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DB35/T 1332-2013.pdf

  • 资源ID:182021       资源大小:772.37K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DB35/T 1332-2013.pdf

ICS:91.140.90 Q 78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13322013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 Traction elevator safety performance technical evaluation procedures 2013-04-02 发布 2013-07-05 实施DB35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福建省地方标准 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 DB35/T 13322013*2013年 7月第一版 2013年 7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3322013 I 目 录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1 5 安全评估程序.2 6 安全评估的内容.3 7 风险辩识.5 8 安全评估方式.5 9 风险等级评定与整机安全级别评定.6 10 降低风险措施.7 11 安全评估综合结论的判定原则.7 12 安全评估报告.8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风险辩识与降低风险措施举例.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多层次分析方式.10 附录 C(规范性附录)报告的主要内容.13 参考文献.16 DB35/T 13322013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厦门市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福建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学斌、刘季能、郑祥盘、赖跃阳、林尧、盖晓东、曾钦达、李晓宁、李刚峰。DB35/T 13322013 1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用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以下简称安全评估)的基本原则、安全评估程序、内容、方式以及风险辩识、风险等级评定、降低风险措施、综合结论的判定原则、安全评估报告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在用曳引式电梯安全评估,不适用于强制驱动电梯、液压电梯、杂物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安全评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7024 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术语 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T 20900-2007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 风险评估和降低的方法 GB 24804-2009 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7024、GB/T 20900-2007和GB 7588-2003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多层次分析法 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论规律,将电梯整机分解为各子系统,再把各子系统分解成各零部件,从零部件到子系统再到整机逐层分别进行安全评估,各零部件间以及各子系统间采用横向比较进行评估,以达到对整机安全性能状况进行综合安全评估的一种方法。4 基本原则 为了保证电梯的可靠、安全运行,通过建立电梯安全评估预警机制,采用科学的安全评估方式,查找与分析安全风险因素,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以达到安全隐患早发现、早预防、早排除的目的。4.1 安全评估对象 4.4.1 电梯使用年限达到 15 年时,电梯产权所有者或者电梯使用单位(以下简称委托单位)应当委托具有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资质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以下简称安全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4.4.2 电梯使用年限未达到 15 年的,委托单位可以委托安全评估机构进行安全评估。