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中铜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B37/T 3460-2018.pdf

  • 资源ID:186625       资源大小:677.27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中铜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B37/T 3460-2018.pdf

ICS 13.0 40.0 1Z2 5DB37山东省地方标 准DB 37/T 34602018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 粒物中铜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Stationary source emission of Shandong-Determination of copper in ambientparticulate matter-Graphitic furnac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ric method2 0 1 8-1 2-2 9发 布 2 0 1 8-0 1-2 9实 施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D B 3 7/T 34 6020 18I目 次前言.II I1范 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方法原理.14 干扰和消除.15 试剂和材料.26 仪器和设备.26.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26.2 光 源.26.3 石墨管.26.4 无组织排放废气采样设备.26.5 烟尘采样器.36.6 微波消解仪.36.7 可调温电热板.36.8 全自动消解仪.36.9 剪 刀.36.10 镊子.36.11 其他.37样 品.37.1 样品的采集.37.2 现场空白.37.3 样品的保存.37.4 试样的制备.37.5 实验室样品空白的制备.58 分析步骤.58.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58.2 校 准.58.3 测 定.58.4 空白试验.69 结果计算与表示.69.1 结果计算.69.2 结果表示.610 精密度和准确度.610.1 精密度.6D B 3 7/T 34 6020 18II10.2 准确度.6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611.1 仪器.611.2 校准曲线.711.3 空白试验.711.4 平行样.711.5 质控样品分析.712 注意事项.713 废弃物的处置.7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8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方法精密度.9附 录 C(资料性附录)方法准确度、加标回收率.10D B 3 7/T 34 6020 18II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提出并监督实施。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日照市环境监测站。本标准主要 起草人:金玲仁、丁桂英、岳太星、崔兆杰、赵燕芳、郭莲秀、袁显龙、朱丽、侯晨晓、翟振国、王梅、谷树茂、刘伟。D B 3 7/T 34 6020 181山东省固定 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中铜 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警告:实验中使用的硝 酸、盐酸、氢氟酸具有挥发 性和腐蚀性,操作时应按要求 佩戴防护用品,整个实验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1范 围本标 准规定 了测定山东省固 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 和有组织排放废气颗 粒物中铜的石墨 炉原子 吸收分光光度法。本标准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和有组织排放废气颗粒物中铜的测定。