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双须叶须鱼DB54/T 0331-2024.pdf

  • 资源ID:186303       资源大小:881.4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双须叶须鱼DB54/T 0331-2024.pdf

ICS 65.150CCS B 5254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DB54/T 03312024 双须叶须鱼 2024-04-09发布 2024-05-09实施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54/T 03312024I目 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主要形态结构特征.14.1 外部形态结构特征.14.2 内部结构特征.35 生长与繁殖.35.1 生长.35.2 繁殖.46 遗传学特性.46.1 细胞遗传学特性.46.2 生化遗传学特征.57 检测方法.57.1 抽样.57.2 性状测定.57.3 年龄测定.57.4 染色体检测.57.5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58 检测规则与结果判定.6附录 A(资料性)双须叶须鱼生长方程、体长与体重关系式.7A.1 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7A.2 体长与体重关系式.7附录 B(规范性)同工酶各种试剂的配置.8B.1 凝胶制备.8B.2 加样指示剂.8B.3 电极缓冲液.8B.4 染色液的配置.8DB54/T 03312024II前 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提出。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西藏自治区畜牧总站、四川律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本文件的主要起草人:霍斌、杨鑫、邹雨婷、林少卿、覃剑晖、杨斐、谢从新、周贤君、程方方、尼玛群宗、拉巴次仁、央珍、邵俭、边巴卓玛、格桑达瓦、尼玛次仁、黄鹏程、苏中华、杨君辉、党发发、马娇林、袁齐涛、孙锋博、次仁卓嘎、于航、乐地、郭荣明、冯志强、王润锦、吴海彬、石彬、张鑫崴、胡程鹏。DB54/T 033120241双须叶须鱼1范围本文件给出了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的主要形态构造特征、生长与繁殖、遗传学特性以及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双须叶须鱼的种质检测。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8654.1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部分:检验规则GB/T 18654.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2部分:抽样方法GB/T 18654.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3部分:性状测定GB/T 18654.4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4部分:年龄与生长的测定GB/T 18654.6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6部分:繁殖性能的测定GB/T 18654.12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2部分:染色体组型分析GB/T 18654.13 养殖鱼类种质检验 第13部分:同工酶电泳分析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学名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3.2地方名花鱼。3.3分类位置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叶须鱼属(Ptychobarbus)。4主要形态结构特征4.1外部形态结构特征4.1.1外形DB54/T 033120242体延长,略侧扁,体背稍隆起,腹部圆;尾柄圆或稍侧扁。头锥形。吻突出,口下位,口裂呈马蹄形,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发达,分两叶;左右两唇叶在前端连接,连接处的内侧缘各自向内卷曲。下唇表面多皱纹,无中间叶,唇后沟连续,口角须1对,末端可伸达眼后缘垂直下方。胸腹部裸露无鳞或仅有少数鳞片,其他部位有较大鳞片,侧线完全,约位于体侧之中部。背鳍最后不分枝鳍条柔软光滑,后缘无锯齿;背鳍起点至吻端距离小于至尾鳍基部的距离。腹鳍起点与背鳍第5根6根分枝鳍条相对。背部为青灰色,腹部银白色,体背侧、头部有黑色斑点。双须叶须鱼外形见图1。图1双须叶须鱼外形图4.1.2可数性状4.1.2.1背鳍鳍式D.iii-8。4.1.2.2臀鳍鳍式A.iii-5。4.1.2.3第一鳃弓鳃耙数外侧鳃耙数:12枚20枚;内侧鳃耙数:17枚24枚。4.1.2.4侧线鳞7916191012v924.1.3可量性状双须叶须鱼可量性状实测比例见表1。DB54/T 033120243表1双须叶须鱼可量性状比例值比例性状 平均值(范围)比例性状 平均值(范围)体长/体高 5.4(5.35.7)头长/吻长 3.1(2.93.4)体长/头长 4.7(4.34.9)头长/眼径 6.2(5.17.1)体长/尾柄长 5.9(5.56.4)头长/眼间距 3.1(2.83.4)体长/尾柄高 12.1(11.213.5)尾柄长/尾柄高 2.5(2.22.7)4.2内部结构特征4.2.1鳔两室。其后室长为前室长的2.8倍3.6倍。4.2.2下咽齿下咽齿2行,34/43。下咽骨狭长;咽齿细圆,顶端尖而弯曲。4.2.3脊椎骨脊椎骨总数:50枚52枚。4.2.4腹膜腹膜黑色。5生长与繁殖5.1生长依据669尾样本估算的体长和体重实测值见表2。生长方程和体长与体重关系参见附录A.