4.2 安全评估周期 下一次安全评估的时间可以根据上一次安全评估情况以及存在的风险整改落实情况来确定,但原则上两次安全评估最长时间间隔不宜超过10年。4.3 安全评估工作要求 4.3.1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按照相关法规、本标准的要求制定包括安全评估程序和安全评估流程图在内安 全评估作业指导文件,在本单位正式发布使用,并对电梯安全评估质量实施控制。DB35/T 13322013 2 4.3.2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根据本标准规定,统一制定安全评估记录,记录的内容应当不少于本标准第6章所规定的内容。必要时,相关项目应当另列表格或者附图,以便数据的记录和处理。5 安全评估程序 5.1 签订协议 委托单位应当在电梯安全评估前与安全评估机构签订书面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5.2 成立安全评估小组 电梯安全评估协议签订后,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成立安全评估小组,安全评估小组至少由 3 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发的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资格证的检验人员组成,其中至少有 1 名检验人员持有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检验师资格证;必要时,可以聘请电梯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5.3 安全评估流程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按照图 1 所示的安全评估流程进行电梯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流程主要包括:准备阶段,风险辩识,选择安全评估方式,风险等级评定,提出降低风险措施,形成安全评估意见,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安全评估流程中各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图 1 安全评估流程 准备阶段 电梯安全评估 现场安全评估 形成安全评估意见 提出降低风险措施 出具安全评估报告 风险辩识 多层次分析方式 划分评估单元 风险源辩识 定性评估方式 定量评估方式 选择安全评估方式 风险等级评定 DB35/T 13322013 35.3.1 准备阶段:明确安全评估对象和范围、准备安全评估仪器、收集相关资料、确认现场安全保护措施。5.3.2 风险辩识:划分安全评估单元,识别、确定风险要素存在的部位。5.3.3 选择安全评估方式:在风险辨识的基础上,对电梯系统和相关过程可能发生伤害的概率等级和严重程度合理地选择定性、定量、多层次等安全评估方式进行安全评估。5.3.4 风险等级评定:根据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和严重程度评定出风险等级和风险类别。5.3.5 提出降低风险措施:根据风险等级评定的结果,从技术和(或)管理方面提出消除或降低风险的措施。5.3.6 形成安全评估意见:列出主要风险要素,指出电梯系统和相关过程应重点防范的重大风险因素,提出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与委托安全评估的单位沟通交流,形成安全评估意见。5.3.7 出具安全评估报告:依据安全评估的情况及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并将安全评估意见抄送该电梯注册登记所在地设区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与该电梯的检验检测机构。6 安全评估的内容 6.1 电梯使用年限达到15年的,电梯安全评估的内容应当至少包含:电梯设备本体状况、电梯运行状况、电梯使用管理情况、电梯维护保养情况、使用环境情况。法规、安全技术规范或者委托单位对电梯能耗指标情况有要求安全评估的,还应对电梯能耗指标进行安全评估。6.2 电梯使用未达到15年的,电梯安全评估机构可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项目,适当调整相应的安全评估内容。6.3 委托单位、维保单位提供的电梯运行情况相关资料,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供的检验报告,以及安全评估小组的询问记录可作为安全评估的参考资料。6.4 电梯设备本体状况至少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整机性能。6.4.1 曳引系统 曳引系统状况至少包括:a)电动机的温升、振动、异响、绝缘、电气控制装置设置情况;b)曳引轮、导向轮、反绳轮的表面硬度、磨损、振动、响声情况;c)减速器(若有时)中蜗轮蜗杆磨损与啮合情况;d)钢丝绳等悬挂装置断丝、断股、磨损、变形、扭曲以及绳头组合张紧、固定情况;e)制动器各零部件联接、磨损、老化情况;f)联轴器(若有时)联接情况;g)曳引系统润滑、噪声情况。