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坡面生态防护设计规范DB15/T 953-2016.pdf

  • 资源ID:181611       资源大小:1.26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坡面生态防护设计规范DB15/T 953-2016.pdf

ICS 93.080 P66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953 2016 内蒙古自 治区公路 坡面生态 防护设计 规范 Design Specification for Highway Slope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2016-01-15 发布 2016-04-15 实施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15/TXXXX XXXX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坡 面生 态防 护设 计原 则.2 5 一 般规 定.2 6 坡 面勘 察.3 7 坡 面总 体设 计.3 8 坡 面植 生层 设计.4 9 坡 面植 被恢 复设 计.5 附录 A(规范 性附 录)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区 域划 分图.7 附录 B(资料 性附 录)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分 区特 征表.8 附录 C(规范 性附 录)坡面勘 察表.10 附录 D(规范 性附 录)坡面坡 率设 计要 求表.12 附录 E(规范 性附 录)阴坡植 生层 厚度 设 计 要求 表.13 附录 F(规范性 附录)阳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表.14 附录 G(规范 性附 录)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生 态防 护常用 植物 及其 分类 表.15 DB15/TXXXX XXXX II 前 言 本标准 依据 GB/T 1.1 2009 给出的 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内 蒙古 自治 区交 通运输 厅提 出 并 归口。本标准 起草 单位:内 蒙古 高等级 公路 建设 开发 有限 责任公 司、国家 环境 保护 创面生 态修 复工 程技 术中心、路域 生态 工程 有限 公司。本标准 主要 起草 人:刘 凤 林、王新 民、崔 琳、张志 耕、赵英、卜庆 国、张姣、闫禄、张 春禹、尹峰、景志远、刘 立波、高 明清、段高 旗、毕涛、曹 燕、刘学义、李 铎。本标准 为首 次发 布。DB15/TXXXX XXXX 1 内 蒙古自 治区公路 坡面生 态防护设 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内 蒙古 自治 区公路 坡面 生态 防护 的术 语和定 义、坡面 生态 防护 设计原 则、坡面 生态 防护一般 规定、坡 面勘 察、坡面生 态防 护 总 体设 计、坡面植 生层 设计、坡 面植 被恢复 设计 要求。本标准 适用 于内 蒙古 自治 区(干 旱 区(区)除 外)公路土 质、岩土 混 合质 地 和石质 坡面 的生 态防护设计。本 标准 所适 用的 公路 坡面 是按GB 50330 和DB15/T 473 评估 后的 稳定 坡面。本 标准 主要 针对 内蒙 古自 治区公 路坡 面的 生态 防护 设计,其他 相关 领域 坡面 生 态防护 工程 设计 可以参照本 规范。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 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5084 农田灌 溉水 质标 准 GB 15618 土壤环 境质 量标 准 GB 50330 建筑边 坡工 程技 术规 范 GB/T 1.1 2009 标准化 工作 导则 DB15/T 473 内蒙古 自治 区公 路路 堑边 坡 设计 规范 3 术语 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3.1 植生层 vegetation-supporting layer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中 人工 构建于 坡面 供植 被生 长的 基质材 料层,其 主要 成分 为 土壤和 人工 添加 的辅助植生 混合 基材。3.2 坡面质 地 slope texture 坡面土、石 结构 构成,分 为土质 坡面、岩 土混 合质 地坡面 和石 质坡 面。3.3 坡 向 slope aspect 坡面法 线在 水平 面上 的投 影 方向。