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DB22/T 2590-2016.pdf

  • 资源ID:184933       资源大小:349.14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DB22/T 2590-2016.pdf

ICS 77.040.10 H 22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5902016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 Aluminum alloy sheet for automotive Determination of plastic strain ratio 2016-12-19发布 2017-04-01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5902016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和 GB/T 20001.4-2015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本标准由吉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吉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旭光、马云飞、刘双英、马琢琪。DB22/T 25902016 1 汽车用铝合金板材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一种测定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厚度范围为1.0 mm2.5 mm的汽车用铝合金板材塑性应变比(r值)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28.1-2010 金属材料 拉伸试验 第1部分:室温试验方法 GB/T 5027-2007 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 GB/T 12160-2002 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的标定 3 术语及定义 GB/T 5027-2007 确立的术语及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文件。4 原理 对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试指定塑性应变水平下长度和宽度变化,计算塑性应变比r值,应变水平应该超过屈服延伸阶段,并低于最大力时的塑性应变量。5 试验设备 5.1 拉力试验机,应符合 GB/T 228.1-2010 的要求。5.2 测量标距长度的装置应能精确到0.01 mm 以内,测量宽度的装置应能精确到0.005 mm 以内。5.3 引伸计应符合 GB/T 12160-2002 中1级及以上要求。6 试样 6.1 应该按照相关产品标准要求取样,如果产品标准没有规定,按照有关各方的协议取样。6.2 试样类型及试样制备,包括尺寸公差、形状公差、原始标距标记,应符合 GB/T 228.1-2010 附录B 的规定。另外还要求在标距范围内试样两边要足够平行,以保证任意两处宽度测量的差值小于宽度测量平均值的 0.1%。6.3 除有特殊要求外,试样厚度为样板的厚度。6.4 试样表面不应有划痕等损伤。DB22/T 25902016 2 7 试验程序 7.1 试验一般在 10 35 室温条件下进行,当要求在控温条件下进行试验时,温度应控制在 235。7.2 试样的夹持方法按照 GB/T 228.1-2010 的规定执行。7.3 采用手工测量,应在标距范围内至少等间隔测量 3 点原始宽度,并且应包括标距两端点,取其平均值用于计算塑性应变比。7.4 采用自动测量,应使用引伸计测量延伸量和至少 1 点的宽度缩小量。7.5 在塑性变形阶段,应变速率不应超过 0.008/s。7.6 夹持试样,达到塑性变形阶段时,保持应变速率不超过 0.008/s,进行所需的变形:a)达到相关产品标准中的指定塑性应变水平;b)测量相关产品标准中指定塑性应变水平时的试样宽度。7.7 在手工测量情况下,加力条件下用与测量原始标距和宽度同样的方法,测量标距长 L 和标距内试样宽度 b。7.8 在自动测量情况下,应使用引伸计测量指定塑性应变水平的长度和宽度。7.9 如果试样出现会影响试验结果的横向弯曲,试验无效,应该重新试验。7.10 如果塑性应变不是均匀的,应采用连续测量的延伸率及对应的宽度变化数据,并运用 8.2 中规定的统计方法,计算出再现的 r 值。7.11 有镀层的材料(例如镀锌或有机涂层)测得的 r 值可能不同于没有涂镀层的基体材料。8 结果表示 8.1 对于人工测量,计算塑性应变比、不同取向的塑性应变比的加权平均值和各向异性度采用术语 3中规定公式进行计算。8.2 对于有均匀塑性变形的材料,可以采用单点数据进行计算。但为了有较好的再现性,应采用一个应变范围的数据计算r值。对于有不均匀塑性变形的材料,用下述的 2种方法可以给出再现性的结果:a)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1)计算:+=Elm SFLL L0 00ln.(1)式中:l 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无量纲;0L 原始标距,单位为毫米(mm);L 标距范围内瞬时延伸量,单位为毫米(mm);0S 原始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F 力,单位为牛(N);Em 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单位为兆帕(MPa)。宽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2)计算:DB22/T 25902016 3+=Ebm SFbb b0 00ln.(2)式中:b 宽度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无量纲;0b 原始宽度,单位为毫米(mm);b 宽度瞬时收缩量,单位为毫米(mm);0S 原始截面积,单位为平方毫米(mm2);F 力,单位为牛(N);Em 拉伸应力应变曲线弹性部分的斜率,单位为兆帕(MPa);泊松比取0.32,无量纲。注1:如果采用自动测量公式(1)中的 0 L 应该用 e L 代替,人工测量时,0 L 可用实测值代入。注2:如果材料无明显的弹性应变界限,则Em 可以采用该材料的弹性模量公称值。b)采用近似公式(3)公式(4)计算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3)计算:+=00lnLL Ll.(3)式中:l 长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无量纲;0L 原始标距,单位为毫米(mm);L 标距范围内瞬时延伸量,单位为毫米(mm)。宽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应用公式(4)计算:=b ln 00bb b.(4)式中:b 宽度度方向真实塑性应变,无量纲;0b 原始宽度,单位为毫米(mm);b 宽度瞬时收缩量,单位为毫米(mm)。注1:本方法未将弹性应变从总应变中扣除。注2:本方法适用于弹性应变小于总应变10%的情况。按照公式(1)及公式(2)或公式(3)及公式(4)计算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用选择区域内的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应变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法,得到其斜率为mr,r值计算应采用公式(5)计算:DB22/T 25902016 4 rrmmr+=1.(5)式中:r 塑性应变比,无量纲;rm 真塑性宽度应变对应真塑性长度应变的线性回归斜率,无量纲。8.3 计算结果修约至 0.05。8.4 如果人工和自动测量同一个试样的结果有差别,应评估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注:材料的非均匀变形可以引起人工和自动测量r值结果的差别。9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本标准的编号;b)试样的标识;c)测量方法(人工或自动);d)试样类型;e)相对于轧制方向的试样取向;f)测量对应的塑性应变(或范围),例如:r45/10(单一数据在塑性应变 10%);r45/812(线性回归在塑性应变 8%12%范围);g)试验结果;h)计算r、r、r 的公式。_

注意事项

本文(汽车用铝合金板材 塑性应变比(r值)的测定DB22/T 2590-2016.pdf)为本站会员(13956984562)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