6.4.2 导向系统 导向系统状况至少包括:a)导轨垂直度、变形、刚度情况;b)导轨联接与固定情况;c)导轨支架固定情况;d)导靴磨损与固定情况;e)导向系统润滑情况。6.4.3 轿厢 轿厢状况至少包括:DB35/T 13322013 4 a)轿厢架、轿厢体的固定、锈蚀、变形、损坏情况;b)轿厢面积、装修情况。6.4.4 门系统 门系统状况至少包括:a)层门、轿门的运行、变形、锈蚀、导向情况;b)门机运行及传动装置的变形、磨损、锈蚀情况;c)层、轿门机电联锁保护、门锁变形、磨损、氧化及锈蚀情况;d)门刀、门锁滚轮、滑块变形、磨损、锈蚀情况;e)门刀与滚轮、门刀与层门地坎、门扇与门扇间的间隙情况。6.4.5 重量平衡系统 重量平衡系统状况至少包括:a)对重的固定、损坏情况;b)补偿装置的固定、磨损、断丝、断股情况。6.4.6 电气控制系统 电气控制系统状况至少包括:a)轿厢内与层站召唤、层楼指示装置可靠性情况;b)门机的温升、振动、异响、噪声、绝缘情况;c)制动器的电气控制装置设置情况;d)控制柜内主要电气元器件氧化、粘连、磨损、烧蚀情况;e)电气控制线路的老化、破损、绝缘、连接情况。6.4.7 安全保护系统 安全保护系统状况至少包括:a)各机械安全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情况,其中:1)限速器状况至少包括:限速器动作速度、封记、各零件的连接运转情况;限速器钢丝绳的断丝、断股、磨损、变形情况;限速器轮的硬度、磨损情况。2)安全钳状况至少包括:安全钳与限速器的匹配情况;安全钳与导轨的间隙情况;安全钳及其传动机构的动作灵活性情况。3)缓冲器状况至少包括:缓冲器的配置、行程、固定情况;聚胺脂缓冲器(若有时)压实试验后的情况;弹簧缓冲器(若有时)的变形情况;液压缓冲器(若有时)的油位、柱塞的锈蚀卡阻、复位时间情况。b)各电气安全保护装置的有效性及可靠性情况。c)各电气安全保护功能的有效性情况。6.4.8 整机性能 整机性能状况至少包括:a)电梯启动、制动加减速度和振动情况;DB35/T 13322013 5b)曳引能力情况;c)制动性能情况;d)平衡系数情况;e)机房、轿厢内以及开关门噪声情况;f)运行速度、振动(或晃动)、异响情况;g)开关门运行控制情况;h)检修运行控制情况。6.5 电梯运行状况 电梯的运行状况至少包括:a)近半年内电梯事故或故障情况;b)事故或故障原因的汇总;c)零部件更换的情况。6.6 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情况 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情况至少包括:a)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b)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c)环境温度、湿度、供电电源、电磁干扰、潮湿腐蚀因素等对电梯安全运行的影响;d)电梯对外部的影响(如振动、噪声等)。6.7 电梯能耗指标 电梯能耗指标至少包括:a)主要运行能量消耗;b)主要待机能量消耗;c)主要休眠能量消耗;d)轿厢照明及通风设备运行能量消耗。7 风险辩识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对本标准第 6.1 条所列的设备本体内容的风险因素进行辩识。对标准 GB24804-2009 第 4.1 条表 1 中所列的主要风险,应当按照其对应的要求进行风险辩识;不在该表范围内的项目,应当按照GB/T20900-2007第4.4条的要求进行风险辩识(辩识方法示例见附录A)。8 安全评估方式 安全评估机构可以根据评估现场情况选择采用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或多层次分析等方式对第 6 章中所列的安全评估内容进行安全评估。8.1 定性分析方式 定性分析方式是对电梯存在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主要应用于对电梯运行状况的分析、对电梯使用管理情况的分析、电梯维护保养情况的分析、电梯使用环境情况的分析等。8.2 定量分析方式 定量分析方式是根据安全状况和影响安全的重要程度,对每一个风险原因和后果进行测算,将单项风险源量化后按照权重分配和德尔菲法计算设备安全状况总得分来量化安全状况。主要应用于对电梯设备本体情况进行分析、电梯能耗指标分析等。8.3 多层次分析方式 DB35/T 13322013 6 8.3.1 根据单因素的电梯安全评估方法可以得到每个因素的风险等级,应用多层综合安全评估模型的方法,可以将某一部件或区域所有因素的风险等级综合后得到这一部件的风险等级,将所有部件的风险等级综合后可得到电梯系统总体的风险等级。8.3.2 为了系统地找出系统中的风险因素,在设置安全评估内容时把检查对象电梯作为系统,把系统分成若干个单元或层次,列出各单元或各层次的风险因素,然后确定安全评估项目,即建立一个总分式的电梯系统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层次化模型,把各检查项目按单元或层次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格,以避免遗漏。具体方式见附录 B。主要应用于设备本体情况按单元或层次进行分析。