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07-2014.pdf

  • 资源ID:180780       资源大小:465.82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07-2014.pdf

ICS 65.020.01.B 05 DB22 吉林省地方标准 DB 22/T 21072014 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The integrated control of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Wood Ear 2014 10-01发布 2014-11-30实施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21072014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农业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标准研究院、吉林省食药用菌协会、吉林省生物研究所、延边农业科学院、上海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迟丽华、毛玉帮、夏宏志、胡志强、见德宝、杨明、张红杰、吕晓波 刘连芳、郭丽丽、刘敏。DB22/T 21072014 1 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袋栽黑木耳病虫害的术语和定义、防治要求、综合预防措施、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袋栽黑木耳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76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2006年农业部令第62号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黑木耳病虫害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Wood Ear 影响黑木耳生长的木霉、链孢霉、青霉菌、酵母菌、根霉、青苔病、流耳病、跳虫、线虫、螨虫和多菌蚊,统称为黑木耳病虫害。3.2 综合防治 integrated control 以预防为主,应用生物、化学、物理、农业等手段防治黑木耳病虫害,达到安全有效控制病虫害的技术措施。3.3 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 以生物技术控制有害生物种群数量的方法。DB22/T 21072014 2 3.4 物理防治 physical control 利用简单工具和各种物理因素,如光、热、电、温度、湿度和放射能、声波等防治病虫害的措施。3.5 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 用各种化学药剂来防治病虫等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3.6 农业防治 agricultural control 利用和改进栽培技术及管理措施,调节病原物、寄主和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创造有利于黑木耳生长,控制病害发生和发展的方法。4 防治要求 4.1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把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等多种有效可行的防治措施配合应用,组成有效的防治体系。4.2 防治目的 4.2.1 通过改变生态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危害,为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创造竞争优势环境。4.2.2 能够有效地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4.2.3 能够及时、有效地消灭病虫等有害生物,并能保护好天敌。防治中把有害的生物体控制在最低的状态。