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低频EOC 装置通用技术要求DB35/T 1696-2017.pdf

  • 资源ID:183474       资源大小:1.09M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低频EOC 装置通用技术要求DB35/T 1696-2017.pdf

ICS 33.040.40 L 78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6962017 低频EOC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low frequency EOC 2017-10-24发布 2018-01-24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6962017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缩略语.2 5 产品使用连接图.2 6 产品分类和基本参数.3 6.1 产品分类.3 6.2 基本参数.3 7 技术要求.4 7.1 使用环境.4 7.2 外观结构.4 7.3 性能指标.4 7.4 功能指标.5 8 试验方法.6 8.1 使用环境测试方法.6 8.2 外观结构测试方法.7 8.3 性能指标测试方法.7 8.4 功能指标测试方法.12 9 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18 9.1 标志.19 9.2 包装.19 9.3 运输.19 9.4 储存.19 DB35/T 1696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金钱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宗荣、林大甲、郑敏忠、王彬彬、程晓明。DB35/T 16962017 1 低频 EOC 装置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低频EOC装置的产品分类和基本参数、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本标准适用于同轴电缆以太网。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ISO 780:1997,MOD)GB/T 2423.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A:低温(IEC 60068-2-1:2007,IDT)GB/T 242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B:高温(IEC 60068-2-2:2007,IDT)GB/T 2423.3-2016 环境试验 第2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IEC 60068-2-78:2012,IDT)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IEC 60529:2001,IDT)GB/T 4798.4-2007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 第4部分:无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IEC 60721-3-4:1995 and Amd 1:1996,MOD)GB/T 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IEEE 802.1q 虚拟局域网Virtual LANs:VLANLocal and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s-Bridges and Bridged Networks-Amendment 29:Cyclic Queuing and Forwarding(IEEE Computer Society)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局端设备 Bureau equipment 用于将以太网网络信号调制成同轴电缆以太网低频信号的设备。3.2 终端设备 Terminal equipment 用于在用户家中将同轴电缆以太网低频信号解调出以太网网络信号的设备,包括有线终端设备和无线终端设备。DB35/T 16962017 2 3.3 辅助设备 Auxiliary equipment 包括混合器和跨接器。混合器是用于将电视信号与网络信号进行混合的设备;跨接器是指对输入的网络信号和电视信号进行分离后将经放大器放大后的电视信号与网络信号进行混合后再输出的设备。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WI-FI:无线局域网(Wireless-Fidelity)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EOC:同轴电缆以太网(Ethernet Over COAX)IP: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MAC: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imple Network Managemet Protocol)VLAN: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MDI/MDIX:端口翻转(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 