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DB22/T 2665-2017.pdf

  • 资源ID:184003       资源大小:750.03KB        全文页数:1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DB22/T 2665-2017.pdf

ICS 93.080.01 P 66 备案号:56369-2017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22/T 26652017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Standard for construction of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for highway and waterway transportation 2017-06-12发布 2017-08-12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6652017 1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公华通(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吉林省交通信息通信中心、吉林省公路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玉光、李昭时、庞小培、周汝胜、王珲、张正。DB22/T 26652017 2 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的术语和定义、系统架构、前端监控资源、传输网络、监控管理平台。本规范适用于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的新建、扩建和改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8059.1-2011 公路网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平台互联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28181-2016 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 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 JGJ/T 292-201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视频监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视频监控系统 video surveillance system 基于IP网络,能够对音视频、数据、告警及状态等信息进行远程采集、传输、储存、处理,对云台、镜头等设备进行控制,独立完成视频监控相关业务。视频监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视频监控平台、前端系统和客户端。3.2 前端设备 terminal device 安装于探测现场的相关器材,通常指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解码驱动器、防护罩等。3.3 视频监控平台 video surveillance platform 对前端系统进行管理和控制、为应用系统及多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互联提供服务的软件和硬件。一般包括呼叫建立与控制、用户与设备管理、音视频存储、流媒体处理、音视频分发、平台管理等逻辑实体。3.4 联网单元 networking unit 为实现区域视频监控系统之间的联网而组成的具有统一格式协议通信能力,实现设备注册与发现、监控图像获取与控制、联网设备状态查询、事件预定通告等功能的逻辑实体。3.5 用户终端 user terminal 经联网系统注册并授权的、对系统内的数据和/或设备有操作需求的客户端设备。3.6 DB22/T 26652017 3 图像编码设备 video coding device 具有视频图像的数字采集、编码、网络传输等特定功能的设备。3.7 图像录像设备 video recording device 利用标准接口的数字存储介质,采用数字压缩算法,实现视(音)频信息的数字记录(写)、播放(读),并含有系统控制功能的视频设备或视频网络传输与监控的设备。3.8 监控资源 monitoring resource 为视频监控系统提供监控信息(包含图像、声音、报警信号和业务数据等)的各种设备和系统,主要包括联网系统的前端设备和区域安防系统。3.9 视频传输 video transmitting 利用有线或无线传输介质,直接或通过编码解码、调制解调等手段,将视频图像信号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过程。