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DB42/T 905-2013.pdf
IC S 67.0 80.20 B 31 备案号:38 1 17-2 01 3 DB42 湖北省地方标准 DB42/T 9052013 芦笋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Code of practice for industrialized seedling raising of asparagus 2013-06-27 发布 2013-09-01 实施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 42/T 9 05 20 13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 用文件.1 3 品种与质 量.1 3.1 品种选 择.1 3.2 种子质 量.1 4 穴盘选择.1 5 种子处理.1 5.1 播前种 子处理.1 5.2 消毒和 浸种.1 6 基质配制.2 7 播种.2 7.1 播种时 间.2 7.2 播种流 程.2 8 催芽.2 8.1 催芽条 件.2 8.2 催芽时 间.2 9 苗期管理.2 9.1 环境调 控.2 9.2 水肥管 理.2 9.3 病虫害 防治.3 9.4 炼苗.3 10 种苗出圃.3 10.1 出圃.3 10.2 装箱.3 10.3 运输.3 DB 42/T 9 05 20 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 B/T 1.12 00 9标准化工 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 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提出。本标准由武汉市农业科学技术研究院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武汉维尔福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萍、丁鸣、童利华、朱永生、李其友、吴文辉、周谟兵、彭金光、张安华、窦宝旗、周争鸣、童翔、宋晶。DB 42/T 9 05 20 13 1 芦笋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芦笋工厂化育苗的播种季节、品种与种子选择、穴盘选择、种子处理、基质配制、播 种、催芽、苗期管理和种苗出圃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湖北省地域范围内芦笋工厂化育苗技术。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 83 8 20 02 地面 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4 28 5 农 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 32 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第七部分)3 品种与质量 3.1 品种选择 应选用抗(耐)病、抗逆性 强、休眠期短、优质丰产、商品性好的杂交一代或全雄杂交一代品种,如 井岗 70 1、杰西 耐 特 等。3.2 种子质量 种子 纯度 不 低 于95%,净度 不 低 于97%,水分不 高 于8%,发芽 率 不 低 于80%。4 穴盘选择 宜 选用 黑色聚氯乙烯吸塑 盘或 聚氨酯泡沫模塑 盘。生产 中兼顾 种苗质量和 经济效益,根据 芦笋 成 苗 标准、生产季节 需 要,宜 选用 12 8 穴或 20 0 穴 育苗穴盘。5 种子处理 5.1 播前种 子处理 播种前 先将 种子 晒 2 d 3 d,然后放在清 水 中,去掉瓢浮在 水面 上 的 瘪 种 后,反复 轻搓 种子 表 面,以磨损表 面 蜡 质。5.2 消毒和 浸种 温汤 浸种 采 用5 5 左右 的 温 水浸 泡 种子 20 mi n,再 用 常温 水浸种 2 d,每天 换 水1 次 2 次。药 剂 浸种 DB 42/T 9 05 20 13 2 宜 用5 0 多 菌灵 可 湿 性 粉剂 600 倍液 或7 5%百菌 清 可 湿 性 粉剂 600 倍液 浸 泡 10 h 12 h,然后 用 清 水 冲 洗干净,再 用 常温 水浸种 2 d,每天换 水1 次 2 次。6 基质配制 基质 宜 用 国 产草 炭加珍珠岩。