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果林营建技术规程DB22/T 1122-2017.pdf
ICS 65.020.01 B 61 备案号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11222017 代替 DB22/T 1122-2007 红松果林营建技术规程 Establishing technique regulation of fruit forests for korean pine 2017-12-04发布 2018-01-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1222017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代替DB22/T 1122-2007红松果林营建技术规程。本标准与DB22/T 1122-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增加了适宜立地的坡向“半阳坡和半阴坡”(见 3.3);增加了适宜立地的土类“白浆土”(见 3.6);增加了栽培范围“吉林、延边、白山、通化、辽源,长春、四平的低山丘陵区”(见 4);增加了优树选择“统计分析法:在选优林分中,连续 3 a5 a 调查结实量,进行数据分析,以入选率 5%确定优树”(见 5.1 和5.2);增加了栽植密度“株行距 6 m6 m”(见 7.5.1);新增档案管理“应按 GB/T 15776 的规定执行”(见 9);修改了适宜立地的海拔高度“海拔小于 800 m”为“海拔小于 1000 m”(见 3.1);修改了“砧木定植”为“定植方式”条标题,删除了无标题条内容(见 6.1.2);修改了圃地定植密度“密度为 50 株/m2150 株/m2。每行定植 8 株12株”为“密度为 50 株/m2100 株/m2。每行定植 8 株10株”(见 6.1.2.1);修改了林地定植密度“株行距 3 m3 m 或4 m4 m”为“株行距 6 m6 m”(见 6.1.2.3);修改了清林及定点中“顺山按株行距”为“按等高线”,增加“割除带宽为 1m”(见 7.3.1和 7.3.2);修改了抚育管理“每年抚育二次”为“抚育年限为 5 年8次”(见 8.1);删除“苗龄型 S2-3”(见 6.1.1);删除“本地有红松优树或红松基因库也可采用嫩枝嫁接,方法同上”(见 6.3.3);删除树体管理中“果林郁闭后,当树冠下部出现 2-3 轮枯死或濒死枝时进行修枝。修去枯死枝条、濒死枝条、病虫枝、生长势过弱枝。修枝切口要与树皮平行不留枝桩。切口断面力求最小,不损伤树皮。修枝在早春树液流动前或秋季树液停止流动后进行”(见 8.2)。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市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晓波、刘刚、阎立波、杨世桢、初艳、宋双林、王有菊、陆斐、谢坤、钱丽辉、刘鹏翔、王井源、庄秀廷、高守波。本标准历次发布情况如下:DB22/T 1122-2007;DB22/T 1122-2017。DB22/T 11222017 1 红松果林营建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红松果林营建的适宜立地、栽培范围、优树选择、嫁接苗培育、营建果林、经营管理技术和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红松果林营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3 适宜立地 3.1 海拔小于 1000 m。3.2 坡度小于 20。3.3 坡向为阳坡、阴坡、半阳坡和半阴坡。3.4 坡位为山坡中部和下部。3.5 土层厚度为(A+B)层大于 25 cm。3.6 土类为暗棕壤和白浆土。4 栽培范围 吉林、白山、通化、辽源、延边,长春和四平的低山丘陵区。5 优树选择 5.1 选优林分面积应大于 0.5 ha。生长势中等以上、无病虫害、结实株率在 50%以上。5.2 应采用对比木法和统计分析法确定优树:a)对比木法:于结实大年,对选优林分进行全面踏查,按结实量选择候选优树。在候选优树 20 m范围内,选择 5 株树高、胸径、树冠大小相近或相似,其结实量仅次于候选优树的对比树,调查对比树结实量,计算对比树平均结实量,候选优树的结实量大于对比树平均结实量的 10%确定为优树;b)统计分析法:在选优林分中,连续 3 a5 a 调查结实量,进行数据分析,以入选率 5%确定优树。6 嫁接苗培育 DB22/T 11222017 2 6.1 砧木选择与定植 6.1.1 砧木选择 在苗龄为S 2-2红松苗中,采用随机抽样或机械布点调查苗高、地径,按大于苗高、地径均值一个标准差标准选择生长好、苗茎通直、顶芽饱满、根系完整发达、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苗木做砧木。6.1.2 定植方式 6.1.2.1 圃地定植 密度为 50 株/m2100 株/m2。