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DB22/T 1971-2013.pdf

  • 资源ID:181977       资源大小:608.2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DB22/T 1971-2013.pdf

ICS 67.060 X 11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971 2013 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high quality rice variety 2013-12-18发布 2013-12-3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971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国臣、侯立刚、齐春艳、刘亮、隋朋举、郭晞明、孙洪娇、王涵、李楠、马巍、刘晓亮、孙进益。DB22/T 1971 2013 1 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的评定原则、评定程序和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吉林省优质食用稻米品种的评选。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 可少 的。凡 是 注日期 的 引 用文件,仅注日期 的 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凡 是不 注日期 的 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350-2009 稻 谷 GB/T 15682-2008 粮油检验 稻 谷、大 米 蒸煮 食用品质 感官 评 价方法 GB/T 15683-2008 稻米 直链淀粉含量 的 测 定 GB/T 17891-1999 优质稻 谷 NY/T 3-1982 谷类、豆类作物 种 子粗蛋白 质 测 定 法(半微量凯式法)NY/T 593-2013 食用稻品种品质 NY/T 83-1988 米质 测 定 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NY/T 593-2013、GB 1350-2009、GB/T 17891-1999界 定的 以及 下列术 语 和定 义 适用本标准。为 了 便 于应用,以 下 重复 列出了标准 中 的 一些 术 语 和定 义。3.1 优质食用稻米 high quality edible rice 依据 本标准评选出的 作为 口 粮消费 的稻米。3.2 糙米率 brown rice percentage 稻 谷脱去颖壳(谷壳)后所得糙 米 籽粒 的质 量占样 本 净 稻 谷 质 量 的 比率。NY/T 593-2013,术 语 和定 义 3.4 3.3 整精米 head rice 糙 米 碾磨成加工精度为 国 家 标准(GB 1354)三级大 米 时,长度达 到试 样 完整 米 粒 平均 长度 四分之三及以 上 的米 粒。GB 1350-2009,术 语 和定 义 3.8 DB22/T 1971 2013 2 3.4 整精米率 head rice percentage 整 精 米 占净 稻 谷 试 样重量 的 百分 率。3.5 垩白粒率 chalky rice rate 有 垩 白 的米 粒占 整个 米 样粒 数 的 百分 率。GB/T 17891-1999,术 语 和定 义 3.4 3.6 垩白度 chalkiness degree 垩 白 米的 垩 白 面积总 和 占 试 样 米 粒 面积总 和的 百分 比。GB/T 17891-1999,术 语 和定 义 3.6 3.7 透明度 translucency 整 精 米 籽粒 的 透 明程 度,用稻米的 相 对 透光 率 表示。NY/T 593-2013,术 语 和定 义 3.11 3.8 直链淀粉含量 amylose content 精 米 中直链淀粉含量 百分 率。GB/T 17891-1999,术 语 和定 义 3.8 3.9 胶稠度 gel consistency 精 米 粉 碱糊化 后 的米 胶冷却 后 的 流动 长度。GB/T 17891-1999,术 语 和定 义 3.9 3.10 蛋白质含量 protein content 糙 米 中蛋白 质 占糙 米 干 重 的 百分 含量。3.11 米饭适口性 palatability of cooked rice 触觉 和 味觉等 感 觉器 官 对米 饭 的 综合反映,包括 米 饭粘性、松软 度 和 冷饭 质 地。