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22/T 1768-2013.pdf
ICS 65.020.01 B 16 备案号:37924-2013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22/T 1768 2013 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of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Vasal sordida 2013-02-06发布 2013-06-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768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李立梅、陈越渠、毛赫、孙悦、刘馨阳、勾天兵。DB22/T 1768 2013 I 杨树烂皮病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杨树烂皮病(Vasal sordida Nit.)调查方法、发生程度和为害程度的划分及综合治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杨树烂皮病的综合治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注日期 的 引 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 版 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期 的 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776 造 林 技术 规程 GB/T 15781 森 林 抚育 规程 LY/T 1716 杨树 栽培技术 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 和定 义 适用于本文件。3.1 杨树烂皮病 Vasal sordida Nit.杨树烂皮病病 原菌有性世代 为 子囊菌亚门、子囊菌纲、球壳菌目、间座壳菌 科、黑腐 皮 壳属菌(Vasal sordida Nit.),其无性型 为 半知菌亚门 的 金黄壳囊抱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详见资料性附录 A)3.2 病情指数 disease index 全面考虑 病害发生程度 与 发病 率两者 的综合 指 标。3.3 综合治理 integrated management 在保护环境前 提下,重视森 林的 自然控制作 用,对 有 害生 物 的 一种管 理 系统,即 应用生 态系统、有害生 物种群动态、遗传 学和林业 经济 学的 知识,制 定 一个 规划,有机 配 合 各 种 手段,调 控有 害生 物种群 低 于 经济 阈值而存 在。4 调查 DB22/T 1768 2013 II 4.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杨树人 工中、幼龄 林及 未成 林 造 林 地。4.2 调查时间 每年 的 5月上旬至 5月中旬。4.3 调查方法 4.3.1 发生程度调查 以小班 为单位 进行踏 查,按 踏 查 线路随 机 调查 100株 树,统 计 发病 株 率,确 定发生程度。将 调查 结果填入 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 踏 查 记 录 表(见 规 范 性附录 B)。4.3.2 为害程度调查 小班 发病 株 率 达到 5%以上,进行 标准 地 调查,确 定为害程度。每块 标准 地 面 积 0.2hm2,按 平行线或 对 角线取样 法调查,随 机 选取 60株 标准 株,按病 斑 分 级 标准,计算 病 情 指 数,确 定为害程度。将 调查 结果填入 杨树烂皮病为害程度调查 记 录 表(见 规 范 性附录 C)。5 发生程度和为害程度的划分 5.1 发生程度的划分 杨树烂皮病的发生程度分为 低感 病林分(发病 株 率 0%5%),轻 度发生林分(发病 株 率 5%10%)、中 度发生林分(发病 株 率 11 20%)和 重 度发生林分(发病 株 率 20%以上)。5.2 为害程度的划分 杨树烂皮病的为害程度 依据 病 情 指 数 划分为 以 下 5个 级别:级(代 表值 0)无 病;级(代 表值 1)病 斑横向长 度 占 树 干周长 的 1/4以 下;级(代 表值 2)病 斑横向长 度 占 树 干周长 的 1/4-2/4;级(代 表值 3)病 斑横向长 度 占 树 干周长 的 2/4-3/4;V级(代 表值 4)病 斑横向长 度 占 树 干周长 的 3/4以上-树 木濒死或 者 死亡。