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技术规程DB63/T 242-2014.pdf

  • 资源ID:188077       资源大小:365.05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技术规程DB63/T 242-2014.pdf

I C S备案 号: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D B 63D B 63 D B 63D B 63D B 6 3/T 2 4 2 1 9 9 6青海省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技术规程1 9 9 6-0 1-1 5 发布 1 9 9 6-0 3-0 1 实施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D B 63/T 242 1996I前 言本规程的附录是标准的附录。本规程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提出并归口。本规程由青海省种子管理站起草。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罗新青、李俊仁、王志远、宋晓红。D B 63/T 242 19961青海省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技术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程序和技术要求。本规程适用于农作物新品种(育成、引进或杂交种)的丰产性、抗逆性、适用性、应用价值和品质鉴定。按此规程进行试验取得的试验资料作为品种审(评)定的依据。2 农作 物品 种中 间试 验原 则2.1 组织 领导2.1.1 省级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工作,由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统一组织和管理。并委托省农林科学院主管。2.1.2 列入省级中间试验的作物有小麦、大麦、青稞、蚕豆、豌豆,马铃薯、油菜、玉米、绿肥和蔬菜类中的大白菜、甘蓝、萝卜、蕃茄、黄瓜等。2.1.3 省负责以外的其它作物的品种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托的作物品种试验工作,由州、地、市负责。2.2 管理 方法2.2.1 粮油作物品种中间试验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主持;2.2.2 蔬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主持;2.2.3 绿肥作物品种中产试验由青海省农林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主持;2.2.4 各州、地、市、县农科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国营农场、良(原)种场协同主管部门,共同搞好中间试验工作。2.3 组织 管理 单位 职责2.3.1 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类作物参试品种进行田间观摩、检查及评选;2.3.2 负责中间试验各作物参试品种的征集,筛选工作;2.3.3 组织召开中间试验总结会,与主持试验单位一起,共同确定参试品种、试验地点、点次、承担试验单位;2.3.4 负责下达各作物品种中间试验计划。2.4 主持 试验 单位 职责2.4.1 制定试验方案;2.4.2 选择与设置试验点,并与承担试验单位签定合同;2.4.3 负责对承担试验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及培训;2.4.4 汇总试验资料,对试验结果进行变量分析,并向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报送试验总结。3 农作 物品 种中 间试 验程 序3.1 中间 试验 程序(见下 图)D B 63/T 242 19962 品比试验 引种试验省品种预备试验同步省品种区域试验第一年 省品种生产试验第一年交叉省品种区域试验第二年 省品种生产试验第二年品种试验资料汇总提交审定4 技术 内容4.1 预备 试验(个别 作物 如小 麦安 排此 项试 验)4.1.1 试验 年限 及点 次4.1.1.1 试验年限为一年。