保持产品和环境的无公害水平。4.2.4 防治中注重环境保护,培养介质达标且无污染,同时做到黑木耳无重金属污染。杂菌污染后的培养介质、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的原材料不可用于栽培,以防有害物质的富集。5 综合预防措施 5.1 产地环境 保持耳场(棚)和周围环境清洁,旧耳棚(场)在使用前应对用具、设备、耳棚材料进行消毒处理,及时清理残耳、废袋及废杂物,并将废菌袋用作农林作物肥料或其它处理,确保场地卫生。并符合NY 5010的规定。5.2 原料和水 培养料应为新鲜、干燥、无霉变的原料,使用栽培基质及各种辅料要符合 NY 5099的规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水应符合 GB 5749 规定的要求。5.3 菌种 DB22/T 21072014 3 选用优良菌种,促使菌丝强势生长,增强自身能力。黑木耳菌种应符合 GB 19169规定的要求。菌种使用应符合国家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规定已登记注册的优良品种。5.4 灭菌 培养料装袋后及时灭菌,常压灭菌 100 维持 10 h12 h,高压灭菌保持 2 h,以保证灭菌彻底。5.5 接种 接种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杂菌感染。5.6 发菌管理 培养室预先彻底消毒,加强发菌阶段菌袋管理,及时检出污染菌袋。严防料袋破裂感染,发现杂菌污染,要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视情况应及时处理。培养室防止温度骤然变化,培养过程保持恒温,严禁高温伤菌,发菌结束的菌袋不要冷冻保藏,防止黄水病、红根病发生。5.7 出耳管理 菌袋下架后及时摆袋,全部催芽后方浇大水,根据黑木耳子实体和菌丝长势及天气状况合理用水。避开子实体生长最低温和最高温极限时间喷水。5.8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好、抗逆力强、适应性广的良种、并选用优质培养基质、采用科学的培养料配方、科学管理、保持好耳场环境及周围卫生等。5.9 生物防治 通过以虫治虫、以菌治虫、以毒攻虫、以毒素诱杀治虫、以菌素治虫等手段来控制和杀灭病虫。5.10 物理防治 利用黑木耳不同病虫害各自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采用物理的防治措施。5.11 化学防治 生产前结合场地整理进行药剂消毒与灭虫,生产过程中应定期消毒与灭虫。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药剂或已在食用菌上登记、允许使用的药剂进行有针对性地防治。但出耳期不得向子实体上喷药。农药使用应符合 GB 2763的规定。6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6.1 木霉 6.1.1 特征与症状 菌袋、子实体感染初期可见白色纤细的菌丝后变为浅绿色,后期形成分生孢子覆盖表面,呈绿色粉状。木霉侵染后可使黑木耳菌丝中毒死亡。6.1.2 防治方法 6.1.2.1 药剂防治 DB22/T 21072014 4 根据菌袋感染时期采取以下措施:a)菌袋割口前感染,可采用 3%5%的石碳酸注射,抑制木霉的扩张;b)菌袋割口后感染,可用高效绿霉净(主要成分:2异丁基苯甲基胺基甲酸酯)浸入割口处杀菌。6.1.2.2 管理措施 发菌期间发生木霉危害时,立即通风降湿;菌袋出耳期间发生木霉时,停止喷水 2 d3 d。6.2 链孢霉 6.2.1 特征与症状 侵染前期在袋内产生浅黄色积水,并在袋口或塑料袋破裂处形成白色块状原基,成熟后变为桔红色粉状霉层。菌袋一经污染很难彻底清除,常引起整批菌种或菌袋报废造成毁灭性损失。6.2.2 防治方法 6.2.2.1 药剂防治 500倍克霉灵溶液加6%氯化钠,向污染菌袋上方喷雾。6.2.2.2 管理措施 通风降湿降温,湿度控制在40%60%,温度控制在20 23,保持空气清新。培养室每隔7 d10 d喷洒 10%苛性钠或苛性钾溶液及含碘类消毒剂预防链孢霉的发生。6.3 青霉菌 6.3.1 特征与症状 菌落表面常交织形成一层膜状物,呈青绿色,覆盖在培养料面与空气隔绝,可致黑木耳菌丝体坏死。制种过程中,污染严重可致使菌种报废。发菌期严重污染,可致料面局部或全部不出耳。6.3.2 防治方法 6.3.2.1 药剂防治 菌袋局部发病可注射5%硫酸铜溶液,耳床上发病可用1%克霉灵溶液喷洒防治。