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T 5102-2016.pdf

  • 资源ID:186308       资源大小:5.35MB        全文页数:6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T 5102-2016.pdf

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xternal wall complex insulation works 主编部门: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 批准部门: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施行日期:2016 年 8月 10 日 吉林人民 出版社2016长春 DB22/T5102-2016代替DB22/T157-2016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编 者: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责任编辑:崔玉金 封面设计:岳延玲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 发行 长春市人民大街7548号 邮政编码:130022印 刷:长春博美图文制作有限公司开 本:850mm1168mm 1/32印 张:2 字 数:30千字标准书号:ISBN978-7-206-08344-0版 次:2016年8月第1版 印 次:2016年8月第1次印刷印 数:1-2000册子 定 价:25.00元 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印刷厂联系调换。吉 林 省 住 房 和 城 乡 建 设 厅 公 告 第 416号 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关于发布吉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 批 准 外 墙 复 合 保 温 工程 技 术 规 程 为 吉 林 省 工程 建 设地方标准,编号 为 DB22/JT 157-2016,自 8 月 10 日起实施。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6 年 8 月 1 日 前 言 根据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下达2015 年全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和标准设计制定(修订)计划(三)的通知(吉建标20153号)要求,编制组会同有关单位,经过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依据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内容: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4 系统与材料;5 设计;6 施工;7 验收。本规程由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负责管理,由吉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吉林省建设标准化管理办公室(地址:长春市民康路 519号,邮编 130041,Email:),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吉林省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吉林建筑大学 吉林省建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吉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 吉林建工鑫安高新建筑有限公司 吉林省玖鑫玄武岩产业有限公司 吉林伟德墙体材料有限公司 齐齐哈尔力嘉商贸有限公司 铁岭市齐发防腐保温有限责任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陶乐然 岳延玲 肖力光 吴雪岭 张海泉 孙秀刚 马根华 胡文武 闫 东 王天伟 汪 敏 李家伟 刘永强 孙少奇 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周 毅 赵 卓 浦建华 孙其锋 阮炯正 目 次 1 总则.1 2 术语.2 3 基本规定.4 4 系统与材料.5 4.1 系统.5 4.2 材料.7 5 设计.13 5.1 一般规定.13 5.2 设计要点.13 6 施工.16 6.1 一般规定.16 6.2 施工要点.17 6.3 安全施工.21 6.4 绿色施工.22 7 验收.23 7.1 一般规定.23 7.2 主控项目.24 7.3 一般项目.25 本规程用词说明.27 引用标准名录.28 附:条文说明.30 1 1 总 则 1.0.1 为规范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外墙为混凝土或砌体的各类建筑,采用复合保温系统的工程设计、施工及验收;适用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要求外墙外保温应采用燃烧性能为 A级保温材料的建筑。1.0.3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应根据建筑功能、结构体系、墙体材料等具体情况,采用适宜的复合保温系统及施工工艺。1.0.4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2 术 语 2.0.1 外墙复合保温系统 external wall composite insulation system 由饰面层、外侧墙、保温层及内侧墙等通过固定材料(连接件、穿墙螺栓、胶粘剂等)复合而成的无空腔外墙保温构造总称,简称系统。2.0.