当无组织排放废气采样量为10 m3(标准状态),有组织排放废气采样量为2.0 m3(标准状态干烟气)时,本标准采用不同前处理方法的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见附录A。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 6 1 5 7 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HJ/T 4 8 烟尘采样器技术条件HJ/T 5 5 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1 9 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 3 7 4 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T 3 9 7 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3 方法原理本方法采用石英纤维滤膜采集固定污染源无组织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采用石英纤维滤筒采集有组织排放废气中的颗粒物,样品经预处理得到待测溶液。利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待测溶液中的浓度,计算得出样品中铜的含量。4 干扰和消除用连续光源背景校正法或塞曼偏振光校正法或自吸收法或邻近的非特征吸收线校正法扣除背景。通过样品稀释降低样品中的基体浓度,或在试样中加入基体改进剂,使其在干燥或灰化阶段与试样发生化学变化,增加基体的挥发性或改变被测元素的挥发性,以消除干扰。以氯化钯-硝酸镁溶液 作为基体改进剂,1 0 m g/L的钙、镁、锰、钒、钾、钴、铁、钼、锑、铊、铍、铝、钡无明显共存干扰。D B 3 7/T 34 6020 1825 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级纯或更高纯度级别的试剂,实验用水应符合GB/T6682一级水的相关要求。5.1 硝酸:(H N O3)=1.42 g/m l。5.2 盐酸:(H C l)=1.19 g/ml。5.3 过氧化氢:w(H2O2)=30%。5.4 氢氟酸:(H F)=1.1 6 g/m l。5.5 高氯酸:(H C l O4)=1.67 g/m l。5.6 硝酸-盐酸混合溶液:于约 5 0 0 m l 水中加入 55.5 ml 硝酸(5.1)和 1 67.5 m l 盐酸(5.2),用水稀释至 1 L。5.7 硝酸溶液(1+1):于 4 0 0 m l 水中加入 500 m l 硝酸(5.1),用水稀释至 1 L。5.8 硝酸溶液(1+9 9):于 400 m l 水中加入 1 0.0 ml 硝酸(5.1),用水稀释至 1 L。5.9 铜标准储备液:(C u)=1 000 m g/L,准确称取 1.0 0 0 0 g 光谱纯金属铜,用硝酸溶液(5.1)溶解,用 1 0 0 0 m l 容量瓶定容。也可购买市售有证标准溶液。5.10 铜标准中间液:(Cu)=10 m g/L,准确吸取铜标准储备液(5.9)1 0.0 0 m l 至 1 0 00 m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8)稀释至标线,混匀。5.11 铜标准使用液:(Cu)=1 m g/L,准确吸取铜标准储备液(5.1 0)1 0.0 0 m l 至 100 m l 容量瓶中,用硝酸溶液(5.8)稀释至标线,混匀。5.12 氯化钯-硝酸镁溶液:准确称取 0.25 g 氯化钯,加少量水和 1 m l 浓硝酸溶解,称取 0.3 g 硝酸镁用少量水溶解,将两种溶液混合并用 1 0 0 m l 容量瓶定容。5.13 氩气:纯度不低于 9 9.9 9%。5.14 石英纤维滤膜:对粒径大于 0.3 m 的颗粒物阻隔效率不低于 9 9%,本底浓度值应满足测定要求。5.15 石英纤维滤筒:对粒径大于 0.3 m 的颗粒物阻隔效率不低于 9 9%,本底浓度值应满足测定要求。6 仪器和设备6.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具有背景校正功能。6.2 光 源铜元素空心阴极灯。6.3 石墨管热解涂层石墨管。6.4 无组织排放废气采样设备大流量采样器:采样器工作点流量为1.05 m3/m in。中流量采样器:采样器工作点流量为100 L/min。大流量及中流量采样器的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应符合HJ/T 3 7 4 的要求。