3.10 协议 protocol 系统中各种设备或功能模块之间进行通信时应共同遵守的通信规则和约定,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QCIF:四倍的通用中间格式(Quadruple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CIF:数字视频通用中间格式(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D1:数字电视系统显示格式 720P:一种在逐行扫描下达到1280720的分辨率的显示格式 1080P:一种在逐行扫描下达到19201080的分辨率的显示格式 MPEG4:第四代动态影像解压缩协定(Moving Pictures Experts Group)H.264:高度压缩数字视频编解码器标准 IP:因特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QCIF:四分之一的通用中间格式(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RTP:实时传输协议(Real-Time Control Protocol)SIP:会话初始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MSTP:多生成树协议(Multi-Service Transfer Platform)VPN:虚拟专用网络(Virtual Private Network)5 系统架构 5.1 总体要求 5.1.1 应采用 H.264 数字压缩技术传输,对已建非 H.264编码的视频资源应转换为标准的 H.264 格式。5.1.2 网络传输应满足 GB/T 28059.1-2011中 4.2 要求。DB22/T 26652017 4 5.1.3 应支持 FLASH、WMP、HLS 等模式进行视频播放,可以通过监控中心/应急处置中心大屏幕显示屏、客户端、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多种途径查看、管理监控图像。5.1.4 视频监控系统应支持视频资源多码流管理,可按带宽需要,灵活调整视频资源码流。5.1.5 应为行业业务应用系统开发提供 API 函数,应支持 SIP 协议,提供 SIP+RTP 二次开发接口。5.2 架构 5.2.1 组成 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架构分为前端监控资源、传输网络和后台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见附录图A.1所示。5.2.2 前端监控资源 5.2.2.1 固定点监控资源包括对高速公路和普通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长大隧道、大型互通式立交桥、收费站、治超站、服务区、客运站、重点航段、湖区、码头等音视频信息采集。5.2.2.2 移动点监控资源包括车(船)载、无人机及手持终端监控音视频信息采集。5.2.3 传输网络 前端监控资源应接入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吉林省交通运输基础通信网络和互联网。5.2.4 后台视频监控管理平台 分为省级、地市级、县级三级管理平台。6 前端监控资源 6.1 固定点监控 6.1.1 高速公路 6.1.1.1 节点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高速公路间、高速公路与普通国省道形成的枢纽互通立交,应按监控范围和角度设置 12 处监控点;特大桥梁,应小于 2 km间距设置一个视频监控点;大型桥梁,宜小于 2 km 间距设置一个监控点;隧道应设置监控点,间距设置应在 120 m150 m之间;收费站出入口、内外广场、票证室、监控室、机房应设置监控点;过境环线与市(州)级以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形成的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应设置监控点;交通量调查站应设置监控点;I 类超载超限检测站应设置监控点;其他类超载超限检测站所处位置,宜设置监控点;服务区应设置监控点;气象状态监测站应设置监控点。6.1.1.2 路段设置符合以下条件:易拥堵、易发生突发事件路段、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应小于 2 km间距设置一个监控点;具有明显地形地貌、气象分界特征的高速公路路段,应设置监控点;避险车道须设置监控点;DB22/T 26652017 5 高速公路长下坡、高边坡、地质灾害易发等危险路段,应设置监控点;安全评价存在问题的路段应设置监控点。