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 exterior wall composite insulation works 将外墙复合保温系统通过组合、组装、施工或安装所形成的建筑物实体。2.0.3 饰面层 finish coat 由涂料、饰面砖、金属或石材幕墙等构成的系统外装饰构造层。2.0.4 外侧墙 outer wall 由不燃材料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保温砂浆等,置于系统外侧,构成的防火、防水、防外力等的系统防护层。2.0.5 保温层 Insulation 由EPS板等高效保温材料复合于外侧墙与内侧墙之间,构成的系统主要保温构造层。2.0.6 内侧墙 inside wall 由混凝土或砌体构成的建筑围护结构基层墙体。2.0.7 连接件 connecting piece 由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依靠混凝土握裹力或胶粘力连接外侧墙、保温层及内侧墙的机械固定件。2.0.8 穿墙螺栓 puts on wall bolt 由非金属复合材料制成,依靠紧固力连接外侧墙、保温层及内侧墙的机械固定件。3 2.0.9 胶粘剂 adhesive 由水泥基胶凝材料、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以及填料和添加剂等组成,用于将 EPS板等保温材料粘贴在内侧墙上的粘结材料。2.0.10 界面剂 interface treating mortar 用以改善基层或保温材料表面粘结性能的聚合物水泥胶浆。4 3 基本规定 3.0.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条件下的设计使用年限,宜与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相同。3.0.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在自重及风荷载等的作用下,不应产生有害的变形和破坏。3.0.3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的外侧墙、保温层与内侧墙应有可靠的连接,在有关标准规定的抗震设防烈度内,不应从内侧墙上脱落。3.0.4 系统及其各种组成材料与配件,应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各种组成材料与配件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3.0.5 外墙复合保温墙体的耐火极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 的规定;保温材料的燃烧性能应为B1级;系统可不设防火隔离带,不要求外墙门、窗的耐火完整性。3.0.6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应具有防水渗透性能与透气性能。5 4 系统与材料 4.1 系 统 4.1.1 外墙复合保温系统按内侧墙与外侧墙的墙体材料及施工工艺可分为以下类别:1 系统 1:内侧墙为现浇普通混凝土;保温层可采用 EPS 板、EPS模块等;外侧墙为厚度不应小于 50mm的现浇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泡沫混凝土,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外侧墙外表面另设防水层或抗裂面层;适用于内侧墙与外侧墙同时施工工艺;其构造见图 4.1.1-1;图 4.1.1-1 系统 1 构造示意图 1饰面层;2现浇普通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泡沫混凝土外侧墙;3钢筋网;4连接件;5界面层;6保温层;7界面层;8现浇混凝内侧墙 2 系统 2:内侧墙为各种砌体或混凝土;保温层可采用 EPS板、EPS 模块、PU 等;外侧墙为厚度不应小于 50mm 的保温砂浆、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外侧墙外表面另设防水层或抗裂面层;适用于内侧墙先施工,6 外侧墙后施工工艺;各种砌体内侧墙构造见图 4.1.1-2,混凝土内侧墙构造见图 4.1.1-3。图 4.1.1-2 系统 2构造示意图(砌体内侧墙)1饰面层;2保温砂浆、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外侧墙;3钢筋网;4界面层;5穿墙螺栓;6保温层;7粘结层;8找平层;9砌体内侧墙 图 4.1.1-3 系统 2 构造示意图(混凝土内侧墙)1饰面层;2保温砂浆、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外侧墙;3钢筋网;4界面层;5 后植连接件;6保温层;7粘结层;8找平层;9混凝土内侧墙 4.1.2 外墙复合保温系统的性能应符合表 4.1.2的规定。7 表 4.1.2 外墙复合保温系统性能 项 目 性 能 指标 试验方法 外 观 50 次冻融循环后,外侧墙无可见 裂缝,无粉化、空鼓、剥落现象 耐冻融 拉伸粘结强度(MPa)外侧墙与保温材料及保温材料与内侧墙均不小于 0.10 吸水量(g/m2)500 水蒸气透过湿流密度g/(m2.h)0.85 依据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 4.2 材料 4.2.1 外侧墙采用的现浇普通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宜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其性能与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工程JGJ/T 283及表 4.2.1的规定。表 4.2.1 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要求 自密实性能 性能指标 性能等级 技术要求 坍落扩展度(mm)SF1 550 655 填充性 扩展时间 T500(s)VS2 2 间隙通过性 坍落扩展度与 J 环扩展度差值(mm)P A2 0 P A2 25 离析率(%)SR2 15 抗离析性 粗骨料振动离析率(%)m 10 4.2.2 外侧墙采用的喷射普通混凝土,其性能与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372的规定。