3.4 DB15/TXXXX XXXX 2 锚网 anchor net 一种利 用金 属材 料编 制成 的网状 防护 设备。3.5 锚杆 rock bolt 锚固在 坡 体 坡面 起支 护、固定作 用的 钢筋。4 坡面生态 防 护设 计原 则 4.1 安全性 原则 4.1.1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实施 不 得对坡 面的 稳定 性产 生不 良影响。4.1.2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实 施不 得产生 次生 地质 灾害 与次 生环境 污染。4.2 因地制 宜原 则 4.2.1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设 计 须 充分结合 当 地生 态环 境状 况。4.2.2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设 计 须 充分考 虑当 地的 立地 条件。4.3 协调性 原则 4.3.1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恢 复后 的坡面 植被 群落 结构 须与 周边自 然植 被相 协调。4.3.2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恢复 后 的坡面 植被 景观 须与周 边 自然 景 观相 协调。4.4 稳定性 原则 4.4.1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须 充分 考虑工 程长 期稳 定性。4.4.2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须 充分 考虑 植 物群 落正向 演 替。4.5 经济性 原则 4.5.1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 设 计须 充分考 虑 建 设造 价经 济、合理、可行。4.5.2 坡面生 态防 护工 程设 计须 充分考 虑工 程建 成后 的养 护、维 护成 本。5 一般规 定 5.1 坡面分 类 5.1.1 坡率。根据 坡率,边坡 分 为缓坡、次 陡坡、陡 坡、特陡坡,分 类方 法见 表 1。表1 边坡分 类表 坡面类型 缓坡 次陡坡 陡坡 特陡坡 坡率 1:1.5 1:1.5,1:1 1:1,1:0.75 1:0.75 5.1.2 质地构 成。根据 坡面 土、石结构 构成,坡 面分 为土 质坡面、岩 土混 合质 坡面 和 石质 坡面,分 类方法见 表 2。DB15/TXXXX XXXX 3 表2 坡面质 地分 类表 坡面质地 土质坡面 混合质地坡面 石质坡面 砾石含量 3 0%30%70%70%5.1.3 坡向。根据 坡面 朝向,坡 面分为 阳坡 和阴 坡,分类 方法见 表 3。表3 坡向分 类表 坡面类型 阳坡 阴坡 坡向 西南 30 南东 60 南西 60 北 东南 30 坡向跨度 120 240 5.2 坡面生 态防 护自 然区 划 5.2.1 为区分 不 同 区域 自然 地理 条件对 公路 坡面 设计 影响 的差异 性,将内 蒙古 地区 坡面按 区域 分为 严寒区坡 面(区)、半湿 润区坡 面(区)、半干 旱区坡 面(区)和 干旱 区坡面(区)。5.2.2 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区 域划 分见附 录 A,内蒙 古自 治 区坡面 分区 特征 表见 附录 B。6 坡面勘 察 6.1 气象 调 查内 容包 括:年最 大降水 量、最低 气温、最 高气温、年 积温、无 霜期、年均 蒸发 量等。6.2 地形地 质调 查内 容包 括:坡率、坡向、坡 高、坡级、坡面 岩性、坡 面质 地构 成、坡 面稳 定性 等。6.3 植被与 环境 调查 内容 主要 包括:植被 调查(植 被类 型、植 物种 类、乔灌 草比 例、覆 盖度)、土壤(含水 量、pH、养分、质 地、容 重、孔隙 度)等。6.4 工程设 计状 况调 查内 容主 要包括:边 坡工 程设 计情 况、坡 体稳 定性 状况、坡 体支护 方式、工 程截排水设 计。6.5 坡面勘 察表 见附 录 C。7 坡面总 体设 计 7.1 表土剥 离设 计。公路 建设 开挖前 须将 不小 于 20cm 表土进 行剥 离,剥离 的表 层土不 能即 时用 于生态防护 的,须选 择适 宜的 场地进 行集 中堆 存,并采 取覆盖、围 挡等 措施 防止 水土流 失。表土 剥离 厚 度 见表 4。表4 表土剥 离厚 度 表 区域 区 区 区 剥离厚度(cm)2025 2030 2040 7.2 坡体稳 定性 设计。坡 体要 求断层 面、错动 面等 结构 面的方 向与 坡面 的方 向相 反,坡 面不 会沿 结构面或错 动面 滑移,其 稳定 性符 合 DB15/T 473 的 规定。7.3 坡面截 排水 设计。坡面 截 排水设 计应 符 合 DB15/T 473 的 规定。7.4 坡体坡率 设 计。坡面 进行 生态防 护坡率 设 计要 求见 附录 D。7.5 适用技 术设 计。