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光学行业研究专题一:行业趋势研判,光学硬件持续升级进行时.pdf

  • 资源ID:18219       资源大小:1.76MB        全文页数:1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5金币 【人民币25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5金币 【人民币25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光学行业研究专题一:行业趋势研判,光学硬件持续升级进行时.pdf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2018 年 07 月 09 日 证券研究报告 本报告联系人:王帅 0755-23953620 wshuaigf Tabl e_Title 电子行业 光学行业 研究 专题一: 行业 趋势研判 ,光学 硬件 持续 升级 进行时 Table_Aut horHorizontal 分析师: 许兴军 S0260514050002 021-60750532 xxj3gf Table_Summary 核心观点 : 回顾 手机光学摄像头 历史: 像素升级与创新功能的盛宴 光学摄像头是智能终端影像信息的入口,对消费电子产品而言具备 拍照 与交互的 双重意义。 在手机这个智能终端载体上,过去的光学摄像头行业经历了初步应用、创新功能引入、高像素时代、大像素之争 以及双摄新时代五个阶段,背后折射出的是像素上与功能上的不断升级,消费 电子 龙头 品牌 iPhone 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这一规律 。 展望 未来, 光学将是 消费电子 升级 的优质赛道 从智能手机的供给端来看,全球及中国的智能手机已经走向存量市场,销量增长主要来源于换机需求, 同时消费升级与创新应用持续渗透将助力 ASP 提升, 因而 手机 品牌厂商推出创新与差异化的产品来刺激消费者的换机欲望将是主流策略。从需求端的偏好来看,光学摄像头则是消费者关心的重要因素,根据调查研究,在现有手机最终购买原因这个问题上,选择摄像头像素和拍照效果的消费者比例分别占据了软硬件配置和操作体验两大维度的第一位,表明了消费者对光学摄像头极其重视。因此在存量市场与消费升级的趋势下,光学摄像头将成为最为重要的消费电子赛道。 二维层面的技术升级:拍照的 持续优 化与模组小型化 具体升级 层面上,我们认为在二维 层面 上 的光学 升级将 是 未来 升级 的主要方向之一 ,其包含 两 方面 : 一是拍照 单反化。 受制于 机身尺寸和内部空间 等 因素,智能手机与 专业 单反相机在成像质量 和光学变焦等方面仍有差距,但在硬件上向单反靠拢、 在效果上逼近 入门级 单反是手机品牌厂商 与 消费者的诉求 ,华为 P20 系列的 三摄应用体现了 手机 拍照升级的持续追求, 未来三摄 有望 进一步 普及 。 二是 摄像头小型化 甚至隐藏化 。全面屏 手机在 iPhone等品牌 的 推动下将 成为 未来趋势 ,其较大 的屏占比将压缩正面摄像头空间,小型化趋势将是升级方向, 在进一步的 100%屏占比 的极致状态下, 小型化 摄像头则将过渡到隐藏式 前置 摄像头。 2D 到 3D 的技术跨越:获取深度信息满足人机交互需求 二维 到三维层面的跨越,获取 3D 深度 信息以实现更深层次的 人机 交互 是光学 升级 的 另外一个 主要 方向 。当前光学 获取的主要是平面信息, 丢失了 第三个维度 的 深度 信息 , 而深度信息 的 获取 意味着对真实世界更真实、更高质量的图像描述,配合人工智能时代激增的信息处理能力,可以围绕 3D 建模衍生出多样化的应用。 从生物识别、VR/AR、到自动驾驶 等 领域 , 3D 成像 都具备 巨大的潜在空间 ,因此也是 未来 比二维 领域升级更加重要的升级方向。iPhone X 率先 采用了前置 3D 结构光 方案用于面部识别等功能,未来有望在更多机型上得到普及。 风险提示 零组件技术升级不达预期风险 ; 3D 摄像渗透率不及预期风险 。 Table_Report 相关研究 : 电子行业 2018 年度中期投资策略 :技术创新不止,产业东移继续,坚守龙头迎接行情复苏 2018-06-25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2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目录索引 本系列报告研究逻辑 . 4 专题一:光学趋势研判 . 