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B35/T 1177-2011.pdf

  • 资源ID:182503       资源大小:782.66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B35/T 1177-2011.pdf

ICS 71.080.10 G1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 35/T 11772011 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etermination of hydrocarbon impurities in dissolved acetylene Gas chromatographic method 2011-10-28发布 2012-02-15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177-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化学工业气体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熔、邹震、应松、林永荣、陈华、张凤利、陈小娟、林宇巍、叶树海、郑江琳。DB35/T 1177-2011 2 引 言 安全警示:溶解乙炔为易燃、易爆气体,本标准规定的一些试验过程可能导致危险情况,操作者应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DB35/T 1177-2011 1 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本标准适用于溶解乙炔中C5及C5以下烃类组分的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5274 气体分析 校准用混合气体的制备 称量法 3 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溶解乙炔 将生产的气态乙炔压缩充装至填有多孔填料的溶剂(一般采用丙酮)的钢瓶内,使乙炔气体溶解于溶剂液体中,当使用时将乙炔气体从溶剂中放出,这样的乙炔称“溶解乙炔”。溶解乙炔能达到安全贮存、运输和使用方便的目的。4 方法提要 4.1 提要 本方法将试样中的乙炔和丙烷用GDX-105色谱柱分离,FID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其它烃类杂质用DBP-ODPN色谱柱分离,TCD检测器检测,带校正因子的面积归一法定量。4.2 气相色谱仪分析气路流程示意图 色谱系统气路流程示意图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5 试剂与材料 5.1 载气 氮气:纯度不低于 99.99(体积分数);氢气:纯度不低于 99.99(体积分数)。5.2 燃烧气 DB35/T 1177-2011 2 氢气:纯度不低于99.99(体积分数)。5.3 空气 经硅胶及5A分子筛干燥、净化。5.4 标准气 标准气由乙炔和丙烷组成,乙炔与丙烷含量应与待测试样中相应组分含量接近。标准气应采用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或按 GB/T 5274 制备。6 仪器与设备 6.1 气相色谱仪 具有两个不锈钢六通阀气体进样器和两个定量管。6.2 检测器 选用TCD和FID检测器。TCD灵敏度应优于1000mVmL/mg(苯);FID具有100mL/m3或更低的检测限。6.3 色谱柱 6.3.1 色谱工作条件 推荐的色谱柱及典型操作条件见表1,乙炔及烃类杂质在DBP-ODPN色谱柱上的出峰顺序见表2,能给出同等分离和定量效果的其他色谱柱也可使用,进行定量的相邻色谱峰分离度应能满足以下要求:当组分含量大于 5%时,A/B 大于 0.8;当组分含量小于 5%时,A/B 大于0.4。如图1(a)所示。在小组分相邻于大组分时,取小峰的斜率作为基线,如图 1(b)所示。a b A两峰间峰谷深;B两相邻峰间高于基线的较小的峰高 图1 相邻色谱峰的分离度示意图 DB35/T 1177-2011 3 表1 推荐的色谱柱典型操作条件 色谱柱 DBP-ODPN GDX-105 柱长/m 10 3 柱内径/mm 3 3 载气流速/(mL/min)20(H2)30(N2)燃烧气流速/(mL/min)30 空气流速/(mL/min)300 柱温 40 初始温度 50,保持 6min,以 10/min 的速度升温到 80,保持 9min,以 10/min的速度升温到150,保持15min 进样器温度/100 100 检测器温度/100(TCD)200(FID)进样量/mL 0.5 0.5 表2 乙炔及烃类杂质在 DBP-ODPN 色谱柱上的相对保留值 组分名称 甲烷+空气 乙烷+乙烯 乙炔+丙烷 丙烯 异丁烷 正丁烷 相对保留值 0.37 0.44 0.58 0.64 0.78 1.00 组分名称 正、异丁烯 反丁烯 顺丁烯 异戊烷 正戊烷-相对保留值 1.14 1.35 1.50 1.72 1.82-6.3.2 典型色谱图 根据表1的色谱操作条件,所得典型色谱图如图2、图3所示。