4.1.1.2 试验点次:同一生态类型区每组试验只选一个点。4.1.2 试验 点的 设置根据作物类型、农业区划、耕作制度、生产水平及推广区域,选择有代表性、条件较好、技术力量强、无检疫性病虫害的农业科研、农技推广、种子部门和国营良(原)种场设置试验点。4.1.3 参试 品种 条件凡申请参加省品种预备试验的品种,必须具有连续两年的品比试验资料,或一年三个试验点的品比试验资料,且资料完整,数据可靠,并填写“青海省农作物品种预备试验参试品种申请表”,报省农林科学院主持试验的单位审批。4.1.3.1 参试 品种 产量品比试验中比省统一对照品种增产以上或产量超过对照但达不到增产指标,有特殊优异性状的品种。D B 63/T 242 199634.1.3.2 参试 品种 品质)麦类作物粗蛋白质含量东部农业区水地及低位山旱地以上,其它地区以上,面筋质(以湿计重)占全麦粉的以上。啤酒大麦粗蛋白质含量;)蚕豆、豌豆粗蛋白质含量在以上;)油菜含油量在以上;单低品种芥酸含量不超过;双低品种芥酸含量不超过,硫代葡萄糖甙含量微摩尔毫克以下;)马铃薯淀粉含量在以上,食味正常;)蔬菜及其它作物品种品质不低于大面积推广同类作物品种的品质标准。4.1.4 参试 品种 数目每组参试品种不超过12个(含对照品种)。4.1.5 对照 品种 的选 择该试验采用单对照。由主持试验单位根据不同作物生态区域,选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或新审定的优良品种。4.1.6 参试 品种(含 对照 品种)质 量纯度和发芽率必须达到原种或一级良种标准。4.1.7 参试品种无检疫病、虫、杂草对象。4.1.8 试验 方法4.1.8.1 选地)试验地应选在周围无障碍物的地块;若有大的障碍物(如树林、建筑物),要求距离障碍物的垂直距离不得少于障碍物高度的倍;)试验邻道路时,与道路垂直距离应米以上;)试验地块邻水渠时,应距离干、支、斗、农水渠的垂直距离分别为米、米、米、米以上;)试验地要求茬口相同,肥力均匀,水地平坦,山地坡向一致。4.1.8.2 试验 设计)试验小区形状为长方形,长宽比例为;)试验小区面积:自花授粉作物一般不小于.平方米,常异花和异花授粉作物要适当大些;)试验小区重复数,一般为次;)试验小区排列方法,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方法;)观察道,其宽度为0.50.8米,位置在两重复(或区组)间与小区行向垂直;)保护行,在试验地四周种植同种作物至少行。4.1.8.3 栽培 管理)试验田的浇水、施肥、中耕、锄草、治虫管理等措施,要求及时一致,同一项作业当天完成,至少当天完成同一重复区。)严禁对试验使用各种生长调节剂、除草剂和杀菌剂。4.1.8.4 试验 结果 及分 析试验中后期由主持试验单位组织有关专家,对各类型各作物参试品种稳定一致性进行田间评选,对仍在分离,品种纯度不高的品种坚决淘汰。根据专家田间表决及产量结果,决选出参加下年区域试验的品种。4.2 区域 试验4.2.1 试验 年限 及点 次4.2.1.1 试验年限为两年。4.2.1.2 试验 点次在同一生态类型区麦类、油菜、马铃薯等作物选点不得少于个;其它作物选点个。D B 63/T 242 199644.2.2 试验 点的 设置同4.1.2。4.2.3 参试 品种 条件凡申请参加省品种区域试验的品种,必须是省预备试验决选出的品种或具有连续两年的品比试验资料或一年三个试验点的品比试验资料,且资料完整,数据可靠,性状稳定一致,具有一定的抗逆性。并填写“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申请表”,报省农林科学院主持试验的单位审批。4.2.3.1 参试 品种 产量同4.1.3.1。4.2.3.2 参试 品种 品质同4.1.3.2。4.2.4 参试 品种 数目同4.1.4。4.2.5 对照 品种 的选 择该试验采用双对照,第一对照为共同对照,由主持试验单位根据不同作物生态区域,选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品种或新审(评)定的优良品种,并提供种子。第二对照为当地当家品种,种子由承担试验单位准备。如遇两个对照为同一品种时,可不必另加第二对照。4.2.6 参试 品种(含 对照 品种)质 量同4.1.6。4.2.7 试验 方法4.2.7.1 选地同4.1.8.1。4.2.7.2 试验 设计同4.1.8.2。4.2.7.3 栽培 管理同4.1.8.3。4.2.7.4 试验 结果 及分 析通过观察、记载而得到的试验原始数据,必须按着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产量法先对各个品种分别计算其在各个重复中的小区产量的平均数,然后将平均数折合成亩产,再将各品种的平均亩产与对照种的平均亩产对比,求出相差的百分率,并依次排列出位次。)