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DB12/T 520-2014.pdf

  • 资源ID:181586       资源大小:419.51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DB12/T 520-2014.pdf

ICS 65.020.01 B 05 DB12 天 津 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T 5202014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Technique standard of Hericium erinaceus(Beii:Fr)Pers.cultivation by industrial production 2014-04-22 发布 2014-07-20 实施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2/TXXXX I 前 言 本标准的编写依据 GB/T 1.1。本标准由天津市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林业果树研究所,天津市东丽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天津绿洲庄园农业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凤美、刘连强、罗莹、刘克、周永斌、陈晓明、訾惠君、李淑芳、翟宏伟、张志军、刘锡洪。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12/TXXXX 1 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厂化生产猴头菇的场地环境、厂房要求、菌种制作、栽培管理和子实体采收。本标准适应于猴头菇的工厂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NY 5358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 NY/T 528 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NY/T 2375 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 3 场地环境 应符合 NY5358 规定。4 厂房要求 4.1 厂区布局 采用封闭式厂房,厂房要求密闭性好,保温防潮。根据栽培工艺,结合当地环境和条件合理规划生产厂区,分为原料堆场、仓库、拌料区、装瓶(袋)区、灭菌区、冷却区、接种区、培养区、出菇区和包装区等。各区域面积的大小、比例、布局需结合实际情况和生产需要合理设计。4.1.1 接种区 接种区应防尘性好,内壁和屋顶光滑、无死角、易于清理,并保持充分洁净,达到无菌要求规定。接种区应配备缓冲区,避免因冷却而形成负压。接种区应安装紫外灯、臭氧发生器、高效空气过滤净化设备、风淋、层流罩等净化装置,定期进行消毒、杀菌。4.1.2 培养区 培养区应恒温、恒湿、避光、有空气交换功能,具备防虫、防鼠措施。培养区和出菇区面积的大小、数量应结合日生产量合理规划。培养区内摆放多层床架,架子的大小、架数、层距等的设计应依据培养区空间大小、放置密度、方便作业等进行合理设计。床架多采用竹木结构或角钢制作,架上摆放栽培瓶(袋)。DB12/TXXXX 2 4.1.3 出菇区 出菇区应具备控温、加湿、换气、照明设施,墙体建设具备防潮功能。出菇区内摆放出菇床架,床架立式出菇,架之间留走道,方便作业,合理设计床架的大小、层数。4.2 厂区洁净度要求 4.2.1 原料堆场、仓库和拌料区 污染区,生产作业时应增加防尘喷淋设施,远离无菌区。4.2.2 装瓶(袋)区和灭菌区 空气洁净度千万级。4.2.3 培养区、出菇区和包装区 空气洁净度百万级。4.2.4 冷却区和接种区 无菌区,空气洁净度1万级,接种操作区达到100级。4.3 主要生产设备 应配备拌料机、装瓶(袋)机、灭菌柜(锅)、紫外线杀菌设备、臭氧发生器、空气过滤净化设备、控温设备,加湿、喷雾设备,照明装置和通风换气设备,灭菌柜(锅)应符合国家强制性要求。5 菌种制作 5.1 菌种 菌种菌龄适宜、遗传稳定性良好、抗杂抗污能力强。菌种需在45洁净恒温库或冰箱低温保藏。5.2 培养料配制 培养料配方参考见附录A。棉籽壳、麸皮、玉米粉等要求新鲜、无虫蛀、无霉烂、无农药污染。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灭菌前pH 应控制在5.07.0之间。使用的原料需符合NY 5099,用水需符合GB 5749。5.3 装瓶(袋)采用机械装瓶(袋),根据机器的要求选择相配套的装料容器。一般料袋规格为幅宽14cm18cm,长24cm55cm,厚度0.004cm0.005cm;栽培瓶规格为850ml1400ml,口径6cm8cm。5.4 灭菌 采用常压灭菌时,料袋达到100后维持10h12h;高压灭菌时,压力维持在0.15 mPa0.17mPa,恒压维持4h。5.5 冷却 DB12/TXXXX 3 栽培瓶(袋)从灭菌柜(锅)移入冷却区的过程,应采用清洁的搬运方法,短距离运输。冷却区应提前做好清洁消毒,降低冷热空气交换过程中带来的污染。5.6 接种 栽培料温度冷却至28以下时,移入接种区进行接种,接种操作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要求进行,接种结束后应进行清洁。5.7 培养 培养区光线控制在50lx以下,空气相对湿度保持50%60%,温度2426,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1%。培养期间定期检查,发现污染及时处理,培养期一般为25d40d。6 栽培管理 出菇区应预先消毒处理,采用床架立式出菇,栽培袋剪口开袋,瓶栽则揭开瓶盖,清除表面老化菌丝,开启加湿设备,空间喷雾增湿,空气相对湿度在80%90%,温度控制在1622,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0.1%,以0.03%为宜,光照强度200lx300lx。出菇期间不要经常移动菌棒,一般10d左右会长出幼蕾。7 子实体采收 7.1 采收标准 子实体从现蕾到成熟采收需10d15d,当子实体大小基本长足,坚实,菌刺长度在0.5cm1.0cm,未弹射孢子前采收。7.2 采收方法 采收时用手捏住基部轻轻扭转,将菇体带柄一同摘下,去掉基部培养料,采下来的菇,按规格大小分类包装。7.3 采后管理 采收完一潮菇,瓶(袋)口料面清理干净,停止喷雾增湿,菌丝恢复生长3d5d后,再加湿喷雾、催蕾出菇。DB12/TXXXX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猴头菇栽培料配方 配方1 木屑78%、麸皮20%、蔗糖1%、石膏1%配方2 棉籽皮42%、木屑41%、麸皮15%、蔗糖1%、石膏1%配方3 木屑30%、棉籽皮27%、玉米芯27%、麸皮15%、石膏1%配方4 棉籽皮89%、麸皮10%、石膏1%B _

注意事项

本文(猴头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规范DB12/T 520-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