9 风险等级评定与整机安全级别评定 9.1 风险等级评定 安全评估机构应当对各安全评估项目进行风险等级评定。风险等级评定应根据伤害发生的严重程度(见表 1)和伤害发生的概率等级(见表 2),组合形成不同的风险等级(见表 3),得出相应的的I、II、III 类风险类别(见表 4)。表1 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 说 明 1高 死亡、系统损失或严童的环境损害 2一中 严重损伤、严重职业病、主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3低 较小损伤、较轻职业病、次要的系统或环境损害 4可忽略 不会引起伤害、职业病及系统或环境的损害 表2 概率等级 概率等级 说 明 A频繁 在使用寿命内很可能经常发生 B很可能 在使用寿命内很不可能发生 C偶尔 概率几乎为零 D极少 未必发生,但在使用寿命内可能发生 E不大可能 在使用寿命内很不可能发生 F几乎不可能 概率几乎为零 表3 风险等级 严重程度 概率等级 1高 2中 3低 4可忽略 A频繁 1A 2A 3A 4A B很可能 1B 2B 3B 4B C偶尔 1C 2C 3C 4C DB35/T 13322013 7 表 3(续)严重程度 概率等级 1高 2中 3低 4可忽略 D极少 1D 2D 3D 4D E不大可能 1E 2E 3E 4E F几乎不可能 1F 2F 3F 4F 表4 风险类别 风险类别 风险等级 采取的措施 1A.、1B.、1C、1D,2A、2B、2C,3A、3B 需要采取保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1E,2D、2E,3C、3D,4A、4B 在考虑解决方案和社会价值的实用性后,确定进一步采取保护措施是否适当 1F,2F,3E、3F,4C、4D、4E、4F 不需要任何行动 注:社会可能不允许残留某些特定的风险。然而,进一步的措施可能使电梯的使用、维护等等成为不切实际的或不可能的。9.2 整机安全级别评定 电梯整机的安全级别应当按照附录 B.8 的规定进行评定。10 降低风险措施 安全评估机构对安全评估项目评定出风险等级后,对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应当提出降低风险的措施。降低风险可根据风险等级选择采取以下方式进行:a)改善电梯使用环境、强化安全管理、加强维护保养、规范使用方法;b)维修(含更换,下同)零部件;c)改造、更换(或报废)电梯整机。11 安全评估综合结论的判定原则 安全评估机构可以按照下列判定原则得出相应的安全评估结论:a)该电梯无类、类和风险类别的项目存在的,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可以继续使用。b)该电梯无类和类风险类别的项目存在,但存在类风险类别的项目,且整机安全级别评定为甲级或者乙级的,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可以继续使用,但应当建议委托单位对存在类风险类别的项目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扩散。c)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对存在风险的项目应当要求进行维修或者改造,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建议维修或者改造:1)该电梯无类和类风险类别的项目存在,但是整机安全级别评定为丙级、丁级或者戊级的;2)该电梯有类或类风险类别的项目存在的。d)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整机综合安全评估结论为建议报废更新:DB35/T 13322013 8 1)该电梯的曳引系统、电气控制系统、门系统以及整机性能同时安全评估为类风险类别的;2)维修或者改造的费用高于同类整机价值的 70%的。12 安全评估报告 12.1 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内容至少包括电梯设备概况、安全评估依据、仪器设备、电梯运行情况分析、电梯本体状况分析、使用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分析、维保单位维保情况分析、能耗指标情况分析(必要时)、综合分析与降低风险的措施、安全评估综合结论等。电梯使用年限未达到 15 年的,安全评估报告可根据委托单位的委托项目作相应调整。12.2 安全评估报告主要内容见附录 C。安全评估报告的结论页须有安全评估、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和安全评估机构检验专用章或者公章。安全评估报告中的电梯设备概况、综合分析内容与安全评估综合结论应当按照下述规定的内容描述:12.3 电梯设备概况 电梯设备概况内容应当至少包括:a)电梯基本参数;b)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与电梯故障、事故情况。12.4 安全评估综合分析内容 电梯安全评估综合分析内容应当至少包括:a)电梯设备本体安全评估分析按设备不同系统进行,分析各系统存在的风险,提出相应的降低风险措施;b)电梯使用安全管理情况、维护保养情况分析,提出加强电梯安全管理与维护保养的建议;c)电梯能效状况分析,提出节能措施(当有进行安全评估时)。