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DB51/T 2599-2019.pdf

  • 资源ID:184043       资源大小:2.56MB        全文页数:3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DB51/T 2599-2019.pdf

公路明(棚)洞勘察设 计指南 Guide for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 of Road Tunnel 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2019-08-22 发布 2019-09-01 实施ICS 93.060 P 21 DB51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DB51/T 25992019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总则.2 5 控 制要 素.3 6 地 质勘 察.3 7 总 体设 计.8 8 建 筑限 界.10 9 建 筑材 料.14 10 结 构计 算.16 11 结 构设 计.19 12 防 水与 排水.23 13 基 础设 计.24 14 回 填设 计.25 15 机 电及 其他 设施.26 16 质 量检 验与 工程 验收.27 用词说 明.28 附录A(规 范性 附录)落石冲 击动 能计 算方 法(供参考).29 附录B(规 范性 附录)明(棚)洞 落石 冲击 荷载 计算方 法(供参 考).30 DB51/T 25992019II 前 言 本标准 按照 GB/T 1.1-2009 的规 定编 制。本标准 由四 川省 交通 运输 厅提出 并归 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四 川省 交通勘 察设 计研 究院 有限 公司。主要起 草人:袁 松、廖 沛 源、王 希宝、张廷 彪、张 生、邵 林、李 兴陆、郑国 强、赵 鹏、黎 良仆、刘四昌、王屹、李 杰、庄卫 林、刘 云辉、周 威锦、甘 立松、魏记 承、周科、骆 才镔、王明 镜。本标准 由四 川省 市场 监督 管理局 首次 发布。DB51/T 25992019III 引 言 近年来,多 次山 区强 烈地 震后的 公路 震害 显示,对 公路破 坏最 大、抢通 保通 难度最 大、破坏 影响 最深远的 是山 体滑 坡和 高位 崩塌等 次生 地质 灾害。自 从汶川 地震 后,应 对山 体 滑坡、高 位崩 塌的 技术 对 策已引起 有关 各方 高度 重视。在公 路原 位恢 复重 建中 采用 明(棚)洞 防 护 结构 成为公 认的 有效 解决 方案,特别是 在四 川山 区公 路中 尤为常 见。目前国内 现行 的 公 路隧 道设计规 范(JTG 3370.1)、公路隧 道设计 细则(JTG/T D70)等均没有对 公路 明(棚)洞 结构 勘察 设计 提供 明确 的细化 规定 及相 应的 设计 对策,没 有完 善的 设计 指南 供 设计人员 参考。为 更好 的推 进和规 范四 川省 明(棚)洞防护 体系 标准 化勘察 设 计工作,对 现行 国家 规 范 补充完善,四 川省 交通 运输 厅组织 四川 省交 通勘 察设 计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编 制了 本指南。本 指南是 根据 我 公司 总结已 经建 成的 大量 明(棚)洞 勘察 设计 经验 教训,结合 相关 科研 项目 成果,针 对我 省自 然条 件、地形地 质工 程特 点,较为 系统地 进行 编制。具 有较 强的可 操作 性及 适用 性,可作为明(棚)洞 防护 体系 勘察、设计、咨 询过 程中 的参考。鉴于编 者学 识水 平,本 指 南有不 妥之 处在 所难 免。如发现 本指 南有 需要 修改 和不足 之处,请及 时将意见寄 交四 川省 交通 勘察 设计研 究院 有限 公司(地 址:四 川省 成都 市 太 升北 路35号,邮 编:610017),以便今 后修 订时 参考。四川省 交通 勘察 设计 研究 院有限 公司 二 一 九 年七 月 DB51/T 259920191 公 路明(棚)洞勘察 设计指 南 1 范围 为了细 化和 完善 公路 明洞、棚 洞勘 察设 计中 的关 键 及细节 问题,保障 公路 行 车安全,进一 步提 高勘察设计 技术 与质 量,制 定 本指南。