7 手机光学摄像头发展史:像素升级与创新功能 的盛宴 . 7 展望光学未来:二维层面的升级与三维层面的 跨越 . 10 智能手机走向存量价升时代,供需共振助力光学成为消费升级重点 . 10 二维层面的技术升级: 持续优化拍照 与模组小型化 . 11 2D 到 3D 的技术跨越:获取深度信息满足人机交互需求 . 14 风险提示 . 17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3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图表索引 图 1:光学“科技树” . 9 图 2: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走向存量时代 . 10 图 3:国内智能手机 ASP 不断提升 . 10 图 4:外观与摄像是消费者购买手机的两个最重要的原因 . 11 图 5:单反在画质、宽容度、色彩解析力上具有优势 . 12 图 6:单反在景深控制上具备绝对优势 . 12 图 7:智能手机数码变焦后画质变差 . 12 图 8:华为 P20 系列继续推动手机相机硬件升级 . 13 图 9:智能手机全价位带步入外观全面屏时代 . 13 图 10:正面零组件空间压缩,摄像头趋于小型化 . 14 图 11: OPPO Find X 和 vivo NEX 隐藏式前置 CCM . 14 图 12: Project Tango 采集环境的 3D 深度信息 . 15 图 13: 用于捕捉人体特征的 3D 深度信息采集 . 15 图 14: 3D 成像应用领域广泛 . 16 图 15:手机摄像头模组发展趋势将向 3D 方向迈进 . 16 图 16:苹果 iPhone X 采用前置 3D 摄像头 . 17 表 1:苹果历年机型光学配置变化 . 9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4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本系列 报告 研究 逻辑 一、光学趋势研判 (本 系列 专题报告主要研究内容) 在手机这个智能终端载体上,过去的光学摄像头行业经历了初步应用、创新功能引入、高像素时代、大像素之争 以及双摄新时代五个阶段,背后折射出的是像素上与功能上的不断升级。 展望未来,在智能手机存量时代与 ASP提升的背景下,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拍照需求与厂商差异化策略将迎来共振,光学成为消费电子升级的优质赛道。 具体升级方向上,我们认为有两大趋势: 一是二维层面的技术升级,包含两条主线:技术升级以使得拍照效果逼近单反、摄像头模组小型甚至隐藏化以打造全面屏手机; 二是 2D到 3D的技术跨越,实现从获取二维图像到获取三维信息的转变 。 二、光学技术升级 在 光学趋势研判的基础上, 光学摄像头各细分零组件 将迎来持续的技术升级 ,升级路线 主要包含三个方向: ( 1)摄像头各零组件的升级 : 光学镜头: 7P镜头、玻塑混合镜头、大光圈、潜望式镜头将实现二维层面上更好的成像效果,镜头切边 等 技术则能够将前置摄像头模组小型化, 期待未来这些新技术的爆发与渗透,提升光学镜头价值。 图像传感器:未来高像素手机占比进一步提升将是图像传感器升级的主要方向, 同时领头羊索尼与三星在 CMOS上的新技术如三层 DRAM堆栈式CMOS与 ISOCELL技术也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音圈马达: 随着对焦技术向更加先进的 PDAF相位对焦和全像素双核对焦演变, 对焦速度快、准确度高和功耗低的高端马达的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同时, OIS光学防抖技术的持续渗透也将带来 OIS马达的市场机遇。 红外截止滤光片:随着摄像头逐步向高像素升级, 相比普通 IRCF具备更好效果的 蓝玻璃 IRCF将在智能手机中进一步普及和应用。 模组封装: 随着全面屏趋势的确立与渗透率的快速提升, MOB、 MOC、CMP等推动前置 CCM小型化的封装新技术将更受青睐。 ( 2)双摄 /多摄像头时代开启: 双摄像头能够克服单摄的像素与厚度瓶颈,提升成像质量、实现光学变焦等,而三摄则能够融合不同双摄方案的优势,在实现更好暗光拍照的同时实现光学变焦。 我们预计双摄渗透率将在品牌终端的大力推动下进一步渗透,三摄则将在明年国际龙头品牌的带动下开启新的成像变革。 ( 3) 3D摄像头于智能手机终端爆发: 3D摄像因其能够获取深度信息,将来在生物识别、 AR等领域将大有可为。 