每行定植 8 株10 株,行间距 12 cm15 cm 左右。砧木定植与管理方法同常规换床苗培育。6.1.2.2 营养钵定植 砧木定植于营养钵中,营养钵规格为 15 cm(20 cm30 cm),集中摆放于圃地中。苗期管理同常规换床苗培育。6.1.2.3 林地定植 将砧木按株行距 6 m6 m,定植于造林地上。6.2 采穗与储藏 6.2.1 采穗 6.2.1.1 采穗数量 每株优树 1 次采集穗条数量控制在 50 个100 个。6.2.1.2 硬枝嫁接穗条采集 在树液流动前,采集树冠中上部外围当年发育健壮的枝条。按优树单株采集并捆成捆,记好标签,放入编织袋中,1 个编织袋装 1 株优树穗条。6.2.1.3 嫩枝嫁接穗条采集 7月下旬8月上旬,在定植砧木的圃地、林地与采穗林分较近区域采穗,随采随接。6.2.2 储藏 6.2.2.1 冰藏 地窖或冰窖底部铺冰,编织袋摆放冰上,一层冰一层编织袋,冰厚均为 10 cm,最上层覆冰封严。窖内温度控制在 0 以下。6.2.2.2 雪藏 地窖或冰窖底部铺雪,编织袋摆放雪上,一层雪一层编织袋,雪厚均为 20 cm,最上层覆雪,最后用塑料布封严。窖内温度控制在 0 以下。6.3 嫁接及嫁接苗管理 6.3.1 时间 DB22/T 11222017 3 6.3.1.1 硬枝嫁接在 4 月下旬5月中旬晴天进行,日平均气温 5 以上。6.3.1.2 嫩枝嫁接在 7 月下旬8月上旬进行。6.3.2 嫁接部位 在砧木主干上嫁接,以砧木 1 a2 a 生部位为宜。6.3.3 嫁接方法 宜采用髓心形成层贴接方法。6.3.4 嫁接要求 嫁接时要按无性系号单株连续嫁接,设好标记,绘制位置图。6.3.5 松绑与解绑 6.3.5.1 硬枝嫁接的嫁接苗,待接穗顶芽放开后 60 d90 d 时进行适度松绑,翌年春季解绑。6.3.5.2 嫩枝嫁接的嫁接苗,在翌年春季适度松绑,秋季解绑。6.3.6 剪砧 6.3.6.1 采用硬枝嫁接培育的嫁接苗,在成活后 30 d 左右进行第 1 次剪砧,除去影响接穗生长的側枝,砧木剪口处用铅油封口。嫁接成活后 60 d90 d,或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待接穗生长上升至主导枝后,将砧木侧枝和接穗上端 2 cm 处主枝一次性剪除。及时用铅油封口。6.3.6.2 采用嫩枝嫁接培育的嫁接苗,在翌年春季剪砧,方法同硬枝嫁接。6.3.7 嫁接苗田间管理 6.3.7.1 灌溉 采取喷灌或侧灌方式进行。6.3.7.2 除草 6.3.7.2.1 按照除小、除了的原则,铲除床面和步道上的杂草。6.3.7.2.2 手工薅草在床面上留下来的孔隙要及时用手按平,以免苗根透风。6.3.7.3 松土 应结合除草进行。每逢灌溉或降雨后,当土壤湿度适宜时进行松土。7 营建果林 7.1 定植 采用苗床和营养钵培育的嫁接苗,嫁接后第2 a 即可用于营建果林。7.2 无性系配置 无性系数目要大于 50 个,采自同一生态区无性系定植在一个大区或小区内。7.3 清林及定点 DB22/T 11222017 4 7.3.1 采伐迹地、荒山荒地全面清林。按等高线定点。7.3.2 疏林、灌木林带状清林。割除带宽为 1 m。按株行距在割除带上定点。7.4 整地 7.4.1 方式 穴状整地或鱼鳞坑整地,规格为 60 cm60 cm30 cm。将穴内的草皮、土块打碎,拣出石块、残根,穴内全垦。7.4.2 时间 在定植前1年秋季完成。7.5 栽植 7.5.1 栽植密度 株行距为 6 m6 m。7.5.2 方法 7.5.2.1 苗木栽正扶直,不露根,不窝根。埋土深度至苗木原根际土印上 1 cm2 cm。7.5.2.2 营养钵培育的红松嫁接苗,栽植时,先将营养钵取下,再将苗木栽植到土坑中,四周覆土,踏实。7.5.3 栽植季节 春季土壤解冻深度超过 25 cm,苗木萌动前进行。7.5.4 补植 成活率低于 90%时应进行补植,补植在翌年春季完成。8 经营管理 8.1 抚育管理 抚育年限为 5 年 8 次(2:2:2:1:1),具体为:a)第 1 年第 1 次为松土除草,在 5 月中旬6 月上旬进行,铲除苗木周围 5 cm 半径范围内的大草,扩穴80 cm,铲除穴面上的杂草。苗木根际培土厚 3 cm,扶正、踏实倾斜的苗木,不伤根、不伤苗、不漏扶。第 2次为割草割灌,在 6 月下旬7 月下旬进行,带状抚育。b)第 2 年第4 年,6 月下旬7 月下旬进行带状割草割灌。c)第 5 年,6 月下旬7 月下旬全面清林割灌。8.2 树体管理 8.2.1 营建果林 5 a7 a 后进行树势管理。每年树液流动前,剪去影响接穗生长的砧木侧枝,用铅油封口。DB22/T 11222017 5 8.2.2 结实初期采用人工辅助授粉。在果林雄花撒粉前 15 d20 d,选择雄球花数量大的母树采集雄花枝,在室内水培,加温,收集花粉。待花粉干燥后,加入滑石粉,按 1:5 比例稀释。在雌花授粉适宜期用机动喷粉机或喷雾器进行喷洒,一般进行 2 次3 次,间隔期 2 d5 d。8.3 土壤管理 8.3.1 应 2 a 施有机肥 1 次。8.3.2 在树冠垂直投影范围内,以母树为中心,开 6条8 条放射状小沟,深 5 cm,宽8 cm,将肥料均匀施入后覆土。9 档案管理 应按 GB/T 15776 的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