本指 南主 要适 用 于四川 省行 政区 划内 新建、改 扩建 的各 等级 公路上的明洞、棚洞 工程,抢 险救 灾工程 可参 照使 用。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公路 工程 地质 勘察 规范(JTG C20)公路 工程 技术 标准(JTG B01)公路 隧道 设计 规范(JTG 3370.1)公路 隧道 设计 细则(JTG/T D70)公路 路线 设计 规范(JTG D20)钢筋 混凝 土结 构设 计规 范(GB 50010)钢结 构设 计规 范(GB50017)建筑 结构 荷载 规范(GB50009)碳素 结构 钢(GB/T 700)低合 金高 强度 结构 钢(GB/T 1591)建筑 结构 用钢 板(GB/T 19879)厚度 方向 性能 钢板(GB/T 5313)耐候 结构 钢(GB/T 4171)公路 工程 质量 检验 评定 标准 第一 册 土 建工 程(JTG F80/1)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明洞 open-cut tunnel 用明挖 法修 建的 钢筋 混凝 土结构。3.2 拱形明 洞 arch open-cut tunnel DB51/T 259920192 为防御 塌方、落石、泥 石 流、积 雪等,用明 挖法 修 建的、然后 进行 覆盖 的、供汽车 和行 人通 行的 拱形钢筋 混凝 土结 构。3.3 矩形明 洞 rectangle open-cut tunnel 为防御 塌方、落石、泥 石 流、积 雪等,用明 挖法 修 建的、然后 进行 覆盖 的、供汽车 和行 人通 行的 矩形钢筋 混凝 土结 构。3.4 棚洞 hangar tunnel 建于公 路上 的棚 式建 筑物。3.5 钢筋混 凝土 棚洞 reinforced-concrete hangar tunnel 为防御 塌方、落石、泥石 流、积 雪等 而修 建的 钢筋 混凝土 棚式 建筑 物。3.6 钢棚洞 steel hangar tunnel 为防御 塌方、落石、积雪 等而修 建的 钢结 构棚 式建 筑物。3.7 柔性棚 洞 flexible hangar tunnel 为防御 小型 落石、积雪 等 灾害或 有遮 光需 求,主 体 结构 覆 盖层 采用 柔性 材料,基 于耗 能减 震原 理制作而成 的棚 式建 筑物。4 总则 4.1 本指南 是根 据现 行国 家标 准和交 通运 输部 颁布 的有 关公路 勘察 设计 的标 准、规范、规程 和办 法,结合四 川省 省情 进行 编制,未尽 事宜 应按 现行 国家 标准和 交通 运输 部颁 布的 有关公 路勘 察设 计的 标准、规范、规程 和办 法执 行。4.2 本指南 适用 于四 川省 新建、改扩 建的 各等 级公 路,抢险救 灾工 程可 参 照 使用。4.3 本指南 所指 明(棚)洞 为 处治边 斜坡 不良 地质 病害 而设置 的 明(棚)洞,若 公路隧 道洞 口段 不良地质病 害需 要防 护时 可参 照 使用。4.4 公路 明(棚)洞 的设 计,应坚持“安 全、经济、适 用、先 进”的理 念,综合 考虑施 工、养护、管理等成 本效 益,注重 节约 资源及 保护 环境,有 条件 时可采 用装 配式 结构。4.5 公路 明(棚)洞 勘察 设计 原则:a)公路明(棚)洞 一般 是为 了防治 公路 边坡 崩塌、落 石、泥 石流 等不 良地 质问 题而设 置。b)公路明(棚)洞 的勘察 设 计应坚 持“安全 适用、质 量可靠、经 济合 理、技术 先进”的原 则。DB51/T 259920193 c)公路明(棚)洞 应确 保使 用寿命,提 高抗 灾能 力,提 升公 路 安 全性 能。d)应合理 评估 不良 地质 发生 的类型、规模、频 率及 危险 性,结合 地形、地 质条 件选 择合理 的明(棚)洞防护 类型;超 出明(棚)洞防 护能 力范 围的 情况 时应考 虑绕 避方 案。e)设置明(棚)洞 时应 对其 技术方 案进 行充 分论 证,确保防 护的 有效 性。f)应符合 明(棚)洞 段 落的 路线总体 设计,满足 视距 要求,尽量 避免 超高 过大 的情况,应 充分 重视交通 安全 设施 的设 计。g)公路明(棚)洞 一般 情况 下宜 按 永久 性结 构设 计,充分考 虑结 构的 耐久 性要 求。h)公路明(棚)洞 应设 置在 稳定的 地层 中。4.6 公路 明(棚)洞 必须 纳入 公路主 体工 程同 期实 施。