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荞麦原种繁育技术规程DB15/T 1703-2019.pdf
ICS 65.020.20 B 05 B05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703 2019 甜荞麦原 种繁育技 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original seed breeding of sweet buckwheat 2019-10-25 发布 2020-01-25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 发布 DB15/T 1703 2019 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GB/T 1.1-2009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通 辽市 市场 监督 管理局 提出。本标准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农 业标准 化技 术委 员会(SAM/TC 20)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通 辽市 农业科 学研 究院、内 蒙古 农业大 学、中国 农业 科学 院作物 科学 研究 所、乌兰察布 市农 牧业 科学 研究 院。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张 春 华、呼瑞 梅、黄前 晶、赵 宝 平、周美 亮、王凤 梧、文 峰、张 智勇、张 凯旋、董志朋、张 桂华、齐 金全、孙晓 梅。DB15/T 1703 2019 1 甜 荞麦原 种繁育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甜 荞麦 原种 繁育技 术、田间 记载 及室 内考种、种 子检 验要 求。本标准 适用 于内 蒙古 东部 区甜荞 麦原 种繁 育。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T 3543(所 有部 分)农作物 种子 检验 规程 3 原种繁 育技 术 3.1 选地 选择质 地疏 松、排灌 良好、有机 质含 量0.8%以上 的 壤土或 沙壤 土,粘土 或碱 性偏重 的土 壤不 宜种植。优选前 茬为 豆科 作物,忌 连作。3.2 隔离 周 围5 km 以内 不能 种植 其 他甜荞 麦。3.3 三圃制 繁育 3.3.1 单株选 择 3.3.1.1 单株选 择 在株行 圃、株系 圃、原种 圃或从 品种 纯度 高、生长 良好、整齐 一致 的大 田中 选择。3.3.1.2 性状要 求 应具有 本品 种的 典型 特征,包 括株 高、株 型、分 枝、开 花习 性、花 色、叶 色、粒 色、落 粒性 等;保持 或提高 原 品种 的丰 产性、优质 性、抗逆 性。3.3.1.3 选择时 期 选株应 在花 期和 成熟 期分 两次进 行。开花 后根 据花、叶和 分枝 性状 初选,并 做好标 记;成熟 期根据株高、株型、生 育期、落 粒性复 选。要避 开地 头、地边和 缺苗 断垄 处,选株 一般不 低 于500 株。3.3.1.4 收获 当单株 上2/3 的 种子 成熟 时及时 收获,单 株单 收脱 粒、晒 干。DB15/T 1703 2019 2 3.3.1.5 室内考 种 包括单 株粒 数、粒重、千 粒重、籽粒 形状、色泽。根据单 株生 产力 和籽 粒典 型性进 行室 内决 选,要求单株 粒数 一般 不低 于80 粒。3.3.1.6 入库 单株等 粒留 种,分别 装袋、编号,入 库保 存。3.3.2 株行圃 选择 3.3.2.1 播种 入选单 株 第 二年 分行 种植,编号、插 牌,建立 株行 圃。采 用顺 序排 列,每个 单株种植 1 行,每9个 株行 设一 对照,点 播株 距7 cm,行 距33 cm 50 cm,不 施肥。留 观察 道 60 cm100 cm,保护 区 宽2.5 m,种4 6 行。对照 和 保护区 所用 种子 是上 一年 选单株 的同 一田 块、经去 杂去劣 和精 选的 本品 种 种子。田 间管 理的 各项 技术 措施须 一致,并 在同 一天 完成。3.3.2.2 田间记 载 田间观 察记 载项 目见 附 录A,做好 田间 记录,建 立系 统档案,妥 善保 存。3.3.2.3 田间去 杂 在苗期、花 期、成熟 期根 据品种 典型 性,严格 拔除 杂株、劣株、病 株。3.3.2.4 收获 按行收 获入 选株 行和 对照 行。单 行脱 粒、考种,选 择 产量高 于邻 近对 照、符合 本品种 典型 性状 的株行。入 选株 行的 种子 要精 选,等 量留 种,分别 装袋、编号,入 库保 存。3.3.2.5 入库 各行区 种子 要单 晒、单藏,挂上 标签,严 防鼠、虫 等危害 及霉 变。3.3.3 株系圃 选择 3.3.3.1 播种 入选株 行 建 立株 系圃。采 用条播,播量 不超 过常 规 播量 的50%,不 施肥。种植 行数和 行长 根据 种子量决定,每 小区 一般不 少 于6 行,每 隔4 个株 系设 一 对照,四周 设保 护行。对 照及保 护行 为同 品种 的原种。3.3.3.2 田间记 载与 去杂 田间观 察记 载见 附 录A。在苗期、花 期、成熟 期要 根据品 种典 型性,严 格拔 除杂株、劣 株、病株。入选株 系须 具备 本品 种的 典型性 状,整齐 一致,丰 产性好。