12.5 安全评估综合结论 安全评估报告中使用下列综合结论:a)经安全评估,该电梯可以继续使用,但应当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风险扩散;b)经安全评估,该电梯部件存在问题,建议维修或者改造(指明维修或者改造部位);c)经安全评估,该电梯存在问题,建议报废更新。DB35/T 13322013 9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风险辩识与降低风险措施举例 A.1 风险评估、评定 风险评估及风险评定考虑伤害的严重程度及概率等级可能因为对象、过程、结果等因素不同而不同,评估要充分考虑事故、伤害事件的记录与统计数据,评估的目的是采取措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范围。作为示例,此次例举动力驱动门无保护装置或保护装置失效不符合要求所引起的风险。考虑最不利的情况,用手去阻挡正在关闭的门,防夹人保护装置失效,手被门夹住,电梯关门(门回路调整不到位)后开始运行,手臂没有收回造成肢体剪切的严重程度为高1,发生的概率极少D,风险等级为1D,得出风险类别为I;乘客正在进入轿厢,防夹人保护装置失效,关门力太大,撞击乘客造成夹伤乘客的严重程度为中2,发生的概率极少D,风险等级为2D,得出风险类别为II;乘客正在进入轿厢,防夹人保护装置失效,撞击乘客未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为低3,发生的概率偶尔C,风险等级为3C,得出风险类别II。A.2 降低风险措施 表A.1 降低风险措施 情节 实施保护措施后 伤害事件 风险要素评估 风险要素 序号 风险状态 原因 后果 S P 风险类别风险降低措施 S P 风险类别 备注 乘客用手去阻挡正在关闭的门,防夹人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手被门夹住,电梯关门(门锁回路调整不到位)后开始运行 手臂被夹住,没有收回造成肢体剪切 1 D I 1、提高防夹人保护装置功能的可靠性;2、调整门锁回路。3 E 乘客正在进出轿厢,防夹人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关门力太大 撞击乘客夹伤乘客 2 D II 1、提高防夹人保护装置功能的可靠性;2、调整关门力不大于150N,关门动能不大于10J。3 E 1 乘 客(肢体)处于轿门进出口位置,门正在关闭 乘客正在进入轿厢,防夹人保护装置不符合要求 撞击乘客,未造成明显伤害 3 C II 1、同时设置机械安全触板和光幕保护。4 F S伤害的严重程度:1高;2中;3低;4可忽略。P伤害出现的概率等级:A频繁;B很可能;C偶尔;D极少;E不大可能;F几乎不可能。DB35/T 13322013 10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多层次分析方式 多层次分析法方式(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缩写AHP)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专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式。多层次分析式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的若干层次,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权重,通过定性定量指标模糊量化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得到系统总目标的最终量化指标。其基本步骤如下:B.1 构造判断矩阵 AHP法要求安全评估人员组织专家对每一层次各安全评估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判断,构造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形式为:(B.1)式中,bij表示Bi对Bj的相对重要性,这些重要性用数值表示,通过同一层次指标两两比较其相对重要性,得出相对权值的比值bij,具体判断可根据Saaty的量化方法如表B.1 AHP1-9比例标度所示,建立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表 B.1 AHP1-9比例标度 bij数值 bij涵义解释 1 i和j同等重要 3 i比j稍微重要 5 i比j明显重要 7 i比j强烈重要 9 i比j极端重要 2、4、6、8 1-3,3-5,5-7,7-9 的中值 倒数 j比i重要 显然对于判断矩阵有:bii=1,bij=1/bji(i,j=1,2,n)。这样,对于n阶判断矩阵,仅需对n(n-1)/2个元素给出数值。B.2 一级指标确定 将电梯主要的子系统(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与性能试验等指标列为一级指标层。