6.1.2 普通国省道 6.1.2.1 重要节点:普通国道与普通国道形成的平面交叉或互通立交,应按监视范围和角度设置 1 处2处视频监控点;普通国道与普通省道、普通省道与普通省道形成的平面交叉或互通立交,宜按监视范围和角度设置 1 处2 处视频监控点;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与连接重要车站、码头、工业区以及重点旅游景区的干线公路行车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应设置视频监控点;普通国道、普通省道与市(州)级以上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形成的平面交叉或立体交叉,应设置视频监控点;具有明显经济和交通分隔效应的普通国道,应小于 5 km 间距设置一个视频监控点;普通国省道长大隧道和特长隧道,3000 m 及以上隧道,应设置视频监控点,其设置间距应在120 m150 m 之间;1000 m 以上隧道宜按照 120 m150 m 间距设置视频监控点;普通国省道交通量调查站所处位置,应设置视频监控点;普通国省道 I 类超载超限检测站所处位置,应设置视频监控点;其他类超载超限检测站所处位置,宜设置视频监控点;气象主管部门在普通国省道设置、规划的气象状态监测站所处位置,应设置视频监控点;普通国省道在省级行政区划边界处和市(州)级行政区划边界处,应设置视频监控点;普通国省道公路安全评价存在问题的路段,应设置视频监控点;普通国省道服务区、出入城市口宜设置视频监控点。6.1.2.2 重要路段:普通国道、省道易拥堵、易发生突发事件路段,应小于 5 km 间距设置一个视频监控点;普通国道、省道公路恶劣气象条件频发路段,应小于 5 km间距设置一个视频监控点;具有明显地形地貌、气象分界特征的普通国省道路段;普通国省道公路长下坡、高边坡、避险车道、地质灾害易发等危险路段,宜设置视频监控点;节点间距超过 20 km 的普通国省道路段,宜间隔 10 km20 km 设置一处监测点。6.1.3 航道 6.1.3.1 下列节点应设置监控点:主要航道交汇处、调头区水域、急转弯处、出海(河)口处、浮桥两岸;化工及危险品码头、泥浆码头、客运码头和车、客渡口;船闸、碍航桥梁;取水口和一级饮水水源保护区;污染物接待站、中转站;船舶集中区、船舶停泊区。6.1.3.2 下列航段应设置监控点:碍航航段、事故多发水域;水位监控点、航标监测点;船舶流量较大的水域。6.1.4 治超站 DB22/T 26652017 6 下列场所应设置监控点:站上下行;治超站出入口;检测车道;处理室;卸货场区(卸货厂);治超站站前广场;治超站监控室。6.1.5 客运站 视频监控点设置应满足以下要求:监控摄像机布设区域、位置和数量,根据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按照“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确定;售票窗口、候车大厅、车辆安全例检、乘客行包安检、长途客运落客区、检票口、发车发场区、站前广场、车辆进站口、车辆出站口等关键部位须安装视频监控摄像机;客运站周边重要区域(含出租车进入及驶离枢纽站路口、出租车落客区、出租车排队候客区、客运站外城市交通主干道沿线)等重要部门应安装视频监控摄像机;客运站调度室、旅客进站大厅、行李托运处及提取处、车辆停泊场所、人行通道(含楼梯、自动扶梯)、旅客咨询服务处、站区购物等位置和区域宜安装视频监控摄像机。6.1.6 湖区库区 下列场所应设置监控点:事故多发水域;水上风景旅游区码头;船舶停靠点、上下客落客区;干线繁忙航道、转弯、交叉口航段。6.1.7 施工现场 6.1.7.1 应满足 JGJ/T 292-2012 相关要求。6.1.7.2 移动监控根据需要设置。6.2 监控摄像机主要技术要求 摄像机应符合公安部摄像机标准,还应符合下列要求:室外宜采用枪式摄像机和球、室内宜采用半球摄像机;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 200 万像素;标准 H.264编码,可用标准解码器解码;应支持 ONVIF 和IPv6 协议;对有夜视或暗视要求的摄像系统,选择具备低照度功能的摄像系统;监控联网应符合 GB/T 28181-2016;应提供二次开发 SDK;在下列环境下正常工作:环境温度-40 60;抗风、抗震、防雷、防雨、防尘;DB22/T 26652017 7 防盐雾、防锈蚀;防变形;抗电磁干扰不大于 126 dB(标准);必要时,应对设备选型设计的结论进行现场效果演示论证;易于出现顺逆光的匝道互通和隧道口监控,应采用宽动态摄像机;隧道内照度低、易起烟尘,应采用低照度、降噪性能好的摄像机;桥梁监控时因桥体易抖动,应采用支持防抖动的摄像机;当需要遥控时,应选用具有光对焦、光圈开度、变焦距的遥控镜头装置;当需要摄像机水平或垂直方向转动时,应配置云台。云台的最大水平或垂直移动速度应不小于移动目标在监视区域内相对于摄像机安装位置的最大水平或垂直移动速度,云台的标称承载值应不小于安装负载值的 150%,承载镜头焦距 180 mm以上(含 180 mm)镜头的云台,其齿轮间隙应不大于 0.5;为适应内河航道多雾的环境,满足船舶夜间航行的监控要求,摄像机应具备透雾、低照度等功能;摄像机分辨率不低于 200 万像素,符合 GB/T 28181-2016 视频联网标准;标准H.264 编码,可用标准解码器解码;支持 ONVIF协议;设备须支持 IPv6,便于后期系统扩展;防护罩的选型应在满足安装设备保护的条件下,兼顾环境协调与维护便利的需求,应具有雨刷、除霜加热、散热等功能;摄像机的云台、防护罩符合 GB 4208-2008 中IP66 以上防护等级要求。