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DB13/T 1488-2011.pdf

  • 资源ID:182103       资源大小:592.49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DB13/T 1488-2011.pdf

ICS 65.020.01 B 05 DB13 河北省地方标准 DB13/T 1488201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2011-12-13发布 2011-12-3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3/T 1488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衡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阜城县林业局、阜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彦成、申雅丽。DB13/T 14882011 1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杏梅生产的园地选择、苗木标准、栽植、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杏梅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42851989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5084200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8407.22001 农产品安全质量 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T 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NY/T 4962010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 50132006 无公害食品 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DB1311/T 0552006 杏梅栽培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环境条件 影响梨生产、发育和果品质量的空气、灌溉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3.2 气候条件 长时间的大气变化,包含日照,气温,降水等。3.3 防风林带 为了降低风速、阻挡风沙而种植的防护林。3.4 苗高 接口到顶部的高度。3.5 DB13/T 14882011 2 苗木基径 接口以上5 cm处直径。3.6 田间持水量 指在地下水较深和排水良好的土地上充分灌水或降水后,允许水分充分下渗,并防止蒸发,经过一定时间,土壤剖面所能维持的较稳定的土壤水含量。3.7 主枝 在果树上直接从中心主干(中心领导干)上分生出来的大枝。3.8 侧枝 从主枝或副主枝上生长出的小枝。3.9 刻芽 指在枝条芽的上方用刀横割,深达木质部。3.10 短截 将一年生枝剪去一部分,保留一部分的修剪方法。3.11 疏剪 将枝条从基部全部剪除叫疏剪。3.12 缓放 对一年生枝保留自然长度不剪叫缓放。3.13 回缩 又称回剪,是对多年生枝条的剪截。3.14 拿枝 用手握住枝条从基部向梢头逐渐移动并轻微折伤木质部,促使枝条角度开张。3.15 摘心 在生长期,摘除新稍最顶端的幼嫩部分叫摘心。4 园地选择 4.1 园地环境条件 园地环境按NY 50132006及GB/T 18407.22001的规定执行,应选择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各种污染源,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4.1.1 园地空气环境质量 园地大气环境应符合GB 30951996的规定。DB13/T 14882011 3 4.1.2 园地灌溉水质质量 园地农田灌溉水质应达到GB 50842005的标准。4.1.3 园地土壤环境质量 园地土壤环境应符合GB 156181995的规定。4.2 园地气候条件 适宜的年平均气温728,1月份平均气温-10,年降水量在500 mm900 mm之间,年日照时数不小于1 100 h。