目前 3D摄像头主流方案有结构光和 TOF两种方案,我们认为前置结构光方案将在 iPhone X、小米 8探索版和 OPPO Find X等终端的带动下 在各 大品牌的旗舰 机型中 快速渗透,而 TOF方案预计将在苹果的 AI+AR战略下有望 在后置摄像头上 进行尝试, 进而推动产业链的 不断 成熟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5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三、光学产业链梳理 在趋势研判与技术升级路线梳理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 光学产业链的边际变化与各个环节 的竞争格局,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 1)传统摄像头产业链: 光学镜头:塑胶镜头高端市场因其技术、工艺、规模与客户壁垒将造就强者恒强的局面,台湾与大陆厂商占主导地位, 其中大立光全球市占率超过 3成。 同时积极关注玻塑混合等新技术给后来厂商带来的弯道超车机会。 图像传感器: CMOS市场集中度高,日韩企业索尼和三星主导高端市场,中国企业以低价抢占低端市场份额。 音圈马达:市场格局较为集中,日韩厂商掌握着 VCM马达的先进技术和制造工艺,占据着主导地位。但国产 VCM马达厂商逐步获得一线品牌的认可,开启了快速追赶的步伐。 红外截止滤光片:大陆厂商具备优势竞争力, 水晶光电等为代表的国内厂商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 摄像头模组封装:行业门槛相对较低,市场格局较为分散。 但近年来中国厂商与国际知名厂商的技术差距迅速收窄,受益于中国下游市场的快速发展,并凭借着在产品交付、质量控制与客户管理方面应对更加快速、灵活的优势, 中国摄像头模组制造商已经成为了行业的主要参与者。 ( 2)双 /多摄像头产业链: 对模组封装上游元器件的影响:摄像头数量增加,一台手机上一个摄像头变成两个,直接带动光学镜头、 CMOS图像传感器、音圈马达、红外截止滤光片的数量增加。 随着双摄渗透率的不断提升,相关产业链公司将直接受益于量的成长。 对模组封装行业的影响:一方面双摄渗透率快速提升带来量的成长,另一方面双摄像 头模组封装难度相比单摄封装具备更高的工艺、资金与算法壁垒,因此双摄相比单摄具备更高的 ASP,同时模组封装的市场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 ( 3) 3D摄像产业链: 结构光和 TOF的 3D成像主要采用红外光作为“媒介”,相比传统摄像头产业链,硬件上会新增红外光发射端、红外光接收端及相关器件。 新增环节之发射端: 发射端的主动光源是 3D成像与传统单双摄的主要区别。和 2D相比, 3D成像必须主动发射特殊波段的红外光, 例如 结构光方案中 发射端由红外光发射器、准直透镜和衍射光栅 DOE构成 , 显著增加了光学部件的 复杂 程度 。 新增环节之接收端: 发射端投射出主动光源后,还需要对发射光进行接收以解析图像。接收端除了用于聚光的镜头之外, 主要零组件包括红外传感器 CIS、窄带红外滤光片和图像处理芯片 ISP。 同时 3D成像模组难度加大, ASP也会显著提升,摄像头模组龙头厂商将显著受益。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6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国内厂商将率先由窄带滤光片和模组环节开始受益; 而伴随着横向产能转移和纵向微笑曲线产业升级,未来也有望向 VCSEL、 DOE、准直镜头等价值量更高的环节渗透。 四 、光学 新世界 虽然智能手机是光学摄像头行业成长的第一驱动因素,但实际上,除了智能手机上的双摄 /多摄 、 3D摄像,光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很广泛, 而 新型应用场景的出现和成长有望 进一步 打开 光学 行业的市场空间 : 汽车电子: ADAS是无人驾驶的重要部件,而 车载摄像头作为 ADAS感知层的关键传感器之一,市场空间将快速提升。 同时车载摄像头因更加严苛的使用环境和下游客户的认证壁垒, 领先布局与已占有市场份额的大陆厂商将持续受益。 安防领域: 全球和国内安防市场容量巨大,未来仍将保持长期稳定成长。摄像头作为视频监控前端的重要设备,未来数量上增长可期,并朝向高端化方向发展。 其他领域:光学摄像头在 VR/AR、智能家居、 工业、医疗等领域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下游市场的持续健康成长将带动上游光学产品的持续成长。 