4.2.3 外侧墙采用的普通混凝土,其性能与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混凝土结构工程施 8 工规范GB 50666及表 4.2.3的规定。表 4.2.3 普通混凝土性能指标 强度等级 干密度(kg/m3)导热系数 c w/(mK)抗冻标号 C30 2500 1.74 D50 4.2.4 外侧墙采用的轻骨料混凝土及保温砂浆,其性能与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 253及表 4.2.4的规定。表 4.2.4 轻骨料混凝土及保温砂浆性能指标 项目 强度等级 密度等级 干表观密度(kg/m3)导热系数 c w/(mK)抗冻 标号 轻骨料 混凝土 LC7.5 1400 1450 0.49 D50 保温砂浆 LC7.5 900 950 0.26 D50 注:轻骨料混凝土及保温砂浆的导热系数,初步设计可采用表中数值,施工图设计应经试验确定。4.2.5 外侧墙采用的现浇泡沫混凝土,其性能与组成材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泡沫混凝土 JG/T 266、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341及表 4.2.5的规定。表 4.2.5 现浇泡沫混凝土性能指标 强度等级 密度等级 干表观密度(kg/m3)导热系数(w/mK)抗冻标号 FC7.5 A13 1350 0.33 D50 4.2.6 保温层采用的 EPS板应符合下列规定:1 EPS 板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及表 4.2.6-1 的规定;9 表 4.2.6-1 EPS板性能指标 性能指标 项 目 039 级 033 级 导热系数W/(mK)0.039 0.033 表观密度(kg/m3)1822 垂直于板面方向抗拉强度(MPa)0.10 压缩强度(kPa)100 尺寸稳定性(%)0.3 弯曲变形(mm)20 水蒸气渗透系数ng/(Pams)4.5 吸水率(体积分数,%)3 燃烧性能等级 B1 级 2 EPS板的长、宽规格,系统 1宜根据建筑层高及开间,采用较大的尺寸,系统 2可根据施工工艺采用 600mm600mm等规格;3 EPS 板的几何尺寸偏差应符合表 4.2.6-2的规定;表 4.2.6-2 EPS板几何尺寸允许偏差(mm)长度 宽度 厚度 板边平整度 板面平整度 对角线差 2 1 1.5 0.0 2 1 3 4 EPS板陈化时间常温不应少于 42d,采用 60蒸汽养护不应少于 5d。4.2.7 保温层采用的 EPS 模块,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EPS 模块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42 的规定;保温层采用的硬泡聚氨酯(PU),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T 1596的规定;保温层采用的其他保温材料,其性能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2.8 EPS板胶粘剂的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及表 4.2.8的规定。10表 4.2.8 胶粘剂性能指标 项 目 性 能 指 标 原强度 0.6 与水泥砂浆的拉伸 粘结强度(MPa)浸水 48h,干燥 7d 0.6 原强度 0.10,破坏发生在 EPS 板中 与 EPS 板的拉伸 粘结强度(MPa)浸水 48h,干燥 7d 0.10 可操作时间(h)1.54.0 4.2.9 界面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界面处理剂JC/T 907的规定。4.2.10 连接件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接件适用于内侧墙为混凝土结构的系统 1 或系统 2,其构造如图 4.2.10;图 4.2.10 连接件构造示意图 1连接杆;2 圆盘;3钢筋架 2 连接件应采用原生的聚酰胺(Polyamide6、Polyamide6.6),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制造,不得使用回收的再生材料;3 连接杆的直径不应小于 8mm;其锚入外侧墙段(L1)长度相当于外侧墙的厚度,锚入保温层段(L2)长度相当于保温层的厚度,锚入混凝土内侧墙段(L3)段长度不应小于 120mm,且应设 11 凸凹螺纹;圆盘的直径()不应小于 80mm;钢筋架凹槽应位于外侧墙中心;4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连接件与内侧墙及外侧墙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 1.20kN,圆盘的抗拔力标准值不应小于0.50kN,连接杆的抗剪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 0.80kN;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 366等标准。4.2.11 结构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B 50367关于结构加固用胶粘剂的规定。