4.3 园地选择 园地应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PH值在68之间,含盐量小于0.4,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0.7,排水良好,没有污染的沙壤土或壤土,不能重茬。5 栽植 5.1 防风林带 果园周围要根据需要设置防风林带,四行以上,乔灌结合,乔木以杨树为主,灌木以花椒、紫穗槐为主。5.2 栽植标准 栽植行向以南北行为宜,个别地块因地制宜。栽植密度根据园地的立地条件(包括气候、土壤和地势等)、整形修剪方式和管理水平等而定,一般株行距为3 m4 m5 m6 m。授粉品种金太阳杏,主栽品种与授粉树比例为(58):1。5.3 栽植时期 秋季落叶后至次年春季萌芽前均可以栽植,以秋栽为宜;存在冻害或干早抽条的地区,宜在春季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栽植。5.4 栽植要点 5.4.1 整地 按行株距挖深、宽各为0.8 m1 m的定植沟,并将挖出的熟土(耕作层)与生土(下层土)分开堆放。沟底填厚30 cm左右的作物秸秆,挖出的表土(熟土)与足量有机肥、磷肥、钾肥混匀(每667 m2料用量为腐熟有机肥2 000 kg4 000 kg、磷酸二铵15 kg、硫酸钾15 kg),回填沟下层,生土填上层,待填至低于地面20 cm时,灌水浇透使土沉实,然后覆上一层表土保墒。5.4.2 苗木规格及处理 5.4.2.1 苗木标准 苗木根系新鲜,无劈裂,苗干直立无病虫害,苗高80 cm100 cm,基径粗度0.8 cm以上,侧根数6条以上,侧根长15 cm以上,整形带饱满芽6个以上,接口愈合良好。(具体参照附录A)DB13/T 14882011 4 5.4.2.2 苗木处理 定植前要先剪去苗木的病虫根,修剪断折劈裂根、剪截过长根,然后用1硫酸铜溶液浸5 min后再放到2石灰液或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中浸2 min进行消毒,并用萘乙酸钠盐15 mg/kg或ABT生根粉3号10 mg/kg浸根1012 h,然后定植。5.4.3 栽植 在定植沟内按株距挖长、宽、深各50 cm的定植穴。将苗木放入穴中央,嫁接口朝迎风方向,舒展根系,扶正苗木,纵横成行,边填土边提苗踏实,使根系与土充分密接。定植深度以苗木根颈浇水沉实后与地表相平,做2 m宽树盘,灌水浇透,然后覆盖地膜保墒。秋栽的要注意培土防寒。6 土肥水管理 6.1 土壤管理 6.1.1 扩穴深翻 每年秋季果实采收后结合秋施基肥进行扩穴深翻,沟深宽各为60 cm80 cm。6.1.2 中耕除草 果园生长季节降雨或灌水后,及时中耕除草,松土保墒,中耕深度5 cm10 cm。6.1.3 生草覆草 提倡果园生草,生草品种以黑麦草及紫花苜蓿为宜。可在树盘内覆盖麦秸、麦糠、玉米秸及稻草等覆盖物,厚度 15 cm20 cm,上面压土。也可以实行自然生草覆盖。6.2 施肥 6.2.1 施肥原则 按NY/T 4962010和NY/T 3942000的规定执行。所施用的肥料不应对果园环境和果实品质产生不良影响,应是经过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登记或免于登记的肥料。提倡根据土壤和叶片的营养分析进行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6.2.2 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肥料 按附录 B 规定。6.2.3 施肥方法及数量 6.2.3.1 秋施基肥 秋季果实采收后的 7 月下旬至 8 月初尽早施入,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配合少量的二铵和尿素,充分混合。35 年生幼树以环状或长条状沟施为主,沟宽 40 cm,深40 cm60 cm;盛果期树以放射状沟为主,沟深宽各 30 cm60 cm,可与撒施交替进行。6.2.3.2 土壤追肥 追肥在杏梅萌芽前、4 月中下旬幼果第一次膨大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果实第二次膨大期分期施DB13/T 14882011 5 入。幼龄树和结果树的果实发育前期,追肥以氮磷肥为主,每 667 m2追肥氮磷肥 25 kg;结果树果实发育后期以磷钾肥为主,每 667 m2追施磷钾肥 20 kg。6.2.3.3 叶面追肥 可结合病虫害防治药肥混喷,常用肥料水溶液浓度为尿素 0.30.5、磷酸二氢钾 0.30.5、硼砂或硼酸 0.10.3,一般连喷 34次,花期以喷施硼肥为主,果实采收前 15 d 停止叶面喷肥。(具体参照附录 C)6.2.3.4 平衡施肥 有条件果园实行树体营养诊断,配方平衡施肥等新技术,增强施肥针对性,提高施肥效果。