菌袋感染时,在采收木耳之后,用菇病菌克(溴氯海因消毒液)1000倍液喷洒。6.3.2.2 管理措施 调节培养料适当的酸碱度,黑木耳培养料可选用1%的石灰水调节至呈微碱性。采耳后喷洒石灰水,刺激黑木耳菌丝生长,抑制青霉菌发生。6.4 酵母菌 6.4.1 特征与症状 培养料受到酵母菌的污染并大量繁殖后,引起菌种袋内的培养基质或菌袋培养料发酵变质,且有酒酸气味散出,影响菌体的生长发育。DB22/T 21072014 5 6.4.2 防治方法 6.4.2.1 药剂防治 菌袋温度过高,并散发出酒酸气味时,可用5%的石灰水浇灌菌袋,控制酵母菌的繁殖。6.4.2.2 防治措施 防止菌袋含水量过高和气温过高。将菌袋开口或扎孔放水,排出多余水分。6.5 根霉 6.5.1 特征与症状 菌落外观如一片林立的大头针,呈黑色,这是根霉污染的最明显特征。根霉在高温期制种或装袋时常大量发生,当菌丝和孢子侵染菌袋后,可抑制黑木耳菌丝生长。6.5.2 防治方法 6.5.2.1 药剂防治 采用pH10以上石灰水予以抑制。6.5.2.2 防治措施 发现根霉,可及时通风干燥,控制室温在20 22,待杂菌抑制后再恢复常规管理。适当提高pH,在拌料时加1%的石灰抑制杂菌生长。6.6 青苔病 6.6.1 特征与症状 青苔不仅消耗黑木耳中的养料,影响黑木耳菌丝的繁殖,有的还使子实体着青绿色,影响黑木耳的品质。6.6.2 防治方法 6.6.2.1 药剂防治 水中加入0.02%硫酸铜泼洒,青苔多的地方适当多泼洒。6.6.2.2 防治措施 选择贴合力好的菌袋,装料紧。用井水浇水,要待木耳长出口外再浇水。6.7 流耳病 6.7.1 特征与症状 耳片呈自溶态势变成胶质状流体流下。症状一般从耳片边缘开始出现,逐渐向耳根发展,最后使整个耳片变成胶质流体。受害耳片前期呈淡黄色至咖啡色,表面发黏,有腥臭味,后期可致整丛木耳腐烂。6.7.2 防治方法 6.7.2.1 药剂防治 DB22/T 21072014 6 耳场使用前杀虫、喷洒20 mg/L40 mg/L的农用链霉素杀菌,出耳过程保持出耳场地的卫生清洁。出现流耳时,及时清理病耳,停止喷水,用石灰粉杀菌。6.7.2.2 防治措施 采用早晚干、湿交替法补水。耳片成熟后及时采收,清理耳根。7 虫害及防治方法 7.1 跳虫 7.1.1 特征与症状 主要是菇疣跳虫和黑角跳虫。常在培养料和子实体表面迅速爬行。常群集于黑木耳子实体背面根部。特别是幼耳期,耳基会被虫体覆盖,使耳体萎黄,感染细菌腐烂而停止生长。7.1.2 防治方法 7.1.2.1 药剂防治 没有长出子实体之前,可在周边环境喷洒0.1%的菊酯类药1次2次进行预防。如果发现虫体后也可用同样方法进行防治。7.1.2.2 防治措施 栽培场地选择卫生、通风,水源条件比较好的地方,避开低洼圈厕和垃圾场,减少污染机会。7.2 线虫 7.2.1 特征与症状 常见有血线虫,虫体长3 cm4 cm,非常纤细,好似血线头。成群集在耳基周围,危害幼小耳基,使黑木耳生长停止、萎黄或腐烂。7.2.2 防治方法 7.2.2.1 药剂防治 耳场周边喷洒0.1%速灭杀丁。发现线虫及时进行处理,防治方法为“草木灰+除虫菊(1g/m2)拌匀后,在耳床上均匀撒一层,连撒2 d3 d,即可杀死线虫。7.2.2.2 防治措施 清洁耳场周边环境卫生,保持清洁水源。7.3 螨虫 7.3.1 特征与症状 螨虫将培养料食成碎片细屑,降低了栽培料的质量,螨虫的大量残体及排泄物可招致杂菌污染,使之霉烂变质。7.3.2 防治方法 DB22/T 21072014 7 7.3.2.1 药剂防治 毒饵诱杀:将醋、糖、杀螨药、炒黄的麦麸按1:5:10:84的比例拌匀,撒于耳床四周,让螨虫取食而杀之。药剂喷粉:选用1.8%阿维菌素或73%克螨特2000倍液。菌袋内发生螨虫时,用1%2%的洗衣粉水溶液喷雾,或用克螨特500倍溶液喷施杀灭。7.3.2.2 防治措施 要求菌种无螨。制种时严格操作,培养健康菌种;引种时仔细检查,避免菌种带螨传播。保持环境卫生。菌种培养室和黑木耳栽培场环境整洁卫生,不堆杂物和废料,根除杂菌污染。7.4 多菌蚊 7.4.1 特征与症状 主要发生在菌丝培养期间,繁殖快,生活周期短,世代重叠。以幼虫危害为主,能钻蛀和取食黑木耳菌丝和子实体,表现出退菌现象。7.4.2 防治方法 7.4.2.1 药剂防治 发生菌蚊危害时,可用500倍800倍的菊酯类药剂喷杀。7.4.2.2 综合防治 按照5.1的规定执行。_

注意事项

本文(黑木耳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DB22/T 2107-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