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DB61/T 1014-2016.pdf

  • 资源ID:185770       资源大小:722.6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DB61/T 1014-2016.pdf

ICS 65.020.20 B 31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10142016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 Rule for resistance evaluation of wheat powdery mildew 2016-02-24发布 2016-05-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1014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杨凌现代农业产业标准化研究推广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保通、李强、姚撑民、康振生、周永明。本标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负责解释。本标准首次发布。联系信息如下: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 电话:029-87092601 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邰城路 3号 邮编:712100DB61/T 10142016 1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品种抗白粉病的鉴定技术的术语和定义、病原物制备、抗性评价及鉴定报告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小麦生产品种、农家品种、高代品系及小麦近缘种的白粉病抗性鉴定和抗性评价。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613 小麦白粉病测报调查规范 NY/T 967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 小麦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小麦品种 Wheat varieties 小麦品种指的是小麦生产品种、新育成品系、高代品系、农家品种和各类抗源材料等,根据需要可以扩展至小麦的近缘种属。3.2 反应型(侵染型)Infection type 根据寄主植物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反应程度来划分的病斑类型。4 病原物制备 4.1 病原物菌种库建立 采自陕西省小麦产区不同生态区的小麦白粉病病株,经活体分离、纯化、毒性鉴定后,按毒性菌株毒性谱建立菌种库。4.2 病原物选择 接种体一般为陕西省关中灌区、渭北旱塬和陕南等生态区内的小麦白粉病菌毒性谱较宽和毒性较强的混合接种体,或用特定生态区的小麦白粉病菌优势毒性菌株作为接种体,也可以根据委托单位要求从菌种库中选择。DB61/T 1012 4.3 病原物从发病孢子堆分离备用。5 抗病性鉴5.1 苗期鉴5.1.1 盆栽在温室品种和感病(穴),5粒法或扫抹法分发病后,5.1.2 离体当温室剪3个叶片,繁殖好的孢养箱中培养5.2 成株期5.2.1 鉴定成株期用开畦条播埂125 cm处长100 cm,13次。顺序田间鉴 注:实线5.2.2 接种42016 物鉴定和制备病植株叶片的离,经一套已鉴定 鉴定 栽法鉴定 室中进行,温病对照(可用粒8粒种子法充分接种白按本标准5.3体叶段法鉴定室培养的待测整齐排列在孢子粉在接种养(16 h光照,期鉴定 定圃设置 期抗性鉴定圃播、等行距配处顺畦种1行诱行距33 cm,序排列、编号鉴定病圃的栽线表示诱发行和种时期和方法备 典型病斑上进知基因载体温度控制在17陕225或京双。播种后加盖粉菌分生孢子3规定的方法定 品种第一叶完在直径10 cm培种筒内对上述8 h黑暗)7d设置在小麦置方式(如图诱发行,品种每行播种1个号,鉴定圃四栽培条件应均匀和对照品种;虚法 进行分离纯化品种致病性测71之间双16)播种于盖透明塑料罩子。接种后加法记载第一片完全展开时,培养皿中的水述离体叶段进d10d后,按白粉菌人工诱图1所示)。畦埂种可选用陕22个品种(约5四周设100 cm匀一致。田间虚线表示鉴定品图1 鉴定化,经形态学测定后,进一,自然光照于直径10cm小罩放在温室中加盖透明塑料叶的反应型,在超净台上水琼脂培养基行接种,接按本标准5.3规诱发鉴定圃或埂宽50 cm,25或京双16,克6克种子m宽的保护区间管理上要多品种。定圃田间配置学鉴定确认为一步在感病品。根据鉴定小花盆或50穴中培养。待小料罩放在温室。上选取麦苗第基上(培养基种后盖上培养规定的方法调或病害常发区畦宽250 cm在诱发行两子),每隔20区。多灌水,多施置示意图 为Blumeria gr品种陕225或小麦品种(系穴的育苗穴盘小麦第一片叶室培养,7d1第一叶,剪3基含苯骈咪唑养皿盖,置于调查、记载品区域自然诱发m,畦长视地两侧20 cm横0行种植一行施氮肥,创造raminis f.sp.t京双16上扩繁系)的数量将盘中,每品种叶完全展开后0d待感病对照cm长度叶段唑60 g/ml)于171的品种(系)的反发鉴定圃。品种形、地势而定向种植鉴定品行感病对照品种造有利于发病 tritici,单繁,保存将待测的种播种1盆,用抖接照品种充段,每品种。然后用的光照培反应型。种种植采定;距畦品种,行种,重复病的环境。DB61/T 10142016 3 5.2.2.1 接种时期一般在小麦拔节后期进行。5.2.2.2 接种前,根据鉴定需要选择小麦白粉菌菌株,菌种在感病品种幼苗上繁殖。当感病品种充分发病后,采用扫抹法把病菌孢子接于病圃的诱发行上,每隔 500 cm 接100 cm 诱发行。为确保发病充分需在 2 天3天后于不同接种点再接种一次。接种前(5 天7 天)后田间需灌溉一次,确保田间湿度。5.2.3 调查时期和方法 小麦扬花期和灌浆期各调查一次,根据本标准5.3规定的方法每行随机选取10株左右进行调查并记载病情级别(反应型或严重度)。5.2.4 最高病情级别确认 5.2.4.1 每个品种取 2 次调查结果中的最大值。