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河岸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DB21/T 3861-2023.pdf

  • 资源ID:180660       资源大小:683.24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河岸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DB21/T 3861-2023.pdf

I C S 6 5.0 2 0.9 9C C S B 6 1DB21辽 宁 省 地 方 标 准D B 2 1/T 3 8 6 1 2 0 2 3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技 术 规 程t e c h n o l o g y r e g u l a t i o n s f o r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r i p a r i a n z o n e2 0 2 3-1 0-3 0 发 布 2 0 2 3-1 1-3 0 实 施辽 宁 省 市 场 监 督 管 理 局发 布D B 2 1/T 3 8 6 1 2 0 2 3I目 次前 言.I I1 范 围.1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13 术 语 和 定 义.14 调 查 设 计.25 植 物 选 择 与 配 置.26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技 术.47 培 育 管 护、监 测 评 估.4附 录 A(资 料 性)河 岸 带 植 物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与 权 重 值.5附 录 B(资 料 性)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主 要 植 物 种 类.6D B 2 1/T 3 8 6 1 2 0 2 3I I前 言本 文 件 按 照 G B/T 1.1 2 0 2 0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化 文 件 的 结 构 和 起 草 规 则 的 规 定起 草。本 文 件 由 辽 宁 省 林 业 和 草 原 局 提 出 并 归 口。本 文 件 起 草 单 位:中 国 科 学 院 沈 阳 应 用 生 态 研 究 所。本 文 件 起 草 人:于 帅、陈 玮、苗 纯 萍、黄 彦 青、张 粤、苏 道 岩、徐 胜、程 彦 博、常 婧、林 晓 坤。本 文 件 发 布 实 施 后,任 何 单 位 和 个 人 如 有 问 题 和 意 见 建 议,均 可 以 通 过 来 电 和 来 函 等 方 式 进 行 反 馈,我 们 将 及 时 答 复 并 认 真 处 理,根 据 实 际 情 况 依 法 进 行 评 估 及 复 审。归 口 管 理 部 门 通 讯 地 址:辽 宁 省 林 业 和 草 原 局(沈 阳 市 和 平 区 太 原 北 街 2 号),联 系 电 话:0 2 4-2 3 4 4 8 9 2 7。文 件 起 草 单 位 通 讯 地 址:中 国 科 学 院 沈 阳 应 用 生 态 研 究 所(辽 宁 省 沈 阳 市 沈 河 区 文 化 路 7 2 号),联系 电 话:0 2 4-8 3 9 7 0 3 4 9。D B 2 1/T 3 8 6 1 2 0 2 31 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技 术 规 程1 范 围本 文 件 规 定 了 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有 关 的 术 语 和 定 义、调 查 设 计、植 物 选 择、恢 复 与 重 建、培 育管 护 等 技 术 内 容。本 文 件 适 用 于 辽 宁 省 行 政 区 域 内 的 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建 设 与 管 理。