6.2.3.5 施肥量 6.2.3.5.1 幼树及初结果期(35年)以施有机肥为主,每667 m2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1 500 kg2 000 kg 或饼肥 100 kg150 kg;生长期追施氮肥,每 667 m2追尿素 15 kg20 kg。6.2.3.5.2 盛果期树每 667 m2 施优质腐熟有机肥 2 000 kg2 500 kg 或饼肥 150 kg200 kg;生长期追肥尿素 40 kg50 kg,磷酸二铵 25 kg30 kg,硫酸钾20 kg25 kg。6.3 水分管理 6.3.1 灌水 6.3.1.1 灌水质量 灌溉水的质量应符合GB 50842005中的规定。6.3.1.2 灌水时期 全年灌水4次,第一次在萌芽前,第二次在4月中下旬果实第一次膨大期,第三次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果实第二次膨大期,第四次在秋施基肥后及时浇水。注意采收前10 d15 d 适当控水。6.3.1.3 灌水量 灌水量以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80。6.3.1.4 灌水方法 一般采用畦灌、沟灌。有条件地区提倡采用滴灌、渗灌、喷灌或微喷等节水灌溉措施。6.3.2 排水 杏梅喜湿但怕涝,应设置排水沟,在多雨季节注意及时排涝。7 整形修剪 7.1 整形 生产上主要采用改良纺锤形和自然开心形树形。7.1.1 改良纺锤形 DB13/T 14882011 6 7.1.1.1 树高2.5 m3 m,干高 80 cm90 cm,在最下层分布 34 个主枝,中心领导干上着生 68 个单轴延伸的大型枝组,下部枝组较长,上部枝组较短。主枝与主干垂直角度 4570,每个主枝配置 12个侧枝,其他单轴枝组与主干垂直角度 7080。7.1.1.2 第一年80 cm100 cm定干,在整形带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刻芽 34 个促发主枝,中心干延长枝上每隔 10 cm15 cm交替刻芽,培养大型单轴延伸枝组。冬剪时,对中心干延长枝按 60 cm80 cm短截,对主枝留 60 cm短截,每个主枝培养 23 个侧枝,预留的单轴延伸枝缓放。中心干延长枝达到预定高度时可以不短截。7.1.1.3 第二年,继续对中心领导干刻芽,促发单轴枝组;57 月当新梢萌芽 1015 cm时进行摘心,二次生长旺盛时可连续摘心,同时通过拉枝、拿枝、撑枝开张角度,使主枝与中心干的夹角在 60 80,单轴延伸枝角度在 8090。中心干上的单轴枝组要保持 10 cm15 cm的间距,同侧垂直距离不少于 50 cm60 cm。7.1.2 自然开心形 7.1.2.1 树高2 m3 m,主干高 40 cm50 cm,错落着生 35 个主枝,每个主枝上配置 23个侧枝,没有中心干。7.1.2.2 定植当年定干高度 50 cm60 cm,当新梢长至 20 cm时,剪口下 1520 cm内选留 34个方向适宜的新梢作为主枝,其余抹除。主枝长至 70 cm时摘心,每个主枝上培养 23 个侧枝,侧枝间距 50 cm,其余新梢在 50 cm时拉平缓放,培养结果枝组。第二年萌芽前将主枝延长枝拉至 60左右,辅养枝拉至 7080;4 月中旬疏除过密枝、背上枝及竞争枝,其余枝条缓放促花,对有空间的直立壮枝重摘心培养小型结果枝组。7.2 修剪 7.2.1 幼树及初结果期修剪 此期修剪应兼顾整形和结果两方面。对主侧枝延长枝要轻剪长放,一般留全枝的2/33/4短截,对非骨干枝轻剪长放、以刻代剪,提早结果,逐渐培养各类结果枝组。冬剪时疏除直立枝、徒长枝、交叉枝、密挤枝、重叠枝、病虫枝、细弱枝和紊乱树形的强旺枝,保留中短枝,缓放斜生枝和中庸枝,先缓后截,培养结果枝组。夏剪时控制背上梢,竞争梢,78月份注意开张主枝角度,控制主枝的长势。7.2.2 盛果期修剪 目标是控制树冠大小,形成稳定、中庸树势,主要任务是调整生长和结果的关系,维持树势,稳定结果年限。修剪时可适当疏密截弱,各级延长枝一般截去当年生的1/3。对衰弱的主侧枝、多年生辅养枝、结果枝组及下垂枝,在有强壮枝的部位回缩更新。为控制树冠大小,应培养近轴结果的中小结果枝组。结果枝连续结果56年后,采取“强枝少截,弱枝多截”的办法,进行回缩更新,保证结果能力。7.2.3 衰老期修剪 主要任务是更新骨干枝和枝组,增强树势,延长结果年限。利用中下部角度小生长壮的背上枝换头,位置适当的徒长枝培养为骨干枝和结果枝。对结果枝组和结果枝,本着“去弱留强”的原则,选留壮枝壮芽进行更新。8 花果管理 8.1 早春防冻 DB13/T 14882011 7 杏梅花期较早,正值春季低温最严重时期,要做好花期防冻。可采取树干涂白、花前灌水、根外喷施磷钾肥及果园熏烟等措施,防止花器受冻。8.2 辅助授粉 8.2.1 挂瓶插花枝 将采来的杏花枝34枝为一束插在盛水的罐头瓶内,均匀挂在杏梅树冠内膛,每树挂两瓶,人工晃动杏花枝,辅助杏梅授粉。