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DB41/T 293.4-2014.pdf

  • 资源ID:188063       资源大小:874K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DB41/T 293.4-2014.pdf

ICS 65.020 B 61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293.42014 代替 DB41/T 293.3-2012 农 作物 四级 种子 生产 技术 规程 第 4 部 分:水稻三系 杂交 种 2014-12-30 发布 2015-03-01 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41/T 293.42014 前 言 DB41/T 293 农作物 四级 种子生 产技 术规 程 分为15 个部分:第1 部分:小麦;第2 部分:玉米 杂交 种;第3 部分:水稻常规 种;第4 部分:水稻三系 杂交 种;第5 部分:高 粱三系 杂交 种;第6 部分:谷子;第7 部分:大豆;第8 部分:甘薯;第9 部分:棉花 常规 种;第10 部分:棉 花杂 交种;第11 部分:油 菜常 规种;第12 部分:油 菜三 系杂 交种;第13 部分:花 生;第14 部分:芝 麻;第15 部分:烟 草。本部分 为 DB/T 293 的第4 部分。本部分 按照 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部分 代替 DB41/T 293.32002 籼型杂 交 水稻“三系”四级种 子生 产技 术操作规 程,与 DB41/T 293.32002 相比主 要技 术变化 如下:增 加了“四 级种 子”的术语 和定 义;修 改了 育种 家种 子、原原种、原 种和 检定 种定 义;将“株 系循 环法”修 改为“株行 扩繁 法”。本部分 由河 南省 农业 厅提 出并归 口。本部分 起草 单位:河 南省 农业科 学院、河 南省 种子 管理站、河南农 业大 学、河南科 技大 学、河南科技学院、四 川国 豪种 业有 限公司、信阳市 种子 管理 站、信阳市 农业 科学 院。本部分 主要 起草 人:尹海 庆、宋 连启、韩 延如、赵 全志、刘桂 珍、王清 林、徐昌能。本部分 参加 起草 人:王付 华、王 生轩、孙 建军、周 新保、李建 新、张联 合、胡娜、王越 涛、常 萍、吕强、陈献 功、刘明 久。本部分 于2002年8月首次 发布,2014 年12月第一 次修 订。DB41/T 293.42014 29 农 作物四 级种子生 产技术 规程 第 4 部分:水 稻三系 杂交种 1 范围 本部分 规定 了 水 稻三系 杂交种四 级种 子生 产的 术语 和定义、“三系”种子繁 殖、育种 家种子、原原种、原 种和 制种(检 定种 生产)的要 求和 方法。本部分 适用 于 水 稻三 系及 其杂交 种四 级种 子的 生产。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3543(所有 部分)农作物种 子检 验规 程 GB/T 7415 主要农 作物 种子贮藏 DB41/T 318 农作物 种子 田间检 验规 程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四级种 子 four-grade seed 在水稻 三系 杂交 种种 子生 产中,以 三系 育种 家种 子 为源头,运用 重复 繁殖 技 术路线,按世 代顺 序繁殖的三 系育种 家种 子、原 原种、原种,以及 用恢 复 系原种 与不育 系原 种杂交,生产 出的杂 交种,即 为四级种 子。3.2 亲本种 子 parental seed 配制杂 交种 的“三系”即 不育系、保 持系 和恢 复系 种子。又各 有育 种家 种子、原原 种和 原种类别。