、(Sb)、(Bi)、(Hg)计,数值用 g/g或 10-6 表示,按公式(1)计算:kmm mBs0.(1)式中:B 代表元素砷、锑、铋、汞;m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试样中的砷、锑、铋、汞的量(g);m0 从校准曲线上查得空白溶液中的砷、锑、铋、汞的量(g);ms 试料量(g);k 稀释系数 8 精密度 选取 5 个含量水平的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的样品,分别在 5 个实验室进行 4 次测定,数据经统计计算得出本分析方法的精密度参数,见表2。表2 原子荧光法精密度表(含量单位:As、Sb、Bi 10-6,Hg10-9)成分 水平范围 m 重复性限 r 再现性限 R As 7.727.1 r=0.1154 m+0.2444 R=0.1232 m+0.6644 Sb 0.56.0 r=0.1736 m+0.0193 R=0.2142 m+0.0507 Bi 0.21.6 r=0.1078 m+0.0095 R=0.2344 m-0.2016 Hg 13.5278.4 r=0.0876 m+2.2352 R=0.1078 m+5.1792 DB34/T 2127.72014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原子荧光光谱仪参考工作条件 表A.1 原子荧光光谱仪参考工作条件 测定元素 负高压 灯电流 炉温 载气流量 屏蔽气流量 As-270 V 20 mA 200 300 ml/min 800 ml/min Sb-270 V 70 mA 200 Bi-270 V 70 mA 200 Hg-270 V 30 mA 200 DB34/T 2127.72014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共存离子干扰情况 B.1 共存离子干扰情况 B.1.1 在待测溶液中,不大于下列含量的元素不影响砷的测定 Cu(50 g/mL)、Pb(20 g/mL)、Zn(30 g/mL)、Fe(200 g/mL)、Co(5.5 g/mL)、Ni(35 g/mL)、Cd(30 g/mL)、Au(1 g/mL)、Ag(11 g/mL)、Sb(4 g/mL)、Bi(11 g/mL)、Hg(0.6 g/mL)、Sn(9 g/mL)、Se(12 g/mL)、Te(9 g/mL)、Cr(11 g/mL)。B.1.2 在待测溶液中,不大于下列含量的元素不影响锑的测定 Cu(20 g/mL)、Co(10 g/mL)、Ni(15 g/mL)、Pb(8 g/mL)、Zn(12 g/mL)、Au(5 g/mL)、Ag(7 g/mL)、Bi(20 g/mL)、Hg(15 g/mL)、Ge(15 g/mL)、Se(10 g/mL)、Te(10 g/mL)、As(25 g/mL)。B.1.3 在待测溶液中,不大于下列含量的元素不影响铋的测定 Cu(100 g/mL)、Pb(500 g/mL)、Zn(700 g/mL)、Co(200 g/mL)、Ni(200g/mL)、Cd(5 g/mL)、Au(1 g/mL)、Ag(20 g/mL)、Sb(8 g/mL)、Sn(40 g/mL)、Se(0.5 g/mL)、Te(0.4 g/mL)、As(16 g/mL)。B.1.4 在待测溶液中,不大于下列含的量元素不影响汞的测定 Cu(4500 g/mL)、Co(4500 g/mL)、Pb(30 g/mL)、Zn(30 g/mL)、Ni(4500 g/mL)、Au(0.3 g/mL)、Ag(6 g/mL)、Sb(9 g/mL)、Pt(15 g/mL)、Se(3 g/mL)、Te(0.1 g/mL)、As(22 g/mL)、Bi(23 g/mL)。_

注意事项

本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分析方法 第7 部分:原子荧光光谱法砷、锑、铋、汞含量的测定DB34/T 2127.7-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