7 传输网络 7.1 高速公路摄像机视频图像采用光端机或采用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组建环网汇聚后通过方式接入。7.2 普通干线公路及治超站、客运站、湖区库区汇聚后租用运营商 MSTP 或VPN 网络接入“一张网”。7.3 移动车载或手持(单兵)视频图像通过互联网接入。7.4 网络安全满足安全等级二级要求。8 监控管理平台 8.1 功能要求 8.1.1 编码规范化管理 采用标准的视频编解码方式,平台(总平台或分平台)将接入的不同视频资源的不同编码格式、不同码率的视频监控资源转换成标准的H.264格式,实现视频资源整合接入。8.1.2 多码流管理 8.1.2.1 可按带宽需要,灵活调整视频图像资源码流,则根据网络带宽的需要,实现1080P/720P/4CIF/CIF/QCIF灵活自动调配。8.1.2.2 具备实时设定各种参数,如码率、品质、分辨率、制式、帧频、色彩、音量等功能。8.1.3 流媒体转发功能 8.1.3.1 上联和下联媒体服务均提供SIP信令接收转发功能、提供实时流媒体转发和转码功能,通过流媒体技术进行码流复制转发(不依赖网络传输设备实现),具备将视频源分发给一个或多个用户的功能,DB22/T 26652017 8 实现单播、组播和TCP方式,分发过程中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每个节点延迟不高于100 ms;流媒体转发可实现跨网段转发。8.1.3.2 上联和下联媒体服务转发能力不小于300 Mbps(即150路 2 M码流),最大支持高清转码数不小于8路。8.1.3.3 当流媒体转发服务器重启时,系统提供自动恢复机制,无需重新请求,即可恢复流媒体转发服务器之间的视频连接通路;流媒体转发服务器检测到目标服务不活动后须释放其资源。8.1.3.4 视频整合平台中的视频管理控制、流媒体转发等单元应独立运行,但如当流媒体服务器出现故障后,视频管理服务器可接替出故障的流媒体服务器临时接管流媒体服务器承载的相关功能,整个视频图像整合平台仍正常运行。8.1.4 存储管理功能 8.1.4.1 用专业视频文件存储系统,存储文件系统须独立于前端视频资源格式,以实现异构视频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访问;负责将实时图像数据进行存储。具备标清、高清视频图像的并发存储和录像点播功能;具备手动、自动定时录像、动态感知录像、报警联动录像、视频丢失报警录像、循环录像和报警预录像等功能;具备分布式存储和集中存储功能;具备按帧加标记的功能,以便检索管理等。8.1.4.2 支持7 h24 h的全天候实时存储作策略部署,具备重点监控点位和关键报警事件进行冗余备份存储策略部署;具备磁盘阵列、NAS、SAN等多种存储方式管理功能;具备实时图像存储和历史图像点播并发码流功能。8.1.5 视频资源显示、控制与检索 8.1.5.1 具备按照监控区域、管理权限和实际使用情况(如相关业务)对视频资源进行分组的功能。8.1.5.2 具备视频自动巡视功能,在可设定的间隔时间内对全网的视频资源进行图像巡检,参与轮巡的对象可任意设定,轮巡间隔时间可设置。8.1.5.3 具备按照时间策略定制视频图像组合显示功能,可轮询显示视频资源;可在同一视窗中打开轮巡视频、实时视频、录像视频且互不干扰。8.1.5.4 可在图像的任意位置叠加名称、时间、场地等字符信息;可在图像的任意位置叠加图片和黑屏框以屏蔽需隐藏的图像区域。8.1.5.5 具备对视频资源进行上、下、左、右控制;具备控制摄像机光圈、聚焦和变倍功能;具备摄像机、云台预时序、切换周期设置功能;具备图像控制具备多优先级管理功能;具备高级别用户控制权限延时释放功能。8.1.5.6 录像视频资源可方便检索,具备按照时间、类型、业务单位、前端设备等方式精确检索或模糊检索功能;对检索的视频资源可回放和调用,回放图像可保存为JPEG、BMP等图像格式。8.1.5.7 依托吉林省交通运输地理信息平台提供的API服务功能,需面向全网用户提供视频资源地图服务,可直观定位和查看前端监控资源;前端视频资源可聚合显示,防止因视频资源过多,造成在地图上密集显示无法操 作;在地图进行视频轮巡时,可按需将地图中的设备添加到轮巡列表。8.1.6 平台整合接入管理 8.1.6.1 设备接入。对新建以及已建的视频资源进行接入(编码规范化管理),实现对视频图像信息大整合、高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并在授权范围内可控的视频图像信息平台;平台采用资源树的形式对全网图像资源进行统一编号、统一管理,具备全网统一的权限体系,具备对视频资源的排序功能;具备视频资源快速搜索功能。DB22/T 26652017 9 8.1.6.2 平台接入。在不同视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应按照GB/T 281812016的要求,要求实现不同平台之间的级联和控制方式,实现平台之间的信令交互、实时码流和历史码流的调阅以及云台控制等功能。8.1.6.3 为满足视频监控互联互通的应用需求,应按照GB/T 281812016规定。