3.2.1 不育系 male sterile line 雌蕊正 常而 雄蕊 花粉 败育,不能 自交 结实,育 性受 遗传基 因控 制。通常 用A 表示。3.2.2 保持系 maintainer line 雌雄蕊 发育 正常,能 自交 结实;给不 育系 授粉 后,获得不 育系 种子,但 其后 代仍然 具有 雄性 不 育 特性。通 常用 B 表示。3.2.3 恢复系 restorer line 雌雄蕊 发育 正常,能 自交 结实,给不 育系 授粉 所产 生的杂 种一 代,其育 性恢 复正常,具 有杂 种优 势。通常 用 R 表示。3.3 育种家 种子 breeder seed DB41/T 293.42014 30 育种家 育成 的该 三系 杂交 种亲本 最初 种子,具有 各亲本的 特异 性、一致性 和遗传稳 定性,达到 育 种家种子 质量 标准。用 白色 标签作 标记。3.4 原原种 foundation seed 由育种 家种 子直 接繁 殖而 来,具 有该 系的 特异 性、一致性 和遗 传稳 定性,达 到原原 种的 质量 标 准。用白色 标签 作标 记。3.5 原种 regiserd seed 由原原 种直 接繁 殖而 来,具有该 系的 特异 性、一致 性和遗 传稳 定性,达 到原 种的质 量标 准。用 紫 色标签作 标记。3.6 检定种 certified hybrid seed 由恢复 系原 种与 不育 系原 种杂交 而来 的杂 交一 代,具有正 常育 性和 该杂 交种 的特异 性、一致 性 和 遗传稳定 性,达到 杂交 种质 量标准。用 蓝色 标签 作标 记。3.7 亲本繁殖 parantal line propagation 不育系 由保 持系 授粉 结实 而繁衍 不育 系种 子,保持系和恢 复系 分别 自交 结实 繁衍种 子,统称为“三系”繁 殖。3.8 制种 seed production 用恢复 系给 不育 系授 粉结 实,得 到育 性正 常,且具 有杂种 优势 的杂 交种 子的 过程,称为 制种,亦 称检定种 生产。4“三 系”种子 繁殖 4.1 繁殖方 式 采用重 复繁 殖方 法,进行 保持系、恢 复系、不育 系 的育种 家种 子、原原 种、原种生 产,其中,保持系和恢 复系 由自 交繁 殖而 来,不 育系 由保 持系 授粉 杂交繁 育而 来;不育 系原 种与恢 复系 原种 杂 交 生产检定种。4.2 保持系 和恢 复系 种子 繁殖 4.2.1 育种家 种子 繁殖 4.2.1.1 繁殖、利用 方式 4.2.1.1.1 育种家 种子 的繁 殖、贮藏 应在育 种者 直接 管理 下进 行。通 过育 种家 种子 圃对 育成的 亲本 优系种子 足量 繁殖,低 温干 燥贮藏,分 年利 用。4.2.1.1.2 当贮藏 的育 种家 种子 即将 用尽时,通 过保 种圃 对剩 余育种 家种 子再 足量 繁殖,贮藏 利用。4.2.1.1.3 当不具 备低 温干 燥贮 藏条 件时,可从 初始 优系 种子 开始建 立保 种圃,用 株行 扩繁法 生产 育种家种 子。4.2.1.1.4 育种家 种子 经过 一次 繁殖,可生 产原 原种。4.2.1.2 育种家 种子 圃 4.2.1.2.1 种植方 式 DB41/T 293.42014 31 对原始 保持 系和 恢复 系种 子单株 种植,分 株鉴 定、去杂,混合 收获,生 产育 种家种 子。4.2.1.2.2 土地选 择和 整地 选择阳 光充 足,通风 透光,无检 疫性 病虫 害,地 势 平坦,土壤 肥沃,土质 均 匀,排 灌条 件良 好,耕作管理 方便,隔 离条 件优 越,集 中连 片的 地块。精 细平整 土地,合 理平 衡施 肥。4.2.1.2.3 隔离 保持系、恢复 系与 异品种 田块采 取隔离 措施。空间 隔离距 离不少 于20m。严 禁 周围(500m以内)种植不同 亚种(类 型)品种。4.2.1.2.4 种植 按株行 种植。适 时播 种、培育壮 秧、规格 栽插。稀 播匀播,田 间单 株稀 植。合理设 置人 行道,以 便鉴定去 杂。采用 优良 栽培 技术,各项 管理 措施 合理、及时、精 细一 致。