4.2.12 穿墙螺栓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穿墙螺栓适用于内侧墙为砌体结构的系统 2,其构造如图4.2.12;图 4.2.12 穿墙螺栓构造示意图 1螺杆;2 圆盘;3钢筋架;4螺母 2 穿墙螺栓应采用原生的聚酰胺(Polyamide6、Polyamide6.6),玄武岩纤维、碳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制造,不得使用回收的再生材料;3 螺杆的直径不应小于 8mm;其锚入外侧墙段(L1)长度相当于外侧墙的厚度,锚入保温层及内侧墙段(L2)的长度相当于保温层与内侧墙的厚度之和,内侧墙外段(L3)长度不应大于15mm;圆盘的直径()不应小于 80mm;螺母的外径不应小于25mm;钢筋架凹槽应位于外侧墙中心;124 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穿墙螺栓与内侧墙及外侧墙的抗拉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 1.20kN,圆盘的抗拔力标准值不应小于0.50kN,螺杆的抗剪承载力标准值不应小于 0.80kN;试验方法可参照现行行业标准外墙保温用锚栓JG/T366等标准。4.2.13 钢筋网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镀锌电焊网QB/T 3897及表 4.2.13的规定:表 4.2.13 钢筋网性能指标 4.2.14 用于外墙整体防水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JC/T 984的规定。4.2.15 饰面涂料的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弹性建筑涂料JG/T 172等有关标准的规定。4.2.16 饰面砖的粘贴面应设有燕尾槽,且不得残留粉状物;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陶瓷砖GB/T 4100及表 4.2.16的规定。表 4.2.16 外墙饰面砖性能指标 4.2.17 饰面砖胶粘剂及填缝剂的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模塑聚苯板薄抹灰外墙外保温系统材料GB/T 29906、陶瓷墙地砖胶粘剂JC/T 547及陶瓷墙地砖填缝剂JC/T 1004的规定。4.2.18 建筑密封胶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硅酮建筑密封胶GB/T 14683的规定。项 目 单 位 性 能 指 标 丝径 mm 4 网孔尺寸 mm 100100 焊点抗拉力 N 500 镀锌层质量 g/122 项 目 单 位 性 能 指 标 单块面积 mm2 15000 厚度 mm 7 单位面积质量 kg/m2 20 抗冻性-冻融循环 50 次不得破坏 135 设计 5.1 一般规定 5.1.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 65%)DB22/T 45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 22/436及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 65%)DB 22/JT 149等有关标准的规定。5.1.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设计有关系统与材料的性能指标,应符合本规程第 4章的规定。保温材料的厚度,应根据具体工程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要求,经热工计算确定;保温材料导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5.1.3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设计应采取减少热桥的措施;热工计算应考虑结构性热桥、金属件等部位的影响。5.1.4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宜做外墙面整体防水设计,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外墙防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 235等有关标准的规定;防水材料可采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不应小于5mm。5.2 设计要点 5.2.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混凝土结构内侧墙及外侧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GB/T 5047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砌体结构内侧墙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 5000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5.2.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采用保温砂浆、泡沫混凝土及轻骨料混凝土外侧墙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 14统技术规程JGJ 253、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341及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1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外侧墙外侧应设抗裂面层,有关构造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JGJ 253 的规定;抗裂面层厚度不应小于5mm,可兼做系统的防水层。5.2.3 系统 1 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侧墙优先采用普通混凝土,可以采用轻骨料混凝土或泡沫混凝土;2 保温层采用的 EPS 板规格,高度宜相当于建筑层高,宽度宜为其生产设备可能生产的较大尺寸;保温层两侧表面应满涂界面剂;3 连接件设置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均不应大于 400mm,连接件中心距墙体洞口、伸缩缝及墙体端部不应大于 100mm;4 钢筋网应设在外侧墙中部,并应在连接件的钢筋架凹槽处与钢筋架绑扎;钢筋网水平及竖向接缝的搭接尺寸不应小于100mm。