D B 3 7/T 34 6020 1836.5 烟尘采样器采样流量为5 L/min8 0 L/min,其他性能和技术指标符合H J/T 4 8的规定。6.6 微波消解仪具有程式化功率设定功能,配备PFA、T e f l o n 或同级材质的5 0.0 m l100.0 m l微波消解罐。6.7 可调温电热板温度控制40 2 5 0,控温精度优于5。6.8 全自动消解仪具有自动添加试剂、精确程序控温、加热、消解、振荡混匀、赶酸和定容功能,配备P F A、T eflon或同级材质的50.0 m l 消解管。6.9 剪 刀陶瓷材质。6.10 镊子聚四氟乙烯或竹子材质。6.11 其他一般实验室常用仪器和装备。7样 品7.1 样品的采集7.1.1 无组织排放废气颗粒物样品采集按照 HJ/T 55 中相关要求设置监测点位。采样过程按照 H J 1 9 4中颗粒物采样的要求执行,滤膜样品废气采集量至少 1 0 m3(标准状态)。当铜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采样体积,采样时应详细记录采样环境条件。7.1.2 有组织排放废气样品按照 GB/T 1 6 1 5 7 和 H J/T 397 中颗粒物采样的要求执行。滤筒样品废气采集量至少 1.0 m3(标准状态干烟气)。当铜或锌浓度较低时,可适当增加采样体积。当管道内烟气温度高于铜或锌的熔点时,应采取降温措施,使进入滤筒前的烟气温度低于铜或锌的熔点。7.2 现场空白每次采样至少取同批号滤膜两张或滤筒两个,带到采样现场作为现场空白样品。7.3 样品的保存滤膜样品采集后将有颗粒物面两次向内对折,放入样品盒或纸袋中保存;滤筒样品采集后将封口向内折叠,竖直放回原采样套筒或样品专用容器中密闭保存。分析前样品保存在1530的环境下,保存最长期限为180天。7.4 试样的制备7.4.1 硝酸-盐酸浸提D B 3 7/T 34 6020 1847.4.1.1 微波消解滤膜样 品:取适量滤 膜(小张滤膜取整张或 1/2,大张 滤膜取 1/8 1/4),用 陶瓷剪刀剪成 小块置于消解 罐中,加入10.0 m l硝酸-盐酸混 合溶液(5.6),使 滤膜碎片浸没其中,加盖,置于消解罐 组件中并旋紧,放到微波转盘架 上。设定消解温度为 200、消解持续时间为 15分钟。消解结束后,取出消解罐组件,冷却,以10 m l 水淋洗内壁,摇匀,静置半小时进行浸提,过滤,用5 0 m l容量瓶定容,摇匀待测。也可先用50 m l 容量瓶定容,经离心分离后取上清液进行测定。滤筒样品:取整个滤筒,用陶瓷剪刀剪成小块置于消解 罐中,加入25.0 m l硝酸-盐酸混合溶液(5.6),使滤筒碎片浸没其中,其它操作同滤膜样品消解,最终用100 ml容量瓶定容。7.4.1.2 电热板消解/全自动消解仪消解滤膜样 品:取适量滤 膜(小张滤膜取整张或 1/2,大张 滤膜取 1/8 1/4),用 陶瓷剪刀剪成 小块置于消解 容器中,加入10.0 m l硝酸-盐酸混 合溶液(5.6),使 滤膜碎片浸没其中,插入回 流漏斗或盖 上表面皿,在1 0 0 5 加热回流2.0小时,然后冷却。以1 0 m l 水淋洗内壁,摇匀,静置半小时进行浸提,过滤,用50 m l 容量瓶定容,摇匀待测。滤筒样品:取整个滤筒,用陶瓷剪刀剪成小块置于消解 罐中,加入25.0 m l硝酸-盐酸混合溶液(5.6),使滤筒碎片浸没其中,其它操作同滤膜样品消解,最终用100 ml容量瓶定容。7.4.2 全量消解7.4.2.1 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微波消解滤膜样 品:取适量滤 膜(小张滤膜取整张或 1/2,大张 滤膜取 1/8 1/4),用 陶瓷剪刀剪成 小块置于消解罐中,加入1.5 m l 氢氟酸(5.4),使滤膜溶解完全,再加入5.0 ml硝酸(5.1),1.0 ml过氧化氢(5.3),摇 动消解罐,待 反应不再剧烈 后加盖旋紧,放到微波转 盘架上。设定消解温度为 180、消解持续时间为15分钟。消解结束后,取出消解罐,冷却后置于配套电热板上或转移入Teflon烧杯中,加入0.5 ml高氯酸(5.5),在电热板上赶酸至近干,取下冷却,加入2.0 m l 硝酸(5.7),加热溶解残渣,冷却后用50 m l 容量瓶定容,摇匀后待测。7.4.2.2 硝酸-氢氟酸-高氯酸电热板消解滤膜样 品:取适量滤 膜(小张滤膜取整张或 1/2,大张 滤膜取 1/8 1/4),用 陶瓷剪刀剪成 小块置于Teflon烧杯中,加入2.0 ml氢氟酸(5.4),使 滤膜溶解完 全,加入1 0.0 m l硝酸(5.1),插 入回流漏斗或 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并保持微沸1.0 h,然后 取下冷却,取下回流漏斗或 表面皿,加 入1.0 ml高氯酸(5.5),升高温度 消解,赶酸至近 干,取下冷却,加入2.0 ml硝酸(5.7),加热溶解 残渣,冷却后用50 m l 容量瓶定容,摇匀后待测。