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22/T 951-2015.pdf

  • 资源ID:187565       资源大小:439.45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22/T 951-2015.pdf

ICS 67.060 B 23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9512015 代替 DB 22/T 951-2002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Green food Technique regulations for soybean production 2015-12-15发布 2016-01-25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951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 DB22/T 9512002,与 DB22/T 9512002 相比除结构性和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指标变化如下:修改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见封面);修改了标准的范围(见 1);增加了 7 个规范性引用文件(见 2);修改了绿色食品定义(见 3.1);增加了 1 个定义“始花期”(见3.2);增加了“第 4 章 生产基地选择与管理”及相关内容(见 4);增加了“第 5 章 生产投入品管理”及相关内容(见 5);修改了秋翻深度(6.1.1);修改了施肥原则和方法(见 6.1.2.1;6.1.2.2);修改了品种和种子质量要求(见 6.2.1.1);增加了种子处理(见6.2.1.3);修改了播期、方法与种肥用量(见 6.2.2.1;6.2.2.2);修改了播种密度(见 6.2.3);修改了铲趟、追肥(见 6.3.2;6.3.3);删除了乐果、敌敌畏、稀禾定、氟乐灵、异丙甲草胺、吡氟禾草灵、来福灵等农药品种(见 2002年版 4.5.4.2;4.5.4.3;4.5.4.4);增加了新的农药品种(见 7.3);修改了“收获”一章中相关内容(见 8);增加了“第 9 章 包装与贮运”及相关内容(见 9);增加了“第 10 章 记录”及相关内容。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绿色食品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鞠丽荣、许晓亮、孙艳秋、杨冬、杨秋苹、王牧、张金凤、王琦、于国栋、姜福旭、赵佰利、杨林、李蔚、李岩、赵继泉、曲云凤、倪华山、刘英姿、张海亮、丁士东、张云生、于显飞、刘建平、刘亚杰、周世兴、李春辉等。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为:DB22/T 951-2002。DB22/T 9512015 1 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规程基地选择与管理、投入品管理、栽培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包装与贮运及记录。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2 粮食作物种子 第2部分:豆类 NY/T 285 绿色食品 豆类 NY/T 391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 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 贮藏运输准则 NY/T 1276 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绿色食品 green food 产地环境质量符合NY/T 391 的要求,遵照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生产,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3.2 始花期 first flowering 大豆任何一个节位开花初始日期。4 生产基地选择和管理 4.1 基地选择 基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的要求。基地地块应集中连片、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理化性状良好,宜与玉米等高秆作物间作或实行三年以上轮作,避免重迎茬。DB22/T 9512015 2 4.2 基地管理 应符合下列要求:a)建立工作室,放置有关生产管理记录表册,张贴安全生产技术规范、病虫草害防治安全用药标准一览表、基地管理及投入品管理等有关规章制度;b)建立仓库,单独存放施药器械和未用完的种子、农药、化肥等;c)建立废弃物与污染物收集设施,以便收集垃圾和农药空包装等废弃物与污染物;d)有条件地区,宜建立良好的排灌系统,以滴灌为宜;e)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原则上每 6 年1 次;f)建立标志标牌,标示基地的位置、建设单位、作物名称、面积和范围等;g)建立隔离防护,防止外源污染。5 生产投入品管理 5.1 农药 5.1.1 采购 应采购符合NY/T 393要求的农药品种,并索取购药发票等有效凭证,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农药。其它应符合下列要求: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b)有农药登记证或农药临时登记证的;c)有农药生产许可证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的;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明的;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f)保质期内的。5.1.2 贮存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由专人负责保管。