5 控制要 素 5.1 公路明洞 通常 按 断面 形状 可分为 两类,棚 洞通 常按 建筑材 料分 为三 类,见表1。条文说明:公路明(棚)洞 根据 不同 的特征 有多 种分 类方 式,明洞按 照断 面形 状分 类、棚洞按 照建 筑材 料分 类是最常 用的 分类 方式,虽 然二者 分类 方式 不同,但 能够较 为准 确的 体现 各种 类型的 技术 特征,因 此 指南在 编制 中沿 用了 这样 的分类 方法。5.2 公路 明(棚)洞 根据 其横 断面布 置形 式可 分为 三类,见 表2。表1 公路 明(棚)洞 分类 分类 明洞 棚洞 子类 拱形明洞 矩形明洞 钢筋混凝土棚洞 钢棚洞 柔性棚洞 图示 正面 侧面 正面 侧面 正面 侧面 正面 侧面 正面 侧面 特点 上部采用弧形,类似于山岭隧道明洞,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构为 矩形 框架,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 构 由 顶 梁、内 墙、外 侧 支 承 结 构 组 成,钢筋混凝土结构 结 构 由 顶 梁、立柱、内 墙 组 成,钢结构 结构由主拱架、柔性防护网组成,一般采用钢结构 表2 公路明(棚)洞 按 横 断面 布置形 式分 类 分类 特点 单孔 同一断面布置一座独立的明(棚)洞 双孔 同一断面并排布置相连的两座 明(棚)洞 多孔 同一断面并排布置三座及以上的 明(棚)洞 DB51/T 259920194 6 地质勘 察 6.1 一般规定 6.1.1 选择 明(棚)洞 位置 时,应结合 路线 总体 设计,并 进行 经 济技 术比 较,尽量 绕避 不 良地 质体;当绕避 困难 时,宜选 择合 适位置 以较 短距 离通 过。6.1.2 因防护 危岩 落石、崩 塌、泥石流 等地 质灾 害 而 设置 明(棚)洞 时,应开 展 危 岩落石、崩 塌岩 堆、泥石流 等不 良地 质 及 明(棚)洞 场地 勘察 工作,其 成果应 满足 明(棚)洞 设 计和 施 工要 求。6.1.3 应根据 明(棚)洞结 构特 点、不 良地 质情 况及 相应 勘察设 计阶 段的 要求,制 定地质 勘察 方案。6.1.4 明(棚)洞 勘察 应进 行资 料收集 和地 质调 绘,并加 强地质 勘探 与取样 试 验工 作;在 调绘、勘 探和试验 的基 础上,提 供 岩 土体 基 本参 数,并进 行危岩 崩塌 岩堆 与地 基综 合分 析与评 价。6.1.5 高位 危 岩体、泥石 流 等 难以 到达 现场,调查 和测 量 宜采用 无人 机摄 影辅 助调 查、数码 摄影 测量、三维激 光扫 描等 先进 方法 进行。6.1.6 大型 危 岩体 或高 位崩 塌,经评估 后的 冲击 能量 超过 明(棚)洞 承载 能力 时,应考虑 绕避 方案,或增加 多道 防护 措施。6.1.7 明(棚)洞 场地 为覆 盖层 且抗冲 刷能 力差、又 面临 河流冲 刷或 泥石 流切 割河(沟)床时,应 分析评价 场地 抗冲 刷稳 定性。6.2 勘察 内 容与 方法 6.2.1 地质调查 与 测绘 a)地形 地 貌的 类型 及形 态特 征,气 象、水文 及地 震动 参数资 料。b)地层 岩 性、软质 岩与 硬质 岩的分 布情 况、岩石 的风 化 程度。c)地质 构 造特 征,节 理、层 理、断 裂等结 构面 的产 状、规模、结 合 程度,边坡 岩体的 结构 类型 和完整性。d)地表水 和地 下水 类型、分 布、成 因、水质、水 量。e)危岩崩 塌 的 类型、规 模、分布范 围及 崩塌、落 石情 况。f)岩堆 的 类型、分 布范 围、物质组 成及 稳定 性。g)调查 访 问灾 害点 灾害 发育 历史,包括 发生 时间 及频 率、单 次失稳 规 模、落石 运动路径、危害 范围、落 石粒径 大 小等。h)测绘 典 型边 坡地 质剖 面,上部超 出崩 塌源 位置,下 部超 过 崩塌 落石 最远 危害 范围。i)泥石流 地段 的 类 型、规模、分布 范围。j)调查最 大雪 压或 积雪 深度 资料。k)调查可 用于 回填 的地 材。条文说明:灾害发 育历 史不 局限 于本 条款中 所列 出的 崩塌、落 石、泥 石流,还 包括 地震、暴雨引 起的 次生 灾害。在冰冻 区还 应重 视回 填材 料的抗 冻融 特性。6.2.2 地质 勘 探与 测试 a)明(棚)洞 场地 勘探 应以 钻探为 主,查明 地基 情况;坡面 勘探 应以 调绘 为主,查明 不良 地质 体规模、分布 等情 况。DB51/T 259920195 b)查明地 基 的 地层 结构、岩 土类型 及其 物理 力学 性质、承载 力。