滤筒样品:取整个滤筒,用陶瓷剪刀 剪成小块置于 Teflon烧杯中,加入 10.0 m l 氢氟酸(5.4),使滤筒体 积减小,摇动 烧杯,使滤筒碎片浸没其 中,静置 5 m in后,加 入1 0.0 ml硝酸(5.1),插 入回流漏斗或 盖上表面皿,低温加热并保持微沸1.0 h,加热 过程中不时摇动烧杯,使滤 筒消解彻底。若仍有滤筒碎 片,再加入1.0 ml氢氟酸(5.4),直 至消解彻底。然后取下冷却,取下回流 漏斗或表面皿,加入1.0 ml高氯酸(5.5),升高温度消解,赶酸至近干,取下冷却,加入2.0 m l 硝酸(5.7),加热溶解残渣,冷却后用50 m l 容量瓶定容,摇匀后待测。注:若有机物含量较多,可适当增加高氯酸用量。7.4.2.3 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全自动消解仪消解D B 3 7/T 34 6020 185滤膜样 品:取适量滤 膜(小张滤膜取整张或 1/2,大张 滤膜取 1/8 1/4),用 陶瓷剪刀剪成 小块置于消解罐中,加入1.5 ml氢氟酸(5.4),使滤膜溶解完全,加入6.0 m l 硝酸溶液(5.1),插入回流漏斗,加热至120 并保持0.5 h,再加热至140 并保持1 h,取下回流漏斗,冷却后加入1.0 ml高氯酸(5.5),加 热至1 6 0 并保持1 h,升温 至1 8 0 赶酸至 近干(约 0.5 h),取 下冷却,加入 2.0 m l硝酸(5.7),加热溶解残渣,冷却后用5 0 m l容量瓶定容,摇匀后待测。滤筒样品:取整个滤筒,用陶瓷剪刀 剪成小块置于消解罐中,加入10.0 m l 氢氟酸(5.4),使滤筒体积减小,摇动消解罐,使滤筒碎片浸没,静置5 m i n后,加入7.0 ml硝酸溶液(5.1),插入回流漏斗,从室温加热至120 并保持0.5 h,再加热至1 4 0 并保持1 h,加热过程中不时振荡或摇动消解罐,使滤筒消 解彻底。若仍 有滤筒碎片,再加入1.0 m l 氢氟酸(5.4),直 至消解彻底。取下回流漏斗,冷却后加入1.0 m l 高氯酸(5.5),加热至160 并保持1 h,升温至180赶酸至近干(约0.5 h),取下冷却,加入2.0 ml硝酸(5.7),加热溶解残渣,冷却后用5 0 m l容量瓶定容,摇匀后待测。7.5 实验室样品空白的制备取同批号的空白滤膜、滤筒两份,参照7.4方法制备实验室空白试样。8 分析步骤8.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表1、表2仪器工作条件可作参考。表 1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工作条件波长(nm)灯电流(mA)狭缝宽度(nm)氩气流量(ml/min)324.7 15 0.7 250表 2 石墨炉工作程序步骤 干燥 1 干燥 2 灰化 原子化 清除温度(C)90 120 1300 2000 2150保持时间(s)30 30 5 2 38.2 校 准取7个1 0 0 ml容量瓶,分别加入铜 标准溶液(5.1 1)0.00 ml、0.50 m l、1.00 ml、2.00 m l、3.0 0 ml、4.00 m l 和5.0 0 ml,用硝酸溶 液(5.8)定容,此 标准系列浓度为0.00 g/L、5.00 g/L、10.0 0 g/L、20.0 0 g/L、30.0 0 g/L、40.0 0 g/L、50.0 0 g/L。设定好仪器工作条件,依次向石墨管中注入铜标准系列溶 液 2 0 L,基体改进剂(5.1 2)2 L,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以吸光度对铜浓度(g/L)绘制校准曲线。8.3 测 定按校准曲线绘制时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并计算试样的浓度()。当试样响应值处于校准曲线上限范围以外时,应使用硝酸溶液(5.8)稀释至适当倍数(f),使其响应值降至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内。D B 3 7/T 34 6020 1868.4 空白试验按校准曲线绘制时的仪器工作条件测定并计算实验室空白试样的浓度(0)。9 结果计算与表示9.1 结果计算颗粒物中铜金属元素的浓度按下式计算:0-stdnfV sV)(.