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毛竹林中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22-2014.pdf

  • 资源ID:187692       资源大小:524.6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毛竹林中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22-2014.pdf

ICS 65.020 B 6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4222014 代替 DB35/T 95.5-1999毛竹林中产培育技术规程 Middle-Yielding cultivation technological regulation for moso bamboo stands 2014-03-04发布 2014-06-0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422-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了DB35/T 95.5-1999毛竹标准综合体 中产林培育技术,本标准与DB35/T 95.5-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删除了纸浆竹林的相关内容;将原标准中“最适宜区”、“适宜区”和“较适宜区”毛竹林地的划分,改为“中心产区”和“一般产区”的划分;对中产林面积指标做了重新修订;删除了立地贫瘠低产竹林改造并对其它的低产竹林改造方法进行修订;删除了钩梢与摇梢等相关内容;对规划设计内容做了相应的修订;对竹林培育技术方面做了相应的修订。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新日鲜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三明市林业局、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袁宗胜、陶进刊、张国防、陈存及、郑维鹏、郑金炎、连华萍、林作俊、王苏宝、卢俊、丁瑞琴。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5/T 95.5-1999。DB35/T 1422-2014 1 毛竹林中产培育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毛竹林中产培育的术语和定义、技术经济指标、规划设计、纯林培育技术、竹木混交林的经营。本标准适用于毛竹林中产培育。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标准,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DB35/T 1194-2011 毛竹林丰产培育技术规程 DB35/T 1423-2014 毛竹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DB35/T 1194-2011中确立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度 毛竹年龄的计算单位。毛竹从出笋成竹到翌年换叶称度,以后每隔2年换叶一次,换一次叶算1度。4 技术经济指标 4.1 产区划分 根据不同的生态条件和自然生产力,毛竹林划分为中心产区和一般产区,产区划分要求见附录A。4.2 产量指标 各种经营类型的毛竹林中产每度(2年)产量指标见表1。DB35/T 1422-2014 2 表1 毛竹林中产产量指标 单位:t/hm2 项 目 中心产区 一般产区 竹材 竹笋 竹材 竹笋 材用竹林 16-12 笋竹两用竹林 8 2 6 1 笋用竹林 5 7 3 5 4.3 结构因子 毛竹林中产结构因子指标见表2。表2 毛竹林中产结构因子指标 竹林结构因子 中心产区 一般产区 材 用 竹 林 立竹密度/(株/hm2)3000 3300 经营密度/(株/hm2)2100 2400 平均胸径/cm 9.5 8.0 年龄组成 度各占30%,度占10%度各占30%,度占10%笋 竹 两 用 林 立竹密度/(株/hm2)2700 2700 经营密度/(株/hm2)2100 2150 平均胸径/cm 8.5 8.0 年龄组成 度各占30%,度占10%度各占30%,度占10%笋 用 竹 林 立竹密度/(株/hm2)2250 2300 经营密度/(株/hm2)1800 1900 平均胸径/cm 8.5 8.0 年龄组成 度占34%,度各占33%度占34%,度各占33%DB35/T 1422-2014 3 4.4 面积指标 每一片中产竹林面积不少于1 hm2。