3.12 DB22/T 1971 2013 3 米饭色泽 color of cooked rice 大 米 蒸煮后,米 饭 的 颜色 和 表面 对 光反射 的程 度。3.13 米饭外观 appearance of cooked rice 大 米 蒸煮后,米 饭 所 呈现 出的 色泽、亮 度、透 明 度及 米 粒 的 完整性。3.14 米饭气味 smell of cooked rice 大 米 蒸煮后,米 饭散发 出的 香气、异味或无味。4 鉴评原则 4.1 设定对照 设 定明、暗两个 对照。4.2 盲评 评 比 过 程 中 隐 去 参 评品种的 名称,随机编排参 评品种 试 样及煮 饭锅编号。4.3 分类赋分 采 用 百分制。见附录 A。4.4 分值确定 碾 米品质、外观 品质、蒸煮 品质、营养 品质、食 味 品质 五项 评 分之 和 为 品种品质的 综合分值。4.5 名次确定 以 综合分值 的 高低确 定 名次;综合分值相等 时,以 食 味 评定 分值 的 高低确 定 名次 的 先 后。5 鉴评程序 5.1 组建评审机构 5.1.1 鉴评办公室 设在 省 级 农业主 管部门,负 责 优质食用稻米鉴评 活 动 的 组织、管 理、结果 发 布 以及 技术评定 机 构 的组建。5.1.2 技术评定机构 5.1.2.1 综合鉴评组 由 9人 以 上 组 成。涵 盖 省 内 有 关水 稻 育 种、栽培、推广、生产、教 学、稻米 加工、市场 营 销 以及 行 政 管 理 等 人员,负 责初 评、综合 评 价及 名次确 定。DB22/T 1971 2013 4 5.1.2.2 田间鉴评组 由 5人 以 上 组 成。涵 盖 有 关水 稻 育 种、栽培、推广 以及 行政 管 理 人员,负 责 样 品 真实 性、纯 度 鉴评。5.1.2.3 食味鉴评组 由不 同 性 别、不 同年龄段 的 11-13人 组 成。负 责 食 味 鉴评并 将 评定 结果 提 供 给 综合 鉴评 组,鉴评 期间 不 允许吸烟。5.2 鉴评 5.2.1 内容 由 田间 鉴评和品质鉴评 两部分 组 成。田间 鉴评 包括样 品的 形态、抗 性等 的 真实 性 鉴定和 纯 度 鉴定,品质鉴评 包括 品种的 碾 米品质、外观 品质、蒸煮 品质、营养 品质和食 味等 品质评定。5.2.2 田间鉴评 遵循 4.2的原则,由 田间 鉴评 组 以 品种 审 定 材料 为依据,通 过 核 对 田间形态特征、抗病虫 性 和 抗倒 伏 性等 鉴评 试 样 的 真伪。经 鉴定 为 真实 的,进 入初 评 环节。5.2.3 初 评 根 据 省、部 级以 上 具 有 资 质的单位出 具 的品质 检验 报告,由 综合 鉴评 组 对 参 评品种的 碾 米、外观、蒸煮、营养 品质 等 进 行初 评、筛 选,确 定 参 加 食 味 鉴评品种 数 量。初 评评 分表见附录 B。5.2.4 食味鉴评 遵循 4.1、4.2和 4.3的原则,由食 味 鉴评 组 对 试 样 进 行 食 味 品质鉴评并 赋 分。食 味 鉴评评 分表见附 录 C。5.2.5 综合评 价 遵循 4.4的原则,进 行 综合 评 价。综合 评 分表见附录 D。5.3 确定名次 遵循 4.5的原则,确 定 名次。鉴评 名次表见附录 E。5.4 发布 由省 级 农业主 管部门 向社 会 发 布获 得 吉林省本 届 优质食用稻米品种 名 单。6 技术 要求 6.1 取样 6.1.1 原则 应 遵循 下列原则:试 样 具备 参 评品种本 身特 性。试 样 纯 度 98%。无 检 疫 性 病虫害。DB22/T 1971 2013 5 净度 90%。6.1.2 方法 6.1.2.1 在单个 品种 面积不小于 100 m2,且生长正常的 田 块,完全成熟后梅花 法 取样 5点,每点收获8 m2,总收获面积不小于 40 m2。6.1.2.2 样 品 充 分 混 合 后自然晾晒,水 分 降至 15%左右脱 粒。随 机 抽取 20 kg稻 谷。6.2 品质 检验 6.2.1 碾 米品质 糙 米 率、整 精 米 率检验 应按 NY/T 83-1988中 4.1、4.3执行。6.2.2 外观品质 透 明 度检验 应按 NY/T 83-1988中 5.3执行;垩 白粒率、垩 白度检验 应按 GB/T 17891-1999中 6.2、6.3执行。6.2.3 蒸煮 品质 直链淀粉含量检验 应按 GB/T 15683-2008执行;胶 稠 度检验 应按 GB/T 17891-1999中 附录 A执行。6.2.4 营养 品质 蛋白 质 含量检验 应按 NY/T 3-1982执行。6.3 食味品质 应按 GB/T 15682-2008及 下列要求 执行。6.3.1 器具 6.3.1.1 煮 饭用 具应为同一 品 牌、同一厂家、同一型号、同一批 次、加热均匀的煮 饭 锅。6.3.1.2 品 尝 用 具应为无毒、无 味 的不锈钢制 品。