5.2.4 系统 2 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外侧墙优先采用保温砂浆、泡沫混凝土或轻骨料混凝土,可以采用普通混凝土;2 保温层采用的 EPS 板、EPS 模块与内侧墙应采用满粘法粘贴,靠外侧墙的表面应满涂界面剂;采用其他保温材料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3 钢筋网应设在外侧墙中部,并应在连接件或穿墙螺栓的钢筋架凹槽处与钢筋架绑扎;钢筋网水平及竖向接缝的搭接尺寸不应小于 100mm;4 当内侧墙为混凝土结构时,应采用后植连接件与外侧墙连接;当内侧墙为砌体结构时,应采用穿墙螺栓与外侧墙连接;后植连接件及穿墙螺栓设置的水平及竖向间距,保温砂浆外侧墙均不应大于 500mm,泡沫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外侧 15墙均不应大于 400mm;后植连接件及穿墙螺栓中心距墙体洞口、伸缩缝及墙体端部不应大于 100mm;5 内侧墙墙体表面的粘结强度不应小于 0.4MPa,否则应采取加强措施。5.2.5 外侧墙应设置伸缩缝,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同一墙面伸缩缝的水平及竖向间距均不宜大于 12m;2 缝宽宜为 8mm12mm,宜为全缝;3 缝内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充,外侧应采用建筑密封胶密封。5.2.6 外墙的门窗洞口、檐口、装饰线、雨篷、阳台和雨水口等部位,应采取防水和排水构造措施。5.2.7 外窗应设塑料或铝合金外窗台板,并应采用窗外皮与外侧墙里皮平齐的构造。5.2.8 外墙采用饰面砖饰面,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的有关要求。5.2.9 外墙采用幕墙饰面,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 JGJ 13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幕墙的支撑结构应与建筑主体结构连接。166 施工 6.1 一般规定 6.1.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924的规定。6.1.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采用的材料、成品等,其品种、规格、性能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应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对其进行复检。6.1.3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前应按设计要求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施工方案,并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6.1.4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前应预先做样板墙;样板墙应采用与实际工程相同的组成材料和施工工艺,并应对其外观质量、胶粘剂的粘接强度、连接件及穿墙螺栓的抗拉承载力等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应经建设、监理、设计、施工等各方确认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施工。6.1.5 保温材料、胶粘剂、钢筋网等材料进场后,应贮存在通风、干燥、平整的场地,并应采取防雨、避免太阳直晒的措施,且不得与有害化学物品接触。6.1.6 施工时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孔洞等,应采取隔断热桥的措施,不得影响墙体热工性能。6.1.7 外侧墙的普通混凝土工程可采用自密实现浇或喷射工艺施工;轻骨料混凝土工程可采用自密实现浇或喷射及抹涂工艺施工;泡沫混凝土工程应采用现浇工艺施工;保温砂浆工程应采用抹涂工艺施工。6.1.8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涂料饰面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 的规定;饰面砖饰面施工 17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126的规定。6.1.9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时的环境空气温度不得低于 5,否则应采取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6.2 施工要点 系统 1 6.2.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系统 1应按如下工艺流程施工:内侧墙钢筋安装 保温层安装 连接件安装 钢筋网安装 支模内侧墙及外侧墙混凝土浇筑 养护 拆模 饰面。6.2.2 内侧墙钢筋安装应采用专用定位件;定位件的数量、间距及固定方式,应能保证内侧墙保温层侧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要求。6.2.3 EPS板保温层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EPS 板在安装前两侧板面均应满涂界面剂;2 EPS 板安装在接缝处应采取打胶带或设卡具等固定措施;3 EPS 板安装接缝宽度不应大于 2mm,接缝处板面内外差不应大于 1.5mm;4 EPS 板局部破损及接缝宽度大于 2mm处,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塞。