Crossover)VOD:交互式电视点播系统(Video on Demand)IGMP:Internet 组管理协议(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OFDM: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QAM:正交振幅调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PSK: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 Phase Shift Keyin)BPSK:二进制相移键控(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AES:高级加密标准(Advanced Encryption Standard)PUPSPV:一用户一业务一VLAN(Per User Per Service Per VLAN)5 产品使用连接图 现网中使用的EOC系统由局端设备、终端设备和辅助设备组成。示意图见图1。图1 产品使用连接图 DB35/T 16962017 3 6 产品分类和基本参数 6.1 产品分类 6.1.1 局端设备按照安装位置分为室内型和野外型局端,具体产品分类、形态及技术参数见表 1。表1 局端设备 安装位置 外 观 端 口 室内型局端设备 金属外壳 提供2/4/8个CABLE口,1个以上10/100/1000 Mbps自协商以太网口,1个Console口,AC 220 V/AC 60 V供电 野外型局端设备 铸铝外壳 提供2/4/8个CABLE口,1个以上10/100/1000 Mbps自协商以太网口,1个Console口,AC 220 V/AC 60V供电 6.1.2 终端设备按照功能分为有线、无线和扩展业务终端设备,具体产品分类及技术参数见表 2。表2 终端设备 功 能 端 口 有线终端设备 提供1个TV口,1个CABLE口,2/4个10/100 Mbps自协商、MDI/MDIX自适应,DC 12 V供电 无线终端设备 提供1个TV口,1个CABLE口,4个10/100 Mbps自协商、MDI/MDIX自适应,带WIFI功能,DC 12 V供电 扩展业务终端设备 提供1个TV口,1个CABLE 口,4 个 10/100 Mbps 自协商、MDI/MDIX 自适应,1 个语音接口,带WIFI功能,DC 12 V供电 6.1.3 辅助设备按照功能分为混合器和跨接器,具体产品分类、形态及技术参数见表 3。表3 辅助设备 功 能 端 口 混合器 提供3/5个 F 头射频接口。隔离带分别为(30-36)MHz/(35-47)MHZ/(68-87)MHz跨接器 提供4/6个 F 头射频接口。隔离带分别为(30-36)MHz/(35-47)MHZ/(68-87)MHz 6.2 基本参数 基本参数如下:a)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占用 7.5 MHz67.5 MHz 低频带通信;b)局端设备接口类型:公制 F 型母座/贯通接头;终端设备接口类型:公制 F 型母座;c)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输出阻抗:75;d)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间传输距离:大于或等于 1500 m(75-5同轴线);e)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调制方式:OFDM、4096/1024/256/64/16QAM、QPSK、BPSK;f)功耗:局端设备小于或等于 7 W;有线终端设备小于或等于 4 W;无线终端设备小于或等于 5 W;扩展业务终端设备小于或等于 6 W。DB35/T 16962017 4 7 技术要求 7.1 使用环境 7.1.1 气候环境适应性 气候环境适应性见表 4。表4 气候环境适应性 设备类型 气候条件 环境指标 温 度-15 55 室内型局端设备 相对湿度 20%RH90%RH 温 度-15 55 野外型局端设备 相对湿度 20%RH90%RH 温 度-10 40 终端设备 相对湿度 20%RH90%RH 温 度-15 55 辅助设备 相对湿度 20%RH90%RH 注:以上为地面以上2 m和设备前方0.4 m处的温度。7.1.2 防水防尘 野外型局端设备应满足 GB 4208 中外壳防护等级(IP67)的要求,室内型局端设备应满足 GB 4208-2008 中外壳防护等级(IP20)的要求。7.2 外观结构 7.2.1 外观应整洁,表面不应有凹凸痕、划痕、裂缝、毛刺、霉斑等缺陷,表面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脱落。7.2.2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及其他机械损伤。7.2.3 开关、按键、旋钮的操作应灵活可靠,具有明显的电源指示,零部件应紧固无松动。7.2.4 标志应正确、清晰、端正、牢固,指示应正确。7.3 性能指标 7.3.1 物理层性能指标 7.3.1.1 局端设备输出电平范围大于 105 dBV,小于 120 dBV。7.3.1.2 局端设备到终端设备之间衰减最大可以达到 80 dBV。7.3.1.3 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对有线电视频段(87862)MHz 杂散输出电平小于 30 dBV。7.3.1.4 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对有线电视频段反射损耗大于等于 16 dB。7.3.1.5 野外型局端设备对有线电视频段插入损耗小于等于 2 dB,室内型局端设备对有线电视频段插入损耗小于等于 1 dB,终端设备对有线电视频段插入损耗小于等于 1 dB。