五 、光学 投资建议 展望未来,对于光学的投资,我们认为可以把握四条主线: 一是拥抱传统摄像头产业链中零组件由双摄 /多摄带来的数量提升、以及技术升级带来的 ASP提升红利,选择子行业中的优质标的。 光学镜头领域关注塑胶镜头龙头企业 大立光、舜宇光学 科技 ,并关注在玻塑混合等新技术积极布局的企业如 舜宇光学 科技 、瑞声科技 ;红外截止滤光片关注全球龙头企业 水晶光电 以及同样 在镜头领域积极探索的 欧菲科技 。 二是双摄 /多摄像头给模组厂商带来数量、 ASP与集中度提升的三重利好,建议关注具备竞争实力的模组大厂,拥抱多摄潮流。 建议关注在双 /多摄模组具备深厚积累的 欧菲科技、舜宇光学 科技 、丘钛科技 。 三是选择在 3D成像产业链领域积极布局的优质企业,未来受益 3D渗透率持续提升。 在 3D成像发射端,建议关注在准直镜头 WLO与衍射光学元件 DOE积极布局的 信维通信 ,以及掌握了晶圆级玻璃镜头工艺的 瑞声科技 ;在 3D成像接收端,建议关注窄带滤光片领先企业 水晶光电 ;同时,在 3D模组领域,建议关注模组龙头企业 舜宇光学、欧菲科技 。 四是光学领域的延伸, 关注在车载摄像头、安防摄像头等其他领域积极布局与具备深厚积累的企业。 建议关注车载镜头市占率第一的 舜宇光学 ,在汽车电子积极布局的 欧菲科技 ,以及全球安防镜头龙头企业 联合光电 。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7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专题一 : 光学趋势研判 光学行业深度系列报告分为四个专题,本文是第一个专题:光学趋势研判。 系列报告的专题一 首先对光学摄像头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给出未来趋势的判断。在手机这个智能终端载体上,过去的光学摄像头行业经历了初步应用、创新功能引入、高像素时代、大像素之争以及双摄新时代五个阶段,背后折射出的是像素上与功能上的不断升级, iPhone的发展也体现出了这一趋势。 展望未来, 在智能手机 存量 时代 与 ASP提升的背景下,消费者对于拍照体验的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厂商差异化策略将迎 共振,光学成为消费电子升级的优质赛道。 具体升级方向上,我们认为有两大趋势: 一是二维层面的技术升级,包含两条主线:技术升级以使得拍照效果逼近单反、摄像头模组小型甚至隐藏化以打造全面屏手机; 二 是 2D到 3D的技术跨越,实现从获取二维图像到获取三维信息的转变。 手机光学摄像头发展史:像素升级与创新功能的盛宴 光学摄像头是智能终端影像信息的入口,对消费电子产品而言具备双重意义,一方面提供拍照功能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另一方面作为影像信息的入口具备人机交互的属性。从 2000年世界上第一台具备拍照功能的手机面世开始, 历经 18年的发展,光学摄像头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上的必备功能,厂商围绕摄像头的改进从未停歇。 回顾历史,手机光学摄像头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 ( 2000-2005) : 摄像头开始应用于手机,聚焦百万像素与对焦变焦功能 2000年 9月,夏普联合了当时的日本移动运营商 J-Phone发布了首款内置 11万像素 CCD摄像头的手机夏普 J-SH04,标志着手机的拍照功能第一次被加入手机当中,开启了光学摄像头在手机中应用的先河。随后夏普又于 2003年发布了首款百万像素级的手机 J-SH53,搭载 100万有效像素的 CCD摄像头,此后拍照手机也进入快速发展期,搭载百万级像素摄像头的机型层出不穷。 同时自动对焦和变焦的功能也得到厂商的重视。 2003年松下发布的 P505iS和2005年爱立信发布的索爱 K750i都加入自动对焦功能,使得手机拍照 首次拥有了类似数码相机的体验。 2004年夏普发布的 V602SH则搭载 202万像素 CCD镜头,首次支持两倍光学变焦。但在这个阶段,手机摄像头普遍体积较大,拍摄时镜头组突出,形态上类似于数码相机,与当今的智能手机摄像头显著不同。 第二 阶段 ( 2006-2009) : 像素天花板提升至千万级,创新功能引入优化拍照体验 2006年,三星发布首款内置 1000万像素数码相机的拍照手机 SCH-B600,像素一举站上千万级别,提升了像素的增长空间。 