6.2.4 连接件安装应按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弹线定位,并应便于钢筋网固定在连接件的钢筋架凹槽内;连接件圆盘应贴紧保温层。6.2.5 钢筋网安装应在每个连接件的钢筋架凹槽处与钢筋架采用铁线绑扎。6.2.6 内侧墙与外侧墙混凝土支模应同时进行;保温层做为内侧墙的外模板,同时也做为外侧墙的内模板;模板安装的对拉螺栓距 18连接件不应小于 100mm,其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有关模板工程的规定。6.2.7 外侧墙现浇自密实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工程JGJ/T 283及下列规定:1 自密实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做配合比设计,施工应按设计要求控制材料配比;粗骨料的最大公称粒径不应大于 15mm;2 内侧墙混凝土与外侧墙自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施工顺序应是先内侧墙后外侧墙,依次循环分层浇筑,且内侧墙与外侧墙混凝土浇筑的高差不应大于 0.5m;3 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倾落高度不应大于建筑层高,且不宜大于 5m;4 浇筑外侧墙自密实混凝土时,对墙体洞口下等混凝土不易充实的部位,可在模板外侧进行辅助敲击;5 混凝土拆模后,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将模板对拉螺栓的空洞填塞;6 混凝土宜进行表面覆盖保湿养护。系统 2 6.2.8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系统 2宜按如下工艺流程施工:内侧墙施工 基层处理 排板、弹线 保温层粘贴 保温层涂界面剂 连接件/穿墙螺栓安装 钢筋网安装 外侧墙支模 外侧墙施工 养护 拆模 饰面。6.2.9 基层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基层表面应清洁,无散落砂浆、油污、脱模剂、涂料、粉尘、冰霜、泥土等有碍保温层粘贴的污物;2 基层应坚实平整,表面平整度不应大于 5mm;局部凸起、空鼓、疏松等妨碍保温层粘贴的部位应剔除,并采用水泥砂浆找平;193 基层墙体表面应满涂界面剂,并宜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找平。6.2.10 排板、弹线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设计要求排板,弹出水平、竖直控制线,并挂线;2 确定保温层粘贴接缝位置。6.2.11 EPS 板粘贴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模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T 1026及下列规定;1 胶粘剂应按其使用说明书的要求配制,应采用手提式电动砂浆搅拌器搅拌,搅拌时间不应少于 3min,调好的胶粘剂应在可操作时间内用完;2 EPS 板粘贴应采用专用锯齿形抹子在板面满涂胶粘剂,厚度 3mm5mm;涂好胶粘剂后,应随即将其粘贴到墙面上;3 EPS 板应错缝粘贴,其顺序应是自下而上,先转角,后大面;4 EPS 板粘贴接缝宽度不应大于 2mm,大于 2mm 或板面局部破损处应采用发泡聚氨酯填塞。6.2.12 保温层采用 EPS模块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 EPS模块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JT 142 的规定;保温层采用硬泡聚氨酯(PU)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硬泡聚氨酯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T 1596的规定。6.2.13 EPS 板及 PU保温层靠外侧墙的表面应满涂界面剂。6.2.14 混凝土结构内侧墙的连接件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连接件应待保温层胶粘剂的强度达到 70%以上(或常温4d)后实施;2 连接件采用植入法安装,应按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弹线、定位,并应便于钢筋网固定在连接件的钢筋架凹槽内;3 连接杆植入混凝土内侧墙的深度不应小于 120mm;钻孔直径应大于连接杆直径 3mm,孔深应略大于连接杆植入混凝土内的深度,孔内粉尘应清除;204 结构胶应采用注入法注入到混凝土内侧墙的孔内,注入量以连接杆插入孔后有少量结构胶溢出为宜;5 结构胶注入孔后,应随即将连接件插入孔中,并沿同一方向旋转,边转边插,直至连接件圆盘紧贴保温层。6.2.15 砌体结构内侧墙的穿墙螺栓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 穿墙螺栓安装应按设计要求的数量、位置和间距弹线、定位,并应便于钢筋网固定在穿墙螺栓的钢筋架凹槽内;2 穿墙螺栓安装钻孔的直径应大于螺杆直径 2mm,钻孔应垂直墙面;3 穿墙螺栓安装其圆盘应贴紧保温层;螺母与螺杆拧紧后应采用结构胶粘结,螺杆突出内侧墙内表面不应大于 15mm。6.2.16 钢筋网安装应在每个穿墙螺栓的钢筋架凹槽处与钢筋架采用铁线绑扎。6.2.17 外侧墙现浇各类混凝土的模板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 GB 50666 等有关标准的规定;符合本规程的有关技术要求,可采用免拆模板;喷射混凝土及抹涂保温砂浆或轻骨料混凝土工程的洞口及墙端应支设边框模板。6.2.18 外侧墙现浇泡沫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工程JGJ/T 341及下列规定:1 泡沫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做配合比设计,施工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控制材料配比;2 泡沫混凝土浇筑高度不宜大于建筑层高,且不应大于 3m;3 泡沫混凝土应在浇筑后的 12h内,进行覆盖保湿养护。