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中 的 内 容 通 过 文 中 的 规 范 性 引 用 而 构 成 本 文 件 必 不 可 少 的 条 款。其 中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该 日 期 对 应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 件。G B/T 1 5 1 6 3 封 山(沙)育 林 技 术 规 程G B/T 1 5 7 7 6 造 林 技 术 规 程G B/T 1 6 4 5 3.2 水 土 保 持 综 合 治 理 技 术 规 范 荒 地 治 理 技 术G B/T 1 8 3 3 7.3 生 态 公 益 林 建 设 技 术 规 程G B 5 0 7 0 7 河 道 整 治 设 计 规 范L Y/T 1 6 0 7 造 林 作 业 设 计 规 程3 术 语 和 定 义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3.1河 岸 带 r i p a r i a n z o n e从 水 陆 交 界 处 至 河 水 影 响 消 失 的 地 带。3.2河 岸 带 植 被 r i p a r i a n v e g e t a t i o n河 岸 带 内,为 保 持 河 道 生 态 环 境 健 康 由 树 木(乔、灌 木)及 其 他 植 被 组 成 的,具 有 一 定 宽 度 范 围 且可 一 定 程 度 上 防 止 地 表 径 流、废 水 排 放、地 下 径 流 等 所 携 带 的 养 分、沉 积 物、有 机 质、杀 虫 剂 及 其 他 污染 物 进 入 河 道 的 功 能 区 域 的 植 被。3.3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v e g e t a t i o n r e s t o r a t i o n a n d r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D B 2 1/T 3 8 6 1 2 0 2 32为 逐 步 修 复 退 化 的 河 岸 带 植 被 的 结 构 与 功 能,最 终 达 到 内 部 稳 定 和 自 我 维 持 的 植 物 群 落 状 态,而 采用 的 生 物、生 态 及 工 程 技 术 手 段。4 调 查 设 计4.1 资 源 环 境 现 状4.1.1 植 物 资 源 现 状 调 查包 括 植 物 种 类、分 布、健 康 状 况、生 物 多 样 性、珍 稀 濒 危 植 物 等,明 确 乡 土 植 物 的 分 布 特 点,以 及外 来 物 种 的 入 侵 情 况。4.1.2 环 境 现 状 调 查包 括 气 候、地 形、地 貌、水 质、水 文、动 物、微 生 物、土 壤 理 化 性 质、主 要 污 染 物 等 现 状 分 析,判断 植 被 退 化 因 素,确 定 植 被 修 复 所 用 植 物 种 类。4.2 实 施 方 案 设 计 与 编 制包 括 修 复 与 重 建 地 点、面 积、目 标、途 径、植 物 种 类、配 置、栽 植 密 度、种 植 方 式、管 护 措 施 等,设 计 参 考 G B 5 0 7 0 7。5 植 物 选 择 与 配 置5.1 植 物 选 择 与 配 置 原 则(1)生 态 适 应 性 强,具 有 较 强 的 控 制 径 流 和 吸 滞 污 染 物 的 能 力。(2)以 乡 土 植 物 为 主,因 地 制 宜,外 来 种 引 入 需 经 过 充 分 论 证。(3)注 重 多 样 性 和 协 调 性,乔 灌 草 合 理 配 置,满 足 生 态 系 统 稳 定 要 求。(4)兼 顾 美 学 价 值 和 经 济 价 值,综 合 考 虑 成 本、维 护、实 施、美 观 等 要 求。具 体 的 植 物 评 价 标 准 参 见 附 录 A,植 物 选 择 参 见 附 录 B。5.2 植 物 群 落 配 置 模 式5.2.1 模 式 1:小 流 域 土 壤 肥 厚 河 岸 带本 模 式 选 择 耐 寒,喜 肥 沃 湿 润 土 壤,生 长 快,抗 风 力 强,且 耐 水 湿 的 乔 木 为 主 要 建 群 种,乔 灌 草 有机 搭 配,适 合 于 河 道 上 游 土 壤 条 件 较 好 的 河 段。