技术 选用 须结 合 坡面 实际 情况 综合 考量,技术 适用 性见 表 5;其他 相关 技术 可以根据技 术原 理选 用,为确 保技术 的可 行性,实 施前 须对技 术进 行充 分论 证,必要时 进行 小试。DB15/TXXXX XXXX 4 表5 坡面植 被恢 复技 术适 应性 表 技术类别 技术名称 适应坡面 适应坡向 适应坡率 适应地区 喷附类生态防护技术 厚层基质喷附技术 土质/混合/石质 阴坡/阳坡 1:0.7 5 I、II、III 植生混凝土喷附技术 土质/混合/石质 阴坡/阳坡 1:0.7 5 I、II、III 有机混材喷附技术 土质/混合/石质 阴坡/阳坡 1:0.7 5 I、II、III 植生类生态防护技术 植生带技术 土质 阴坡 1:1 I、II、III 土质 阴坡/阳坡 1:1.5 I、II、III 植生袋技术 土质 阴坡 1:0.7 5 I、II、III 土质 阴坡/阳坡 1:1.5 I、II、III 植生毯技术 土质 阴坡 1:1 I、II、III 土质 阴坡/阳坡 1:1.5 I、II、III 栽植类生态防护技术 穴播技术 土质 阴坡/阳坡 1:1 I、II、III 穴栽技术 土质 阴坡/阳坡 1:1 I、II、III 8 坡面植 生层 设计 8.1 植生层 厚度 设计 8.1.1 植生层 厚度 须满 足所 建植 植被生 长需 要。8.1.2 阴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见附 录 E。8.1.3 阳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见附 录 F。8.2 植生层 稳定 性设 计 8.2.1 植生层 锚固 设计。喷 附类 生 态 防护 技术 构建 的植 生层 须采用 锚杆 与锚 网对 植生 层进行 锚固 处理;植生类 生态 防护 技术 与栽 植类生 态防 护技 术构 建的 植生层 须采 用锚 杆进 行锚 固处理。坡 率小 于 1:1.5 的土质坡 面如需 进 行锚 固设 计 参照 同坡 率混 合质 地坡 面进行。8.2.2 锚网设 计。锚网 网丝 直径 不 小于 0.2cm,网眼 不大 于 5.5cm 5.5cm,单位面 积质 量 不小 于 350g/m2,厚度不 小 于 1.4cm,抗 拉 强度 300500MPa 为宜。8.2.3 锚杆设 计。锚杆 应为 整体 锚杆,不得 焊接;主 锚杆 与辅锚 杆规 格参 数与 布设 密度要 求见 表 6。表6 主锚杆 与辅 锚杆 规格 参数 与布设 密度 要求 表 坡面质地 坡率 主锚杆(cm)辅锚杆(cm)密度(X+Y)/m2 长度 直径 长度 直径 土质坡面 1:1.51:1 30 1.2 20 1.0 0.3+1.2 1:11:0.75 30 1.2 20 1.0 0.3+1.2 混合质地坡面 1:1.5 30 1.2 20 1.0 0.2+0.8 1:1.51:1 30 1.2 20 1.0 0.3+1.2 1:11:0.75 30 1.2 20 1.0 0.3+1.2 石质坡面 1:1.5 30 1.2 20 1.0 0.2+0.8 1:1.51:1 40 1.2 25 1.0 0.3+1.2 1:11:0.75 40 1.2 25 1.0 0.3+1.4 注:X:主锚杆数量;Y:辅锚杆数 量。DB15/TXXXX XXXX 5 8.2.4 植生层 材料 设计。材 料须 具备良 好的 养分 条件,对 贫瘠植 生层 材料 可通 过添 加速效 或者 缓效 肥料的方 式改 善植 生层 养 分 状况;材料 具有 良好 的吸 水、保 水和 保肥 性能;材 料须具 备适 宜的 酸碱 度;材料须具 备良 好的 结构 特性;材料 对于 环境 胁迫(主要 指干旱、盐 碱化、冻融 等)须具有 良好 的缓 冲能 力;材料宜 具 备 良好 的微 生物 活性;选用 土壤 质量 符合 GB 15618 三级 标准 要求;施 工用水 水质 符 合 GB 5084要求。9 坡面植 被恢 复设 计 9.1 物种选 用 须 充分 考虑 植物 生理学、生 态学 特性 以适 应坡面 所在 地生 态环 境。9.2 须 针对 当地 生态 环境 条件,选用 环境 抗逆 性强 的物 种。9.3 植被恢 复选 用植 物种 子 应 易获取,工 程可 实施 性强。9.4 物种选 用 宜 以乡 土物 种为 主,外 来物 种选 用 不 应对 原有植 被具 有入 侵性。9.5 植物群 落构 建须 充分 考虑 不同植 被的 空间 分布,宜 乔、灌、草 相互 结合。9.6 植物群 落构 建须 充分 考虑 深根系 与浅 根系 植被 结合。9.7 宜选用 生长 迅速、易 形成 盖层、根系 发达 植物。9.8 恢复后 的植 物群 落景 观同 周边自 然景 观融 合。9.9 植被恢 复物 种选 用须 充分 考虑 表 7 所 列的 限制 性生 态因子 的限 制作 用。