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中涡1号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1599-2012.pdf

  • 资源ID:181754       资源大小:500.86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中涡1号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1599-2012.pdf

ICS 65.020.40 B 64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992012 中涡 1号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enical Guideline of High Yield of Zhongwo NO.1 Poplar Plant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2-23发布 2012-03-23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599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涡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涡阳县林业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林业标准委员会归口管理。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安徽省涡阳县林业局、涡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新生、郭复明、潘晓露、高本坤、张剑、张胜、吕晓为、刘芳。DB34/T 15992012 1 中涡1 号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中涡 1 号杨丰产栽培过程中的育苗、栽培、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中涡 1 号杨树的培育、丰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皖D/LY 02 苗木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中涡 1 号杨 系中国林科院黄东森、安徽省林科所于光明等和涡阳县林科所李玉坦等合作,利用 I-69 杨I-63杨杂交,实施家系选择育种的方式,培育而成的一个美洲黑杨品种。3.2 四大一深 根据杨树的生物学特性,杨树造林时推行“四大一深”科学栽植法:即大穴,挖 0.8 m1 m见方栽植穴;大苗,选择苗高 4 m、地径 3.5 cm 以上的苗木;大株行距,营造片林时,每公顷栽植株数控制在 3004500 株;大水,栽植时浇足;深栽,要求栽植深度 60 cm 以上。4 苗木培育 4.1 圃地建立 4.1.1 圃地选择 DB34/T 15992012 2 选择交通方便、有水源、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厚度 0.8 m 以上,地下水位 1.5 m 以下,pH值 6.58.0 的沙壤土、壤土或轻粘壤土。4.1.2 苗圃整地 秋冬季深耕,耕作深度 25 cm 以上;翌年早春耕作与施基肥、土壤消毒同步进行;扦插育苗前,可随耕随耙,及时整平、压实。4.1.3 土壤处理 4.1.3.1 地下害虫 用内吸性强的有机磷药剂 22.5 kg/hm245 kg/hm2,按 1:30 比例加入细土配成毒土,均匀撒于土壤中。4.1.3.2 土壤消毒 苗圃作床时,用内吸性强的杀菌剂按 1:50 比例配成毒土,均匀撒于苗床上。4.1.3.3 土壤酸碱度 土壤的 pH 值大于 8 的碱性土壤,施硫酸亚铁 75 kg/hm2150 kg/hm2。4.1.4 施用基肥 基肥用量应依据圃地肥力状况,一般施农家肥 90000 kg120000 kg/hm2,或者饼肥 2250 kg3000 kg/hm2 加磷肥 450 kg/hm2750 kg/hm2。4.1.5 苗圃作床 苗床为南北走向,床面宽 1.5 m;床长 20 m30 m;床间步道 30 cm40 cm;床高 15 cm。4.2 穗条扦插 4.2.1 选条制穗 春季萌芽之前采条,从采穗圃或一年生苗圃地采集,选择生长健壮、侧芽饱满、木质化程度高、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一年生苗干。