主 要 植 被:水 曲 柳、枫 杨、核 桃 楸-东 北 山 梅 花、金 银 忍 冬、珍 珠 梅-粗 茎 鳞 毛 蕨、猴 腿 蹄 盖 蕨、大叶 芹、玉 竹、蚊 子 草、苔 草、芦 苇、菖 蒲、玉 簪、千 屈 菜、木 贼 等。5.2.2 模 式 2:小 流 域(河 谷)土 壤 干 旱 瘠 薄 河 岸 带该 模 式 主 要 以 灌 木 为 主,采 用 灌 草 搭 配,多 为 北 方 寒 冷 地 区 的 乡 土 种,植 物 对 土 壤 酸 碱 度 要 求 不 严,耐 旱 耐 贫 瘠,根 系 粗 壮,萌 蘖 能 力 强,抗 风 抗 涝,对 氮 磷 污 染 去 除 具 有 较 好 的 效 果。主 要 植 被:旱 柳、柽 柳、暴 马 丁 香-紫 穗 槐(陡 坡)、珍 珠 梅-艾 蒿、茵 陈 蒿、石 竹、蒲 公 英、马 蔺等。5.2.3 模 式 3:河 岸(河 谷)土 壤 潮 湿 瘠 薄 河 岸 带D B 2 1/T 3 8 6 1 2 0 2 33该 模 式 选 用 的 植 物 耐 荫 喜 湿、且 耐 寒 但 不 耐 旱、根 系 发 达、营 养 吸 收 能 力 强,具 有 较 强 的 净 化 水 质能 力,该 模 式 适 宜 于 湿 润 河 岸 环 境。主 要 植 被:赤 杨、枫 杨、蒿 柳-杞 柳、珍 珠 梅-粗 茎 鳞 毛 蕨、猴 腿 蹄 盖 蕨、水 芹、苔 草、芦 苇、毛 茛等。5.2.4 模 式 4:河 岸 坝 顶 阳 坡 干 旱 瘠 薄 河 岸 带(坝 顶 处)该 模 式 选 用 乔 木 根 系 发 达,耐 寒 耐 贫 瘠,选 用 的 灌 木 萌 蘖 能 力 强,在 堤 坝 生 长 较 快,枝 条 发 达,抗风 沙,灌 草 搭 配 不 仅 景 观 优 美,耐 涝 耐 盐 碱 能 力 也 较 强,整 个 模 式 适 宜 于 河 道 地 势 较 高 地 段,在 坝 顶 应用 效 果 较 好。主 要 植 被:旱 柳、刺 槐、榆、杨-花 木 蓝(高 处)、胡 枝 子、紫 穗 槐(陡 坡)、珍 珠 梅-羊 胡 苔 草、茵 陈 蒿、石 竹、月 见 草、苜 蓿 等。5.2.5 模 式 5:开 阔 河 滩 河 岸 带(洪 水 位 边 坡 处)该 模 式 选 用 阳 性 树 种,耐 水 湿,主、侧 根 发 达,耐 雨 水 冲 刷,灌 草 搭 配 组 合 具 有 较 高 的 水 土 涵 养 和保 持 能 力,护 坡 能 力 好,削 减 氮 磷 污 染 能 力 强。因 此,该 模 式 适 合 于 入 库 河 道 阳 性 边 坡 的 植 被 恢 复 和 治理。主 要 植 被:蒿 柳(少 量)、朝 鲜 柳(少 量)-筐 柳(为 主)、杞 柳(为 主)、珍 珠 梅(近 水)、柳叶 绣 线 菊-芦 苇、蒲 草、莎 草、千 屈 菜、溪 荪 鸢 尾 等。5.2.6 模 式 6:河 道 水 洼、平 静 河 岸 带(洪 水 位 以 下 濒 水 处)该 模 式 植 物 选 用 以 水 生、耐 涝 性 植 物 为 主,草 本 植 物 为 多 年 生 宿 根 性 沼 泽 类 植 物,具 有 根 茎 粗 壮,且 横 向 生 长 发 达,喜 光,耐 寒,对 土 壤 要 求 不 严,但 以 含 有 机 质 的 塘 泥 最 好,物 种 搭 配 季 节 性 明 显,不仅 净 化 污 水 能 力 较 强,而 且 景 观 也 非 常 优 美。该 模 式 特 别 适 合 于 河 道 近 河 床 的 浅 水 域 地 段。主 要 植 被:芦 苇、蒲 草、莎 草、三 裂 慈 菇、浮 萍(浮 床、人 工 抚 育)等。5.2.7 模 式 7:库 区 消 落 带该 模 式 选 择 耐 水 淹,抗 洪 涝,生 命 力 顽 强,根 系 发 达 的 灌 木 和 草 本;在 短 涨 水 期 内,耐 得 住 洪 水 的冲 刷,保 护 河 岸;在 撤 水 形 成 的 河 滩 地 上 能 形 成 优 美 的 植 被 景 观。主 要 植 被:杞 柳、蒿 柳、溪 荪 鸢 尾、芦 苇、黑 三 棱、桃 叶 蓼、茵 陈 蒿、千 屈 菜 等。5.2.8 模 式 8:河 滩 地 土 壤 瘠 薄 河 岸 带该 模 式 采 用 生 命 力 顽 强,贫 瘠 土 壤 上 能 生 存 而 且 根 系 发 达 植 物。该 模 式 以 灌 木 为 主,灌 草 合 理 搭 配,不 仅 景 观 优 美,而 且 对 通 过 的 水 流 起 到 净 化 的 作 用。