100=D CB A病 情 指 数.(1)式中:A 各级 病 株数 B 各级 代 表值 C 调查 总株数 D 最 高级 代 表值 5.3 成灾指标 杨树烂皮病发病 率 达 20%以上。DB22/T 1768 2013 III 6 综合治理措施 6.1 预防措施 6.1.1 良种壮苗 应用吉林省林 木品 种 审 定 委员会会议审(认)定 通过 的杨树 品 种 进行 育 苗,选择土 壤肥沃、排灌条件 良好 的 土地进行 育 苗,加强水肥 管 理,起 苗、运 苗 要 尽量 少 伤根、茎。应按照 LY/T 1716规定 操 作。6.1.2 苗木检疫 出 圃 前,做好 苗木 分 级 和 检疫 工 作。6.1.3 适地适树 根 据 吉林省林 木品 种 审 定 委员会会议审(认)定 通过 的杨树 品 种 适生 区,应按照 GB/T15776规定 进 行 造 林,提 倡营 造 混交 林。6.1.4 营林抚育 应按照 GB/T 15781规定 进行 营 林 抚育 6.2 除治技术 6.2.1 平茬 对 重 度发病的 新 植 林树 木进行平 茬 并 集 中 销毁。6.2.2 喷雾 对 胸径 5cm以 下的发病树 木,用 石硫 合 剂、退 菌 特、福美砷、双效灵等杀 菌 剂喷施 树 干。6.2.3 涂干 对 胸径 5cm以上 的发病树 木,用 刀 将 病 斑 刮除,用 退 菌 特、福美砷、双效灵等杀 菌 剂涂抹。DB22/T 1768 2013 1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杨树烂皮病病原菌、症状及 发病规 律 A.1 病原菌 杨树烂皮病 属 真 菌性 病害,主要病 原菌 是 子囊菌亚门 的 污 黑腐 皮 壳菌(V.sordida),其无性型 为 半知菌亚门 的 金黄壳囊抱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子囊壳 多 个 埋 生于 子座 内,呈 长 颈烧瓶状,子囊 棍棒状,中 部略膨大,子囊抱子 4-8枚,2行 排 列,单 胞,腊肠形;分生 抱子 器埋 生于 子座 内,不规则 形,分为 多室 或 单 室,具 长 颈,黑 褐色,分生 抱子 单 细胞,无 色,腊肠形。A.2 症状 杨树 烂皮病病 斑 为 暗褐色水肿状,皮 层变软 腐 烂 后失水 下 陷 或 龟裂,边缘 皮 层纤维明 显 分 离 呈 麻 状,易剥离,皮 层 下 有黑 色 菌 毡。小 枝 发病 很快枯 死。老 树主 干 溃疡 斑上 出 现许 多 针头 状 小 突 起,天 气潮湿 时 小 突 起 上 产 生 许 多 卷丝 状 分生 抱子 角,颜 色呈 桔 黄 至 鲜橙 色。A.3 发病规 律 病 菌 主要 以 子囊壳、菌 丝体 或 分生 孢 子 器 在 病 部 组织 内 越 冬。春季 平 均气温 在 10-15,相 对 湿 度60-85%时,子囊 中 子囊 孢 子 成 熟借风雨 传 播,分生 孢 子 从枝、干 伤 口 侵 入。半 月 后形 成 分生 孢 子 器,产 生分生 孢 子,同 样 借风雨 传 播,孢 子 萌 发 通过各 种 伤 口 侵 入 寄 主 组织,潜 育期 为 6-10d。4月中、下 旬 开始 发病,5月中 下 旬至 6月上旬 为发病 盛 期,7月 份 后 病 势渐缓,秋季又复 发,10月 份基 本 停止 发 展。DB22/T 1768 2013 2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 踏 查 记 录 表 表 B.1杨树烂皮病发生程度 踏 查 记 录 表 踏 查 块 编号 _;踏 查 块 面 积 _公顷;森 林 类 型 及树 种 组 成 _;林 龄 组 _。调查 情 况 记 载(有 病 斑 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调查 总数(株)有病株数(株)有病株率(%)调查 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1768 2013 3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杨树烂皮病为害程度调查 表 表 C.1杨树烂皮病为害程度调查 表 调查林分 编号 _;小班 名称 _;森 林病害 名称 _;调查 小班 面 积 _公顷;林 龄_;森 林 类 型 及树 种 组 成 _;发生程度 踏 查 所 报 发病 株 率 _;年 度 内 是 否 有其 他 病 虫鼠 害 同时 发生及 记 述 _;年 度 内 是 否采 取 了 防 治 措 施 及 记 述_。病害 等 级 代 表数值 记 载(划 正字 划)小计 0 II 1 III 2 IV 3 V 4 调查 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