8.1.6.4 联网系统内部进行视频、音频、数据等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时,应按照GB/T 281812016统一的通信协议要求,联网系统在进行视音频传输及控制时应建立会话通道和媒体流通道,其中会话通道用于在设备之间建立会话并传输系统控制命令,媒体流通道用于传输视音频数据。8.1.7 视频录像回放管理 8.1.7.1 视频图像回放时可进行暂停、播放、停止、快放、慢放、单帧步进、单帧后退、循环播放、精确定位到某帧、打印、缩放、备份、调节音量、调节亮度/色度/对比度/色调等操作;视频回放具备1/4/6/9/16画面显示功能。8.1.7.2 可将任意一副回放图像存放成JPEG或BMP格式的图像。8.1.7.3 可按日期、时间、类型、服务器、通道检索客户端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端录像文件。8.1.7.4 可以缩略图预览形式显示摄像机序列和时间间隔,提供录制视频视觉概览以及检索导航功能。8.1.7.5 具备切片播放功能,可按时间段切片成多个快照的方式,切片时间段可设置,点击快照可直接播放录像。8.1.8 应用服务管理 提供丰富的SDK二次开发包或API函数接口,供第三方业务应用系统调用,实现基于视频图像的应用支撑;相关服务SDK二次开发包或API函数包括但不限于实时流、服务器录像回放、服务器录像下载、云台控制、抓图、状态获取、事件订阅、录像文件播放等。8.1.9 移动终端管理 8.1.9.1 负责将图像整合接入平台转发的高带宽(D1、720P、1080P)、不同格式的视频码流(MPEG2、H.264)转化为手机终端支持的低带宽码流(MPEG4、3GPP、CIF、QCIF),推送给手机(安卓、IOS等操作系统)、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应用。8.1.9.2 借助于无线网络监控技术,系统应支持智能手机(如本此工程其他标段配置的应急助手)远程视频采集功能。8.1.10 系统维护管理 8.1.10.1 采用多级权限控制管理,按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实际管理架构对每个用户赋予不同的权限和级别,系统登录、操作都需要进行权限验证,多个用户具备同样权限时,高级别的用户可以抢占低级别用户的资源。8.1.10.2 具备单点登录功能。8.1.10.3 具备运行日志和操作日志功能。其中,运行日志应能记录系统内设备启动、自检、异常、故障、恢复、关闭等状态及发生的时间;操作日志应能记录操作人员进入、退出系统的时间和主要操作情况。8.2 性能要求 8.2.1 时间性能 8.2.1.1 传输延迟时间:DB22/T 26652017 10 a)每个 IP 网络传输控制命令数据的延时不高于 30 ms,传输视频图像数据的延时不高于 30 ms;b)任意一个用户欲控制平台中的任意一个视频资源,采用固网传输的从开始发出命令到看到图像按要求移动的整体时延不高于 400 ms,采用无线传输,整体时延不高于 2 s。8.2.1.2 报警触发后,在监控平台内触发并启动视频显示和记录,所需响应时间不高于2 s;报警图像的预录时间不小于10 s。8.2.1.3 视频监控联网设备从设备发生故障到监控平台检测到并记录此故障的时延不高于10 min。8.2.1.4 音视频同步五次不高于300 ms。8.2.2 稳定性 8.2.2.1 应采用嵌入式平台保证系统工作和性能稳定性。8.2.2.2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不小于50000 h。8.2.3 互通性 应支持兼容主流厂商监控设备。8.2.4 显示性能 8.2.4.1 实时录像、回放图像分辨率应达到1280720,宜支持19201080。8.2.4.2 信噪比不小于38 dB(A)。8.2.4.3 实时监控水平分辨率不小于800 TVL,回放水平分辨率不小于650 TVL。8.2.4.4 帧率(刷新率)不小于15 帧/秒。8.2.5 存储性能 8.2.5.1 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采用分布式存储方式,视频图像实时存储在直接的业务管理部门,即视频图像资源实时存储在第四级监控平台。8.2.5.2 视频实时存储时间不小于24 h15 d,应急报警时视频存时间不小于24 h15 d。8.2.5.3 上一级平台对整合的下一级平台视频图像资源可按需选择存储。8.2.5.4 视频图像采用循环覆盖方式。8.2.5.5 原则上,视频图像不采用备份存储方式。确实有需要的,可采用客户端有选择地备份于PC台式机的方式。DB22/T 26652017 11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见图A.1。图A.1 吉林省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 _

注意事项

本文(公路水路交通运输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规范DB22/T 2665-2017.pdf)为本站会员(13956984562)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