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贵州省葡萄黑痘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101-2016.pdf

  • 资源ID:180728       资源大小:1.31M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贵州省葡萄黑痘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101-2016.pdf

ICS 65.020.20 B 16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 52/T 11012016 贵州省葡萄黑痘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 规程 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of Sphaceloma ampelinum in Guizhou Province 2016 01-19发布 2016-07-19实施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2/T 11012016 I 目 次 前言.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监测.2 5 绿色防控枝术.3 附录A(资料性附录)葡萄黑痘病系相关表.5 附录 B(资料性附录)葡萄黑痘病症状及发生规律.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防治葡萄黑痘病的主要药剂及用量.7 DB52/T 11012016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贵州省植保植检站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农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省植保植检站、贵阳市植保植检站、贵阳市蔬菜推广站、余庆县、三都县、遵义县、碧江区、清镇市植保植检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邵昌余、李大庆、金琳山、吴琼、任柯亮、郭晓关、张雯琴、郎国兴、陆晓欢、林艳、李大群。DB52/T 11012016 1 贵州省葡萄黑痘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葡萄黑痘病的监测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葡萄黑痘病的监测和绿色防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1-8321.7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063 复混肥料(复合肥料)NY/T394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植物检疫条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监测技术 通过对当地田间病虫害进行全面、持续、定性和定量的观测记载,分析、验证、集成掌握其发生规律,根据已知规律,结合田间调查结果及有关生物学、病理学、生态学等科学理论进行科学预测病虫害发生情况的技术。3.2 系统调查 为了解一个地区某种病虫的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3.3 大田普查 为了解一个地区某种病虫的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3.4 始病期 DB52/T 11012016 2 田间出现零星的发病植株的时期。3.5 病叶(枝)率 发病叶片(枝)数占调查叶片(枝)总数的百分率。3.6 病情指数 通过对植物个体病情级别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3.7 绿色防控枝术 以监测为基础,优先应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调控,辅以科学选药、精准施药、安全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实现安全控害、保障品质及环境安全,促进增产、增收的目的综合技术。3.8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到残留量降到最大允许残留量所需间隔时间。4 监测 4.1 系统调查 4.1.1 调查时间 4月下旬(出芽后)开始至6月下旬结束,10d调查1次。4.1.2 调查方法 露地以9-15株,棚室以6-10株为一个小区,每个小区调查2株,每株分上、下、左、右、中5点取样,每点取2条当年生枝蔓(新梢),分别调查每条枝和枝蔓上叶片,计算病叶(枝)率和病情指数,记入附录A中的表A.1。4.1.3 叶片病情分级方法及要求 叶片病情分级方法及要求主要有:a)0 级:叶片无病斑;b)1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5%以下;c)3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6%15%;d)5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16%25%;e)7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26%50%;f)9 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的 50%以上。4.1.4 枝蔓病情分级方法、要求及计算公式 DB52/T 11012016 3 枝蔓病情分析方法及要求主要有:a)0 级:枝蔓无病斑;b)1 级:每条枝蔓有病斑 1个2 个;c)3 级:每条枝蔓有病斑 3个6 个;d)5 级:每条枝蔓有病斑 7个15 个;e)7 级:每条枝蔓有病斑 16个25 个;f)9 级:每条枝蔓有病斑 26个以上。4.1.5 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按(1)、(2)进行。病叶(枝蔓)数 病叶(枝)率=-100%.(1)调查总叶(枝蔓)数(各级病叶(枝蔓)数相对级数 病情指数=-100%(2)调查总叶(枝蔓)数最高级数 4.2 大田普查 4.2.1 调查时间 夏季在葡萄黑痘病发生期间进行调查。4.2.2 调查方法 选择不同品种,不同类型葡萄园12块,普查一次。普查方法参照系统调查进行,并将结果记入附录A中的表A.2。4.3 病情预报 根据田间病情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结果,结合历史资料、气候因子、品种布局、生育期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及时发布葡萄黑痘病发生动态信息,葡萄黑痘病症状及发生规律见附录B。5 绿色防控枝术 5.1 植物检疫 对外地调入的葡萄插条或苗木,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实行严格的检疫,并用80%五氯酚纳缓释剂200-300倍液消毒。5.2 农业防治 5.2.1 品种选栽 新建葡萄园,选择质优、适应性强的抗病虫品种。5.2.2 科学施肥 DB52/T 11012016 4 按照GB 15063、NY/T 394 要求执行,宜合理控制氮肥施用,适量增施磷、钾肥,多施有机肥,禁止使用含激素的叶面肥。