4.2.1.2.5 鉴定去 杂 先按品 种典 型性 进行 株行 鉴定,淘汰劣 行,再在 典型株行中 单株 鉴定 去杂。生长季节 人工 拔除 异株和混杂 植物。去杂应 在不 同发育 阶段 分次 进行,每阶段应 进行 数次,直至性 状典型 一致。拔除的杂株应带出田 块,妥善 处理。4.2.1.2.6 检验 成熟期 与收 获后 按DB41/T 318和GB/T 3543,进 行田 间 和室 内检 验。4.2.1.2.7 收获 适时收 获,保证 种子 完熟。保留 一定 数量 单株,其 余混合 收获。做 到单 收、单运、单脱、单 晒、单存,种 子袋 内外 应附 标签,严防 机械 混杂。4.2.1.2.8 贮藏 按GB/T 7415执行。4.2.2 保种圃 4.2.2.1 剩余育 种家 种子 再繁 殖 当低温 干燥 贮藏 的保 持系 和恢复 系育 种家 种子 即将 用尽时,可 建立 保种 圃,对剩余两 系育 种家 种子高倍扩 繁,保留 一定 数量 单株,其余 混合 收获,成 为育种 家种 子。其他 应符 合4.2.1.3。4.2.2.2 株行扩 繁法 繁殖 4.2.2.2.1 实施株行扩 繁法 条件 当不具 备低 温干 燥贮 藏条 件时,应由 育种 者负 责,用株行 扩繁 法,生产 育种 家种子。4.2.2.2.2 建圃 把原始 优系 中的 单株 种植 成株行,建 立保 种圃。根 据需种 量确 定保 种圃 面积 和种植 株行 数。4.2.2.2.3 选地、整地 和隔 离 DB41/T 293.42014 32 选地、整地 和隔 离应 符合4.2.1.2.2和4.2.1.2.3的要求。4.2.2.2.4 种植 种植应 符合 4.2.1.2.4 的要求。4.2.2.2.5 鉴定去 杂 鉴定去 杂应 符合 4.2.1.2.5 的要 求。4.2.2.2.6 检验 检验应 符 合4.2.1.2.6 的要求。4.2.2.2.7 收获、贮藏 在保留 株行 中留 取足 够数 量单株,分 别脱 粒、晾晒、装袋、贮藏,以 备下 年(或 隔年)保种 圃用 种。其余种 子混 收,成为 育种 家种子。贮 藏应符合 GB/T 7415 的要 求。4.2.3 原原种 繁殖 4.2.3.1 繁殖、利用 方式 4.2.3.1.1 在原原 种圃 将育 种家 亲本 种子单 本稀 植、分株 鉴定 去杂、混合 收获 生产 原原 种。4.2.3.1.2 恢复系 原原 种经 过一 次繁 殖可生 产恢 复系 原种。保 持系原 原种 与不 育系 原原 种杂交 生产 不育系原 种,并直 接用 于杂 交种生 产。4.2.3.2 选地、整地 和隔 离 选地、整地 和隔 离应 符合4.2.1.2.2 和 4.2.1.2.3。4.2.3.3 种植 种植应 符合 4.2.1.2.4 的要求。4.2.3.4 鉴定去 杂 鉴定去 杂应 符合 4.2.1.2.5 的要 求。4.2.3.5 检验 在成熟 期和 收获 后 按DB41/T 318 和 GB/T 3543 进行田间和 室内 检验。4.2.3.6 收获与 贮藏 适时混 合收 获,做到 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贮,种子袋 内外 应附 标签,严防 机械 混杂。贮藏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4.2.4 原种繁 殖 4.2.4.1 繁殖、利用 方式 在原种 圃中 将原 原种 育苗 移栽,混合 收获 生产 原种。恢复系 原种 与不 育系 原种 杂交生 产大 田用 杂 交种。4.2.4.2 选地、整地 和隔 离 DB41/T 293.42014 33 选地、整地 和隔 离应 符合4.2.1.2.2 和 4.2.1.2.3 的要求。4.2.4.3 种植 种植应 符合 4.2.3.3 的要 求。4.2.4.4 鉴定去 杂 分株或 整穴 鉴定 去杂,其他应符 合 4.2.1.2.5 的要 求。4.2.4.5 检验 在成熟 期和 收获 后按 DB41/T 318 和 GB/T 3543 进行田间和 室 内检验。4.2.4.6 收获与 贮藏 收获与 贮藏 应符 合4.2.3.6 的要 求。