该 模 式 适 用 于 河 床 较 浅 的,挖 沙 破 坏 的 河 岸 带。主 要 植 被:短 序 胡 枝 子、珍 珠 梅、蒿 柳、茵 陈 蒿、桃 叶 蓼、溪 荪 鸢 尾、石 菖 蒲 等。该 地 区 多 为 砂 壤土,土 壤 贫 瘠,土 层 较 薄。5.2.9 模 式 9:土 壤 肥 沃 平 坦 缓 坡 河 岸 带该 模 式 选 择 植 物 喜 湿,以 乔 灌 草 合 理 搭 配、有 机 结 合,多 为 北 方 地 区 常 见 的 物 种,耐 寒 冷;根 系 粗壮,吸 收 营 养 物 质 的 能 力 强,生 长 速 度 快,具 有 较 高 的 涵 养 水 分 和 土 壤 保 护 的 能 力。该 模 式 适 用 于 破 坏相 对 小 的 肥 沃 的 河 岸 带。主 要 植 被:櫰 槐、灯 台 树、假 色 槭、核 桃 楸、水 曲 柳、榆、珍 珠 梅、黄 花 忍 冬、接 骨 木、水 金 凤、黑 三 棱、黄 菖 蒲、芦 苇、雨 久 花、千 屈 菜 等。D B 2 1/T 3 8 6 1 2 0 2 345.2.1 0 模 式 1 0:近 山 体 陡 坡 河 岸 带该 模 式 以 乔 灌 为 主,选 择 的 植 物 具 有 根 系 发 达,保 水 固 土 能 力 强,枝 条 发 达,生 长 快 速,耐 水 湿,耐 寒 的 特 点。该 模 式 适 用 于 河 流 靠 近 山 体 的 陡 峭 河 岸 带。主 要 植 被:黄 檗、油 松、刺 槐、色 木 槭、旱 柳、紫 穗 槐、暴 马 丁 香、水 蜡、茶 条 槭、珍 珠 梅、蒿 柳等。5.3 种 植 参 数种 植 方 向 与 河 道 方 向 平 行,延 等 高 线 种 植。大 乔 木 间 隔 为 5 m 1 0 m;小 乔 木 间 隔 为 3 m 6 m;灌 木 间 隔 为 2 m 4 m;草 本 植 株 间 隔 为 0.4 m 左 右。其 他 参 数 参 考 G B/T 1 5 1 6 3、G B/T 1 5 7 7 6、G B/T 1 6 4 5 3.2 和 G B 5 0 7 0 7。6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技 术6.1 封 育-自 然 恢 复对 于 特 殊 保 护 区 和 破 坏 相 对 较 小 的 河 岸 带 采 取 封 育 措 施,减 少 外 界 干 扰。6.2 人 工 诱 导-自 然 恢 复在 河 道 缓 冲 带 植 物 群 落 破 坏 较 为 严 重、生 态 位 存 在 较 多 空 白 河 岸,引 入 合 适 的 物 种,填 补 空 白 的 生态 位,诱 导 并 加 速 自 然 恢 复。注 重 引 种 植 物 与 自 然 群 落 的 结 合。6.3 工 程 措 施-植 被 重 建依 据 生 态 学 人 为 设 计 和 自 我 设 计 理 论,采 用 生 物 工 程 与 传 统 工 程 技 术 相 结 合 的 方 法,重 建 生 态 河 岸。7 培 育 管 护7.1 抚 育 管 理水 湿 生 草 本 植 物 秋 季 应 去 除 地 上 部 分,乔 灌 木 抚 育 措 施 参 考 G B/T 1 8 3 3 7.3 和 L Y/T 1 6 0 7。7.2 监 测 评 估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前 后,开 展 生 态 监 测 与 评 估,并 每 年 定 期 复 查。对 植 物 生 长、生 物 多 样 性、外 来 种等 进 行 持 续 监 测,评 估 恢 复 效 果。8 建 立 技 术 档 案8.1 建 档各 类 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都 应 分 别 建 立 技 术 档 案。建 设 单 位 应 保 存 完 整、真 实 的 技 术 资 料,培育 管 护 记 录。包 括 工 程 基 本 信 息、施 工 单 位,工 程 可 研、施 工 设 计 文 件,植 物 种 植 数 量、时 间、抚 育 管理 操 作 的 时 间、方 法、操 作 人 员 和 监 测 评 估 记 录 等。8.2 档 案 管 理技 术 档 案 及 时 整 理、归 档。