c)查明边 坡与 地基 岩土 体的 锚固条 件 及 地基 的嵌 固条 件。d)应做危 岩体 块体 尺寸 分析 与崩塌 岩堆 块体 尺寸 统计 分析,提出 落石 最大 粒径 标准值。e)宜做现 场落 石试 验,定量 掌握 落 石的 滚落 路径、跳 跃高度、影 响范 围。f)危岩崩 塌、岩堆 室内 测试 项目 可 按表 3 选用。表3 危岩崩 塌、岩堆 测试 项目 表 测试项目 符号 单位 粉土、粘性土 砂土、碎石土 岩石 颗粒分析%+天然含水率 W%(+)(+)密度 g/cm3(+)(+)塑限 Wp%+液限 WL%+天然休止角(+)剪切试验 黏聚力 c kPa(+)内摩擦角(+)抗压强度 Rc MPa(+)注:“+”为必做项目;“(+)”为 选做项目。6.2.3 危岩崩 塌预 测与 评估 a)勘察阶 段应 根据 调查 与测 绘,结 合已有 崩 塌岩 堆发 育特征,分 析预 测可能 的 崩塌规 模和 落石 特征参数。b)分析评 估 边 坡岩 土体 失稳 风险、单次 失 稳岩体 规模、岩 块块体 尺 寸,分析 预 测失稳 岩 土 体坡 面运动路 径、弹跳 高度、危 害范围 等,分析 评估 明(棚)洞 结构 的适 用性。c)对拟设 明(棚)洞 位 置处 的 落石 冲击 动能 进行 预测,确定 落石 冲击 动能 设计 值,计 算方 法可 参见附 录A。6.3 可行性 研究 工程 地质 勘察 6.3.1 目标与 任务 收集 现 有工 程地 质资 料,研究项 目所 在地 的地 质环 境,了 解 明(棚)洞 选址 区一般 地质 条件、危 岩崩塌产生 条件 及 其规 模、类型、范围,对 明(棚)洞 建设 适宜 性进 行评 价,为 明(棚)洞 工 程方 案 的 比选和编 制可 行性 研究 报告 等 提供 地质 资料。6.3.2 勘察内容 a)研究明(棚)洞 选址 区地 形、地貌、地层 岩性、构 造、不良 地质、水文、气 象、地震 等条 件 及其与明(棚)洞 的关 系,对选址 区的 工程 地质 条件 作出初 步评 价。b)进行危 岩崩 塌专项 评 价、地基专 项评 价等 工程 地质 工作,概略 了解 明(棚)洞 选址区 危岩崩塌岩堆发 育条 件、形态 特征 等。6.3.3 勘察方法 DB51/T 259920196 以收集 区域 地质 资料、遥 感地质、航 空摄 影、调查、测绘 为主,必 要时 可根 据地基 岩土 发育 情况 进行钻探 和测 试。6.3.4 资料编 制 a)工程 地 质说 明中 应结 合所 收集资 料,阐述 明(棚)洞 所防护 的危岩 崩 塌落 石发育 特征;进行明(棚)洞 方 案比 选,提出 下阶段 工程 地质 勘察 工作 建议。b)在全线 工程 地质 图中 标明 危岩崩 塌落 石岩 堆的 分布 位置。6.4 初步 工 程地 质勘 察 6.4.1 目标与 任务 在可行 性研 究成 果的 基础 上,应 基本 查明 各方案 明(棚)洞 场 地的 工程 地质、水文 地质 条件,并 对明(棚)洞 工 程场 地进一步 做好 工程 地质 比选 工作,为初 步选 定 明(棚)洞 位置、设计 方案、基础 方 案和编制 初步 设计 文件 提供 必要的 工程 地质 依据。6.4.2 勘察内容 a)地形 地 貌的 类型 及形 态特 征,气 象、水文 及地 震动 参数资 料。b)地层 岩 性、软质 岩与 硬质 岩的分 布情 况、岩石 的风 化 程度。c)地质 构 造特 征,节 理、层 理、断 裂等结 构面 的产 状、规模、结合 程度,边坡 岩体的 结构 类型 和完整性。d)地表 水 和地 下水 类型、分 布、成 因、水质、水 量 和 环境水 的腐 蚀性。e)危岩体 边坡 岩体 结构 特征,危岩 体分 布位置、规模 和稳定 性。f)崩塌 的 类型、规 模、分布 范围及 崩塌、落 石情 况。g)岩堆 的 类型、分 布范 围、物质组 成及 稳定 性。h)泥石流 的 类 型、分布、规 模、成 因、发生 的时 间及 频率。i)泥石流 的冲 淤情 况、流动 痕迹、沟谷 转弯 及沟道 狭 窄处最 高泥 痕的 位置。j)地基 覆 盖层 的厚 度、土质 类型、分布 范围、地 层结 构、密 实度 和含水 状态。k)基岩 的 埋深、起 伏形态,地层及 其岩 性组 合,岩石 的风化 程度 及节 理发 育程 度。l)地基 岩 土的 物理 力学 性质 及承载 力。6.4.3 勘察方 法 收集区域 地 质资 料,对 明(棚)洞 场地 的 危 岩落 石、崩塌 岩堆 进行 调查、测 绘,进 行地 球物 理勘 探及钻探、测 试工 作。a)收集 区 域性 地质 资料 及场 地历史 崩塌 落石 资料。