6.3.2 煮 饭 应按下列要求 执行:米 水 比 例 1:1.35-1:1.45。煮 饭 前需将 试 样 在 室温条 件下(22-25)下 浸泡 40 min。蒸煮 结束 后 应 保温 10 min再 品 尝。6.3.3 品 尝 应按下列要求 执行:由食 味 鉴评 组 完 成。搅拌 均 匀 后 品 尝。品 尝 期 间 不 允许 饮酒、吸烟。品 尝 下 一 试 样 前,应用 纯 净 水 漱 去 口 中 的 残留 物。品 尝 冷饭 质 地,要 将 米 饭在 室温 下 放置 2 h后 进 行。DB22/T 1971 2013 6 6.4 评分标准 6.4.1 碾 米品质 见附录 A。6.4.2 外观品质 见附录 A。6.4.3 蒸煮 品质 见附录 A。6.4.4 营养 品质 见附录 A。6.4.5 食味品质 见附录 A。DB22/T 1971 2013 7 A A 附 录 A(规范性 附录)评分标准 表 A.1 评分标准 项 目 赋 分/分 分值/分 限 值 3 84%糙 米 率 3 1 84%10 69%7 66%4 63%碾 米品质/13分 整 精 米 率 10 1 63%10 5%8 5%10%6 11%20%垩 白粒率 10 4 21%30%7 1%5 1.01%3%3 3.01%5%垩 白度 7 1 5%3 1 外观 品质/20分 透 明 度 3 1 1 10 80mm 8 70.1mm 80mm 6 60mm 70mm 胶 稠 度 10 4 60mm 9 17.0%7 18%17.01%5 18.1%19.0%3 19.1%20.0%蒸煮 品质/19分 直链淀粉含量 9 1 20%3 7.0%2 7.0%8.0%营养 品质/3分 蛋白 质 含量 3 1 8.0%DB22/T 1971 2013 8 表 A.1 评分标准(续)项 目 赋 分/分 分值/分 限 值 7 好 5 中 粘性 7 3 差 5 好 4 中 松软 度 5 3 差 8 好 5 中 米 饭 适口 性 20 冷饭 质 地 8 2 差 7 好 5 中 光泽 7 3 差 3 好 米 饭色泽 10 颜色 3 1 差 10 好 7 中 米 饭外观 10 4 差 5 好 3 中 食 味 品质/45分 米 饭气味 5 1 差 注:食 味 品质 分值 为 扣除 食 味 鉴评 小 组 给出的 最 高分值 和 最 低分值 后 的 平均值。DB22/T 1971 2013 9 B B 附 录 B(规范性 附录)初 评评分 表 表 B.1 初 评评分 表 品种 编号:日期:年 月 日 项 目 赋 分/分 限 值 分值/分 得 分/分 84%3 糙 米 率 3 84%1 69%10 66%7 63%4 碾 米品质/13分 整 精 米 率 10 63%1 5%10 5%10%8 11%20%6 垩 白粒率 10 21%30%4 1%7 1.01%3%5 3.01%5%3 垩 白度 7 5%1 1 3 外观 品质/20分 透 明 度 3 1 1 80mm 10 70.1mm 80mm 8 60mm 70mm 6 胶 稠 度 10 60mm 4 17.0%9 17.1%18.0%7 18.1%19.0%5 19.1%20.0%3 蒸煮 品质/19分 直链淀粉含量 9 20%1 7.0%3 7.0%8.0%2 营养 品质/3分 蛋白 质 含量 3 8.0%1 综合 得 分 备 注 DB22/T 1971 2013 10 C C 附 录 C(规范性 附录)食味鉴评评分 表 表 C.1 食味鉴评评分 表 品种 编号:姓 名:性 别:年 龄:日期:年 月 日 项 目 赋 分/分 分值/分 评 价 得 分/分 7 好 5 中 粘性 7 3 差 5 好 4 中 松软 度 5 3 差 8 好 5 中 米 饭 适口 性 20 冷饭 质 地 8 2 差 7 好 5 中 光泽 7 3 差 3 好 米 饭色泽 10 颜色 3 1 差 10 好 7 中 米 饭外观 10 4 差 5 好 3 中 食 味 品质/45分 米 饭气味 5 1 差 综合 得 分 备 注 DB22/T 1971 2013 11 D D 附 录 D(规范性 附录)综合评分 表 表 D.1 综合评分 表 品种 编号:日期:年 月 日 项 目 分值/分 得 分/分 碾 米品质 13 外观 品质 20 蒸煮 品质 19 营养 品质 3 食 味 品质 45 综合 得 分 备 注 DB22/T 1971 2013 12 E E 附 录 E(规范性 附录)品种鉴评名次 表 表 E.1 品种鉴评名次 表 省 级农业主管部门:第 届 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 日期:年 月 日 品种 编号 品种 名称 综合 得 分 名次 备 注 _

注意事项

本文(优质食用稻米品种鉴评方法DB22/T 1971-2013.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