在实际操作中,可根据不同仪器的特点,对给定的操作参数作适当调整,以期获得最佳效果。1 乙炔;2 丙烷。图 2 FID与GDX-105色谱柱配合检测乙炔与丙烷含量 DB35/T 1177-2011 4 1空气+甲烷;2乙烷+乙烯;3乙炔+丙烷;4丙烯;5异丁烷;6正丁烷;7正、异丁烯;8反丁烯;9顺丁烯。图 3 TCD与 DBP-ODPN色谱柱配合检测乙炔中烃类杂质(除丙烷外)含量 7 操作步骤 7.1 仪器的准备 首先检查气相色谱系统的气密性,确定正常后,启动气相色谱仪,按照分析要求,调整其操作条件,并使之稳定。7.2 乙炔与丙烷含量的测定 保持标准气进样速度为 20mL/min,通过定量管采集标准气,经切换六通阀进样装置导入GDX-105 色谱柱,经过 FID 检测由色谱工作站记录下色谱数据。重复操作两次,两次组分峰高或峰面积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 3,取这两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标准值A0。将乙炔气态试样以相同的进样方式通过上述检测通道,检测出乙炔与丙烷在色谱柱上的响应值(峰高或峰面积A)。7.3 乙炔中烃类杂质(除丙烷外)含量的测定 保持乙炔气态试样进样速度为 20mL/min,通过定量管采集样品气,经切换六通阀进样装置导入 DBP-ODPN 色谱柱,经过 TCD 检测由色谱工作站记录下色谱数据 Ai,按表 2 的相对保留值对除丙烷外的烃类杂质进行定性。8 计算 8.1 乙炔或丙烷绝对校正因子(f0)按式(1)计算 000AXf=.(1)DB35/T 1177-2011 5 式中:f0乙炔或丙烷绝对校正因子;X0标准气中乙炔或丙烷组分含量,%(体积分数);A0标准气中乙炔或丙烷的峰面积。8.2 乙炔或丙烷的含量按式(2)计算。A f X=0.(2)式中:f0乙炔或丙烷绝对校正因子;X试样中乙炔或丙烷含量,%(体积分数);A试样中乙炔或丙烷的峰面积。8.3 乙炔中烃类杂质(除丙烷外)的含量按式(3))100(3 3 2 21H C H Cnii ii iiX Xf Af AX=.(3)式中:Xi试样中烃类组分含量,%(体积分数);Ai试样中烃类组分的峰面积;fi烃类组分的体积校正因子,见表3。表3 烃类组分体积校正因子 组分名称 甲烷 乙烷 乙烯 丙烯 异丁烷 正丁烷 正丁烯 校正因子fi 2.8 1.96 2.08 1.55 1.22 1.18 1.23 组分名称 异丁烯 反丁烯 顺丁烯 异戊烷 正戊烷-校正因子fi 1.22 1.18 1.15 0.98 0.95-9 精密度 用下列准则,判断测定结果是否可信。9.1 重复性 在同一实验室,由同一操作者使用相同的气相色谱仪,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并在短时间内对同一被测试样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表 4 要求。9.2 再现性 在不同的实验室,由不同的操作者使用不同的气相色谱仪,按相同的测试方法,对同一被测试样相互独立进行测试,获得的两次独立测试结果的绝对差值应不大于表 4要求。DB35/T 1177-2011 6 表4 分析结果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组分 含量体积分数/重复性 含量体积分数绝对差值/再现性 含量体积分数绝对差值/0.06 0.08 0.1 0.12 0.28 1.0 C1C2 0.5 1.2 4.0 0.5 1.4 810 C3 0.9 2.3 2230 0.2 0.5 24 0.4 0.7 48 C4 0.7 1.5 1522 0.6 1.5 5 烃类杂质 C5 0.9 3.0 15 70 0.9 3.0 乙炔 70 1.5 5.0 A B 报告 10 报告 取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DB35/T 1177-2011 7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气相色谱仪的气路流程示意图 A.1 检测乙炔、丙烷含量的气相色谱仪基本流程示意图 检测乙炔、丙烷含量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如图A.1所示。图A.1 检测乙炔、丙烷含量的气相色谱仪基本流程示意图 A.2 检测乙炔中烃类杂质(除丙烷外)含量的气相色谱仪基本流程示意图 检测乙炔中烃类杂质(除丙烷外)含量的基本流程示意图如图A.2所示。DB35/T 1177-2011 8 图A.2 检测乙炔中烃类杂质(除丙烷外)含量的气相色谱仪基本流程示意图 _ DB35/T 1177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 DB35/T 11772011*2012年 4月第一版 2012年 4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溶解乙炔中烃类杂质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DB35/T 1177-2011.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