DB35/T 16962017 5 7.3.2 数据链路层性能指标 数据链路层性能指标见表5。表5 数据链路层性能指标 项 目 测试条件 指 标 链路衰减为40 dB,测试1518字节的系统单向上、下行(“上行”指终端向局端通信方向,“下行”指局端向终端通信方向)上、下行吞吐量应为100 Mbps 链路衰减为40 dB,1518字节的系统单向上、下行吞吐量皆为90 Mbps上行时延小于3 ms,下行时延小于10 ms 1台局端设备对1台终端设备组网(以下简称“1对1”)链路衰减为40 dB,1518字节的系统单向上、下行吞吐量皆为90 Mbps 上、下行丢包率应为0 链路衰减为40 dB时,测试1518字节的系统单向上、下行吞吐量 上、下行吞吐量应为300 Mbps 链路衰减为40 dB,1518字节的系统单向上、下行吞吐量皆为270 Mbps 上、下行时延应小于45 ms 1台局端设备对32台终端设备组网(以下简称“1对32”)链路衰减为40 dB,1518字节的系统单向上、下行吞吐量皆为270 Mbps 上、下行丢包率应为0 7.3.3 抗干扰性能指标 抗干扰性能指标见表6。表6 抗干扰性能指标 项 目 测试条件 指 标 单频干扰 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1对32”,512字节,链路衰减为40 dB,频带内单频干扰达100 dBuV 系统上行吞吐量不小于200 Mbps 脉冲干扰 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1对32”,512字节,系统下行吞吐量为270 Mbps,链路衰减为40 dB,噪声电平(被测系统标称带宽内)比信号电平高8 dB,脉冲宽度1000 s,脉冲间隔100 ms系统下行丢包率为0 7.4 功能指标 7.4.1 数据链路层功能指标 7.4.1.1 同一局端下终端用户可以实现相互隔离。7.4.1.2 局端设备支持 IEEE 802.1q 协议。7.4.1.3 局端设备对接入的终端设备可进行上、下行速率限制。7.4.1.4 局端设备可以实现广播包/未知包的抑制。7.4.1.5 局端设备支持 IGMP Proxy/Snooping功能。7.4.1.6 局端可对接入的终端设备 MAC 地址数进行限制。7.4.1.7 局端设备支持对接入的终端设备的每个以太网端口划分 VLAN 和管理。7.4.1.8 局端设备支持链路汇聚功能。7.4.1.9 局端设备支持端口镜像功能。DB35/T 16962017 6 7.4.2 网络管理功能技术要求 系统支持SNMP v1 v2 v3,具备完整的MIB库,满足表7具体功能要求。表7 网管功能技术要求 8 试验方法 8.1 使用环境测试方法 8.1.1 气候环境 8.1.1.1 试验顺序 如未有特殊要求,一般试验顺序按高温试验、低温试验、恒定湿热试验进行,被测设备完成一项试验之后,将设备断电,在试验箱内线性降温至25,持续25 恒温2 h后进行下一项测试。8.1.1.2 高温试验 按 GB/T 2423.2-2008 中“试验 Bd”方法,将被测设备放入试验箱,温度设置为表 4的最高温度值,恒温 2 h 后,测试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1 对1”,衰减 40 dB 时,1518字节上、下行吞吐量均为 100 Mbps。8.1.1.3 低温试验 按GB/T 2423.1-2008中“试验Ad”方法,试验箱内温度设置为表4的最低温度值,恒温2 h后,测试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1对1”,衰减40 dB时,1518字节上、下行吞吐量均为100 Mbps。序 号 检验项目 网管技术要求 1 配置管理方式支持Telnet、Web、SNMP管理,SNMP支持设备管理信息库符合MIB-(RFC1213)结构 2 支持局端自动获取配置局端设备的管理VLAN、IP地址信息。3 支持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配置 4 支持配置局端设备管理VLAN ID及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的业务VLAN ID 的设置 5 支持终端带宽、下挂用户数的限制功能 6 支持终端模板自动下发 7 支持环路检测功能,广播包/未知包抑制功能 8 支持双向128 位AES加密传输报文 9 设备启动时间小于2 min 10 支持查看软件版本 11 支持查看线路状态信息 12 支持通过MAC 地址查询终端设备 13 支持修改局端、终端输出电平 14 支持PUPSPV功能 15 局端软件要求 支持设置局端、终端使用频段 DB35/T 16962017 7 8.1.1.4 恒定湿热试验 8.1.1.4.1 按 GB/T 2423.3-2006 的要求,试验箱内设置温度(552)、相对湿度(903)%RH 的组合环境,恒温 2 h 后,测试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1 对1”,衰减 40 dB 时,1518字节上、下行吞吐量均为 100 Mbps。8.1.1.4.2 按 GB/T 2423.3-2006 的要求,试验箱内设置温度(402)、相对湿度(903)%RH 的组合环境,恒温 2 h 后,测试局端设备和终端设备“1 对1”,衰减 40 dB 时,1518字节上、下行吞吐量均为 100 Mbps。8.1.2 防水防尘测试 8.1.2.1 按 GB 4208中 IP67 防护等级的试验条件对野外型局端设备样品进行测试。8.1.2.2 按 GB 4208中 IP20 防护等级的试验条件对室内型局端设备样品进行测试。8.2 外观结构测试方法 目视和手感检查产品的外观结构。8.3 性能指标测试方法 8.3.1 物理层性能测试 8.3.1.1 局端设备输出电平测试 8.3.1.1.1 局端设备输出电平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2 所示。