5.2.3 田间健身管理 新建果园,采用培育壮苗,单行种植,合理密植;产果葡萄园,葡萄发芽后,根据田间情况要及时进行绑蔓、疏花、疏果、摘心,剪除卷须,及时清除杂草;冬季及时修剪,剪除病枝,进行全园深翻,清除杂草,并喷施45%晶体石硫合剂20-30倍液喷雾封园,或基部枝干涂白。5.3 物理防治 5.3.1 避雨栽培 在葡萄架上方搭拱形架盖薄膜:棚架栽培,搭高20cm30cm拱形架,盖宽200cm薄膜,长根据种植长度而定;篱架栽培,搭高20cm30cm拱形架,盖宽100cm150cm薄膜。5.3.2 果穗套袋 在葡萄坐果稳期,定期对葡萄果穗进行整形、疏果疏穗,并及时对果穗喷施安全、高效保护药剂,待药液干后,用葡萄专用果袋进行套袋。5.4 化学防治 5.4.1 防治适期 始病期立即用药防治。5.4.2 防治药剂及方法 使用安全、高效的农药,(主要药剂及用法见附录C),安全防治方法按照GB 4285和GB/T 8321.18321.7执行),不同机理药剂间做到交替轮换使用,严禁使用国家规定的禁用、限用农药。5.4.3 采收要求 果实成熟前30天禁止喷施农药,采收要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DB52/T 11012016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葡萄黑痘病系相关表 表A.1 葡萄黑痘病系统调查表 单位:地点:年度:调查人:严重度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葡萄品种 调查枝蔓(叶)数 发病枝蔓(叶)数病枝(叶)率(%)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病情指数 备注 表A.2 葡萄黑痘病大田普查表 单位:地点:年度:调查人:严重度 调查日期 调查地点 田块类型 葡萄品种 调查叶数 发病叶数病叶率(%)0级 1级 3级 5级 7级 9级 病情指数 备注 DB52/T 11012016 6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葡萄黑痘病症状及发生规律 B.1 葡萄黑痘病症状 主要为害葡萄的幼叶、花穗、果穗、幼果、嫩梢和卷须等。幼叶感病时,呈多角形病斑、叶脉感病时因病部停止生长,造成叶片皱缩畸形。叶片感病多在叶脉两则,初期出现许多水渍状褐色圆形斑点,随着病情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病斑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稍凹陷,后期因病部失水而干枯穿孔,病癍沿叶脉发展形成空洞。花穗感病,花蕾呈现浅褐色小斑点而枯死,果粒也呈现浅褐色小斑点而枯死。花穗感病,小穗轴和主穗轴感病,常使小穗轴上的果粒或全穗果粒枯死。幼果感病,病斑随幼果生长面生长、果面上发生近圆形浅褐色斑点,病斑周边呈紫褐色,中央灰白色,病、健部分界明显,并稍向下凹陷,很象鸟眼,又称为鸟眼病。病果生长受到影响、最后甚至长成畸形。新梢、叶柄上感病,初呈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变灰黑色,呈现豆大的溃疡,稍隆起,后期龟裂,严重时病斑相互连接,导致受害部位萎缩干枯。卷须感病,初呈褐色圆形或椭圆形小病斑,后变灰黑色,后期受害部位萎缩干枯。B.2 葡萄黑痘病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果园内残留的病组织中越冬,以结果母枝及卷须上的病斑为主。翌年春季,温度达2以上、连续24小时及以上潮湿条件,菌丝体裁(菌核)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孢子传播到植株幼嫩部倍、此时如有12小时发上的游离水(水滴中),侵染便会形成,即发生初侵染,侵染速度和潜育期长短受温度影响较大,侵染速度在12时710小时,在21时340小时;孢子侵入后潜育期在12时7天、在16.5时5天,在21时3天。温度在232范围内均可发生侵染,最适发病温度2426。最初受害的是新梢及幼叶,以后侵染果、卷须等。该病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温度升高后开始发病,发病盛期在6月中旬至7月上旬,10月以后病害停止发展。从葡萄生育期看,病害发生于现蕾开花期。葡萄抗病性随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DB52/T 11012016 7 C C 附 录 C(资料性附录)防治葡萄黑痘病的主要药剂及用量 农药名称 剂 型 剂 量 施药方法 安全间隔期 注意事项 代森锰锌 80%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 发病前或始病期施药,视发生情况,每 7 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28d 大风天或预计 1 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在夏季高温时,避免在作物类上连续施用,以免发生药害。肟菌 戊唑醇 75%水分散粒剂 5000-6000倍液 始病期开始用药,视病情和天气状况,每 10-15 天施用一次。14d 不要与乳油类产品和有机硅助剂混合使用。烯唑醇 12.5%可湿性粉剂 2000-3000倍液 始病期开始用药,每 10-14天施用一次。每季不得超过2次。14d 大风天或预计 1 小时内有降雨,请勿施药。氟硅唑 400 克/升乳油 6000-10000倍液 始病期开始施药,间隔7-10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28d 大风天或预计 1 小时内有雨,请勿施药。40%水乳剂 4000-5000倍液 始病期开始施药,间隔7-10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21d 苯醚甲环唑 10%水分散粒剂 1000倍液 始病期开始施药,间隔7-10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21d 大风天或预计 1 小时内有降雨,请勿施药。嘧菌酯 250 克/升悬浮剂 850-1450倍液 发病前或始病期施药,视发生情况,每 7-10 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2次。14d 喷雾时应加足水量,使作物表面药液充分覆盖。噻菌灵 40%可湿性粉剂 267 mg/kg400 mg/kg 发病前或始病期施药,视发生情况,每 10-14 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7d 咪鲜胺 25%乳油 225 mg/kg 300mg/kg 初花期施药,要均匀周到,视病害发生情况,每 7 天施药一次,可连续用药2次。10d 不宜与强酸、强碱性农药混用。百菌清 75%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 发病前或始病期施药,视发生情况,每 7-10 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10d 大风天气或预计 1 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不可与与碱性农药等物质混用。啶氧菌酯 22.5%悬浮剂 1500-2000倍液 发病前或始病期施药,视发生情况,每 7-10 天施药一次,每季不得超过3次。14d 大风天气或预计 1 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不可与强酸、强碱性物质混用。_ DB52/T 1101-2016

注意事项

本文(贵州省葡萄黑痘病监测与绿色防控技术规程DB52/T 1101-2016.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