以中段最好,每个插穗保留 3 个以上侧芽,长度 12 lm15 lm;上切口平切,切口距芽 1.0 cm1.2 cm,下口斜切(切成楔形)或平切,斜切时切口斜面上端距芽 0.3 cm。制穗后捆扎,每捆 50 根或 100 根。4.2.2 穗条储藏 把制成捆的穗条埋藏于湿砂中储藏或放入清水中浸泡。4.2.3 扦插育苗 扦插时间为 3 月上、中旬,最迟 3 月下旬。扦插前将插穗放入清水中浸泡 12 天,将插穗垂直向下插入土壤,扦插深度为插穗上端侧芽露出床面即可;株行距 40 cm40 cm 或 40 cm50 cm,4500052500 株/hm2。4.3 苗期管理 4.3.1 灌溉排水 DB34/T 15992012 3 土壤含水率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080,低于 60要灌溉,高于 80则要排水。4.3.2 松土除草 除草与松土同步,人工除草应连根拔除,松土一般在灌溉或雨后进行。4.3.3 追施肥料 采用沟施、撒施、浇施等方式,4 月中上旬沟施复合肥 300 kg/hm2450 kg/hm2,5 月中下旬施尿素 150 kg/hm2225 kg/hm2,6 月中下旬施尿素 225 kg/hm2300 kg/hm2,7 月中下旬施复合肥 375 kg/hm2525 kg/hm2。4.3.4 抹芽定苗 插穗侧芽生长到 8 cm10 cm 时,每株选留一根直立、旺盛的萌条,抹去其它萌条。定苗后,应根据苗木生长情况,再适时抹去苗干上的萌生侧枝。4.3.5 苗木平茬 培育两年根一年干苗木的,平茬时间 2 月下旬至 3 月上旬,平茬高度距床面 3 cm5 cm,基干上保留 23 个侧芽,抹芽定苗等与培育 10 苗相同。4.3.6 病虫防治 苗期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按附录 B 规定执行。4.4 苗木出圃 出圃两年根一年杆苗木出圃质量,按照 GB 6000 和皖D/LY 02 的规定达到一、二级标准。5 栽培管理 5.1 造林准备 5.1.1 林地选择 要选择立地条件好,土层较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洪水连续淹没期超过 60 天以上和岗地的山顶、山脊等土地不宜选用。5.1.2 清障和整地 清除所有杂树和杂草;滩涂地造林前,开好排水沟。5.1.3 苗木调运 选择无病虫危害的壮苗,应就近调苗,起苗后尽快运往造林地点。5.1.4 苗木浸泡 栽植前将苗木基部一半放入流动的水中,浸泡时间 3 天7 天。5.1.5 选择壮苗 四旁造林选择一级标准苗,堤坝等大面积造林苗选用一、二级苗木均可。DB34/T 15992012 4 5.2 造林密度 依据培育的材种,选择合理的造林密度。见附录 A。5.3 栽植技术 5.3.1 四大一深栽植 采取挖大穴、选大苗、实行大株行距栽植、栽植时浇大水、栽植要深。5.3.2 栽植季节 宜在 3 月中旬进行。5.4 抚育管理 5.4.1 除草 造林后的第一、二年,每年除草松土两次,56 月和 89 月各 1 次。第三年除草松土 1 次。实施林粮间作的要全面除草松土,也可以耕代抚,一般松土的深度 10 cm25 cm。5.4.2 中耕 采取翻耕林地的方法进行,耕地深度一般 10 cm25 cm。每年至少要对林地中耕松土 1 次。时间可在秋末冬初,结合翻压落叶一起进行,或在生长季节结合除草进行。5.4.3 除萌 栽植后的前 3 年结合除草松土,把主干上多余的萌条剪除。5.4.4 施基肥 施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也可混合少量的磷肥作基肥,采用开沟施肥。5.4.5 追肥 追肥以氮肥为主,磷钾肥为辅。施氮肥 750 kg/hm2,磷肥 450 kg/hm2。a)当年新植树:5 月下旬、6 月下旬或7月上旬分 3 次施肥,采用开沟或开穴环状埋肥法。b)3 年前幼树:在根际 1 m 左右周围开沟,把肥料施到沟内。c)3 年后幼树:在 2 m 左右开沟,将肥料深埋 10 cm15 cm。5.4.6 灌溉 干旱季节采用沟灌、滴管或渗灌进行灌溉。5.4.7 修枝 栽植后的前 3 年,以除去主干基部多余的萌条,修除主干的竞争枝为主;造林的第 4 年开始修去树冠最下层的一轮侧枝,并尽可能保留小枝,以后每隔 2 年修去一轮大侧枝,基本上要保持 2/3 的树冠,连续进行 34 次修枝,使无节干材能达到 8 m 或 8 m 以上。5.4.8 病虫害防治 按附录 2 规定执行。DB34/T 15992012 5 5.4.9 间伐 5.4.9.1 造林密度公顷 900 株以上的,不宜间伐。5.4.9.2 造林密度公顷 525900 株的,间伐强度 1/2 或 1/3。