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 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图2 局端设备输出电平测试框图 数据网络分析仪 终端设备 可调衰减器 二分配器 局端设备 频谱仪 ETH IN COM CABLE OUT OUT ETH DB35/T 16962017 8 8.3.1.1.2 测试步骤 8.3.1.1.2.1 按图 2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启动频谱仪后自动校准。8.3.1.1.2.2 调节可调衰减器为 60 dB,测试从局端设备到频谱仪的链路衰减电平总量,记为 A(dBV)。8.3.1.1.2.3 被测设备设置为连续发射并输出最大电平。8.3.1.1.2.4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 1518 字节、100 Mbps 的双向流量。8.3.1.1.2.5 用频谱仪对局端设备标称带宽输出电平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记为 B(dBV)。8.3.1.1.2.6 局端设备输出电平为:P=A+B(dBV)。8.3.1.2 设备抗衰减能力测试 8.3.1.2.1 设备抗衰减能力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3 所示。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图3 设备抗衰减能力测试框图 8.3.1.2.2 测试步骤 8.3.1.2.2.1 按图 3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3.1.2.2.2 调整可调衰减器衰减量,测试可调衰减器及电缆衰减量,使其为 40 dB。8.3.1.2.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对系统进行吞吐量测试,逐渐增大可调衰减器衰减量,测试系统上行吞吐量和下行吞吐量,测试帧长为 512 字节。8.3.1.2.2.4 当系统上行或下行吞吐量不大于 50 Mbps 时,记录此时系统衰减量。8.3.1.3 带外杂散输出电平测试 8.3.1.3.1 带外杂散输出电平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2 所示。数据网络分析仪 终端设备 可调衰减器 局端设备 ETH COM ETH CABLE DB35/T 16962017 9 8.3.1.3.2 测试步骤 8.3.1.3.2.1 按图 2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启动频谱仪后自动校准。8.3.1.3.2.2 调节可调衰减器为 60 dB,被测设备设置为连续发射并输出最大电平。8.3.1.3.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发送 1518 字节、100 Mbps 的双向流量。8.3.1.3.2.4 用频谱仪对有线电视频段内的杂散电平进行测量。8.3.1.4 反射损耗测试 8.3.1.4.1 反射损耗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4 所示。说明:COM被测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CABLE被测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图4 反射损耗测试框图 8.3.1.4.2 测试步骤:8.3.1.4.2.1 按图 4 连接被测设备和仪器,启动矢量网络分析仪后自动校准。8.3.1.4.2.2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被测设备有线电视频段的反射损耗。8.3.1.5 插入损耗测试 8.3.1.5.1 插入损耗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4 所示。8.3.1.5.2 测试步骤:8.3.1.5.2.1 按图 4 连接被测设备和仪器,启动矢量网络分析仪后自动校准。8.3.1.5.2.2 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被测设备有线电视频段的插入损耗。8.3.2 数据链路层性能测试 8.3.2.1 系统吞吐量测试 8.3.2.1.1 实际数据传输带宽测试框图 如图 5 所示。被测设备 矢量网络分析仪(COM)CABLE DB35/T 16962017 10 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图5 实际数据传输带宽测试框图 8.3.2.1.2 测试步骤 8.3.2.1.2.1 按图 5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3.2.1.2.2 调整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使系统链路衰减为 40 dB。8.3.2.1.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分别测试系统的吞吐量。帧长为 1518 字节,测试“1对 1”和“1对32”系统上行和下行的吞吐量,测试时间为 30 s。8.3.2.2 系统时延测试 8.3.2.2.1 系统时延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5 所示。