b)地质调 绘 1)结合路 线 及 明(棚)洞 的 工程方 案比 选进 行 1:2000 工程地 质调 绘,调绘 范围 应包括 危岩落石、崩塌 岩堆 发育 区及 对 明(棚)洞 稳 定性 有影 响的区 域。2)对控制 岩体 稳定 的层 理、断层、泥化 夹层、层 间错 动带 等 软弱 结构 面,应 结 合危岩、崩 塌稳定性 分析,采 用挖 探、钻探、硐探 等探 明。3)地下水 的补、径、排 条件 以及地 下水 与崩塌、泥石 流的相 互关 系。c)可 选用 二维、三维地 震法,高 密度 电法、地 质雷 达 等地球 物探 手段 综合 勘探 危岩坡 体 的 完整 性及风化 程度,崩 塌、岩堆 等的发育 及 变化 特征。6.4.4 钻探、测试 DB51/T 259920197 a)勘探点 的 数 量和 位置 应根 据 地形 地质 条件 及 危 岩、崩塌与 岩堆 的发 育特 点确 定,明(棚)洞 地基勘察 应根 据基 础方 案布置 勘探 点数 量和 位置。b)勘探深 度应 至稳 定地 层中 不小 于 3m,且 应大 于最 大 块石直 径 的 1.5 倍。明(棚)洞 采用 桩基础时,勘探 点深 度 应 满足 公路桥梁 的 规定。c)钻探应 分层 采取 土样,取 样后应 立即 做动 力触 探试 验 或标 贯测 试。d)钻探过 程中 遇地 下 水 时,应 量测 地下 水 的 初见 水位 和稳定 水位。e)室内测 试项 目可 根据 勘察 要求按 表 3 选择。f)应做危 岩 体 块体 尺寸 分析 与崩塌 岩堆 块体 尺寸 统计 分析,提出 落石 最大 粒径 标准值。g)有条件 时,宜结 合现 场条 件做简 易岩 块滚 落试 验,了解落 石的 滚落 途径、方 向、跳 越高 度、影响范围。6.4.5 资料编 制 a)工程地 质说 明:应对 本规 范勘察 所要 求查 明的 内容 进行说 明,分析 危岩、岩 堆 稳定 性,评价 崩塌、落石 可能 发 育情 况、规模和 影响 范围,对 明(棚)洞 工程 方案 设计 提出 工程地 质建 议。b)图表资 料:应对 危岩 落石 崩塌的 分布 及威 胁影 响范 围、岩堆 的分 布范围、软 质岩与 硬质 岩的 分布情况、张拉 裂隙产 状、岩堆的 地层 结构 等进行 图 示和说 明。提 供 1:500 1:2000 工程 地质 平面图;1:200 1:500 工程 地质断 面图;1:50 1:200 工程地 质钻 孔柱 状图;1:50 1:200 探坑(井、槽)展示 图;土工 试验资 料;物探 测试 图表;原位 测试 图表;现 场照 片等。6.5 详细 工 程地 质勘 察 6.5.1 目的与 任务 a)根据已 批准 的初 步设 计文 件所确 定的 修建 原则、设 计方案、技术 要求等 资料,有 针对 性地进行工程地 质 勘 察工 作,为编 制施工 图设 计文 件,提供 准确、完整 的工 程地 质资 料。b)在初步 勘察 成果 基础 上,根据设 计需 要进 一步 查明 明(棚)洞 场地 工程 地质 条件。6.5.2 勘察内容 在 调查 测绘、现 场测 试、计算分 析基 础上,评 价场 地 危岩 崩塌 稳定 性,提出 落石冲 击动 能参 数、崩塌堆积 范围 和高 度,查明 泥石流 过流 流量 和堆 积形态 特征 等。6.5.3 勘察方法 详勘阶段 勘察 方 法以 钻探 为主,辅 以 必要 的物探 与 原位测 试。6.5.4 钻探 在 确定 的线 位 及 明(棚)洞 结构 布置 基础 上,进一 步查明 地基 地质 结构 及稳 定性。6.5.5 测试 a)室内测 试项 目可 根据 勘察 要求按 表 3 选择。b)详勘阶段 应 做危 岩体 块体 尺寸分 析与 崩塌 岩堆 块体 尺寸统 计 分 析,提出 落石 最大粒径 标准值;宜结合 现场 条件 做简 易岩 块滚落 试验,了 解落 石的 滚落途 径、方向、跳 越高 度、影 响范 围。6.5.6 资料编 制 DB51/T 259920198 应在初 勘要 求基 础上,提 供设计 所需 岩土 体的 物理 力学参 数及 环境 水的 腐蚀 性。给出 明(棚)洞 方案及基 础 型 式建 议。7 总体设 计 7.1 一般规 定 7.1.1 公路 明(棚)洞 平纵 线型、建筑 限界、净 空断 面、主体结 构应 按照 公 路工 程技术 标准(JTG B01)规定 的技 术标 准进 行 设计。7.1.2 公路 明(棚)洞 设计 过程 中,应 根据 公路 等级、不 良地质 类型 及对 公路 的危 害性 等 控制 因素 合理确定 明(棚)洞结 构类 型。7.1.3 明(棚)洞 设计 应综 合考 虑公路 总体 功能、防 护特 殊需要、对 生态 环境 影响、可持 续发 展等 方面要求,树 立全 寿命 周期 成本的 设计 新理 念,保证 明(棚)洞 主体 结构 稳定 可靠,避免 运营 期间 病 害 的发生。