(1)式中:颗粒物中铜的质量浓度,单位为微克每立方米(g/m3);试液中铜的浓度,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0与消解时截取颗粒物样品同样面积空白滤膜(滤筒)的铜含量,单位为微克每毫升(g/ml);Vs试样消解后定容体积,单位为毫升(ml);n 滤膜(筒)切割的份数(或采样滤膜面积与消解时截取的面积之比);Vst d 标准状态 下(27 3 K,10 1.32 5 Pa)采 样 体 积(m3)。对污 染源废气 样品,Vstd为标准状 态下干气的采样体积(m3)。9.2 结果表示测定结果小数位数与方法检出限保持一致,最多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0 精密度和准确度10.1 精密度5家实验 室采用编制组 统一提供的两 个粉尘颗粒 物样品(1#尘样和 2#尘样)制备滤膜、滤 筒模拟样品,并分别对滤膜、滤筒模拟样品和实际无组织排放废气样品采用四种前处理方法进行精密度测定,样品中铜的 含量均值(ix)、实验室间 标准偏差(S)、实验室间 相对标准偏差(R SD)、重复性限(r)、再现性限(R)见附录B。10.2 准确度5家实验 室采用编制组 统一提供的两 个粉尘颗粒 物样品(1#尘样和 2#尘样)制备滤膜、滤 筒模拟样品,并分别对质控滤膜和模拟样品加标回收滤采用四种消解方法进行准确度测定,相对误差均值(RE)、相对误差的标准偏差(RES)、加标回收率均值(p)、加标回收率标准偏差(pS)见附录C。11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1.1 仪器采样器和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应定期检定或校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D B 3 7/T 34 6020 18711.2 校准曲线每次分 析样品应绘制 校准曲线。通常情况下,校准曲线的 相关系数应 达到 0.999以上。在测定过程中,每测定10个样品应复测一次校准曲线浓度中间点的标准溶液。测定结果与校准曲线上该点浓度值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否则,应查找原因,并重新测定前10个样品。11.3 空白试验每次采样应至少做两个现场空白样品,空白样品的浓度测定值应低于方法测定下限,空白平行双样测定值的相对偏差不大于50%。11.4 平行样每批 样品应 尽可能 测定10%的平 行双样。平行 样测定结 果的相 对标准 偏差视 含量不 同一般 应小于10%20%。11.5 质控样品分析每批样品应尽可能通过分析有证标准物质或基体加标样品进行验证。测量值应在有证标准物质要求的浓度范围内,加标回收率应在70%130%之间。12 注意事项12.1 本标准中铜,系指铜及其化合物。12.2 实验用的玻璃和塑料器皿用洗涤剂洗净后,在硝酸溶液(1+1)中浸泡6 h,使用前用水冲洗干净。12.3 实验过程中处理滤膜或滤筒样品时,须保证剪刀、镊子等物品的洁净,并戴一次性乳胶手套进行操作,避免交叉污染。12.4 实验前须进行空白试验。若石英纤维滤膜、滤筒空白值较高,使用前可先用 1+1 热硝酸溶液浸泡约 3 h(不能煮沸,以免破坏滤筒)后,在纯水中浸泡 10 m i n,取出用纯水淋洗至近中性,烘干后即可使用。12.5 玻璃纤维、聚丙烯、混合纤维素、聚四氟乙烯等滤膜,玻璃纤维滤筒若经充分验证,能够达到本标准规定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等要求,也可用于本标准。12.6 采用硝酸-盐酸混合溶液浸提法对滤筒样品进行处理时,可采用抽滤或普通漏斗过滤。若采用普通漏斗过滤,应在每次滤液流尽后用玻璃棒挤压滤筒残渣,使滤筒残渣内液体流出。12.7 硝酸-盐酸浸提体系适用于以环境健康评价为目的采集的源样品中铜的测定;全量消解(硝酸-氢氟酸)体系适用于以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为目的采集的源样品中铜的测定。13 废弃物的处置实验中产生的废液应集中收集,并清楚地做好标记贴上标签,如“有毒废液(重金属)”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D B 3 7/T 34 6020 188A A附录A(资料性附录)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本方法列出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见表A。