4.3 不育系 种子 繁殖 4.3.1 育种家 种子 繁殖 4.3.1.1 繁殖、利用 方式 4.3.1.1.1 不育系 育种 家种 子的 繁殖、贮藏,采用育 种家 种子 的不育系 与相 应保 持系 杂交,足量繁 殖,低温干 燥贮 藏,分年 利用。4.3.1.1.2 当不具 备低 温干 燥贮 藏条 件时,由育 种者 建立 保种 圃,用 株行 扩繁 法生 产育 种家种 子。4.3.1.1.3 不育系 育种 家种 子与 保持 系杂交 授粉 繁殖,可 生产 不育系 原原 种。4.3.1.2 育种家 种子 圃 4.3.1.2.1 土地选 择和 整地 土地选 择和 整地 应符 合4.2.1.2.2 的要求。4.3.1.2.2 隔离 不育系繁殖 田与异品 种应实 行严格隔 离。应尽 量选择 自然屏障 隔离条件。如空 间隔离,距离700m以上,以非 父本 花粉 源风 力大小 而定;如 时间 隔离,花期 应错 开25 天以上。4.3.1.2.3 种植 按不育 系与 保持 系播 差期,分期 播种 育秧,本 田分 株行单 株稀 植,父母 本行 比为1:2。合理 配置父母本间 距、行株 距和 田间 走道。采用 优良 配套 栽培 技术,精细 管理,但 不用 攻 粒措施,不 割叶、不 剥苞、不喷生 长激 素。抽穗 扬花 及时赶 粉。授粉 结束 时立 即割去 保持 系植 株,并清 出田间。4.3.1.2.4 育性检 验 采取目 测与 镜检 相结 合的 方法,在花期 逐株 目测 花药形态 和颜 色,逐株镜 检花粉,观察不 育系 育性情况。4.3.1.2.5 鉴定去 杂 按 品种 典型 性和 整齐 度进行 分株 鉴定 去杂。生 长季节 人工 拔除 异株 和混 杂植物。去 杂应 在开 花授粉前的 不同 发育 阶段 分次 进行,每阶 段应 进行 数次,直至 性状 典型 一致。拔除的杂 株应 带出 田块,妥善DB41/T 293.42014 34 处理。4.3.1.2.6 种子检 验 成熟期 与收 获后 按DB41/T 318和GB/T 3543 进行 田间 和室内 检验。4.3.1.2.7 收获 适时收 获,保证 种子 完熟。保留 一定 数量 单株,其 余混合 收获。并 做到 单收、单运、单 脱、单 晒、单贮,种子 袋内 外应 附标 签,严 防机 械混 杂。4.3.1.2.8 贮藏 应符合GB/T 7415的要求。4.3.1.3 保种圃 4.3.1.3.1 剩余育 种家 种子 再繁 殖 当低温 干燥 库贮 藏的 育种 家种子 即将 用尽 时,可建立保种 圃,对剩余 育种 家种子高 倍扩 繁,保留典型单株,其 余混 合收 获,成为育 种家 种子。其 他应 符合4.3.1.3的要求。4.3.1.3.2 株行扩 繁法 繁殖 4.3.1.3.2.1 育种家 种子 由育种 者负 责,利用 株行 扩繁法,生 产育 种家 种子。4.3.1.3.2.2 建圃 根据需 种量,应 用育 种家 种子圃 中保 留的 不育 系和 保持系 单株,按 行比 种成 株行,建立 保种 圃。4.3.1.3.2.3 选地、整地 和隔 离 同4.3.1.2.1 和4.3.1.2.2。4.3.1.3.2.4 种植 同4.3.1.2.3。4.3.1.3.2.5 育性检 验 同4.3.1.2.4。4.3.1.3.2.6 鉴定、去杂 同4.2.1.2.4。4.3.1.3.2.7 种子检 验 同4.3.1.2.6。4.3.1.3.2.8 收获、贮藏 在不育 系株 行中 保留 足够 数量单 株,分别 脱粒、晾 晒、装 袋、贮 藏,以备 下 年(或 隔年)保种 圃用种。其 余种 子混 收,成为 育种家 种子。贮 藏 按GB/T 7415 执行。DB41/T 293.42014 35 4.3.2 原原种 繁殖 4.3.2.1 繁殖、利用 方式 原原种 繁殖、贮 藏,采用 育种家 种子 的不 育系 与相 应保持 系杂 交,足量 繁殖 不育系 原原 种。不 育 系原原种 与保 持系 再次 授粉 杂交可 生产 不育 系原 种。4.3.2.2 土地选 择和 整地 同4.2.1.2.1。4.3.2.3 隔离 同4.3.1.2.2。