6.2.19 外侧墙喷射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372及下列规定:1 喷射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做配合比设计,并经试配及试喷后再确定配合比;2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不应大于设计厚度;3 喷射混凝土应在初凝后及时进行表面刮抹修平;214 喷射混凝土应在终凝 2h后进行淋水养护或覆盖保湿养护。6.2.20 外侧墙抹涂保温砂浆及轻骨料混凝土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抹涂保温砂浆及轻骨料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应做配合比设计,并经试配及试抹后再确定配合比;2 抹涂施工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大于 20mm,前层与后层的施工间歇时间不宜少于 24h,且应在抹涂第一层后安装钢筋网;3 保温砂浆及轻骨料混凝土与基层之间及各层之间应粘结牢固,不应脱层、空鼓和开裂;总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 抹涂工程施工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湿养护。6.2.21 浇筑内侧墙及外侧墙混凝土施工前,应对保温层顶部采取防止混凝土散落、防碰损等防护措施。6.3 安全施工 6.3.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建设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 50870、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及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 JGJ 33 等有关标准的规定。6.3.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6.3.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等有关标准的规定。6.3.4 施工所使用的电动搅拌器、模块切割器、冲击钻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T 3787等有关标准的规定。6.3.5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应符合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 50720及下列规定:22 1 保温材料进场后,应远离火源;露天存放时,应采用不燃材料完全覆盖;2 施工用照明等高温设备靠近保温材料时,应采取可靠的防火保护措施;3 外侧墙的施工应与保温层施工同步进行;4 电焊等有明火工序应在保温材料施工前进行,确需在保温层施工后进行的,应采取在电焊部位的周围及底部铺设防火毯等防火保护措施;5 保温层施工作业工位应配备消防灭火器材。6.3.6 在脚手架上堆放物料时,严禁倾卸和抛掷,不得撞击墙体及脚手架;堆放在脚手架上的物料荷载,不得超过其设计允许承载力;应设专人定期检查外脚手架的稳定性及安全防护设施,发现隐患立即整改。6.3.7 风力达五级及以上、大雾、雨天不得施工。6.4 绿色施工 6.4.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应符合现行地方标准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程DB22/JT 134等有关标准的规定。6.4.2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现场应设置护栏、围挡隔离施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应设专人进行维护。6.4.3 水泥和其它易飞扬的散体材料,须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运输时要防止遗洒、飞扬,卸运时应采取措施减少扬尘;切割饰面砖等材料时应有防止粉尘污染环境的措施。6.4.4 施工废水、生活污水,要采取处理措施,不得污染周边环境。6.4.5 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应及时清运,不得随意抛撒,并应采取适量洒水等减少扬尘的措施。6.4.6 应建立噪音定期监测制度,并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使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降低噪音对环境的影响。237 验收 7.1 一般规定 7.1.1 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 50300及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等有关标准的规定。7.1.2 内侧墙及外侧墙混凝土结构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及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的规定。7.1.3 外侧墙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保温砂浆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 JGJ 51、泡沫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 JGJ/T 341及无机轻集料砂浆保温系统技术规程 JGJ 25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程的规定。