表 A.1 方法检出限和测定下限元素 铜消解 体系 硝酸-盐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消解 方式 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 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固定 污染 源排放 类型无组织 有组织 无组织 有组织 无组织 无组织 有组织采样 介质 滤膜 滤筒 滤膜 滤筒 滤膜 滤膜 滤筒检出限 g/L(试样)9.79 10.3 8.57 8.82 3.90 3.83 19.02g/m3(颗粒 物)0.05 0.6 0.05 0.5 0.02 0.02 0.5测定下限 g/L(试样)39.2 41.2 34.3 35.3 15.6 15.3 66.5g/m3(颗粒 物)0.2 3 0.2 2 0.08 0.08 2注:无组织排放废气采样量为10 m3(标准状态),有组织排放废气采样量为2.0 m3(标准状态干烟气)D B 3 7/T 34 6020 189B B附录B(资料性附录)方法精密度本方法精密度模拟样品汇总表见表B.1、精密度实际样品汇总表见B.2。表 B.1 方法精密度模拟样品汇总表样品统计参数(mg/Kg)铜硝酸-盐酸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 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无组织 有组织 无组织 有组织 无组织 无组织 有组织滤膜 滤筒 滤膜 滤筒 滤膜 滤膜 滤筒1#尘样x3483 3202 3432 3185 3415 3615 3583S 222.5 248.6 222.6 279.6 337.0 272.5 511.0RSD(%)6.4 7.8 6.5 8.8 9.9 7.5 14.3重复性限 r 510.4 528.9 316.8 522.9 318.4 374.8 385.2再现性限 R 772.4 841.6 684.6 911.9 985.6 833.5 14722#尘样x1498 1291 1609 1414 1543 1562 1544S 168.4 216.6 114.2 197.2 188.6 236.3 152.5RSD(%)11.2 16.8 7.1 14.0 12.2 15.1 9.8重复性限 r 292.0 269.5 156.7 210.5 135.6 141.9 202.9再现性限 R 539.1 652.6 349.1 583.5 542.7 674.2 462.6表 B.2 方法精密度实际样品汇总表统计参数(g)铜硝酸-盐酸 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 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A1 B1 A2 B5 A3 B3 A4 B4x25.28 172.0 52.63 453.2 714.3 424.7 408.1 31.17S 14.3 300.5 22.3 570.8 725.3 535.5 528.0 12.4D B 3 7/T 34 6020 1810C C附录C(资料性附录)方法准确度、加标回收率本方法准确度数据汇总见表 C.1,加标回收率见表C.2。表 C.1 方法准确度质控测试数据汇总表统计参数(g)铜(质控滤膜编号 ZK034-2)硝酸-盐酸 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 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RE-2.1-2.9-5.0-0.8RES 5.3 3.5 5.6 4.4表 C.2 方法准确度加标回收率测试数据汇总表样品统计参数(%)硝酸-盐酸 硝酸-氢氟酸-(过氧化氢)-高氯酸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 微波消解 电热板消解无组织 有组织 无组织 有组织 无组织 无组织 有组织滤膜 滤筒 滤膜 滤筒 滤膜 滤膜 滤筒1#尘样p94.76 94.74 96.29 98.73 99.92 97.16 93.29pS13.8 10.5 11.7 5.5 10.0 10.2 9.02#尘样p100.0 99.5 101.5 98.2 93.7 97.2 95.2pS12.6 8.90 30.0 3.12 13.6 19.1 9.61_

注意事项

本文(山东省固定污染源废气 颗粒物中铜的测定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DB37/T 3460-2018.pdf)为本站会员(1326589423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