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总砷的测定DB61/T 902.5-2013.pdf
ICS 65.020 B 16 DB61 陕西省地方标准 DB 61/T 902.52013 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砷的测定 Determination of heavy metal in plant extracts Determination of arsenic 2013-12-30发布 2014-03-01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1/T 902.52013 I 前 言 本标准由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高华、王文瑞、蔡砚、张遴、董会生、王菡、王昌钊、梁靓。本标准由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61/T 902.52013 1 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属元素的测定 砷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植物提取物中砷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植物提取物中砷含量的测定。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2 化学试剂 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2002,NEQ ISO 6353-1:1982)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T 6682-2008,NEQ ISO 3696:1987)3 术语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植物提取物 plant extracts 以植物为原料,按照提取目的需要,经过物理化学提取分离过程,定向获取和浓集植物中的某一种或多种功效成分,而不改变其有效成分结构而形成的产品。4 原子荧光光谱法 4.1 方法提要 试样经酸消解后,在特定介质中砷生成砷化氢,由氩气载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在特制空心阴极灯照射下,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其荧光强度与测定元素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4.2 试剂和材料 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使用试剂均为优级纯,实验用水为GB/T 6682规定的一级水。4.2.1 硝酸。4.2.2 过氧化氢(30%)。4.2.3 高氯酸。4.2.4 氢氧化钾溶液(5 g/L):称取氢氧化钾 5.0 g,溶于水中,稀释至 1 000 mL。4.2.5 硝酸溶液(5+95):取 5 mL 硝酸慢慢加入 95 mL水中。4.2.6 硼氢化钾溶液(10 g/L):称取硼氢化钾 10.0 g,溶于 1 000 mL 氢氧化钾溶液(4.2.4)中,混匀。现用现配。DB61/T 902.52013 2 4.2.7 硫脲(50 g/L)+抗坏血酸(50 g/L)混合溶液:称取硫脲和抗坏血酸各 5.0 g,溶于水中,稀释至 100 mL,现用现配。4.2.8 砷标准贮备液(10 mg/L):直接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按 GB/T 602 规定制备。4.2.9 砷标准使用液(100 g/L):吸取砷标准贮备液(4.2.8)10.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4.2.4)至刻度。逐级稀释成每升含 100.0 g 砷的标准使用液。4.3 仪器和设备 所用玻璃仪器均需以硝酸(1+5)浸泡过夜,用水反复冲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4.3.1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4.3.2 天平:感量为 1 mg。4.3.3 微波消解仪。4.4 分析步骤 4.4.1 试样预处理。试样经破碎,过孔径为0.850 mm圆孔筛,混匀备用。4.4.2 试样消解(可根据实验室条件选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消解)4.4.2.1 微波消解:称取约 0.3 g0.5 g(精确至 0.001 g)样品于 100 mL 聚四氟乙烯消解罐中,加4 mL 浓硝酸(4.2.1),2 mL 过氧化氢(4.2.2),2 mL 水,轻轻摇匀,放置 2 h,按附录 A 的条件进行消解。消解结束后,溶液呈无色或淡黄色,取出消解罐,用水少量多次洗涤消解罐,洗液合并于 25 mL容量瓶中,加 5 mL 硫脲和抗坏血酸溶液(4.2.7),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4.4.2.2 混酸湿法消解:称取试样 0.5 g1.0 g(精确到0.001g)于锥形瓶中,放数粒玻璃珠,加20 mL 硝酸(4.2.1),加漏斗于电热板上加热,待红棕色烟冒尽,再加 2 mL 高氯酸(4.2.3)直至冒白烟,继续加热至近干。加 2.5 mL硝酸(4.2.1),并用少量水冲洗漏斗和锥形瓶,低温加热,此时消化液呈无色透明或略带黄色,放冷,用水少量多次洗涤锥形瓶至 25 mL或 50 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混匀备用。同时作试剂空白。4.4.3 测定 4.4.3.1 仪器条件: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参考条件为光电倍增管负高压 260 V,砷灯电流 70 mA,原子化器高度 8 mm,载气流速 400 mL/min,屏蔽气流量 800 mL/min,读数方式:峰面积,读数时间 9 s。4.4.3.2 标准曲线的制作:吸取砷标准使用液溶液(4.2.9)20.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入 20.0 mL硫脲-抗坏血酸混合溶液(4.2.7),加入 3 mL 硝酸(4.2.1),加水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含砷为20 g/L,用该溶液作为主标液。选择 0 g/L、2.0 g/L、4.0 g/L、8.0 g/L、16.0 g/L、20.0 g/L,用自动进样的方式测得其吸光值并求得吸光值与浓度关系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绘制标准曲线。4.4.3.3 试样测定:分别测定试剂空白溶液和试样溶液的荧光强度,从标准曲线上求得试样溶液中砷的含量。4.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砷含量按式(1)进行计算:10()1000ccVXm.(1)DB61/T 902.52013 3 式中:X 试样中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1c 测定样液中砷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g/L);0c 空白液中砷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g/L);V 试样消化液定量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4.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平行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大于算术平均值的10%。本方法的检出限为:砷0.01 mg/kg。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5.1 方法提要 试样经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在一定浓度范围,砷离子强度与待测元素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内标法定量。