8.2.2 人工授粉 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鸡毛掸授粉,在杏梅花期用鸡毛掸在杏梅与授粉树之间来回滚动涂刷授粉。也可用蜜蜂或壁蜂进行授粉,有条件的可采取人工点粉进行授粉。8.3 花期喷肥 花期喷 0.2硼砂(酸)+0.2保果灵1 号;谢花后喷 0.2硼砂(酸)+0.3磷酸二氢钾,隔 10 d 再喷1 次。8.4 疏果 分2次进行。第一次在落花后20 d开始,5月中旬前完成,5 cm10 cm 留一果,疏去病虫果、小果、畸形果,每667 m2留果50 0006 000个;第二次在花后5060 d生理落果后进行,疏除密生果、并生果、病虫果及枝摩叶扫果,树冠中下部多留、上部及外围少留,长果枝留34个果,中果枝留23个果,短果枝留1个果,使果实分布均匀,每667 m2留果量40 00045 000个。总体掌握在每667 m2产量1 500 kg2 000 kg。9 病虫害防治 9.1 防治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农业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经济阈值,科学使用化学防治,有效防治病虫害。9.2 农业防治 栽植优质无病虫苗木;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控制负载量,保持树势健壮,提高抗病力;合理修剪,改善树体通透条件,恶化病虫生活环境;冬季清园,刮除树干老翘裂皮,剪除病虫枝,降低病虫基数。9.3 物理防治 根据害虫生物学特性,采取糖醋液、树干缠草绳、粘虫胶(板)、性诱剂和诱虫灯等方法诱杀害虫。9.4 生物防治 人工助迁和保护瓢虫、草蛉、捕食螨等昆虫天敌,果园养鸡或引进益鸟啄食害虫,应用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诱杀或干扰成虫交配。9.5 化学防治 9.5.1 农药使用原则 DB13/T 14882011 8 9.5.1.1 禁止使用的农药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和致畸、致癌、致突变农药(详见附录D)。9.5.1.2 提倡使用的农药 提倡使用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提倡使用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9.5.1.3 推荐使用的农药 推荐使用的化学农药详见附录E。9.5.2 科学合理使用农药 9.5.2.1 加强预测预报,合理适时用药,未达到防治指标或益虫与害虫比例合理的情况下不使用农药。9.5.2.2 根据天敌发生特点,合理选择农药种类、施用时间和使用方法,保护天地。9.5.2.3 注意不同作用机理农药的交替使用和合理混用,延缓病菌和害虫产生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9.5.2.4 严格按照 GB 4285及 GB/T 8321(所有部分)规定的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施用农药。9.6 主要病虫害防治 9.6.1 主要病害 包括细菌性穿孔病、流胶病。9.6.2 主要害虫 包括介壳虫、杏仁蜂、象鼻虫、红蜘蛛、蚜虫、卷叶蛾等害虫。9.6.3 防治方法 杏梅病虫害较轻,没有危险性病虫,全年一般喷药57次即可。萌芽前后(3月上中旬)以防治红蜘蛛、介壳虫、蚜虫为主,可选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者8001 000倍40速扑杀乳油+10吡虫啉 4 0006 000倍液组合;落花后(4月中旬)以防治杏仁蜂、象鼻虫为主,可选喷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2 500倍或20氰戊菊酯乳油3 000倍;4月下旬为防治卷叶蛾可喷25灭幼脲3号悬浮剂2 0002 500倍;5月中下旬以防治红蜘蛛、介壳虫为主,可喷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4 000倍或10天王星乳油4 0005 000倍+1 0001 500倍速扑杀。杏梅流胶病一般不单独防治,可通过增施有机肥,不偏施化肥,保持中庸树势等预防;对产生流胶的树,可采取“刮涂封”法治疗,即先刮去胶体和烂皮,再涂杀菌剂(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生石灰粉)进行保护和治疗,然后用薄膜封严伤口。10 果实采收 10.1 采收时间 远距离运输可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硬熟期采收,近距离运输可于7月上旬软熟期采收。