4.3.2.4 种植 按不育 系与保 持系 播差期,分期 播种育 秧,大田父 母本分 行单株 稀植,父母 本行比 为 1:4,余同4.3.1.2.3。4.3.2.5 育性检 验 同4.3.1.2.4。4.3.2.6 鉴定去 杂 根据原 不育 系的 典型 性,分株鉴 定去 杂。余同 4.3.1.2.5。4.3.2.7 种子检 验 按DB41/T 318 和GB/T 3543 进行田 间和 室内 检 验。4.3.2.8 收获与 贮藏 适时收 获,保证 种子 完熟。混合 收获,并做到 单收、单运、单脱、单晒、单存,种子袋 内外 应附标签,严 防机 械混 杂。贮藏 按GB/T 7415 执行。4.3.3 原种繁 殖 4.3.3.1 繁殖、利用 方式 将原原 种的 不育 系和 相应 保持系 种子 按一 定行 比单 株稀植,分 株鉴 定去 杂,混合收 获不 育系 种子,成为原 种。不育 系原 种直 接用来 生产 杂交 种。4.3.3.2 隔离 同4.3.2.3。4.3.3.3 种植 按父母 本播 差期 分期 播种 育秧,本田分 行单 株稀 植,父母本 行比 为 2:8,父母 本间距 为 20 cm 25cm,母本行 株距 13 cm13 cm,区间 走道 50cm,采用 优良配套 栽培 技术。增 施有 机肥料,合 理施 用氮、磷、钾肥,促进 秆壮,及 时防 治病虫 草害。4.3.3.4 提高母 本结 实率 DB41/T 293.42014 36 精细管 理,创造 有利 于开 花的田 间小 气候,使 父母 本花期、花 时协 调,采取 清除传 粉障 碍,人 工 辅助授粉,适 时适 量喷施 赤霉素 等综合 措 施,提 高母 本结实 率。4.3.3.5 鉴定去 杂 授粉结 束立 即割 去保 持系 植株,清出 田间。余 同4.3.1.2.5。4.3.3.6 检验 按DB41/T 318 和GB/T 3543 进行田 间和 室内 检验。4.3.3.7 收获与 贮藏 同4.3.2.8。4.3.4 原种一 代不 育系 种子 的繁 殖 因生产 需要 而原 种数 量又 不足时,可 用原 种繁 殖一 次生产 原种 一代 种子。原种一 代种 子的 生产,是 将不育 系原 种和 保持 系原 种按行 比分 行单 株稀 植,分株鉴 定去 杂,混 合收获不育 系种 子,成为 原种 一代不 育系 种子。原种一 代种 子的 繁殖 同4.3.3。5 制种(检定 种生 产)5.1 亲本种 子来 源 用恢复 系原 种与 不育 系原 种杂交 生产 水稻 检定 种种 子,供 大田 生产 利用。5.2 选地 选择隔 离条 件好,地 势平 坦,地 力均 匀,土 质肥 沃,无检 疫性 病虫 害,排 灌 方便,通风 透光,旱涝保收,集中 连片 的田 块。5.3 隔离 制种田 主要 采用 山丘 等自 然屏障 隔离。如 采用 空间 隔离,平原 隔离 距离,顺 风方 向 200m 以上,逆风方 向 150m 以上;如 为时 间隔离,与 异品 种花 期应 错开 20 天以 上;也可 利用 种植 30m 以上宽、2m 以上高的 甘蔗、红 麻、高粱、玉米 等高 秆作 物做 屏障 隔离。5.4 种植 5.4.1 播种 根据常 年抽 穗扬 花安 全期 确定播 种期,能 确保 抽穗 扬花期 间日 平均 温 度 28 左右,相对 湿度 70 80%,昼夜 温差 8 10,阳光 充足,无 连续 3 天以上阴 雨天 气。播种 时气 温低 于 12 时 应采 取保 温增温措 施。5.4.2 调节播 种差 期 为使制 种田 父母 本花 期相 遇,应根 据其 父母 本的 生 育期特 性,调 节播 种差 期。确定父 母本 播种 差期的方法 有生 育期 法(时差),叶龄 法(叶差)和 有效 积温法(温 差)。三 种方 法 综合应 用,因地 制宜,结合实践,灵 活掌 握。DB41/T 293.42014 37 5.4.3 父母本 行比 一般采 用1:8 10 或2:1418。合 理密 植。5.4.4 花期预 测 为克服 自然 或人 为因 素影 响,确 保花 期相 遇,须进 行花期 预测。常 用的 方法 是幼穗 检查 法。根 据 水稻幼穗 发育 阶段 的形 态,观察父 母本 幼穗 发育 进展,判断 父母 本花 期是 否相 遇。