3.3.3.3 收获 入选区 单收、单 脱、单晾 晒、装 袋、称重,标 识清 楚,淘 汰产 量显 著低 于对 照的株 系。3.3.3.4 入库 入选的 株系 种子 混合 装袋,标识 清楚,妥善 收贮,做为原 种圃 种子。DB15/T 1703 2019 3 3.3.4 原种圃 繁殖 3.3.4.1 播前准 备 将上年 入选 的株 系圃 种子 扩大繁 殖,建立 原种 圃。亩播量 相当 于常 规播 量 的50%,适当 加大 行距,施足复 合 肥225 kg/hm2,增 施P2O5 30 kg/hm2、K2O 45 kg/hm2 60 kg/hm2。要 将 播种工 具清 理干 净,严防机械 混杂。3.3.4.2 播种 将种 子30 kg/hm237.5 kg/hm2播于 原种 田中,行 距40 cm 3.3.4.3 田间鉴 定 在苗期、花 期、成熟 期要 根 据品种 典型 性,严格 拔除 杂株、劣株、病 株,成熟 前 进行田 间纯 度鉴 定。3.3.4.4 收获与 入库 全 株2/3 籽粒 成熟 即呈 现本 品种固 有色 泽时 收获,应 单收、单 脱粒、专 场晾 晒、装 袋,袋内 外各 附标签,标明 品种 名称、繁 殖年限、产 地,严防 混杂。4 种子检 验 原种检 验执 行GB/T 3543 的 规定。DB15/T 1703 2019 4 A A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甜荞麦 原种 繁育 田间 调查 及室内 分析 记载 A.1 物候期 A.1.1 播种期 实际播 种日 期,以月/日 表 示(下 同)。A.1.2 出苗期 田 间50%以上 的幼 苗子 叶 平展的 日期。A.1.3 分枝期 田 间50%以上 植株 出现 第 一次分 枝 的 日期。A.1.4 现蕾期 田 间50%以上 植株 现蕾 的日 期。A.1.5 开花始 期 一株上 有一 朵花 开放 即为 该植株 开花,小 区10%植株 第一 朵花 开放 的日 期。A.1.6 盛花期 田 间50%植株 花蕾 开放 的 日 期。A.1.7 成熟期 田间植 株有 三分 之二 以上 籽粒变 硬、呈现 该品 种正 常成熟 色泽 的日 期。A.1.8 生育期 从出苗 到成 熟期 前一 天的 全部天 数。A.2 植物学 形态 特征 A.2.1 株型 分松散、紧 凑。主茎 明显,分枝 与主 茎夹 角小 者为 紧凑;主茎 不明 显,分枝 散开者 为松 散。A.2.2 株高 从茎基 部到 植株 顶端 的长 度,以cm 为单 位。A.2.3 叶形 在开花 盛期 区分,有 三角 形、心 形、戟形。DB15/T 1703 2019 5 A.2.4 叶色 分深绿、浅 绿。A.2.5 分枝数 主 茎上 各级 分枝 总数,包括 有效、无 效分 枝数。A.2.6 花序 主茎顶 部花 簇 疏 密程 度,即 主茎顶 部最 后一 个花 序上 花簇数 量,分疏、中、密。A.2.7 花色 分白、粉白、粉 红、红色。A.2.8 粒色 分黑、褐、灰、棕 色,其 中 有单 一色 泽和 带斑 点、条纹之 分。A.2.9 粒形 分长棱 锥、短棱 锥。A.2.10 棱翅 分宽、窄。A.2.11 籽粒大 小 以千粒 重分 为大(大 于30 g)、中(介 于25 g 30 g)、小 粒(小 于25 g)。A.3 生物学 特性 A.3.1 单株粒 数 至少取 样10 株 测定 平均 值。A.3.2 单株粒 重 晒干去 掉秕 壳,成熟 种子 的 重量,以g 为单 位。至少 取 样10 株 测定 平均 值。A.3.3 种子千 粒重 1000 粒称 重,数2 3 次 取 平均 值。误 差不 超 过0.5 g 1 g。A.3.4 落粒性 分轻、重二 级,成熟 时田 间观 察 10 株,一般 振动 均 能落粒 者为 重,反之 为轻。A.3.5 生长整 齐度 在苗期、花 期 和 成熟 期进 行。幼 苗期 以苗 高、叶色、茎为 主要 鉴定 标志。花 期以花 色为 主要 标志。成熟期 以籽 粒形 状、色泽、分枝 多少、叶 脉色、茎 色、叶 色为 主要 标志。分 三级,分别 为整 齐(90%以上植 株一 致),不 整齐(70%以下 植株 一致),介于二 者之 间为 中 度 整齐。DB15/T 1703 2019 6 A.3.6 抗倒伏 性 分最初 倒伏、最 终倒 伏两 次记载,以 最终 倒伏 数据 为准。目测 分 五 级,1 级 直立不 倒;2 级 倒伏 轻微,植 株倾 斜角 度小 于 30;3 级中 等倒 伏,倾斜 角 度30 45;4 级 倒伏 较 重,倾 斜角 度45 60;5 级倒 伏严 重,倾斜 角 度60 以上。A.3.7 耐旱性 发生旱 情时,在午 后日 照 最强、温 度最 高的 高峰 过 后,根据 叶片 萎缩 程度 分 五级记 载。1 级无 受害症状。2 级 小部 分叶 片萎 缩,并 失去 应有 光泽。3 级有较 多的 叶片 萎缩,并 失去应 有光 泽。4 级 叶片 明显卷缩,色泽 显著 深于 该 品种的 正常 颜色,下部 叶 片开始 发黄。5 级 叶片 明 显萎缩 严重,下部 叶片 变 黄至变枯。A.3.8 抗病性 分无、轻、中、重,记明 病害名,发 生时 间,调查 发病株 数及 病情 指数。A.3.9 抗寒性 在0 左 右低 温后 观察 受 冻植株 数,统计 受冻 植 株 率,也 可 按 4 等 统计 冻害 指数。4 N4 S4 3 S3 2 S2 1 S1 冻害指数(A.1)式 中:N 调查 总 株数。S1 个别 叶片受 冻。S2 二分 之一左 右叶 片受 冻。S3 全部 叶片不 同程 度受 冻,未死 亡。S4 植株 冻死。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