10.2 采收方法 采收时轻拿轻放,防止扎、碰、压、划等机械损伤,保证果实完好。DB13/T 14882011 9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杏梅苗木分级标准 A.1 一级苗木 A.1.1 苗高(接口到顶部)100 cm,基径粗度(接口以上5 cm处直径)0.8 cm,苗干倾斜度 15。A.1.2 主根长25 cm,具有20 cm长侧根(基部粗度0.4 cm)6条以上,根系分布均匀舒展无劈裂。A.1.3 整形带内健壮饱满芽8个。A.1.4 砧桩剪除,嫁接部位愈合良好。A.1.5 无检疫对象、机械损伤及病虫危害。A.2 二级苗木 A.2.1 苗高(接口到顶部)80 cm,基径粗度(接口以上5 cm处直径)0.6 cm,苗干倾斜度 15。A.2.2 主根长20 cm,具有15 cm长侧根(基部粗度0.3 cm)4条以上,根系分布均匀舒展无劈裂。A.2.3 整形带内健壮饱满芽6个。A.2.4 砧桩剪除,嫁接部位愈合良好。无检疫对象、机械损伤及病虫危害。DB13/T 14882011 10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肥料 B.1 允许使用的肥料 B.1.1 有机肥料 包括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桔秆肥、泥炭肥、饼肥、人畜废弃物加工成的肥料等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有机复合(混)肥等。B.1.2 微生物肥料 包括微生物制剂及经过微生物处理的肥料。B.1.3 化肥 包括氮、磷、钾等大量元素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及其复合肥料等。B.1.4 叶面肥 包括大量元素类、微量元素类、氨基酸类、腐殖酸类肥料。B.2 限制使用的肥料 含氯化肥和含氯复合(混)肥。B.3 禁止使用的肥料 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城市垃圾或含有重金属、橡胶和有害物质的垃圾。DB13/T 14882011 11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杏梅叶面追肥溶液浓度表 肥料种类 喷施浓度()肥料种类 喷施浓度()尿素 0.30.5 光合微肥 0.30.5 磷酸二氢钾 0.30.5 稀土微肥 0.30.5 硼砂(酸)0.20.3 氨基酸铁 0.20.3 过磷酸钙 0.51.0 氨基酸钙 0.20.3 草木灰 1.03.0 氨基酸锌 0.20.3 硫酸钾 0.30.6 速乐硼 0.30.5 DB13/T 14882011 12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禁止使用的农药 包括滴滴涕、六六六、杀虫脒、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氧乐果、水胺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甲基异柳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多威、汞制剂、砷类等。其他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农药,从其规定。DB13/T 14882011 13 E E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推荐使用的化学药剂及其使用规则 D.1 杀虫杀螨剂 农药名称 每年最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 吡虫啉 2 15 毒死蜱 1 28 氯氟氰菊酯 2 21 氯氰菊酯 3 21 甲氰菊酯 3 30 氰戊菊酯 3 14 辛硫磷 4 7 双甲脒 3 20 阿维菌素 2 14 灭幼脲 2 15 三唑锡 3 14 克螨特 3 30 天王星 3 10 尼索朗 2 30 双甲脲 3 30 D.2 杀菌剂 农药名称 每年最多使用次数 安全间隔期 烯唑醇 3 21 氯苯嘧啶醇 3 14 氟硅唑 2 21 亚胺唑 3 28 代森锰锌乙磷铝 3 10 代森锌 3-代森锰锌 3 13 三唑酮 3 13 宝利安 3 7 粉锈宁 2 20 甲基托布津 1 30 百菌清 4 25 注:所有农药的施用方法及使用浓度均按国家规定执行。_

注意事项

本文(杏梅栽培技术规程DB13/T 1488-2011.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