配制基质时 将 草 炭 和 珍珠岩 按 体积 3 1 4 1的 比例 加 水机 械混 合 均匀,可 添加 10%20%的 腐熟鸡粪 肥或 每 1 m 3 的基质 添加氮磷钾为 15 15 15 的 复 合 肥 0.5 kg,搅拌均匀。7 播种 7.1 播种时 间 芦笋育苗 春 季 宜在 2 月 上旬至 5 月上 旬 播种,秋 季 宜在 8 月中 下 旬至 9 月中旬 播种。7.2 播种流 程 种子 吸胀完成后采 用全 自动 机 械精 量播种。装盘、压 穴、播种、覆盖 和 喷 水等一 系 列程 序均在 播种 流水 线上完成。8 催芽 8.1 催芽条 件 将 播好种子 的穴盘 放在 发芽 车 的 层 盘 上,置 于催 芽 室 内,室 内 气温宜 为 25 28,空气相 对 湿 度宜为 90%。8.2 催芽时 间 当 穴盘 中 60%的种子 萌 发、少量 幼 苗 拱 出基质 表层 时,将 穴盘及时 转移并平铺到温室 的育苗 床上。9 苗期管理 9.1 环境调 控 早春 育苗注意 增温保温,白天温度宜为 22 25,夜 间 宜为 15 18;当温室温度达 30 时 应及时 通风降温。秋 季育苗时 因外界气温较高,中午 前 后需 要适 当降温,宜 用 湿帘风 机和 遮荫降温,温 室气温 不 宜超过 30。芦笋 为喜 光作物,早春 育苗期间如 遇到连续阴雨天 要及时 增 光 补 光;而 秋 季 晴 好 天气中午需 要 遮荫。9.2 水肥管 理 9.2.1 灌溉 水 灌溉 水应 符 合 GB/T 3 83 8 20 02 的要 求。DB 42/T 9 05 20 13 3 9.2.2 灌溉 利用 自走式喷灌系统进行均匀喷灌,晴 好 天气,每天早晨 6时 7时 喷灌,下 午局 部发 干 时,可适 量 补 水;阴雨天 应适 当 控制水分。穴盘 移至 育苗 车 间 初 期,要 尽 量控制水分,以免幼 苗 徒长。每次喷灌 后 应及时 检查,并 对苗 床四 周1 0 cm 15 cm 处的 幼 苗 进行补充灌溉。9.2.3 追肥 幼 苗 长到 5 cm 高 时 开始喷 灌施 肥,每 1 m 2 喷施 0.8 g 全 元素复 合肥 50 0 倍液,每 5 d喷 施 1 次,连续 追 肥3 次。此后每 1 m 2 喷施 0.5 g 氮 磷钾为 22 13 17 的 复 合肥 20 0 倍液,每 2 d 3 d喷 施 1 次,追 肥 直至 炼苗期。9.3 病虫害 防治 9.3.1 病害 防治 芦笋苗期病害主要有 立枯 病和 根腐 病。病害防治 以预 防 为 主,结合 综 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控制 育苗环境,并做 好育苗 器具、穴盘、基质、种子和环境的消毒,再辅以经常检查,及时发 现 和 杜绝各 种 病害的发生和 蔓延。防病 宜 用的 灭菌剂 有:50%多菌灵 可 湿 性 粉剂、75%百菌清 可 湿 性 粉剂、70%甲 基 托 布 津 可 湿 性 粉剂和7 2%普力克 可 湿 性 粉剂 等,可 轮换 使用。9.3.2 虫害 防治 苗期 偶 尔有 蚜 虫、烟粉虱 等 刺吸式 口 器 害虫 入侵。如 果 发 现 虫害应 及 时用化学 农 药 进行 防治,平 时 亦 可 在 育苗盘 上空悬挂黄纸板进行成 虫 诱杀 和虫 情预报。必 须 使用农药防治时,农药应 符 合 G B 42 85和 G B/T 8 32 1(第 七部分)的规定,严禁 使用 剧 毒、高 毒农药。常 用 杀 虫 剂 有:70%吡 虫 啉 可 湿 性 粉剂、20%啶 虫 脒 可 溶 性 粉剂、10%扑 虱灵 乳 剂 和2 5%灭 螨猛 乳 剂 等,以上杀 虫 剂 可 轮换 使用。9.4 炼苗 早春 芦笋苗出圃前应 进行 炼苗:将 穴盘苗 移到 炼苗 温室,逐步 加 大 通风 时间与 通风次 数,使 苗 床 的 温度 与 外界 接近;炼苗时间 宜为 5 d 7 d。秋 季 育苗不 需 炼苗。10 种苗出圃 10.1 出圃 芦笋育苗的 壮 苗 指 标 为:早春 育苗苗 龄 在 50 d以 内,秋 季育苗苗 龄 35 d 40 d;幼 苗地 上 部分 深绿 繁茂,8 0%芦 笋苗地 上 茎 不少于 3 支,白色 肉 质 根 不少于 3 根,平均 茎 高 10 cm 左 右。达到 壮 苗标准的 成 苗应及时出圃 送往 用 户。10.2 装箱 将成 品穴盘芦笋苗 放入 专用种苗 转 运箱,所 附 标 签 上 标注品种 名称、数 量、级 别、生产 批号、出 圃时间、生产单位、地 址 和 执 行 标准等。10.3 运输 DB 42/T 9 05 20 13 4 宜采 用箱 式 运输 车 运输,车 箱内 温度 设 置为 20。成 品苗 上 下 车 时 轻 拿 轻放,装 车 运输时间不 宜 超过 2 d。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