但在这个阶段,像素在百万级的手机仍是市场主流,厂商竞争焦点在于拍照体验的优化上,许多创新功能被引入到手机摄像头中。如 2006年发布的 三星 SCH-B600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8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首次采用 LED自动对焦功能,索爱 K790则是 第一台有氙气闪光灯的手机, 2007年 LG Viewty首次搭载 光学防抖技术, 2009年 iPhone 3GS则是 第一台支持 VGA画质视频录制的手机。这些创新技术的引入在给消费者带来更加多样性的体验,进一步推动了手机摄像头的高速发展。 第三 阶段 ( 2010-2013) : 像素增长曲线斜率提升,高像素成为光学厂商竞赛重点 2010年开始智能手机硬件飞速迭代,光学摄像头的像素也飞速增长,由于更高的像素会为手机拍照的细腻程度带来质的提升,因此千万级别的像素大战成为了这个阶段的主旋律。 以索尼(爱立信)为例,从 2011年 LT15i,到 2012年的 LT26i、再到 2013年的索尼 Z1,仅三年时间,索尼旗舰手机的后置摄像头像素就从 810万先后提升到了 1200万以及 2070万。 2012年诺基亚发布的 808PureView更是凭借 4100万像素成为世界上搭载的最高像素摄像头手机。 第四 阶段 ( 2013-2016) : 像素曲线增长放缓,大像素之争成为竞争主旋律 像素达到千万级别后,一方面由于传感器面积有限,像素增加对画质的边际提升越来越小,另一方面用户追求也从单纯的高分辨率转向拍照体验本身。光学厂商发现 在手机上单纯的提高手机的像素已经不再明智,手机后置摄像头像素提升的曲线明显变缓,目前主流配置也基本维持在前置 500万 -800万,后置 1200万 -1600万的水平,虽然整体来看高像素镜头占比仍在提升,但主要是源于新机型对旧机型的替换叠加前置升级,而非像素本身的突破。 因此在这个阶段,厂商的军备竞赛重点转向在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尤其是大像素方面。如 HTC在 2013年发布的旗舰手机 HTC One M7上采用了 一颗自研的Ultrapixel摄像头,具备 2m的惊人单位像素面积,进光量是当时多数手机的 3倍。2013年 7月,诺基亚发布了采用 4100万像素背照式摄像头的 Lumia 1020,是当时全球首款最大像素摄像头手机。至 2016年,大像素也成为手机拍照最火的概念之一,如谷歌 Pixel采用 1.55m、 三星 S7系列采用 1.4m的 单位像素面积。 第五 阶段 ( 2016-2017) : 双摄开启智能手机光学新时代 经历了基础配置提升和拍摄体验优化,手机的拍照性能在很多方面可媲美数码相机,但受制于相机模组的体积和厚度,单摄已接近物理极限,分辨率、对焦速度、暗光拍摄、光学变焦、动态拍摄、多任务甚至 3D建模等性能上提升空间都已不大。但两个摄像头搭配工作则可有效解决上述瓶颈,于是手机厂商切换思路,将目光投向双摄。 2011年 HTC推出的 G17是双摄的第一次尝试;随后华为等国产厂商开始跟进; 2016年成为双摄爆发元年,业界风向标苹果推出 iPhone 7 Plus, 华为、 OPPO、vivo、小米 等安卓阵营也相继推出以双摄为主打卖点的新机型,双摄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 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9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图 1: 光学“科技树” 数据来源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整理 回顾消费电子龙头企业苹果公司,光学方面的像素提升与创新功能的搭载也一直是 iPhone的研发重点和市场卖点。 从 iPhone 3G到 iPhone X,沿着“像素升级 拍照性能提升 双摄”的路径, iPhone的配置持续提升。虽然 iPhone的后置像素数量升级速度较安卓阵营较慢,目前后置双镜头仅配至 1200M,但苹果在行业里是较早采用光学防抖、广角长焦双镜头以及 2017年的 3D结构光摄像等新技术的龙头企业,iPhone在历史上也引领着光学摄像头的技术潮流。 表 1: 苹果历年机型光学配置变化 数据来源 : 苹果官网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机型 像素升级 技术升级iPh on e 3 G 后置 2MiPh on e 3 G S 后置 3M 自动变焦iPhone 4 后置 5M + 前置 0. 