5 规划设计 5.1 原则要求 5.1.1 遵循区域分异原则,根据毛竹中心产区、一般产区的自然条件和毛竹生产力的差异,实行分类经营、科学指导。5.1.2 根据经营能力和市场需求,确定材用竹林、笋竹两用竹林、笋用竹林的经营目标,积极推广各地成熟适用的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5.1.3 坚持生态培育原则,实施系统管理,建立科学经营制度。毛竹经营应同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阔叶林、防灾减灾相结合。5.1.4 总体规划应把管理好现有毛竹林作为重点,以调整竹林结构为核心,逐步提高竹林管理质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5.2 调查设计 5.2.1 调查设计单位 在总体规划基础上,以经营单位为对象进行调查设计。5.2.2 调查设计内容 包括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经济指标、技术措施、生产进度、投资概算和效益预测等,做到内容详实,措施具体,便于实施,效益显著。5.2.3 调查设计方法 应用林业基本图和地形图开展小班区划、调查,编制经营类型,进行内业汇总,编写说明书,小班一览表和统计表,绘制规划设计图。5.3 施工作业设计 在调查设计的基础上,按年度施工计划,分别小班复查设计方案,对原设计方案决定全部采用或做必要的修改,然后做出各种统计和说明。未曾进行调查设计的单位,带有补做调查设计的性质,进行小班调查和作业设计,按DB35/T 1194-2011附录B执行。6 纯林培育技术 6.1 毛竹低产林改造 6.1.1 荒芜低产竹林改造 长期管理粗放,杂草丛生、林地荒芜失管的竹山,应实施劈山清杂、酌情垦复,改良土壤与护笋养竹,诱导竹鞭生长,立竹稀疏的竹山可在改造期间封山育竹2a3a。6.1.2 衰败低产竹林改造 DB35/T 1422-2014 4 过度挖笋、伐竹,导致竹林衰败,小老竹多,幼壮竹少,应禁止掠夺性经营,加强土壤垦复和水肥管理,应逐渐伐除老竹,留养新竹,调整竹林结构。每年锄草松土、施肥12次,竹林恢复后应坚持护笋养竹,合理采伐。6.1.3 灾害型低产竹林改造 毛竹遭受病虫害、火灾、野兽危害以及冰挂、雪压等自然灾害引起竹林衰败低产,其改造措施因灾害不同而异:a)因病虫危害应采用生物防治,或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b)易受冰雪危害的竹林,应多保留竹林内的乔木树种,竹木合理混交。6.2 抚育管理 6.2.1 合理留笋养竹 根据经营类型做好留养新竹,新竹长成当年,在竹秆上用碳笔逐株号竹,标明年度。a)各经营类型按照表2中立竹密度进行留养新竹的,在春笋盛期,合理疏笋,均匀留足新竹;b)立竹密度小于900 株/hm2的低产竹林,禁挖冬笋和鞭笋,春笋期间及时挖退笋。6.2.2 劈草抚育 劈草次数视杂草生长而定,杂草滋生的林地每年1次。劈草时间为6月至7月,此时杂草幼嫩尚未结籽,有利于杂草腐烂增肥。6.2.3 清理杂灌 竹林中过密的下木、杂灌,可在当年夏季适当劈除,合理选留部分耐荫、落叶或固氮灌木树种,形成混交竹林,维护地力,保护害虫的天敌繁殖。6.2.4 锄草松土 6.2.4.1 竹林杂草茂密时,当年锄草松土埋青 1 次,挖除茅草根蔸、老竹鞭。6.2.4.2 山场坡度 2535,应采用沿等高线隔带锄草松土。锄草松土时间宜在发笋大年的 5 月至12 月或发笋小年的 4 月至 7 月,若是竹笋夜蛾危害区,应推迟到 8 月以后锄草。坡度超过 35以上不宜除草松土。6.2.5 施肥 6.2.5.1 肥种 竹林施肥通常有农家肥、土杂肥、饼肥、复合肥及毛竹专用肥等肥种。材用竹林可选用复合肥及毛竹专用肥;笋用竹林与笋竹两用林宜选用农家肥、土杂肥、饼肥等有机肥料,严格控制化肥施用量。6.2.5.2 施肥量 6.2.5.2.1 材用竹林每年每公顷施肥量为含氮量 100 kg120 kg,含磷量 40 kg50 kg,含钾量 20 kg30 kg 的有机肥或其他肥料。6.2.5.2.2 笋材两用林每年每公顷施肥量为含氮量 150 kg170 kg,含磷量60 kg70 kg,含钾量30 kg40 kg 的有机肥或其他肥料。DB35/T 1422-2014 5 6.2.5.2.3 笋用竹林每年每公顷开沟施农家肥 20 t30 t,或饼肥 1.5 t2 t,专用有机肥适量,有条件的地方可割草埋青,每公顷 15 t30 t。每年秋季 9 月10 月或春季 2 月3 月施速效肥一次,每公顷用量,含氮量 200 kg250 kg,含磷量 70 kg90 kg,含钾量 35 kg45 kg。6.2.5.3 施肥方法 6.2.5.3.1 开沟施肥 沿等高线挖沟,沟深20 cm25 cm,宽25 cm,沟距1 m3 m,施入肥料随后覆土。