如果每个重复最高病情级别植株只有 1 株(叶),需根据外部特征确定是否为杂株。如不是杂株则以该株小麦发病级别为准;如是杂株,应以其它植株的反应型或严重度为准。5.2.4.2 若一个鉴定群体中出现明显的抗、感类型,应在调查表中注明“抗性分离”,用“/”表示。5.3 病情级别划分标准 5.3.1 反应型分级标准 反应型分级标准见表1,该标准适合苗期和成株期鉴定用。表1 白粉病反应型分级标准 反应型级别 症 状 0 级 植株无病斑 0;级 坏死反应,叶片有枯死斑 1级 病斑小于 1mm,菌丝稀薄透绿 2级 病斑小于 1mm,不透绿 3级 病斑大于 1mm,病斑较多,菌丝层较厚,不连片 4级 病斑大于 1mm,病斑多,菌丝层厚且连片 5.3.2 成株期严重度划分标准 将植株由上而下划分9个相等的区段,根据各区段病位高度及叶片严重度二个因素综合定级,分级标准见表2,分级标准示意图见图2。表2 成株期严重度分级标准 级别 症 状 0级 全株无病 1级 第一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病斑占叶面积 2以下)2级 第二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第一段叶片轻度发病)3级 第三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二段叶片中度发病,第一段叶片严重发病 4级 第四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三段叶片以下中到严重发病 DB61/T 1014 6 抗性评价6.1 抗性类6.1.1 按反按反应 6.1.2 按严42016 级别 5级 6级 7级 8级 9级 价 类别划分 反应型划分抗应型划分标准严重度划分抗表第五段叶第六段叶第七段叶第八段叶整体叶片图2 小麦抗性分级 见表3。最高反应型0级 0;级 1级 2级 3级 4级 抗性类别 表 2成株期严叶片轻度发病,叶片轻度发病,叶片轻度发病,叶片轻度发病,片严重发病,穗麦白粉病 0级表3 按反级别 严重度分级标症第四段叶片以第五段叶片以第六段叶片以第七段叶片以穗部不同程度发级-9级严重度反应型划分抗缩写 I HR R MR S HS 标准(续)症 状 以下中到严重发以下中到严重发以下中到严重发以下中到严重发发病 度分级标准示抗性分级 抗性类别 发病 发病 发病 发病 示意图 类别 免疫 高抗 抗 中抗 感 高感 DB61/T 10142016 5 按严重度划分抗性类别见表4。表4 按严重度划分抗性类别 严重度级别 抗性类别 缩写 类别 0级 I 免疫 1-2级 HR 高抗 3-4级 MR 中抗 5-6级 MS 中感 7-8级 HS 高感 9级 ES 极感 6.1.3 抗病类别记载 抗病类别记载可参考附录A。6.2 有效性判别 感病对照品种的抗性反应型级别达到34级或严重度级别达到79级时,该批次鉴定有效。6.3 抗性评价 6.3.1 对于达到免疫-高抗的品种,需在第二年做重复鉴定。当两年抗性类别不一致时,应以级别重的年份为最终鉴定结论。6.3.2 人工接种鉴定,同一鉴定品种的抗性级别如果两年抗性级别相差 1 个等级,取抗性级数值较大的鉴定结果;如果两年抗性级别相差 2 个级别以上(包括 2 个级别)的,则需要做第三次抗性鉴定,取位于中间的抗性级别,重新划分抗性类别。6.3.3 同一鉴定品种的抗性级别一年在 5级以上,另一年在 5 级以下的,则需要做第三次抗性鉴定,按其中两年鉴定级别相同或相似抗性级别划分抗性类别。7 鉴定报告 7.1 人工接种鉴定一般以鉴定品种对特定生态区内不同毒性菌株的混合接种体或特定毒性菌株(群)的抗性反应出具鉴定报告。鉴定报告一般以单个品种单独出具。如集中批量送样的,也可以多个品种出一份报告。鉴定报告格式见附录 B。7.2 鉴定报告应盖鉴定单位公章,还应有鉴定人和复核人签字。DB61/T 10142016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鉴定记载表 A.1 小麦品种苗期抗白粉病鉴定记载表 表A.1 小麦品种苗期抗白粉病鉴定记载表 鉴定方法:盆栽法鉴定 离体叶段法鉴定 鉴定地点:播种时间:接种时间:接种菌株:调查时间:品种 编号 品种 名称 品种 来源 各级反应型级别株数 最高反应型级别 抗性 类别 0级 0;级 1级 2 级 3 级 4 级 鉴定人:年 月 日 复核人:年 月 日 DB61/T 10142016 7 A.2 小麦品种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记载表 表A.2 小麦品种成株期抗白粉病鉴定记载表 鉴定方法:自然诱发接种 人工诱发接种 鉴定地点:播种时间:接种时间:接种菌株:调查时间:品种 编号 品种 名称 品种 来源 各级严重度级别株数 平均严重度级别 抗性 类别 0级 1-2级 3-4级 5-6级 7-8级 9级 鉴定人:年 月 日 复核人:年 月 日 DB61/T 10142016 8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鉴定报告单 B.1 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单个品种)表B.1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结果报告单(单个品种)报告编号:品种来源:品种名称 鉴定结果 苗 期 成株期 反应型(或严重度)抗性类别 反应型(或严重度)抗性类别 供鉴品种 对照品种 抗性评价 鉴定人:年 月 日 复核人:年 月 日 鉴定单位(公章):年 月 日 DB61/T 10142016 9 B.2 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鉴定结果报告单(多个品种)表B.2 小麦品种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报告单(多个品种)报告编号:第 页 共 页 品种名称 鉴定结果 苗 期 成株期 反应型(或严重度)抗性类别 反应型(或严重度)抗性类别 供鉴品种1 供鉴品种2 供鉴品种3 对照品种 鉴定人:年 月 日 复核人:年 月 日 鉴定单位(公章):年 月 日

注意事项

本文(小麦品种抗白粉病鉴定技术规范DB61/T 1014-2016.pdf)为本站会员(13956984562)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