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DB35/T 1576-2016.pdf

  • 资源ID:180943       资源大小:515.5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DB35/T 1576-2016.pdf

ICS 65.0 20.0 1B1 6DB35福建省地方标 准DB 35/T 1576 2016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2 0 1 6-0 4-0 6发 布 2 0 1 6-0 7-0 6实 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 B 3 5/T 15 7620 16I目 次前言.II1范 围.12 术语和定义.13 鉴定方法.13.1 接种物制备.13.1.1 培养基的配制.13.1.2 甘薯蔓割病菌培养.23.1.3 接种物的制备.23.2 接种方法.24 病情调查.24.1 调查时间.24.2 调查方法.24.2.1 调查内容.24.2.2 分级标准.24.2.3 病情记载.34.3 病情指数计算.35 抗性评价标准.35.1 评价标准.35.2 评价结果.36 接种后与鉴定后的材料和土壤处理.36.1 接种物.36.2 甘薯植株.36.3 土 壤.3附录 A(规范性附录)甘薯品种抗蔓割病鉴定病情调查记载表.4附录 B(规范性附录)甘薯品种抗蔓割病鉴定抗性评价记载表.5DB 35/T 15 7620 16II前 言本标准按G 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宜新、甘林、石妞妞、陈福如、阮宏椿、杨秀娟。D B 3 5/T 15 7620 161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方法、抗性评价标准以及接种后与鉴定后材料的灭活处理。本标准适用于甘薯品种对蔓割病抗性评价。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人工接种鉴定模拟自然发病条件,在甘薯苗上接种人工培养的甘薯蔓割病菌,根据甘薯的发病情况,判别甘薯品种抗病性。2.2甘薯蔓割病由尖镰孢甘薯 专化 型 Fusarium oxysporumf.sp.batatas(Wollenweber)SnyderetHansen 侵染 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病害。2.3接种物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用的甘薯蔓割病菌分生孢子悬浮液,孢子浓度约为1108个mL-1。2.4薯苗伤口浸液接种将具有新鲜剪口的甘薯种苗浸入到分生孢子悬浮液中,使甘薯感染甘薯蔓割病菌。2.5对照品种为验证鉴定的可靠性,在品种鉴定时设置的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3 鉴定方法3.1 接种物制备3.1.1 培养基的配制DB 35/T 1 5 7 620 162马铃薯 葡萄糖琼脂 培养基:将去皮马铃薯200 g 切成小 块,加水煮 沸25 m in,用四层 纱布过滤,取过滤液,加入琼脂1 6 g,加热至琼脂完全溶解后加入葡萄糖1 8 g、加水定容至1 000 m L,于121 下湿热灭菌2 5 m in。高粱粒 培养基:高 粱粒经 水 煮 30 m i n40 min后,装 入三角瓶中,装入 量至三角瓶 高度的 1/3处,于1 2 1 下湿热灭菌1 h,冷却后备用。3.1.2 甘薯蔓割病菌培养将甘薯蔓割病菌菌株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2 5 培养,待甘薯蔓割病菌长至直径5 cm时,从菌落边缘切取菌丝块,转入灭菌的高粱粒培养基,2 5 黑暗培养3 d后,每天摇匀1次,连续培养7 d,待菌丝布 满高粱粒,以无菌水洗 去高粱粒表面 菌丝体,然后将其摊铺 于洁净的瓷 盘中,25,R H 大 于9 0%黑暗培养3 d,镜检确认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后,用无菌水淘洗高粱粒,配制接种物。3.1.3 接种物的制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用血球计数板将孢子配制成约1 108个mL-1的悬浮液,作为接种物。3.2 接种方法将甘薯扦插苗茎基部新鲜剪口浸入烧杯内的孢子悬浮液中3 c m 5 cm,浸泡15 m in20 m in,取出栽入无 病土盆钵中,将盆钵置于 温室内,每 品种扦插 1 0 1 5 株,设置抗病品 种和感病品 种,重复 3次;接种后控制温度在2 5 30,湿度8 0%以上。4 病情调查4.1 调查时间接种1 5 d 后逐日观察感病对照品种的发病情况,当对照感病品种的发病程度达到感病等级(),病情稳定时开始调查。4.2 调查方法4.2.1 调查内容调查参鉴品种所有植株,观察植株地上部生长情况,剖茎检查薯蔓维管束的褐变程度。4.2.2 分级标准甘薯蔓割病病情级别分级标准见表1。表 1 甘薯蔓割病病情级别分级标准病级 症状0级 植株无发病1级 地上部生长正常,茎维管束褐变在1/4以内3级 地上部生长基本正常,茎维管束褐变在1/3以内5级 地上茎基部叶片变黄,茎维管束褐变在2/3以内7级 植株叶片大部份枯黄,茎维管束褐变扩展及顶芽9级 全株枯死D B 3 5/T 15 7620 1634.2.3 病情记载调查参鉴甘薯品种的发病级别,按附录A记载调查结果。4.3 病情指数计算病情指数按公式(1)计算:1009=Nn sDI)(1)公式中:DI 病情指数;s 各病级代表数值;n 各病级甘薯株数;N 调查总甘薯株数。5 抗性评价标准5.1 评价标准根据病情指数,按表2评价甘薯参鉴品种对蔓割病的抗病性。表 2 甘薯品种抗蔓割病评价标准病情指数(DI)抗性评价0DI20 高抗(HR)20 DI40 抗病(R)40 DI60 中抗(MR)60 DI80 中感(MS)80 DI90 感病(S)DI90 高感(HS)5.2 评价结果按照附录B的表格记载甘薯品种抗蔓割病评价结果。6 接种后与鉴定后的材料和土壤处理6.1 接种物将接种后剩余的接种物灭菌处理。6.2 甘薯植株将鉴定后的甘薯植株集中焚烧。6.3 土 壤清除盆钵内的甘薯病残组织,倒出土壤暴晒。DB 35/T 1 5 7 620 164附录A(规范性附录)甘薯品种抗蔓割病鉴定病情调查记载表表A.1 甘薯品种抗蔓割病鉴定病情调查记载表品种编号品种/品系名称/编码重复 病情等级 病情指数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1接种菌株编号:调查人:接种时间:记载人:调查时间:备注:D B 3 5/T 15 7620 165附录B(规范性附录)甘薯品种抗蔓割病鉴定抗性评价记载表表B.1 甘薯品种抗蔓割病鉴定抗性评价记载表品种编号品种/品系名称/编码委托单位 重复病情指数平均病情指数抗性评价1调查人:记载人:技术负责人:鉴定时间:_DB35/T 15762016福建省地方标准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DB35/T1576 2016*2016 年7 月第一版 2016 年7 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甘薯抗蔓割病鉴定技术规范DB35/T 1576-2016.pdf)为本站会员(1359635123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