统计分析法对各品种间的差异性,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测验,常用方法是新复极差测验()和稳定性参数测定。4.3 生产 试验4.3.1 试验 年限 及点 次同4.2.1。4.3.2 试验 点的 设置同4.1.2。4.3.3 参试 品种 条件参加省生产试验的品种,应是经过两年区域试验,在多数试验点表现综合性状优良、增产显著,品质优良的品种,并经中间试验会议讨论,主持单位批准,方能参加试验。4.3.3.1 参试 品种 产量D B 63/T 242 19965在区域试验中麦类、豆类、油料和绿肥(产草量)作物比对照品种增产以上;蔬菜、马铃薯增产以上的点占总试验点次的以上,或产量虽与对照品种相同,但有至多项优异性状超过对照品种者,可参加生产试验。4.3.3.2 参试 品种 品质同4.1.3.2。4.3.4 参试 品种 数目每种类型参试品种不超过个(含对照品种)。4.3.5 对照 品种 的选 择该试验采用单对照。选用当前大面积推广或新审(评)定品种为对照,种子由承担试验单位提供。4.3.6 参试 品种(含 对照 品种)质 量同4.1.6。4.3.7 试验 方法4.3.7.1 选地同4.1.8.14.3.7.2 试验 设计)试验小区面积:麦类、油菜、马铃薯等作物每个品种种植面积333-666平方米;蔬菜类及稀有小宗作物,每个品种种植面积66-333平方米。)采用简单对比排列法,二次重复。)保护行、在试验地四周种植同品种作物至少行。4.3.7.3 栽培 管理同4.1.8.2。4.3.7.4 试验 结果 及分 析同4.2.7.4。4.4 特殊 规定4.4.1 区域 试验 与生 产试 验交 叉进 行对在第一年区域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的品种,可在第二年安排区域试验的同时组织生产试验。4.4.2 区域 试验 与生 产试 验同 步进 行为缩短育种年限,使好的品种尽快应用于生产,对在品比试验中综合性状表现特别优异,符合“两高一优”农业要求的品种,在安排区域试验的同时,可同步组织安排生产试验。4.5 记载 和汇 总4.5.1 试验必须严格按照试验方案执行,做到及时、准确、统一。田间记载严格执行各作物品种观察记载标准,应有专人负责,相对稳定。试验记载资料,列入品种档案。4.5.2 试验点应按时写出苗期、中后期试验小结和总结报告,分送主持单位和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4.5.3 全省每年定期召开中间试验总结会议,总结试验结果、交流经验、评比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制定下年度试验实施方案。4.6 经费 及其 它4.6.1 试验经费主要由主持试验的单位将中间试验作为项目列入科研课题经费预算。4.6.2 凡参加中间试验的品种由育成(引种)单位提交试验费。不使用公款的业余育种者和农民育出的品种参加试验,免交试验费。4.6.3 试验经费主要用于试验补助、试验活动及对试验人员的奖励等。参试费统一寄主持试验单位。D B 63/T 242 19966附 录 A(标 准的 附录)技术 术语 注解A.1 中间 试验指农作物品种预备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A.2 预备 试验是为测定参试品种稳定一致性而设置的试验。A.3 区域 试验是为明确某一品种在不同区域内的适应性、丰产性而设置的试验,主要测定参试品种的适宜种植范围和应用价值。A.4 生产 试验是为明确某一品种在生产上的利用价值而设置的试验,主要测定在区域试验中择优选出的品种在大田生产条件下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A.5 随机 区组是小区试验的一种排列方式,指同一重复内的第一个品种小区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一般整个试验随机排列后,还要进行人工调整,防止同一品种在相邻重复并列或在同一条直线上。A.6 对比 排列指每一参试品种直接排列于对照种区旁边。A.7 大宗、小 宗作 物大宗作物系指小麦、青稞、油菜、马铃薯。其余均为小宗作物。A.8 优异 性状系指与对照种比较,如抗病性高抗或免疫,品种优于推广品种等。

注意事项

本文(农作物品种中间试验技术规程DB63/T 242-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