5.4.5 调节花 期 因自然 或人 为因 素影 响,花期不 遇时,应及 时采 取措施调 节花 期。基本方 法是前期 宜及 时采 取水 促旱控,偏施 氮肥 或磷 钾肥,叶面 喷施 磷酸 二氢 钾等 措施,后期 可喷 施“赤霉素”或“多效 唑”等生 长促进剂或 生长 抑制 剂。调节 措施以 促为 主,促控 结合。5.4.6 提高母 本结 实率 精细管 理,创造 有利 于开 花的田 间小 气候,使 父母 本花期、花 时协 调,采取 清除传 粉障 碍,人 工 辅助授粉,适 时适 量喷 施赤 霉素等 综合 措施 提高 母本 结实率。5.5 鉴定、去杂 抽穗前 去杂 23 次,特 别重视始 穗期 去杂,根 据父 母本的 典型 特征 除去 不育 系行中 的保 持系、半不育株 以及 父母 本行 中的 其它混 杂株。授 粉结 束时,及时 割除 父本 行。5.6 检验 按DB41/T 318 和GB/T 3543 进行田 间和 室内 检验。5.7 收获与 贮藏 适时收 获。固定 专人 和专 用的运 输和 脱粒 工具,固 定专用 晒场、专 用工 具和 临时仓 库。种子 晒 干 扬净后,写好放 牢内 外标 签,注明种 子名 称、种子纯 度、净度、发芽 率、含水量、生产单 位、生产时 间等。及时装 袋入 库,确保 种子 质量。贮藏 按 GB/T 7415 执行。DB41/T 293.42014 38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水稻三系杂交种调查记载项目和方法 A.1 A 生育 期 A.1.1 播种期 实际播 种的 日期,以 月/日表示。A.1.2 出苗期 秧田有50%的单 株不 完全 叶 伸长达1.5cm的日期。A.1.3 三叶期 全区有50%的第 三片 完全 叶完全展 开的 日期。A.1.4 秧苗素 质 在移植 前或5叶期取5 10 株测定 从基 部到 最高 叶片 的高度 和假 茎宽 度(cm)。A.1.5 移植期 秧苗移 栽的 日期。A.1.6 回青期 全田有50%的秧 苗由 黄变 青的日期。A.1.7 分蘖数 回青期 定点510 株 调查 分 蘖基本 数,定期 计算 总分 蘖数。A.1.8 叶色 分蘖盛 期记 载,分浅 绿色、绿色、深 绿色,叶 尖紫 色,叶 缘紫 色,全紫 色。A.1.9 叶鞘色 分蘖盛 期记 载,分绿 色、紫色线 条、淡紫 和紫 色。A.1.10 茎态 分蘖盛 期记 载,分紧 集、中集、偏散、松 散。A.1.11 叶态 分蘖盛 期记 载,分直、中 直、中、中 弯、弯。A.1.12 生长势 分蘖盛 期记 载,分强、中、弱。A.1.13 始穗期 DB41/T 293.42014 39 全区抽 穗5%以上 的时 期。A.1.14 齐穗期 全区抽 穗50%以上的 时期。A.1.15 有效穗 数 即有效 分蘖数,在 定点的5 10株 调查,凡结 实在10 粒以上 的分蘖 为有 效分蘖,白穗 可视为 受虫 害的有效 分蘖。A.1.16 成穗率 穗数/分蘖 数100%。A.1.17 露节 抽穗后 记载,分 有、无。A.1.18 抽穗整 齐度 指始穗 至齐 穗的 快慢,分 整齐(始穗 至齐 穗5 天)、不整齐(6 天以 上)。A.1.19 单株整 齐度 主穗和 分蘖 穗高 矮整 齐,稻穗大 小一 致、熟期 一致,分整 齐、中和 差。A.1.20 品种型 态 分穗重 型、穗数 型、穗数 穗重型。A.1.21 包颈 分包颈、部 分包 颈、不包 颈。A.1.22 株高 调查定 点的510 株,由地 面量至 穗顶 部(cm)芒不计。分高 秆(120cm 以上),中 秆(100cm120cm),半矮秆(70cm100cm),矮秆(70cm 以内)。A.1.23 剑叶态 盛花期 记载,分 直立、中、水平、下 垂。A.1.24 剑叶长 盛花期 调查 定点510 株主茎叶枕 至叶 尖长 度(cm),取平 均值。A.1.25 剑叶宽 盛花期 调查 定点510 株主茎剑叶 最宽 处(cm),取 平均值。A.1.26 乳熟期 即灌浆 期,粒实 挤压 流出 乳浆。