7.1.4 明(棚)洞 设计 应遵 循以 下原则:a)应遵循 公路 总 体 设计。明(棚)洞内 外平 纵线 形应 协调,符合 行车 安全 与行 车舒适 的要 求;明(棚)洞 断面 布置形 式应 根据所 处地 质条 件、周边 环境等 合理 确定,符 合经 济性与 施工 安 全 的要求;明(棚)洞施 工方 法与施 工组 织应 适应 结构 特点与 地质 条件,符 合环 境保护 的要 求。b)应进行 不良 地质 防护 方案 的比选。在 地形 地貌、周 边环境、地 质病 害等 调查 的基础 上,综合 比选路基 边坡 防护、明(棚)洞防 护、路线 绕避 等处 治方案;当 明(棚)洞长 度过长 时,应综 合比选明(棚)洞 防护 与路 线绕避 方案。c)应开展 公路 明(棚)洞施 工方案 的交 通组 织设 计。在山区 公路 的改 扩建 项目 中,明(棚)洞的布设应 结合 其结 构特 点,充分考 虑施 工方 案和 施工 期间对 交通 组织 的影 响。d)公路明(棚)洞与 洞外 结 构物 宜 协调。结 合公 路等 级、明(棚)洞 设置 情况 等,对 其内 外防 排水系统、泥 石流 排导 系统、交通 工程 设施、环 境保 护等作 综合 考虑。e)明(棚)洞 防护 结构 设计 中应明 确其 防护 冲击 荷载 的能力。f)抗震设 防烈 度 VII 度 及以 上地区,明(棚)洞 应进 行抗震 设计。7.1.5 明(棚)洞 洞口 两端 连接 线应设 置距 洞口 不小 于 3s 设计速 度行 程长 度且 不小 于 50m 的过 渡段,保持横 断面 的顺 适过 渡。条文说明:本条参 照 公路 隧道 设计 规范 第一 册 土 建工 程(JTG 3370.1)第4.4.9 条规 定。7.2 明(棚)洞 的适 用条 件 7.2.1 明(棚)洞 防护 能力 由高 至低依 次为:拱 形明 洞、矩形明 洞、钢筋 混凝 土棚 洞、钢 棚洞、柔 性棚洞。条文说明:明(棚)洞防 护能 力高 低 是根据 各种 结构 的受 力特 点进行 排序,若采 用不 同 的结构 尺寸 其防 护能 力有所不 同。7.2.2 各类型 明(棚)洞 的 适用 条件及 主要 特点 如 表4。DB51/T 259920199 表4 公路 明(棚)洞 按类 型分 类 分类 子类 适用条件 主要特点及要求 明洞 拱形明洞 防护各类崩塌、落石、泥石流 等,且 建筑限界不发生变化的工点 路基外侧需要较宽的空间,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 矩形明洞 防护各类崩塌、落石、泥石流等 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 棚洞 钢筋混凝土棚洞 防护中小型崩塌、落石、泥石流等 路基内侧边坡不宜太缓 钢棚洞 防护小型崩塌、落石 路基内侧边坡不宜太缓;具有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柔性棚洞 防护规模和粒径较小的落石、防治风吹雪、遮光等 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具有施工周期短的特点 7.2.3 明(棚)洞 的结 构类 型,应根据 地形、地 质、施工 条件,考虑 结构 安全、经 济实用、美 观等 因素综合 分析 确定。a)边坡一 次塌 方量 大、落石 较多、外侧 较宽 且基 底地 质条件 较好 时,宜采 用拱 形明洞。b)在建筑 高度 受到 限制 或地 基软弱、宽 度有 限的 地方,宜采 用矩 形明 洞。c)当路基 外侧 地形 狭窄、内 外侧墙 基底 地质 明显 不同,外侧 基础 工程 量较 大或 洞顶荷 载较 小 时,可采用 棚洞。7.2.4 滑坡地 段不 宜修 建 明(棚)洞,但若 采取 综合 整治 措施能 确保 明(棚)洞 结 构安全 稳定 时,可修建抗 滑 明(棚)洞。抗 滑 明(棚)洞 应 按支 挡工 程设计,其 构造 应确 保滑 坡体稳 定与 明洞 安全。条文说明:常规明(棚)洞 一般 不具 备抗滑 能力,抗 滑明(棚)洞应 设置 专门 的抗 滑结 构。7.3 明(棚)洞 线形 设计 7.3.1 应根据 地质、地 形、路线 走向、不良 地质 发育 情况 等因素 确定 明(棚)洞的平 面 线 形。曲线 路段 有条 件时,尽 量采 用较 高指标;困 难路 段,可采 用低指 标但 不宜 采用 极限 指标。