7.1.4 保温工程施工应对下列部位或内容进行隐蔽工程验收,并应有验收记录和相关影像资料:1 保温层粘贴的基层处理;2 保温层安装;3 界面层施工;4 连接件或穿墙螺栓安装;5 钢筋网安装;6 热桥部位处理。7.1.5 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检查下列文件和记录:1 设计文件及其变更文件、图纸会审记录;2 系统组成材料的产品合格证、性能检测报告、进场验收记录、进场复验报告等技术资料;3 施工技术交底文件;244 施工记录和施工质量检验记录;5 隐蔽工程验收文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相关影像资料;6 其他对工程质量有影响的技术资料。7.1.6 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检验批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 相同材料、相同施工工艺的保温工程按每 500m21000m2 墙面面积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 500m2 亦为一个检验批;2 检验批的划分也可根据与施工流程相一致,且方便施工与验收的原则,由施工单位与监理(建设)单位,依据相关标准的规定共同商定。7.1.7 涂料饰面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10的规定;饰面砖饰面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26的规定;幕墙饰面工程验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33等有关标准的规定。7.2 主控项目 7.2.1 保温工程的材料、成品等,其品种、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的规定;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见证取样复验:1 保温材料的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及燃烧性能;2 胶粘剂拉伸粘接强度:3 连接件及穿墙螺栓的尺寸及力学性能;4 外侧墙轻骨料混凝土、泡沫混凝土及保温砂浆的强度等级、干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及抗冻性能;检验方法:核查复验报告。检查数量:同一厂家,同一品种的产品,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 5,000m2(含)以下时各抽查不应少于 1 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 5,000m210,000m2(含)时各抽查不应少于 2 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 10,000m220,000m2(含)时各抽查不应少于 253次;当单位工程建筑面积在 20,000m240,000 m2(含)时各抽查不应少于 6次,以此类推。7.2.2 系统 2 粘贴保温层工程施工前,应按照设计和施工方案的要求对基层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基层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核查数量:全数检查。7.2.3 保温工程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1 保温材料的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2 连接件及穿墙螺栓的设置数量、位置、锚固深度和抗拉承载力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本规程的规定;并应进行抗拉承载力现场试验。检验方法:保温材料厚度采用尺量检查;核查连接件及穿墙螺栓的抗拉承载力试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当单位工程外墙保温面积在 1,000m2以下时,抽查不应少于 1 次;当单位工程外墙保温面积超过 1,000m2时,每1,000m2抽查 1次;每 1次抽查不应少于 3处。7.2.4 外墙门窗洞口、变形缝等热桥部位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隔断热桥措施。检验方法:对照设计和施工方案观察检查;核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检查数量:按不同热桥种类,每种抽查 20%,并不少于 5处。7.3 一般项目 7.3.1 外侧墙变形缝间距、构造做法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3.2 施工时产生的墙体缺陷,如穿墙套管、孔洞等,应采取隔断 26热桥的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数量:全数检查。7.3.3 EPS 板等保温材料的接缝方法及尺寸偏差应符合本规程及有关标准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验数量:每个检验批抽查 10%,并不少于 5处。27本规程用词说明 1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允许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2 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28引用标

注意事项

本文(外墙复合保温工程技术规程DB22/T 5102-2016.pdf)为本站会员(1572369368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