表7 坡面植 被恢 复限 制性 生态 因子表 区域 坡面 质地 坡向 干旱 低温 贫瘠 根系护坡 盐碱化 光照 生长期 热量 区 土质 阴坡 否 是 否 是 否 极少 极短 极少 阳坡 否 是 否 是 否 较少 较短 较少 混合质地 阴坡 否 是 否 是 否 极少 极短 极少 阳坡 否 是 否 是 否 较少 较短 较少 石质 阴坡 否 是 是 是 否 极少 极短 极少 阳坡 否 是 是 是 否 较少 较短 较少 区 土质 阴坡 否 是 否 是 是 极少 适中 较少 阳坡 是 是 否 是 是 较多 适中 较多 混合质地 阴坡 否 是 是 是 是 极少 适中 少 阳坡 是 是 是 是 是 较多 适中 较多 石质 阴坡 否 是 是 是 是 极少 适中 少 阳坡 是 是 是 是 是 较多 适中 较多 区 土质 阴坡 否 否 否 是 是 极少 适中 少 阳坡 是 否 否 是 是 较多 适中 较少 混合质地 阴坡 否 否 是 是 是 极少 适中 少 阳坡 是 否 是 是 是 较多 适中 较多 石质 阴坡 否 否 是 是 是 极少 适中 极少 阳坡 是 否 是 是 是 较多 适中 较多 DB15/TXXXX XXXX 6 9.10 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生 态防 护 常用 植物 及其 分类 见附 录 G;G 表 未列 出的 其他 植 被选用 须结 合其 生物学特 性对 其可 行性 进行 充分论 证。DB15/TXXXX XXXX 7 附 录 A(规范 性附 录)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区 域划 分图 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区 域划 分如 图A.1 所 示。图 A.1 内蒙 古 自 治区 坡 面区域 划分 图 说明:区 严寒区坡面,范围包括呼伦贝尔市东北大部、兴安盟北端,分为两个亚区。-1 区连续多年冻土区,范围包括呼伦贝尔市的北部山区一带;-2 区岛状多年冻土区,范围包括呼伦贝尔市大兴安岭低山丘陵一带。区 半湿润区坡面,范围包括呼伦贝尔市东南端、兴安盟大部、通辽市、赤峰市大部,分为两个亚区。-1 区沙地沙化区,位于突泉至布敦化段、通辽市科尔沁沙地一带;-2 区低山丘陵区,位于兴安盟东南端、通辽市大部、赤峰市大部。区 半干旱区坡面,范围包括呼伦贝尔市西端部、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大部,分为四个亚区。-1 区河套平原区,位于巴彦淖尔市南部、鄂尔多斯市北部黄河沿岸一带;-2 区黄土高原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南部一带;-3 区低山丘陵区,位于阴山山系地区 巴彦淖尔盟中部山区、包头地区、呼和浩特大青山山区、乌兰察布市山区;-4 区蒙古高原区,位于巴彦淖尔市北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西端。区干 旱区坡面,范围包括阿拉善盟全区、巴彦淖尔市西 端。DB15/TXXXX XXXX 8 A A 附 录 B(资料 性附 录)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分 区特 征表 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分 区特 征 如表B.1 所示。表 B.1 内蒙 古自 治区 坡面 分区特 征表 一级分区 二级分区编号 范围 地貌及气候特征 地质岩性特征 坡面破坏形式 严寒区-1 连续多年冻土区 呼伦贝尔市北端 以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和中山为主 以棕粘性土、砂性土、粗粒岩为主 冻融、冻胀破坏-2 岛状多年冻土区 呼伦贝尔市大部 大兴安岭山地纵贯全境中部,是构成全盟地貌的主体,以湿润重丘、低山和中山为主。冬季寒冷漫长,昼夜温差大,无霜期短,降水量不 多,降水期多集中在 7 月8 月 土质以黏性土和砂性土为主,岩性以花岗岩和凝灰岩为主 冻融、冻胀破坏 半湿润区-1 沙地沙化区 突泉至布敦化段,通辽市科尔沁沙地、经棚至大板段 突泉至布敦化段位于科尔沁右翼中旗,处于横穿大兴安岭的霍林河谷地带,科尔沁沙地位于通辽市南部 突泉至布敦化段为山谷风口汇集区域,是沙丘发育区 沙埋破坏-2 低山丘陵区 兴安盟东南端、通辽市大部、赤峰市大部 地处大兴安岭中段,属中低端丘陵区。山地面积约占全盟总面积的 90%,平原为嫩江西岸平原,约占总面积的 10%。处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四季分明,地区差异显著 沿线出露地层以第四季及侏罗系地层为主,岩性以燕山期花岗斑岩为主,基岩局部风化较强烈,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土质以黏性土、粉质砂、碎石土及河流侵蚀堆积砂砾为主 冻融、冻胀破坏,崩塌,雨水冲刷破坏 半干旱区-2 黄土高原区 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南部 鄂尔多斯市西部为波状高原区,属典型的荒漠草原,干旱少雨;东部为丘陵沟壑水土流失区和砂岩裸露区,南部鄂托克前旗地处毛乌素沙漠腹地 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沙丘纵横,土质多为黄绵土、灰钙土、风沙土、草甸土 