DB34/T 15992012 6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林地类型、杨树密度和培育材种表 表A.1 林地类型、杨树密度和培育材种表 林 地 类 型 行道树 堤坝林 环村林 培育 材种 造纸材、纤维板材 造纸材、纤维板材 造纸材、纤维板材、农用材 造纸材、纤维板材、农用材 纤维板材、农用材 纤维板材、农用材 胶合板材、火柴梗材 胶合板材、火柴梗材 胶合板材、火柴梗材 株行距(m)23 33 25 34 35 2.56 36 45 56 单株营养面积()6 9 10 12 15 15 18 20 30 每667栽植株数 111 74 66 55 44 44 37 33 22 DB34/T 15992012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病虫害防治技术 表B.1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害 症状及危害 防治方法 黄化病 多发生在偏碱圃地,一般为缺铁症,先期表现为苗木上端叶片由绿变黄,后发展至整株,叶片较正常叶片薄,遇强光照射时叶片焦边,影响苗木生长,严重时可造成苗木死亡,平茬苗表现较重。可用 0.3硫酸亚铁(黑矾)加 0.5尿素液喷雾,也可用螯合铁粉剂 20003000 倍叶面喷雾,每隔 710 天喷一次,23 次即可。小叶病 主要是土壤缺锌或是土壤中锌盐不能转化利用,造成苗木叶片变小、变厚,在遇大风雨时,常造成落叶,形成一段无叶的光腿枝或干,影响苗木正常生长。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加强肥水管理。发病前在苗干上喷施 3的锌肥+3尿素溶液。杨树黑斑病 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夏秋季节,阴雨连绵、光照不足、空气湿度大,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导致杨树黑斑病大面积暴发流行。该病一般发生在叶片及嫩梢上,以危害叶片为主,发病严重时,整个叶片变成黑色,造成杨树病叶可提早脱落 2 个月,严重削弱了树势。采用 1:1:125-170 的波尔多液;65杀菌剂可湿性粉剂 100500 倍液+0.3尿素+0.3磷酸二氢钾混合液,710 天 1 次,喷药应均匀。拟茎点溃疡病 多半发生在杨树地际以上的主干和分枝上。发病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而导致植株枯死。起苗后苗木一定要妥善保管好,不使苗木大量失水;造林时用底水泥浆和截头法栽植,提高造林成活率;发病幼树在发病高峰期前的 4 月底或 5 月初,对发病部位进行喷洒和涂干防治。药剂可用内吸性强的杀菌剂 200 倍稀释液,喷涂12 次均可。DB34/T 15992012 8 表B.1(续)虫害 症状及危害 防治方法 天牛 主要有桑天牛和光肩星天牛,以幼虫蛀食树干,为害轻的降低木材质量,严重的能引起树木枯梢和风折。插毒签方法:在天牛幼虫期,把毒签插入到天牛的排粪孔内。打孔注药法:,利用钻在树干 1.5 m 处,沿树干倾斜 45 度角打 46 个孔,孔深为 1015,孔径 1。用药量为胸径 812 的注入 100 倍 30有机磷内吸剂溶液 10 ml。药剂喷雾法:在天牛成虫羽化初期,用微粒胶囊制剂 400 倍液,对枝干进行喷雾。药包爆破法:在天牛成虫期,用专用布撒装置向遭天牛危害的林内发射杀灭天牛的药包。食叶害虫 主要有杨扇舟蛾、杨小舟蛾、杨黄卷叶螟、杨二尾舟蛾和刺蛾,主要以幼虫取食植株的叶片,影响植株正常生长。610 月份,特别在 8 月份危害严重时,可采用 80有机磷农药 800 倍液或生物制剂 800-1000 倍进行喷雾防治。草履蚧 以若虫和雌成虫常成堆聚集在芽腋、嫩梢、叶片和枝杆上,吮吸汁液危害,造成早期落叶和枝梢枯死;危害严重时,可造成杨树的幼树死亡。缠塑料胶带:若虫上树前,在树干 50-100 cm 处,先用湿泥抹一圈 46 cm 的环形带(注意要涂抹平整),然后用 510 cm 宽的塑料胶带在湿泥上缠绕一圈。扎塑料布:若虫上树前,在树干基部,用 50 cm 宽的新塑料布缠绕一圈,下端用泥土压实,上端用胶带封口。涂油环:若虫上树前,取废机油、黄油按 4:1 比例混合均匀,然后取混合液在树干上涂 1020 cm 宽的隔离带。农药喷雾法:适用于 12 龄若虫期,选择下面农药:20有机磷制剂、蚧螨灵、菊酯类的农药等,再加入有机硅渗透剂,进行叶面、树体喷洒。打孔注药法:适合于大树。3 月中旬以后,在树干基部,打孔 23 个,注射 20有机磷制剂原液,每 10 cm 粗的胸径,用药 68 ml。_

注意事项

本文(中涡1号杨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1599-2012.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