A.1.27 田间抗 病性 DB41/T 293.42014 40 目测,分抗、中 抗、感,注明具 体病 害。A.1.28 倒伏性 成熟期 调查,分直(植株 直立或倾 斜度 不超 过15角)、斜(倾 斜 角15 45)、倒(倾 斜 角45以上,部分 穗触 地),伏(全部 茎穗 伏地)。A.1.29 黄熟期 谷粒呈 秆黄 或其 他正 常熟 色,无 青米。A.1.30 后期熟 色 成熟时 调查,好(茎 叶青 枝蜡秆)、尚好(熟 色好)、较 差(茎叶 早衰)。A.1.31 稃色 成熟时 调查,分白 色、秆黄色、金黄色、褐斑 秆黄 色、沟褐 条纹 秆黄 色、褐色(茶色)、淡红 到淡紫色、紫斑 秆黄 色、紫条 纹秆黄 色、紫色、褐 色等。A.1.32 稃端色 成熟期 调查,白 色、秆黄 色、褐 色(茶色)、红色、紫色、黑 色。A.1.33 穗长 定点的5 10 株收回 晒干,量主茎 或全部 稻穗,从穗 茎节至 穗顶谷 粒处 的长度(cm),芒不 计,取平均值。A.1.34 穗枝梗 数 计算每 穗的 穗枝 梗数,取 平均值。A.1.35 复枝数 计算每 穗第 二次 枝梗 数,每一枝 梗应 有2 粒以 上,取平均值。A.1.36 每穗总 粒数 调查定 点的510 株的每 穗总粒数,取 平均 值。A.1.37 每穗实 粒数 调查定 点的510 株的每 穗实粒数,取 平均 值。A.1.38 结实率 每穗实 粒数/每穗总 粒数 100%。A.1.39 脱粒性 用手抓 成熟 稻穗 给予 轻微 压力,分难(少 或无 谷粒 脱落)、中 等(谷粒 脱落25%50%)、易(谷 粒脱落50%以上)。A.1.40 穗型 成熟期 记载,分 密、中、散,可 再分 大、中、小穗。DB41/T 293.42014 41 A.1.41 着粒密 度 单位厘 米粒 数,即一 穗粒 数/穗长。A.1.42 生产率 单株的 谷粒 产量(包 括空 粒)g/单株。A.1.43 千粒重 随机取 干谷1000 粒称 重(g),取 样3 次。A.1.44 谷草比 晒干单 株谷 重/秆草 重,取平均值。A.1.45 全生育 期 由播种 至成 熟的 天数。A.1.46 谷粒长 取充实 稻谷10粒,量 其长 度(mm),取平 均值。A.1.47 谷粒宽 取充实 稻谷10粒,量 其宽 度(mm),取平 均值。A.1.48 谷粒长 宽比 稻谷长 除以 宽(长/宽)。A.1.49 米粒长 宽比 取完整 米10 粒,量其 长度 及宽度(mm),求长 宽比(长/宽)。A.1.50 米粒光 泽 分有光 泽、无光 泽、灰暗。A.1.51 米粒硬 度 用刀片 横切 胚乳,试 其硬 度或破 碎程 度,分坚 硬、易碎。A.1.52 胚乳透 明度 用刀片 横切 胚乳,视 横切 面透明 程度,分 玻璃 质(横切面 胚乳 无腹 白,晶亮 透明)、半玻 璃质(横切面胚 乳腹 白很 少,稍有 透明光 泽)、粉 质(横切 面腹白 较多,无 透明 光泽)。A.1.53 不育株 率 调查自 然隔 离区1000 株的 不育株 率。A.1.54 不育度 每穗不 实粒 数占 总粒 数的 百分率(雌 性不 育者 在外)。一 般分 以下 五个 等级:全不育(自交不 结实);DB41/T 293.42014 42 高不育(自交结 实率 1%10%);半不育(自交结 实率 11%50%);低不育(自交结 实率 51%80%);正常育(自交结 实率 80%以上)。A.1.55 恢复株 率 调查1000 株,结实 株数 占调查总 株数 的百 分率。A.1.56 恢复度 每穗结 实粒 数占 每穗 总粒 数的百 分率。以10株 主、蘖穗的 平均 数表 示。A.1.57 柱头外 露率 随机调 查20 株主 穗的 颖花 数,数 其中 单边 外露、双 边外露 数,求其 各占 调查 数的百 分数。_

注意事项

本文(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技术规程 第4部分水稻三系杂交种DB41/T 293.4-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