5.2 试剂与材料 5.2.1 同 4.2.14.2.2,4.2.5,4.2.8。5.2.2 内标锗贮备液(10 mg/L):直接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按 GB/T 602 规定制备。5.2.3 砷标准使用液(500 g/L):吸取砷标准贮备液(4.2.8)5.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4.2.4)至刻度。5.2.4 内标锗使用液(1 mg/L):吸取内标锗贮备液(5.2.2)10.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4.2.4)至刻度。5.3 仪器和设备 5.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5.3.2 同 4.3.24.3.3。5.4 分析步骤 5.4.1 试样预处理 同4.4.1。5.4.2 试样消解 同4.4.2.1。5.4.3 标准系列制备 DB61/T 902.52013 4 分别吸取砷标准使用液(5.2.3)0 mL,0.50 mL,1.0 mL,2.0 mL,4.0 mL,8.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4.2.4)稀释至刻度,此标准工作溶液中砷浓度分别为0 g/L,2.5 g/L,5.0 g/L,10.0 g/L,20.0 g/L,40.0 g/L。5.4.4 测定 5.4.4.1 仪器条件:应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仪器参考条件参见附录 A。5.4.4.2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标准空白溶液,不同浓度的镉标准工作溶液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加入内标锗使用液(5.2.4),在选定的仪器参数下,绘制标准曲线。5.4.4.3 试样测定:分别吸取试样空白溶液、试样溶液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线加入内标锗使用液(5.2.4),在选定的仪器参数下,采用内标校正定量分析方法测定。超过线性范围则应用硝酸溶液(4.2.4)稀释后再进样分析。5.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砷含量按式(2)进行计算:10()1000ccfVXm.(2)式中:X 试样中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1c 测定样液中砷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g/L);0c 空白液中砷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g/L);f 试样溶液稀释因子;V 试样消化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5.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6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6.1 方法提要 试样经硝酸-过氧化氢微波消解后,注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在一定浓度范围,砷离子强度与待测元素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6.2 试剂与材料 6.2.1 同 4.2.14.2.2,4.2.5,4.2.8。6.2.2 砷标准使用液(2.5 mg/L):吸取砷标准储备液(4.2.8)5.0 mL 于100 mL 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4.2.4)至刻度。6.3 仪器和设备 DB61/T 902.52013 5 6.3.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6.3.2 同 4.3.24.3.3。6.4 分析步骤 6.4.1 试样预处理。同4.4.1。6.4.2 试样消解。同4.4.2.1。6.4.3 标准系列制备。分别吸取砷标准使用液(6.2)0 mL,0.50 mL,1.0 mL,2.0 mL,4.0 mL,8.0 mL于100 mL容量瓶中,加硝酸溶液(4.2.4)稀释至刻度,此标准工作溶液中砷浓度分别为0 mg/L,0.0125 mg/L,0.025 mg/L,0.050 mg/L,0.10 mg/L,0.20 mg/L。6.4.4 测定。6.4.4.1 仪器条件:应根据各自仪器性能调至最佳状态。仪器参考条件参见附录 A。6.4.4.2 标准曲线绘制:分别吸取标准空白溶液,不同浓度的砷标准工作溶液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在选定的仪器参数下,以砷元素的浓度为横坐标,以砷元素强度值为纵坐标分别绘制标准曲线。6.4.4.3 试样测定:分别吸取试样空白溶液、试样溶液导入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中,在选定的仪器参数下,进行定量测定。6.5 分析结果的表述 试样中砷含量按式(3)进行计算:1000)(0 1 mV c cX.(3)式中:X 试样中砷含量,单位为毫克每千克(mg/kg);1c 测定样液中砷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g/L);0c 空白液中砷含量,单位为微克每升(g/L);V 试样消化液总体积,单位为毫升(mL);m 试样质量,单位为克(g)。以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6.6 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0%。6.7 检出限及回收率 DB61/T 902.52013 6 方法检出限及样品添加回收率见表1。表1 方法检出限及样品添加回收率 方法 检出限/(mg/kg)回收率/%第一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 0.001 90.0111.0 第二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0.02 87.5105.0 第三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0.3 86.0103.5 注:样品称样量为0.50 g,定容体积为25 mL。DB61/T 902.52013 7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参考工作条件 A.1 微波消解参考条件见表 A.1。表A.1 微波消解参考条件 步骤 升温时间/min 温度/保持时间/min 1 7 120 3 2 7 160 4 3 10 180 20 A.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操作参考条件见表 A.2。表A.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操作参考条件 项目 要求 雾化器流速/(L/min)0.92 辅助气流速/(L/min)1.20 等离子体气流速/(L/min)15.0 透镜电压/V 6.25 射频功率/W 1250 模拟电压/V-1650 脉冲电压/V 700 元素的质荷比 75 内标元素 Ge 74 A.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操作参考条件见表 A.3。表A.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操作参考条件 项目 要求 分析谱线波长/nm 189.0 射频功率/W 1150 雾化器流速/(L/min)1.00 辅助气流速/(L/min)1.50 等离子体流速/(L/min)15.0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