等 雨水冲刷破坏,滑坡-3 低山丘陵区 呼和浩特大青山山区、乌兰察布市山区 地形以波状丘陵为主,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变化明显 岩性大部分为第三系砂岩、花岗岩、砂砾岩和泥岩等,个别地方有玄武岩出露;土质大部分为黏土质沙和粉土质砂 冻融、冻胀破坏,滑坡-4 蒙古高原区 巴彦淖尔市北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北部、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西端 阴山山脉横亘包头市中部,形成北部丘陵高原、中部山岳两个地貌单元;其余大部以高平原为主体,兼有多种地貌单元,属中温带半干旱、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浑善达克沙地 位于锡林郭勒盟中部,属半固定沙漠 土质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的粉土质砂、残坡积层、风成砂,石质以第三系砖红色泥岩为主,低山丘陵区为侏罗系火山岩凝灰岩、流纹岩及花岗斑岩的侵入体 冻融、冻胀破坏,滑坡,沙埋,雨水冲刷破坏 DB15/TXXXX XXXX 9 表 B.1(续)一级分区 二级分区编号 范围 地貌及气候特征 地质岩性特征 坡面破坏 形式 干旱区 沙漠荒漠区 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西端 阴山余脉、贺兰山与大片沙漠、起伏滩地、剥蚀残丘相间分布 岩性以第三系砂岩、花岗岩、砂砾岩和泥岩为主,土质受地貌及气候条件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特征,大部分为砂砾土和粉土质砾石 风蚀破坏,沙埋,雨水冲刷破坏,剥落 B DB15/TXXXX XXXX 10 附 录 C(规范 性附 录)坡面勘 察 表 气象调 查 如 表C.1 所 示。表C.1 气 象调 查表 工程名 称:调 查人:日期:年 月 日 桩号 年最大降水量 最低气温 最高气温 年积温 无霜期 年均蒸发量 地形地 质调 查如表C.2所示。表C.2 地 形地 质调 查表 工程名 称:调 查人:日期:年 月 日 桩号 所属区域 坡率 坡向 坡高 坡级 坡面岩性 坡面质地构成 坡面稳定性 DB15/TXXXX XXXX 11 生态调 查如表C.3 所 示。表C.3 生 态调 查表 工程名 称:调 查人:日 期:年 月 日 桩号 位置 植被调查 土壤生境 植被类型 植物种类 乔灌草 比例 覆盖度 含水量 pH 养分 质地 容重 孔隙度 工程设 计调 查如表C.4所示。表C.4 工 程设 计调 查表 工程名 称:调 查人:日期:年 月 日 调查地点:一、边坡 工程设计情况 二、坡体稳定性状况 三、坡体支护方式 四、工程 截排水设计 DB15/TXXXX XXXX 12 附 录 D(规范 性附 录)坡面坡 率设计 要求 表 坡面坡 率 设 计要 求如表D.1 所示。表D.1 坡面 坡率 设计 要求 表 区域 坡面质地 坡向 坡率 区 土质坡面 阴坡 1:0.75 阳坡 1:0.75 混合质地坡面 阴坡 1:0.75 阳坡 1:1 石质坡面 阴坡 1:1 阳坡 1:1 区 土质坡面 阴坡 1:0.75 阳坡 1:0.75 混合质地坡面 阴坡 1:0.75 阳坡 1:1 石质坡面 阴坡 1:1 阳坡 1:1 区 土质坡面 阴坡 1:1 阳坡 1:1 混合质地坡面 阴坡 1:1 阳坡 1:1 石质坡面 阴坡 1:1 阳坡 1:1 DB15/TXXXX XXXX 13 B C 附 录 E(规范 性附 录)阴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表 阴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如表E.1 所 示。表E.1 阴 坡植 生层 厚度 设 计要求 表 区域 坡面质地 坡率 植生层厚度(cm)区 土质坡面 1:1.5 8.0 1:1.51:1 8.0 1:11:0.75 8.0 混合质地坡面 1:1.5 8.0 1:1.51:1 8.0 1:11:0.75 8.0 石质坡面 1:1.5 8.0 1:1.51:1 8.0 1:11:0.75 10.0 区 土 质坡面 1:1.5 6.0 1:1.51:1 8.0 1:11:0.75 8.0 混合质地坡面 1:1.5 6.0 1:1.51:1 8.0 1:11:0.75 8.0 石质坡面 1:1.5 8.0 1:1.51:1 10.0 1:11:0.75 10.0 区 土质坡面 1:1.5 8.0 1:1.51:1 10.0 1:11:0.75 10.0 混合质地坡面 1:1.5 8.0 1:1.51:1 10.0 1:11:0.75 12.0 石质坡面 1:1.5 10.0 1:1.51:1 10.0 1:11:0.75 12.0 DB15/TXXXX XXXX 14 C D 附 录 F(规范 性附 录)阳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表 阳坡植 生层 厚度 设计 要求 如表F.1 所 示。