D B 2 1/T 3 8 6 1 2 0 2 35附 录 A(资 料 性)河 岸 带 植 物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与 权 重 值河 岸 带 植 物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与 权 重 参 照 表 A.1 执 行。表 A.1 河 岸 带 植 物 综 合 评 价 指 标 与 权 重 值目标层(A)准则层(B)A-B 权重w i指标层(C)B i-C 权重w i jA-C 总权重w i j河 岸 带 植 物 综 合 评 价 指 数(A)抗性指数(B 1)0.4 7 2耐寒性(C 1 1)0.3 1 0 5 0.1 3 7 9耐瘠薄(C 1 2)0.1 1 6 6 0.0 5 1 8耐荫性(C 1 3)0.2 2 7 3 0.1 0 1耐水淹(C 1 4)0.2 3 8 9 0.1 0 6 1抗旱性(C 1 5)0.1 0 6 8 0.0 4 7 4生态指数(B 2)0.4 4 4 3吸收氮的能力(C 2 1)0.2 3 0 3 0.0 9 7 6吸收磷的能力(C 2 2)0.2 0 6 8 0.1 0 8 7生物量积累能力(C 2 3)0.3 7 6 7 0.1 7 7 8涵养水源的能力(C 2 4)0.0 8 8 3 0.0 4 1 7固定土壤的能力(C 2 5)0.0 9 7 8 0.0 4 6 2美学指标(B 3)0.0 8 3 7叶形(C 3 1)0.2 0 2 8 0.0 1 7花形(C 3 2)0.0 8 9 8 0.0 0 7 5果实形态(C 3 3)0.0 7 5 8 0.0 0 6 3冠型(C 3 4)0.4 2 7 6 0.0 3 5 8冬季形态(C 3 5)0.2 0 4 1 0.0 1 7 1D B 2 1/T 3 8 6 1 2 0 2 36附 录 B(资 料 性)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主 要 植 物 种 类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主 要 植 物 种 类 参 照 表 B.1 执 行。表 B.1 河 岸 带 植 被 恢 复 与 重 建 主 要 植 物 种 类乔 木 植 物 灌 木 植 物 草 本 及 水 湿 生 植 物朝 鲜 柳 S a l i x k o r e e n s i s 珍 珠 梅 S o r b a r i a s o r b i f o l i a 艾 蒿 A r t e m i s i a a r g y i柽 柳 T a m a r i x c h i n e n s i s 茶 条 槭 A c e r g i n n a l a 菖 蒲 A c o r u s c a l a m u s赤 杨 A l n u s j a p o n i c a 东 北 山 梅 花 P h i l a d e l p h u s s c h r e n k i i 三 裂 慈 菇 S a g i t t a r i a t r i f o l i a稠 李 P r u n u s p a d u s 短 序 胡 枝 子 L e s p e d e z a c y r t o b o t r y a粗 茎 鳞 毛 蕨 D r y o p t e r i sc r a s s i r h i z o m a垂 柳 S a l i x b a b y l o n i c a 蒿 柳 S a l i x v i m i n a l i s 大 叶 芹 H e r a c l e u m m o e l l e n d o r f f i i刺 槐 R o b i n i a p s e u d o a c a c i a 胡 枝 子 L e s p e d e z a b i c o l o r 浮 萍 L e m n a m i n o r灯 台 树 B o t h r o c a r y u m c o n t r o v e r s u m 花 木 蓝 I n d i g o f e r a k i r i l o w i i 黑 三 棱 S p a r g a n i u m c o r e a n u m枫 杨 P t e r o c a r y a s t e n o p t e r a 黄 花 忍 冬 L o n i c e r a c h r y s a n t h a 猴 腿 蹄 盖 蕨 A t h y r i u m m