根据B.1式结构模型可构造一级指标的判断矩阵为99阶矩阵,如下格式:11 12 121 22 231 32 341 42 4nnnnbb bbb bAbb bbb b=LLLLDB35/T 13322013 11(B.2)式中:bij表示第i个子目标相对于第 j 个子目标对于总目标的重要程度,i/j=1,2,3,4,5,6,7,8,9,10;B.3 二级指标、三级指标确定;二级指标层:一级指标中部分指标又根据实际情况分二级、三级指标。例如,某二级指标为5个技术指标,其构造的55阶矩阵如下:(B.3)同理,可构造三级指标矩阵,不再赘述。B.4 求权重 运用Matlab软件,编程序:v,d=eig(a)求解出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max以及与max对应的特征向量,W=v(:,1)/sum(v(:,1)归一化即为权重向量。B.5 一致性检验 AHP 是对人们的主观判断加以形式化地表达和处理,逐步剔除主观性,从而尽可能地转化成客观描述。其正确与成功,取决于客观成分能否达到足够合理的地步。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及决策者认识的主观性,实际问题的成对比较矩阵不可能做到严格一致性。一致性检验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1)计算一致性指标 2)找出相应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 I 3)计算一致性比例 CR=C I/R I 虽然C I 值能反映出判断矩阵A 的非一致性的严重程度,但未能指明该非一致性是否可以接受.因而在具体分析时,还需要引入一个度量的标准,即所谓随机一致性指标,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来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CO/R I。.一般而言,当CR 0.1 时,认为判断矩阵基本符合随机一致性指标;当CR 0.1时,认为判断矩阵A 不符合随机一致性指标,必需进行调整和修正,使其满足CE 0.1,从而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值需要通过查表获得,由文献查得的1 阶15 阶重复计算1 000次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如下:RI由表B.2可查得。12 13 14 1521 23 24 2531 32 34 3541 42 43 4551 52 53 5411111iccccccccB cc ccccc ccccc=max1nCIn=12 13 14 15 1923 24 25 292134 35 3932 328981 82 8391 92 93 94 951.11.111.111.111111.1bbbbbbbbbbbbbbbAbbbbbbbbb=DB35/T 13322013 12 表 B.2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值 矩阵阶数 1 2 3 4 5 6 7 8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矩阵阶数 9 10 11 12 13 14 15 RI 1.45 1.49 1.51 1.53 1.56 1.57 1.59 求出一致性比例CR 当CR15)比较判断矩阵而言,为了进行一致性检验,相应的值根据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的意义进行计算。B.6 制订安全评估指标的评分等级 对于主观指标安全评估,先制定出安全评估等级和评分标准,然后组织安全评估人员对其指标评分,将之转化为定量指标。考虑人思维的最大可能分辨能力,根据系统安全面临的安全风险特点,将安全评估指标的安全风险等级高低划分为5级,对应的安全评估语言见表B.3。表 B.3 安全评估指标安全等级量化值与对应的语言变量 分数e e80 70e 80 60e 70 45e 60 e 45 安全技术评估语言 好 较好 中 较差 差 B.7 专家安全评估评分,分层进行模糊评判 组织3位安全评估人员对各个安全评估指标按上述五个安全评分等级评估,求平均值,得到各个层次的评估矩阵iR。将各个层次评估矩阵iR 乘以该层次的权重向量i,即iBRii=,可得到安全状况评估体系每个层次的评估结果。B.8 计算电梯系统安全状况综合安全评估得分,确定整机安全级别 定义整机安全级别分数表如表B.4所示。表 B.4 整机安全级别分数与评估结论说明表 分数F F80 70F 80 60F 70 45F 60 F 45 安全级别 甲 乙 丙 丁 戊 评估结论 好 较好 中 较差 差 计算电梯最终综合安全评估得分F,由表B-4即可确定该台电梯整机安全级别,实现定量安全评估。CICRRI=DB35/T 13322013 13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报告的主要内容 C.1 封面 报告编号: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报告 委托单位:设备名称:设备编号:评估日期:(安全评估单位)C.2 封二 注 意 事 项 1.本报告书适用于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2.本报告应当由计算机打印输出,或者用钢笔、签字笔填写,字迹应当工整,修改无效。