8.3.2.2.2 测试步骤 8.3.2.2.2.1 按图 5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3.2.2.2.2 调整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使系统链路衰减为 40 dB。8.3.2.2.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分别测试系统的时延。帧长为 1518 字节,分别测试“1 对1”系统上、下行吞吐量为 90 Mbps时的上、下行时延;“1对 32”系统上、下行吞吐量为 270 Mbps 时的上、下行时延,测试时间为 60 s。8.3.2.3 系统丢包率测试 ETH 十六分配器十六分配器终端 1 设备 终端 16 设备 终端 17 设备 终端 32 设备.n+1 32 数据网络分析仪 局端设备 二分配器.可调衰减器 ETH ETH ETH ETH 1 DB35/T 16962017 11 8.3.2.3.1 系统丢包率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5 所示。8.3.2.3.2 测试步骤 8.3.2.3.2.1 按图 5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3.2.3.2.2 调整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使系统链路衰减为 40 dB。8.3.2.3.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分别测试系统的时延。帧长为 1518 字节,分别测试“1 对1”系统上、下行吞吐量为 90 Mbps时的上、下行丢包率,“1 对32”系统上、下行吞吐量为 270 Mbps 时的上、下行丢包率,测试时间为 1000 s。8.3.3 抗干扰性能测试 8.3.3.1 抗单频干扰能力测试 8.3.3.1.1 抗单频干扰能力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6 所示。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图6 抗单频干扰能力测试框图 8.3.3.1.2 测试步骤 8.3.3.1.2.1 按图 6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通过混合器在系统中加入单频干扰源。8.3.3.1.2.2 调整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使系统链路衰减为 40 dB。十六分配器十六分配器终端 1 设备 终端 16 设备 终端 17 设备 终端 32 设备.n+1 32 数据网络分析仪 局端设备 二分配器.可调衰减器 ETH ETH ETH ETH 1 ETH DB35/T 16962017 12 8.3.3.1.2.3 设置单频干扰源的输出电平为 100 dBuV,频率分别设置为 37.5 MHz(中心频率)、32.5 MHz和42.5 MHz。8.3.3.1.2.4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对系统进行吞吐量测试,记录帧长 512字节的上行吞吐量。8.3.3.2 抗脉冲干扰能力测试 8.3.3.2.1 抗脉冲干扰能力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6 所示。8.3.3.2.2 测试步骤 8.3.3.2.2.1 按图 6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通过混合器在系统中加入噪声源。8.3.3.2.2.2 调整可调衰减器的衰减量,使系统链路衰减为 40 dB。8.3.3.2.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对系统进行下行丢包率测试。帧长为 512 字节,“1对 32”系统上、下行吞吐量为 270 Mbps,测试时间为 100 s。8.3.3.2.2.4 设置脉冲噪声发生器的参数:脉冲噪声间隔为 100 ms,噪声电平(被测系统标称带宽内)高于信号电平(信号电平参考 8.3.1.1 测试结果)8 dB,脉冲宽度 1000 s,逐步增加脉冲噪声发生器的脉冲噪声宽度为 2000 us,记录每一步系统丢包率和此时的脉冲宽度。8.4 功能指标测试方法 8.4.1 数据链路层功能测试 8.4.1.1 同一局端下的用户相互隔离测试 8.4.1.1.1 同一局端下的用户相互隔离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7 所示。说明:ETH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 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PC1/PC2电脑。图7 同一局端下的用户相互隔离测试框图 8.4.1.1.2 测试步骤 局端设备 PC2 PC1 终端设备 2 二分配器 终端设备 1 OUT COM CABLE CABLE OUT ETH ETH IN DB35/T 16962017 13 8.4.1.1.2.1 按图 7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4.1.1.2.2 打开终端设备隔离功能,用 PC1 Ping PC2,观察能否 Ping 通。8.4.1.1.2.3 关闭终端设备隔离功能,用 PC1 Ping PC2,观察能否 Ping 通。8.4.1.1.2.4 通过测试 PC间互 PING 的情况判断同一局端下用户相互隔离功能能否生效。8.4.1.2 支持 VLAN优先级(802.1p协议)测试 8.4.1.2.1 支持 VLAN优先级(802.1p协议)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8 所示。