7.3.2 明(棚)洞 可采 用 设 超高、加宽 的平 曲线,平 曲线 指标及 超高、加 宽应 符合 公路 路线 设计 规范(JTG D20)的 有关 规 定,还 应按 照 表 5 的 规定 进行停 车视 距、会车 视距 的验算,以 保证 驾驶 员在紧急情 况下 有充 分的 时间 迅速停 车,避免 交通 事故。表5 公路 停 车视 距与 会车 视距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二、三、四级公路 设计速度(km/h)120 100 80 60 80 60 40 30 20 停车视距(m)210 160 110 75 110 75 40 30 20 会车视距(m)-220 150 80 60 40 条文说明:设置于 低等 级公 路上 的明(棚)洞 不可 避免 的会 遇到 设 超高与 加宽 的平 曲线,因 此 为保证 行车 安全,本条专 门提出 超高、加宽 的设置 需要满 足 公路路 线设计 规范(JTG D20)的要求,同时 要进 行视距验算。DB51/T 2599201910 7.3.3 高速公 路、一级 公路 独立 设置的 明(棚)洞,建筑 限界宽 度宜 与路 基建 筑限 界宽度 相同,采 用整体式 路基 进行 设计。当 对左右 幅路 基中 央分 隔带 有特殊 宽度 要求 时,可按 照上下 行分 离式 路基 设 计。条文说明:本条参 照 公路 隧道 设计 规范 第一 册 土 建工 程 第11.5.3 条 规定。7.3.4 明(棚)洞 内纵 面线 形应 考虑行 车安 全、排水 要求 等,一 般情 况下 应满 足 公路隧 道设 计规 范(JTG 3370.1)中对 隧道 所 提出的 纵面 线形 要求;当 条件困 难需 要采 用较 大纵 坡时,应结 合行 车安 全性进行充 分的 技术 经济 综合 论证,但应 满足 公 路路 线设计 规范(JTG D20)对各等 级公 路纵 坡的 一般要求。7.3.5 当明洞 纵坡 超 过 6%时,宜 设置明 洞结 构纵向 抗 滑移 措施;当 棚洞 纵坡 超过 5%时,宜设 置棚 洞顶梁纵向 抗滑 移措 施。条文说明:本条从 纵向 抗滑 移的 角度 提出纵 坡过 大时 宜设 置抗 滑措施,设计 中也 可通 过计 算确定 是否 需要 设 置纵向抗 滑措 施。7.3.6 凹型曲 线最 低点 不宜 设置 在 明(棚)洞 内。若 不可 避免需 要设 置时,应 充分 考虑路 面水 排水 措施。7.3.7 明(棚)洞 内纵 坡的 变换 不宜过 大、过频,以 保证 行车安 全视 距和 舒适 性。7.3.8 高速公 路、一级 公路 两座 明(棚)洞 相邻 间距 小于 50m 时,宜 将二 者连 通设 置。条文说明:公路隧道 设计细 则(JTG/T D70)第4.3.7 条 提出,对于高等 级公路,当洞 口间距小于50m时,宜设置 遮光 棚。因此,本条 从避免 光线 亮度 变化 频繁 不利于 行车 安全 的角 度出 发,提 出相 邻间 距小 于50m时宜连 通设 置。8 建筑限 界 8.1 公路 明(棚)洞 建筑 限界 8.1.1 公路 明(棚)洞 建 筑限界 标准应 符合 公路 工程 技 术标准(JTG B01)的规 定。在 建筑限 界内不得有 任何 部件(包 括照 明、安全、监 控和 内装 饰等 附属设 施)侵入。8.1.2 高速公 路、一级 公路 明(棚)洞,建 筑限 界宽 度宜 与路基 建筑 限界 宽度 相同,并在 左侧 设置 余宽,右侧 设置 检修 道,其 整体式 路基 断面 的建 筑限 界几何 图形 应按 照 图 1 所 示进行 设计,最小 宽度 应 符合表6 的规 定。a)高速公 路、一级 公路 等单 向行车 的隧 道,当右 侧不 设检修 道时,应 设置 不小 于 25cm 的 余宽。b)右侧硬 路肩 宽度 取值 同明(棚)洞所 在路 段路 基标 准横断 面相 同,以保 证行 车宽度 一 致。c)高速公 路和 一级 公路 为避 免中央 分隔 带加 宽,采用 连拱隧 道左 侧可 不设 置检 修道的 处 理 方 式。DB51/T 2599201911 图1 单向行 车公 路 明(棚)洞 建筑限 界(cm)注:H-建筑限界高度;W-行车道宽 度;L-右侧硬路肩宽度;S1-左侧 路缘带宽度(相对于行车方向);C-余宽;J-检修道宽度;EL-建筑限界左顶角宽 度,EL=S1;ER-建筑限界右顶角 宽度,当L 1m 时,ER=L,当L1m 时,ER=1m;h-检修道高度。