表2双须叶须鱼不同年龄组的体长与体重雄鱼 雌鱼年龄体长(平均 S.D)mm体重(平均 S.D)g体长(平均 S.D)mm体重(平均 S.D)g3 172.07.1 66.118.8 176.917.1 69.019.94 247.520.8 196.947.1 196.823.1 177.153.95 289.020.3 302.566.5 270.527.2 254.975.26 314.021.4 375.684.8 308.823.4 369.196.47 329.916.8 423.676.8 351.017.0 522.783.98 352.214.4 509.250.7 391.416.2 718.4123.8DB54/T 0331202449 363.311.1 591.172.4 407.011.5 802.293.310 385.631.1 664.3108.1 433.036.1 973.3137.011 392.55.6 704.661.912 457 938.213 405 840.914 452 1034.515 446.015.6 1016.144.817 465 1172.018 508.564.4 1673.5802.324 538.6116.5 1799.9197.65.2繁殖5.2.1成熟年龄雌鱼为8龄,雄鱼为6龄。5.2.2产卵类型性腺一年成熟一次,一次产出。5.2.3繁殖期3月至6月,4月至5月为繁殖高峰期。5.2.4怀卵量群体的绝对繁殖力为4597.352034.7粒,相对繁殖力为8.54l.35粒/g。6遗传学特性6.1细胞遗传学特性肾细胞染色体数:2n=444(440)。核型公式:120m+132sm+126st+66t;臂数NF:696。染色体分裂相见图2。DB54/T 033120245图2双须叶须鱼肾细胞染色体分裂相图与核型图6.2生化遗传学特征血液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酶带扫描图见图3。图3双须叶须鱼血液组织乳酸脱氢酶酶带扫描图7检测方法7.1抽样按GB/T 18654.2的规定执行。7.2性状测定按GB/T 18654.3的规定执行。7.3年龄测定采用耳石鉴定年龄。方法按GB/T 18654.4的规定执行。7.4染色体检测按GB/T 18654.12的规定执行。7.5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检测7.5.1试剂及配置方法同工酶各种试剂的配制见附录A。7.5.2样品的采集与制备血清制备,从尾静脉抽取2ml血,于4、1000r/min离心6min,取上清备用。7.5.3制胶先将混匀的6.5%分离胶液倒入模板约3/4高度,小心在上面注入双蒸水,置于36左右30min。待凝胶聚合好以后,倒掉上面的水,将混匀的3.0%浓缩胶倒入模板,插好梳子,置于36左右30min,待凝胶聚合好以后,置于冰箱中备用。7.5.4点样DB54/T 033120246点样量为20L。吸取20L样与2L3L加样指示剂混匀,一起加到样孔中。7.5.5电泳分离1)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离胶浓度6.5%,浓缩胶浓度3.0%。2)电极缓冲液:pH为8.3的Tris甘氨酸。3)电泳:稳压280 V(起始电流约1824mA)电泳0.5h后,将电压调到220v,继续电泳5 h6h(溴酚蓝跑出胶后2h以上)。4)染色:电泳结束后,放入预先配好并在37恒温箱中保温的同工酶染色液中染色。8检测规则与结果判定按GB/T 18654.1的规定执行。DB54/T 033120247A A 附 录 A(资料性)双须叶须鱼生长方程、体长与体重关系式A.1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雌性和雄性群体的体长和体重生长方程分别见式(A.1)、(A.2)、(A.3)和(A.4):雌性:Lt=606.91-e-0.114(t+0.163)(A.1)Wt=2538.41-e-0.114(t+0.163)2.88(A.2)雄性:Lt=496.31-e-0.162(t-0.018)(A.3)Wt=1391.11-e-0.162(t-0.018)2.86(A.4)式中:Ltt 龄时鱼体体长,mm;Wtt龄时鱼体体重,g;e自然对数;t鱼的年龄。A.2体长与体重关系式体长与体重关系式见(A.5)和(A.6):雌性:W=2.49410-5L2.88(A.5)雄性:W=2.79010-5L2.86(A.6)式中:W鱼体体重,g;L鱼体体长,mm。DB54/T 033120248B B 附 录 B(规范性)同工酶各种试剂的配置B.1凝胶制备B.1.1凝胶制备溶液配置各种凝胶制备溶液的配方及配制方法见表B.1。表B.1 各种凝胶制备溶液配方溶 液 配 制 方 法凝胶缓冲液 取 Tris 56.75g加 200mL蒸馏水,用浓盐酸调 pH为 8.9,加蒸馏水到 250mL。4贮存。凝胶储液取丙烯酰胺 33.3g,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 0.9g,四甲基乙二胺(TEMED)338L 溶于蒸馏水中定容到 150mL。4贮存。AP 取过硫酸铵 1.5mg溶解到 100mL蒸馏水水中。4贮存。B.1.2分离胶和浓缩胶的制备用6.5%分离胶和3.0%浓缩胶制成聚丙烯酰胺垂直板凝胶,该凝胶液配方见表B.2。表B.2 凝胶制备配方6.5%分离胶 3.0浓缩胶凝胶缓冲液,mL 1.5 凝胶缓冲液,mL 0.5凝胶储液,mL 7.3 凝胶储液,mL 1.2AP,mL 1.5 AP,mL 0.5TEMED,L TEMED,L 4.0纯水,mL 14.7 纯水,mL 6.8总体积,mL 25 总体积,mL 9.0B.2加样指示剂0.15溴酚蓝-50甘油:称取0.15g溴酚蓝溶于50mL蒸馏水,再加50mL甘油混匀。B.3电极缓冲液取甘氨酸28.80g溶于800 mL水,用约4.00g的Tris调pH至8.3,加蒸馏水到1000mL。电泳时稀释10倍使用。B.4染色液的配置B.4.1染色用各种各溶液配制见表B.3。DB54/T 033120249表B.3 染色用溶液配方溶 液 配 制 方 法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300mg辅酶1(NAD)500mg吩嗪甲酯硫酸盐(PMS)20mgA水(H2O)100 mLB 95乙醇B.4.2染色液配方取A液10 mL,B液10 mL,C液18 mL,H2O 62 mL,混合均匀。

注意事项

本文(双须叶须鱼DB54/T 0331-2024.pdf)为本站会员(1572369368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