3本报告结论页必须有安全评估、审核、批准人员的签字和安全评估机构检验专用章或公章。4本报告一式二份,由安全评估机构、委托单位分别保存。5委托单位对本报告结论如有异议,请在收到报告书之日起 15 日内,向安全评估机构提出书面意见。6、本报告仅对本次的电梯安全评估有效。7有关检测数据未经允许,委托单位不得擅自向社会发布信息。C.3 报告内容:第一部分 电梯安全评估综合报告 DB35/T 13322013 14 1.1 设备概况 电梯设备概况应当至少包括:1)电梯基本参数;2)电梯安装、改造、重大维修与电梯故障、事故情况;3)电梯使用环境情况;1.2 评估依据 1.3 主要检验仪器 检验仪器应当至少包括:电梯运行质量分析仪、红外热成像仪、限速器动作速度校验仪、智能化电梯检测系统、钢丝绳探伤仪等。1.4 安全评估综合分析 根据电梯设备本体风险评估、电梯运行状况分析、电梯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与维护保养情况分析、电梯能耗指标分析,安全评估综合分析分以下层次描述:1)描述不满足 GB 24803.1电梯基本安全要求与 TSG T7001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的内容,提出相应整改措施;2)描述机械运动部件磨损、电子元气件与线路老化、接线松脱等影响电梯安全运行或会导致电梯故障率高的缺陷,提出相应整改措施;3)描述不符合强制性标准 GB24804 提高在用电梯安全性的规范、GB/T 10060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等条款的内容,提出相应整改措施;4)描述不符合因执行新检验规则 TSG 7001、新标准如 GB 7588-2003等条款要求的内容,提出相应整改措施;5)描述电梯能效状况,提出节能措施等内容;6)描述电梯使用安全管理状况、维保质量状况,提出电梯管理与维保建议;1.5 安全评估综合结论 根据电梯安全评估情况,提出继续使用、维修、改造或者报废更新的意见。评估: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评估机构名称(公章或检验章)C.4 报告内容:第二部分 电梯设备本体状况评估报告 2.1 各具体安全评估项目的评估内容、评估结果、严重程度、概率等级、风险类别以及是否需要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2.2 各零部件的严重程度、概率等级、风险类别,并采用多层次分析方式得出各零部件的权重及分值;2.3 各系统(如: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系统、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整机性能等)的严重程度、概率等级、风险类别,并采用多层次分析方式得出各系统相应的权重及分值;2.4 采用多层次分析方式得出整机的分值和安全级别。C.5 报告内容:第三部分 电梯使用管理、维护保养与运行状况评估报告 3.1 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情况分析 1)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落实;2)日常维护保养工作的落实;3.2 电梯的运行状况分析 1)近半年内电梯事故或故障情况;2)事故或故障原因;3)零部件更换的情况。DB35/T 13322013 15 C.6 报告内容:第四部分 能耗指标评估报告 4.1 能耗指标测试点说明;4.2 能耗指标测试结果,其中至少包括:每小时空载上下运行的能耗指标、每小时待机的能耗指标、休眠能耗指标以及每小时轿厢照明和通风设备运行能耗指标;4.3 能耗指标测试结果分析、结论及建议。DB35/T 13322013 16 参考文献 1 GB/T 7025.1-2008 电梯主参数及轿厢、井道、机房型式与尺寸 第1部分:类电梯 2 GB/T 10058-2009 电梯技术条件 3 GB/T 10059-2009 电梯试验方法 4 GB/T 10060-2011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 5 GB/T 18775-2009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维修规范 6 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7 GB/T 24474-2009 电梯乘运质量测量 8 GB/T 22562-2008 电梯T型导轨 9 GB 24803.1-2009 电梯安全要求 第1部分:电梯基本安全要求 10 GB 8903-2005 电梯用钢丝绳 11 GB 24478-2009 电梯曳引机 12 GB/T 5013.5-2008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 第5部分:电梯电缆 13 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4 福建省人民政府令 第115号福建省电梯安全管理办法

注意事项

本文(曳引式电梯安全性能技术评估规程DB35/T 1332-2013.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