表6 单向行 车公 路 明(棚)洞 建筑限 界横 断面 组成 最小 宽度(m)设计速度(km/h)车道宽度 W 左侧路缘带宽度 S1 右侧硬路肩宽度 L 余宽 C 右顶角宽度 ER 检修道宽度 J 建筑限界 净宽 120 3.75 2 0.75 同路基标准横断面保持一致 0.50 1.00 1.00 9.75+L 100 3.75 2 0.75 0.25 1.00 1.00 9.50+L 80 3.75 2 0.50 0.25 0.75 0.75 9.00+L 60 3.50 2 0.50 0.25 0.75 0.75 8.50+L 注1:检修道宽度包括余宽。注2:左侧路缘带宽度为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中所规 定的一般值。8.1.3 二级公 路、三级 公路、四 级公路 等双 向行 车的 公路 明(棚)洞,其 建筑 限界 几何图 形应 按照 图2 所示 进行 设计,最 小宽 度应符 合 表7 的 规定。a)建筑限 界高 度:二级 公路 5.0m;三、四级 公路 4.5m;若有 特殊 要求 时应 按照 公路该 路段 的 建筑限界 高度 执行。b)三、四 级公 路明(棚)洞,宜结 合 明(棚)洞 长度、未来 公路 等级 提高 等因 素拟定 建筑 限 界,且均应 设置 人行 道。c)四级公 路 一 般情 况下 均应 按照双 车道 的标 准修 建;当 所在路 段为 单车 道四 级公 路且不 具备 建 设双车道 明(棚)洞的 条件 时,经 技术 论证 可采 用单 车道标 准建 设。d)二、三、四 级公 路因 涉及 曲线内 侧加 宽问 题,同一 个项目 或同 一座 明(棚)洞均有 可能 出现 多种不同 建筑 限界 宽度。不 同建筑 限界 之间 的过 渡应 满足路 基超 高加 宽的 过渡 要求,宜采 用渐 变过渡。DB51/T 2599201912 e)当硬路 肩宽 度大 于侧 向宽 度时,行车 道两 侧设 置硬 路肩;当硬 路肩 宽度 小于 侧向宽 度或 不设 置时,行 车道 两侧 设置 侧向 宽度。图2 双向行 车公 路 明(棚)洞 建筑限 界(cm)注:H-建筑限界高度;W-行车道宽 度;WJ-行车道加宽(图示加宽 方向仅为示意,应根据曲线方 向加宽);L-硬路肩宽度;LL-侧向宽度;C-余宽;R-人行道宽度;EL-建筑限界左顶 角宽度,EL=LL。表7 双向行 车公 路 明(棚)洞 建筑限 界横 断 面 组成 最小 宽度(m)设计速度(km/h)车道宽度 W 曲线内侧加宽 WJ 硬路肩 宽度 L 侧向宽度LL 余宽 C 人行道宽度 R 建筑限界净宽 80 3.75 2 根据曲线最大加宽确定 同路基标准横断面要求一致 0.75 0.25 1.00 9.50+WJ+2L(LL)60 3.50 2 0.50 0.25 1.00 9.00+WJ+2L(LL)40 3.50 2 0.25 0.25 0.75 8.50+WJ+2L(LL)30 3.25 2 0.25 0.25 0.75 8.00+WJ+2L(LL)20 3.00 2 0.25 0.25 0.75 7.50+WJ+2L(LL)注:人行道宽度包括余宽。8.1.4 明(棚)洞 内检 修道、人 行道的 高 度h 宜为 25cm40cm,最大 高度 不应 高于80cm。检修 道、人行道高 度的 确定 应综 合考 虑以下 因素:a)保障 人 员步 行时 的安 全。b)紧急情 况时,驾 乘人 员拿 取消防 设备 方便。c)符合放 置电 缆、光缆、给 水管等 所需 的空 间尺 寸。d)检修道 或人 行道 设置 的高 度不宜 对驾 驶员 的心 理造 成障碍。8.1.5 明(棚)洞 路面 排水 边沟 应结合 检修 道、侧向 宽度、余宽 等布 置。其宽 度应 小于侧 向宽 度,并按路 面 单向 横坡 或双 向横 坡,设 置于 坡低 的一 侧或 两侧。8.1.6 隧道洞 口段 设置 的明(棚)洞,其建 筑限 界应 满足 公路 隧道 设计 规范(JTG 3370.1)的 要求。8.2 明(棚)洞 净空 断面 DB51/T 2599201913 8.2.1 明(棚)洞 内轮 廓设 计除 应符合 建筑 限界 的规 定外,还应 为洞 内路 面、排水 设施、装饰 构造 提供建筑 空间,为 通风、照 明、消 防、监 控、运 营管 理等设 施提 供安 装空 间,为结构 变形 及施 工误 差预 留适当的 富余 量,设计 断面 形式及 尺寸 应符 合安 全、经济、合理 的原 则。8.2.2 当明(棚)洞 为 单向 交通 时,路 面横 坡应 取单 面坡;当

注意事项

本文(公路明(棚)洞勘察设计指南DB51/T 2599-2019.pdf)为本站会员(13956984562)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