表F.1 阳坡植 生层 厚度 设 计要求 表 区域 坡面质地 坡率 植生层厚度(cm)区 土质坡面 1:1.5 9.6 1:1.51:1 9.6 1:11:0.75 9.6 1:0.75 12.0 混合质地坡面 1:1.5 9.6 1:1.51:1 9.6 1:11:0.75 9.6 石质坡面 1:1.5 9.6 1:1.51:1 9.6 1:11:0.75 12.0 区 土质坡面 1:1.5 7.2 1:1.51:1 9.6 1:11:0.75 9.6 混合质地坡面 1:1.5 7.2 1:1.51:1 9.6 1:11:0.75 9.6 石质坡面 1:1.5 9.6 1:1.51:1 12.0 1:11:0.75 12.0 区 土质坡面 1:1.5 9.6 1:1.51:1 12.0 1:11:0.75 12.0 混合质地坡面 1:1.5 9.6 1:1.51:1 12.0 1:11:0.75 14.4 石质坡面 1:1.5 12.0 1:1.51:1 12.0 1:11:0.75 14.4 DB15/TXXXX XXXX 15 D 附 录 G(规范 性附 录)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生 态防 护 常用 植物 及其 分类 表 内蒙古 自治 区坡 面生 态防 护 常用 植物 及其 分类 如表G.1 所示。表G.1 内蒙 古自 治 区 坡面 生态防 护常用 植物 及 其分 类 表 适宜 地区 植被类型 植物物种 I 区 乔木 山杏(Prunus armeniaca)、榆树(Ulmus pumila L.)灌木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草本 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Linn.)Pall)、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无芒雀 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II 区 乔木 柽柳(Tamarix chinens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山杏(Prunus armeniaca)、榆树(Ulmus pumila L.)灌木 枸杞(Lyciun chinense Mill.)、柠 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草本 老芒草(ElymussibiricusL.)、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赖 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Linn.)Pall)、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扁 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III 区 乔木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山杏(Prunus armeniaca)、榆树(Ulmus pumila L.)灌木 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小叶锦鸡儿(Caragana microphylla(Pall.)Lam.)草本 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 Cav.)、小冠花(Coronilla varia L.)、赖草(Leymus secalinus(Georgi)Tzvel.)、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 Keng)、草木樨(Melilotusofficinalis(Linn.)Pall)、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无芒雀 麦(Bromus inermis)、披碱草(Elymus dahuricus)、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扁穗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L.)Gaertn)、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DB15/TXXXX XXXX 16 E E _

注意事项

本文(内蒙古自治区公路坡面生态防护设计规范DB15/T 953-2016.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