仓库应符合防火、卫生、防腐、防潮、避光、通风等安全条件要求,应配有农药配制量具、急救药箱,出入口处应贴有警示标志。5.1.3 包装物管理 配制农药时应将农药包装物清洗干净,将清洗后的空包装物毁坏,安全存放,防止重复使用,必要时应贴上标签以便回收。5.2 肥料 5.2.1 采购 应从正规渠道采购符合 NY/T 394 要求的合格肥料,并索取购肥发票等有效凭证,除国家规定的免于肥料登记和无需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外。严禁采购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使用的肥料。其它应符合下列要求:a)合法销售点销售的;b)有肥料登记证或肥料临时登记证的;c)有肥料生产许可证的;d)有产品质量标准及合格证的;DB22/T 9512015 3 e)有标签且标签内容完整的;f)保质期内的。5.2.2 贮藏 应贮藏于专用仓库,避免受潮和中毒,由专人负责保管;不应混杂堆放。5.2.3 包装物处理 肥料包装物应妥善处理、安全存放,不可另做它用。6 栽培管理 6.1 整地与施肥 6.1.1 整地 宜秋翻,深度在20 cm25 cm,翻后及时耙地。翻后未耙地的田块,在春季土壤耕层化冻5 cm时,进行耙、压;未及时秋翻地块,在春季机械灭茬,顶浆打垄,整平整细土地,保住墒情。6.1.2 施肥 6.1.2.1 原则 应符合NY/T 394的要求。以施用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无机氮素用量不得高于当季作物需求量的一半(或无机氮素用量按当地同种作物习惯施肥用量减半使用)。6.1.2.2 方法 结合整地施入基肥。每公顷施入50 立方米60 立方米充分腐熟、无害的农家肥或等养分含量的有机肥。6.2 播种 6.2.1 播前准备 6.2.1.1 品种选择 选择能够安全成熟、抗逆性强的省(或国家)级审定的非转基因品种。6.2.1.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2的要求;精量播种时发芽率应在95%以上。在播前10天,进行发芽试验。6.2.1.3 种子处理 种子播前于气温20 25 时,阳光下晾晒2 天3 天,但不能爆晒。有条件的可对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6.2.2 播期与方法 DB22/T 9512015 4 6.2.2.1 当土壤 8 cm10 cm 地温稳定通过 8 以上,开始播种,同时施入种肥,每公顷施入纯氮 20 kg35 kg、纯磷50 kg75 kg、纯钾60 kg 80 kg,或等养分量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料,配合使用微生物肥料。6.2.2.2 采用 60 cm65 cm 垄上双行或采用 45 cm 窄行密植机械精量播种,覆土 3 cm5 cm,春涝浅播、春旱深播,播后及时镇压。6.2.3 密度 肥地宜稀、薄地宜密。中部平原区每公顷18 万株20 万株;东部山区、半山区每公顷23 万株25 万株;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每公顷20 万株22 万株。采用45 cm窄行密植栽培时,公顷保苗可达40 万株左右。6.3 田间管理 6.3.1 补种 出苗后及时查田补苗。6.3.2 铲趟 在大豆始花期进行铲趟,趟深10 cm15 cm。6.3.3 追肥 当大豆生育后期发现脱肥现象时,每公顷用尿素4.5 kg6.0 kg、磷酸二氢钾1.5 kg2.0 kg、钼酸铵300 g500 g,兑水650 kg750 kg,叶面喷施。7 病虫草害防治 7.1 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术,辅之化学防治措施。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和限制使用农药品种,药剂选择和使用应符合GB 4285、NY/T 393 及NY/T 1276的要求。7.2 对象 主要防治对象为:根腐病、病毒病、地下害虫、大豆蚜虫、大豆食心虫、杂草等。7.3 方案 见表 1:DB22/T 9512015 5 表 1 绿色食品大豆主要病虫草害防治方案 防治对象 防治适期 主要防治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每季最多使用次数 地下害虫 种子包衣 可选用 38%多辛毒死蜱悬浮种衣剂(药种比 1:60 80)种子包衣。1 蛴螬 土壤处理 可选用0.5%毒死蜱颗粒450 kg/hm2540 kg/hm2沟施。1 2%宁南霉素水剂900 ml/hm2 1200 ml/hm2播前拌种。1 根腐病 种子处理 62.5 克/升精甲咯菌腈悬浮种衣剂(药种比 1:250 333)种子包衣。1 可采用黄板诱蚜进行物理防治。4%高氯吡虫啉乳油450 ml/hm2 600 ml/hm2喷雾。30 2 大豆蚜虫(病毒病)发生期 50%抗蚜威水分散粒剂150 g/hm2 240 g/hm2喷雾防治。10 3 卵期 可选用释放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20%氰戊菊酯乳油 300 g/hm2 450 g/hm2喷雾 10 1 大豆食心虫 卵孵化盛期或低龄幼虫期 40%毒死蜱乳油1200 ml/hm2 1500 ml/hm2喷雾。24 2 81.5%乙草胺乳油 1800 ml/hm2 2250 ml/hm2播后苗前土壤喷雾。1 播后苗前 75%噻吩磺隆水分散粒剂 27 g/hm2 33 g/hm2播后苗前土壤喷雾。1 阔叶杂草 480克/升灭草松水剂3000 ml/hm23750 ml/hm2茎叶喷雾。1 杂 草 禾本科杂草 20%精喹禾灵乳油 270 ml/hm2 330 ml/hm2茎叶喷雾。1 8 收获 人工收获应在黄熟期进行,即90%豆叶基本脱落,豆荚由绿变黄,豆粒归圆;机械收获应在完熟期进行,即大豆叶片基本脱落,豆粒变硬,用手摇动植株豆荚有响声。9 包装与贮运 9.1 包装 包装前进行产品检测,质量应符合NY/T 285的要求;认证产品的包装上应按要求加施绿色食品标志,并严格应按NY/T 658执行。9.2 运输与贮藏 应与常规生产的大豆分开进行,工具清洁,贮藏处要有明显标识。应按NY/T 1056的规定执行。DB22/T 9512015 6 10 记录 整个生产过程应有及时、详尽的记录,记录档案保存3 年以上。_

注意事项

本文(绿色食品 大豆生产技术规程DB22/T 951-2015.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