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交换机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TVIP机顶盒与电视机连接接口。图8 支持 VLAN优先级(802.1p协议)测试框图 8.4.1.2.2 测试步骤 8.4.1.2.2.1 按图 8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VOD 业务和数据网络分析仪数据测试均不设优先级或设置为统一优先级,调节可调衰减器并选择较低数据进行数据网络分析仪数据测试,使 VOD 业务工作正常。8.4.1.2.2.2 调整数据网络分析仪流量,使 VOD图像刚好出现马赛克状态。8.4.1.2.2.3 提高 VOD 业务的优先级,用数据网络分析仪测试点播数据流的通过情况。8.4.1.2.2.4 降低数据网络分析仪数据测试流的优先级,观察 VOD 收看效果。8.4.1.2.2.5 通过 8.4.1.2.2.3 中数据网络分析仪数据流量通过的情况和 8.4.1.2.2.4中 VOD 图像收看效果判断 VLAN 优先级功能是否生效。8.4.1.3 上下行限速功能测试 8.4.1.3.1 上下行限速功能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9 所示。DB35/T 16962017 14 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图9 上下行限速功能测试框图 8.4.1.3.2 测试步骤 8.4.1.3.2.1 按图 9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4.1.3.2.2 所有设备均不限速,用数据网络分析仪测试系统上下行吞吐率以此判断系统是否工作正常,以及测试环境是否正常;8.4.1.3.2.3 设置终端设备 1 的下行带宽为 2 Mbps,测试终端1 和终端2 的下行接收带宽;8.4.1.3.2.4 设置终端设备 2 的上行带宽为 4 Mbps,测试终端1 和终端2 的上行接收带宽;8.4.1.3.2.5 通过 8.4.1.3.2.2和 8.4.1.3.2.3 中数据流量接收情况判断上下行限速功能是否生效。8.4.1.4 广播包/未知包的抑制测试 8.4.1.4.1 广播包/未知包的抑制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10 所示 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DB35/T 16962017 15 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PC1电脑。图10 广播包/未知包的抑制测试框图 8.4.1.4.2 测试步骤 8.4.1.4.2.1 按图 10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通过网管在局端设备上设置广播包抑制速率为 100 pps。8.4.1.4.2.2 使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向终端设备用户端口发送 10 kpps 的广播流量(帧长固定为 512 字节),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观察接收到的流量是否不大于 100 pps。8.4.1.4.2.3 设置局端设备未知包抑制速率为 200 pps。8.4.1.4.2.4 使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向终端设备用户端口发送 10 kpps 的未知包流量(帧长固定为 512字节),通过数据网络分析仪观察接收到的流量是否不大于 200 pps。8.4.1.4.2.5 通过8.4.1.4.2.2和8.4.1.4.2.4中数据流量接收情况判断广播包/未知包的抑制功能是否生效。8.4.1.5 IGMP Proxy/Snooping功能测试 8.4.1.5.1 IGMP Proxy/Snooping功能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11 所示。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图11 IGMP Proxy/Snooping功能测试框图 局端设备 网管 终端设备 16 终端设备 2 终端设备 1 分配器 数据网络分析仪 ETH COM ETH OUT CABLE IN ETH ETH.ETH DB35/T 16962017 16 8.4.1.5.2 测试步骤 8.4.1.5.2.1 按图 11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8.4.1.5.2.2 通过网管开启局端设备的 IGMP Proxy/Snooping功能。8.4.1.5.2.3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通过终端设备向局端设备发送 report 报文。8.4.1.5.2.4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通过局端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组播报文。8.4.1.5.2.5 通过观察数据网络分析仪与终端设备连接端口是否能收到组播流量,判断局端设备的IGMP Proxy/Snooping 功能是否生效。8.4.1.6 MAC地址数限制功能测试 8.4.1.6.1 MAC地址数限制功能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12 所示。