3M 背照式 C M O SiPh on e 4 S 后置 8 M + 前置 0 . 3 M 防红眼iPh on e 5 后置 8 M + 前置 1 . 2 M 第 2 代背照 CM O SiPh on e 5 s 后置 8 M + 前置 1 . 2 M 双 L ED 补光iPh on e 6 后置 8 M + 前置 1 . 2 MFo c u s Pi x e l s 相位差对焦技术 , T ru e T o n e 闪光灯,五镜式镜头iPh on e 6 Plu s 后置 8 M + 前置 1 . 2 M 光学防抖iPh on e 6 s /6 Plu s 后置 1 2 M + 前置 5M Ret i n a Fl a s hiPh on e 7 后置 1 2 M + 前置 7M 4 颗 T ru e T o n e 闪光灯 , 六 镜式镜头iPh on e 7 Plu s 后置 1 2 M *2+ 前置 7M 广角及长焦双镜头摄像头iPh on e 8 后置 1 2 M + 前置 7MiPh on e 8 Plu s 后置 1 2 M *2+ 前置 7MiPh on e X 后置 1 2 M *2+ 前置 7M 后置双 镜头光学图像防抖 功能,前置 3D 结构光识别风险 , 发现价值 请务必阅读末页的免责声明 10 / 18 专题研究 |电子 展望光学未来: 二维层面的升级与三维层面的跨越 智能手机走向存量价升时代,供需共振助力光学成为消费升级重点 展望未来,全球及中国智能手机走向存量市场。 智能手机过去经历了一个渗透率以及出货量快速提升的时代,多种红利因素助力智能手机市场快速成长。以中国市场为例, 2010-2013年拥有智能机替换功能机红利、运营商补贴红利与 3G红利, 2014-2015年拥有互联网红利和 4G红利,2015-2016年则拥有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红利,从而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但 近年来增长红利边际下滑,全球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率开始显著放缓,进入了存量时代。国际著名咨询机构 IDC也 预计至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复合增速仅为 2.5%。 但从 价格 的维度看,从 2015Q1开始国内手机市场经历了 ASP的不断提升。 海外龙头品牌 iPhone在 2014年凭借 大屏幕的 iPhone 6而 完成价位带提升,国产智能手机产品也在 2015Q1开始 进入了品质提升期,产品外观、功能的差异化成为了新的发展趋势,推动国内智能手机 市场价位带持续提高, 2017Q1开始国内智能手机ASP从 2014年 的不足 1300元重返至 1500元以上。 展望未来,随着龙头品牌苹果在 2017年凭借 iPhone X开启了新一轮的创新周期与再次实现价位带的提升,同时考虑消费升级趋势的延续与苹果引领的创新应用的逐步渗透,预计智能手机的 ASP将进一步提升。 IDC预计全球智能手机销售额2017-2022年的 复合增速将达 5.5%,主要得益于 ASP的持续不断提升。 因此,从智能手机的供给端来看,存量市场下的销量增长主要来源于换机需求,叠加 ASP提升的消费升级背景,手机品牌厂商会推出创新与差异化的产品来刺激消费者的换机欲望。 图 2: 全球和中国 智能手机走向存量时代 图 3: 国内智能手机 ASP不断提升 数据来源: IDC,工业和信息化部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数据来源: 赛诺咨询 , 广发证券发展研究中心 - 50 %0%50 %10 0%15 0%20 0%0246810121416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 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全球增长率(右轴) 中国增长率(右轴)( 亿部)10 0012 0014 0016 0018 002 0 0 02 2 0 024 0026 00线下零售均价 线上零售均价(元)

注意事项

本文(光学行业研究专题一:行业趋势研判,光学硬件持续升级进行时.pdf)为本站会员(行业)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