6.2.5.3.2 穴施 在距立竹基部40 cm50 cm 处的坡上部挖半月形沟,深15 cm20 cm,施入肥料,并随之覆土。6.2.5.3.3 竹蔸施肥 在毛竹采伐后1年内,打通竹蔸节隔至秆基,施入肥料,然后覆土入桩。6.2.5.3.4 根外施肥 利用竹秆基部注射生长素、生物肥料或叶子喷洒微量元素、生物肥。6.2.5.4 施肥时间 a)孕笋肥宜在发笋小年 6月至 8 月施用;b)产笋肥宜在发笋小年的 9 月至翌年1月施用;c)长叶肥应在发笋小年的 3 月至4 月或发笋大年的 5 月至6 月施用;d)长鞭肥宜在发笋大年的 6 月至7 月施用。6.3 竹林保护 6.3.1 病虫害防治 毛竹病虫害应认真开展预测预报,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药剂防治为辅,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竹林生态系统管理,认真做好病虫害的检疫工作。危害性大的病虫害要做好预测预报,及早防治,防止蔓延扩散,具体防治要求见DB35/T 1423-2014。6.3.2 预防雪压、冰挂、风倒 雪压、冰挂、风倒等危害严重的地区,应因地制宜采取钩梢,坚持竹木合理混交,增强竹林抗逆性能,以减少损失。6.4 合理采伐 6.4.1 采伐季节 6.4.1.1 大小年分明的竹林,一般两年采伐一次,宜在出笋大年后的当年立冬至翌年的立春之间采伐,如需延长采伐时间,最早应在秋分后开始,最迟到第二年春分前结束。6.4.1.2 花年竹林可以每年采伐,但应选择已在春季发笋成竹后转而进入小年的竹株进行采伐,不宜采伐正在孕笋的大年竹株。6.4.2 采伐年龄 DB35/T 1422-2014 6 根据竹林不同的经营目的,按照表 2 年龄组成结构要求进行采伐。6.4.3 采伐方式 遵循砍老留幼、砍密留稀、砍小留大、砍弱留强的原则进行采伐。对严重病虫竹、雪压竹应及时采伐。7 竹木混交林的经营 7.1 经营原则 现有竹木混交林应因地因林确定适宜的混交比例、混交类型,实施科学经营。7.2 混交原则 7.2.1 立地条件好、集约经营的丰产竹林,伴生树种混交比例应小些。7.2.2 立地条件越差或一般经营的竹林,应加大伴生树种比例。7.2.3 山顶、山脊保留乔木树种戴帽。7.3 混交比例 7.3.1 竹杉混交林中杉木的混交比例可占 20%30%。7.3.2 竹松混交林中马尾松的混交比例可占 30%50%。马尾松成材后,每公顷可保留 60100株,以培育大径级马尾松。7.3.3 竹阔混交林 a)山坡中下部、山洼、阴坡、缓坡立地条件较好,阔叶树的混交比例占 10%20%为宜;b)中上坡、阳坡、陡坡或立地条件较差时,阔叶树的混交比例可占 30%40%;c)上坡、山顶、山脊、急坡阔叶树的混交比例可占 40%60%或保留天然林戴帽。7.4 混交树种 竹木混交林选留树干通直,冠幅较小,落叶或固氮树种,主要有杨梅、枫香、罗木石楠、拟赤杨、酸枣、山杜英、泡桐、山柿以及米槠、栲树等部分壳斗科树种。7.5 培育措施 7.5.1 立地条件好,混交比例合理,土壤疏松、肥沃、湿润、杂草少,采用一般经营;立地条件较差,荒芜林地应土壤改良;衰败的毛竹纯林,采用套种杨梅或耐荫性树种,增加物种多样性,改善地力。7.5.2 培育技术按本标准第 6章执行。DB35/T 1422-2014 7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毛竹产区划分 A.1 中心产区 A.1.1 完整县 包括:光泽、邵武、顺昌、沙县、梅列、三元、浦城、武夷山、松溪、政和、建阳、建瓯、延平、尤溪、明溪、宁化、泰宁、建宁、将乐、永安。A.1.2 不完整县 包括:清流(林畲、温郊、余朋)、连城(除北团、塘前外)、上杭(古田、步云)、新罗区(万安、白砂、江山、雁石)、漳平(赤水、双洋、新桥、南洋)、大田(桃源、广平、奇韬)。A.2 一般产区 A.2.1 完整县 包括:晋安、周宁、屏南、古田、寿宁、闽清、长汀、永定、德化、柘荣、武平、鼓楼、台江、仓山、马尾、福清、鲤城、惠安、南安、同安、长泰、芗城、龙海、漳浦、平和、云霄、诏安、罗源、福安、莆田、仙游、安溪、永春、南靖、闽侯、霞浦。A.2.2 不完整县 包括:连城(北团、塘前)、宁德(除蕉城外)、清流(除林畲、温都、余朋)、上杭(除古田、步云外)、新罗区(除万安、自砂、江山、雁石外)、漳平(除赤水、双洋、新桥、南洋外)、大田(除桃源、广平、奇韬外)、福鼎(管阳、点头、白琳、磻溪、桐山、前岐、店下、沙埕、秦屿、硖门、嵛山)、连江(蓼沿、潘渡)、华安(湖林、华丰、马坑)、永泰(除岭路、葛岭)。_ DB35/T 14222014 福建省地方标准 毛竹林中产培育技术规程 DB35/T 14222014*2014年 10 月第一版 2014年 10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毛竹林中产培育技术规程DB35/T 1422-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