u l t i d e n t a t u m旱 柳 S a l i x m a t s u d a n a 接 骨 木 S a m b u c u s w i l l i a m s i i 黄 菖 蒲 I r i s p s e u d a c o r u s核 桃 楸 J u g l a n s m a n d s h u r i c a 金 银 忍 冬 L o n i c e r a m a a c k i i 芦 苇 P h r a g m i t e s a u s t r a l i s花 曲 柳 F r a x i n u s r h y n c h o p h y l l a 柳 叶 绣 线 菊 S p i r a e a s a l i c i f o l i a马 蔺 I r i s l a c t e aP a l l.v a r.c h i n e n s i s黄 檗 P h e l l o d e n d r o n a m u r e n s e 杞 柳 S a l i x i n t e g r a 毛 茛 R a n u n c u l u s j a p o n i c u s假 色 槭 A c e r p s e u d o s i e b o l d i a n u m 水 蜡 L i g u s t r u m o b t u s i f o l i u m 木 贼 E q u i s e t u m h y e m a l e筐 柳 S a l i x l i n e a r i s t i p u l a r i s 紫 穗 槐 A m o r p h a f r u t i c o s a 苜 蓿 M e d i c a g o s a t i v a色 木 槭 A c e r m o n o 蒙 古 蒲 公 英 T a r a x a c u m m o n g o l i c u m櫰 槐 M a a c k i a a m u r e n s i s 千 屈 菜 L y t h r u m s a l i c a r i a水 曲 柳 F r a x i n u s m a n d s c h u r i c a 莎 草 属 C y p e r u s s p p.小 叶 杨 P o p u l u s s i m o n i i 月 见 草 O e n o t h e r a b i e n n i s油 松 P i n u s t a b u l i f o r m i s 石 竹 D i a n t h u s c h i n e n s i s榆 U l m u s p u m i l a 水 金 凤 I m p a t i e n s n o l i-t a n g e r e暴 马 丁 香 S y r i n g a r e t i c u l a t a v a r.a m u r e n s i s 水 芹 O e n a n t h e j a v a n i c a华 北 卫 矛 E u o n y m u s m a a c k i i 苔 草 属 C a r e x s p p.桃 叶 蓼 P o l y g o n u m p e r s i c a r i a蚊 子 草 F i l i p e n d u l a P a l m a t a溪 荪 鸢 尾 I r i s s a n g u i n e a香 蒲 T y p h a a n g u s t i f o l i a茵 陈 蒿 A r t e m i s i a c a p i l l a r i s泽 泻 A l i s m a p l a n t a g o-a q u a t i c a玉 簪 H o s t a p l a n t a g i n e aD B 2 1/T 3 8 6 1 2 0 2 37玉 竹 P o l y g o n a t u m o d o r a t u m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注意事项

本文(河岸带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规程DB21/T 3861-2023.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