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PC1/PC2/PC3电脑。图12 MAC地址数限制功能测试框图 8.4.1.6.2 测试步骤 8.4.1.6.2.1 按图 12 连接测试系统,通过交换机使 PC2 和PC3 同时与终端设备相连。8.4.1.6.2.2 设置终端设备的 MAC 地址数量为 2,让 PC2 和PC3 同时Ping PC1。8.4.1.6.2.3 设置终端设备的 MAC 地址数量为 1,让 PC2 和PC3 同时Ping PC1。8.4.1.6.2.4 设置终端设备的 MAC 地址数量为 0,让 PC2 和PC3 同时Ping PC1。8.4.1.6.2.5 通过测试 PC间互 PING 的情况判断 MAC 地址数限制功能能否生效。8.4.1.7 VLAN划分和管理测试 8.4.1.7.1 VLAN划分和管理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13 所示。DB35/T 16962017 17 PC1PC212PC3PC4PC5VLAN 11VLAN 22VLAN 11VLAN 22VLAN 11VLAN 22VLAN 11COMINOUTOUTETHETHETH 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交换机设备以太网接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VLAN11VLAN ID配为11;VLAN22VLAN ID配为22;PC1/PC2/PC3/PC4/PC5电脑。图13 VLAN划分和管理测试框图 8.4.1.7.2 测试步骤 8.4.1.7.2.1 按图 13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通过交换机使 PC1 和PC2 同时与局端设备相连。8.4.1.7.2.2 把终端设备 1 Port0的 VLAN ID 配为11,Port1的VLAN ID 配为 22。8.4.1.7.2.3 把终端设备 2 Port0的 VLAN ID 配为11。8.4.1.7.2.4 让 PC3 Ping PC1,PC4 Ping PC2。8.4.1.7.2.5 让 PC3 Ping PC2,PC4 Ping PC1。8.4.1.7.2.6 让 PC5 Ping PC1,PC5 Ping PC2。8.4.1.7.2.7 通过测试 PC间互 PING 的情况判断 VLAN 划分和管理功能是否生效。8.4.1.8 链路汇聚功能 8.4.1.8.1 链路汇聚功能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14 所示。DB35/T 16962017 18 说明:ETH局端设备以太网口/终端设备以太网口;COM局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出接口;IN二分配器输入接口;OUT二分配输出接口;CABLE终端设备射频信号混合输入接口。图14 链路汇聚功能测试框图 8.4.1.8.2 测试步骤 8.4.1.8.2.1 按图 14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启用局端设备的链路汇聚功能。8.4.1.8.2.2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同时从终端向局端方向和局端向终端方向发送双向数据包。8.4.1.8.2.3 上联端口的两根网线依次拔插,观察双向数据是否丢包,由此判断局端设备的链路汇聚功能是否生效。8.4.1.9 端口镜像功能 8.4.1.9.1 端口镜像功能测试框图 测试框图如图 14 所示。8.4.1.9.2 测试步骤 8.4.1.9.2.1 按图 14 连接测试系统和仪器,配置局端设备上联端口 2 和镜像端口 1。8.4.1.9.2.2 用数据网络分析仪通过终端设备 1向局端设备端口 1 发包。8.4.1.9.2.3 观察局端设备端口 1 与端口 2 是否同时收到数据包,由此判断局端端口镜像功能是否生效。8.4.2 网管功能验证 网管功能项目验证如表6所示,所有功能应满足7.4.2的要求。9 标志、包装、运输与储存 局端设备 数据网络分析仪 二分配器 终端设备 1 终端设备 2 COM IN ETH ETH ETH ETH OUT OUT CABLE CABLE DB35/T 16962017 19 9.1 标志 产品铭牌内容应包括:a)制造厂名;b)产品型号、编号、名称;c)生产日期;d)设备输入电压电流等技术参数。9.2 包装 9.2.1 包装要求 产品外包装应符GB/T 13384-2008的要求,保证产品在运输存放过程中不受机械损伤,并有防雨防尘能力。包装储运图标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的要求,标志要牢固清晰。9.2.2 产品随带文件 文件包括:a)产品合格证;b)使用说明书;c)装箱清单;9.3 运输 应按照包装箱上运输标志进行作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应有剧烈振动,撞击和倒置,同时产品不应与易燃易爆、腐蚀性、潮湿的物体混运。9.4 储存 产品存放在空气流通,无腐蚀性和爆炸气体的仓库内。室内温度-10 50,相对湿度不大于75%。_ DB35/T 16962017福建省地方标准低频EOC 装置通用技术要求DB35/T16962017*2017 年11 月第一版 2017 年11 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低频EOC 装置通用技术要求DB35/T 1696-2017.pdf)为本站会员(13956984562)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