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楠竹)母竹造林技术规程DB42/T 1196-2016.pdf
ICS 65.020.40 B 60 备案号:DB42 湖北省 地 方 标 准 DB 42/T 1196 2016 毛竹(楠竹)母竹造林 技术规程 Technology regulations of afforestation of moso bamboo(报批 稿)2016-09-28 发布 2016-11-23 实施 湖 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42/T1196 2016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1 3 术 语和 定义.1 4 母 竹选 择.2 5 造 林技 术.4 6 幼 林管 护.5 7 病 虫害 防控.6 8 档 案管 理.7 附录A(资 料性 附录)毛 竹主 要 病虫 害种 类及 综合 防治方 法.8 DB42/T1196 2016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GB/T 1.1-2009 标 准化 工作 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 的结 构和 编写 给出 的规 则起 草。本标准 由咸 宁市 林业 局提 出。本标准 由 湖 北省 林业 厅归 口 管理。本标准 起草 单位:咸宁 市 林业科 学院、咸宁 市林 业 局、咸宁 市质 量技 术监 督 局、湖北 省林 业科学研究 院、咸宁 市咸 安区 林业局、通 山县 林业 局。本标准 起草 人:刘恒 贵、刘清平、熊德 礼、徐丽 君、阮班全、冯祥 成、徐良 仁、王起富、高 霜、刘君宜、涂 书权。DB42/T1196 2016 1 毛 竹(楠 竹)母竹 造林技 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毛 竹(Phyllostachys heterocycla cv.Pubscens,俗名 楠竹)母 竹造林 的术 语和 定义、母 竹选 择、造林 技术、幼林 管护、病 虫害 防控 和档案 管理 要求。本标准 适用 于湖 北省 毛竹 母竹造 林。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期的 引用 文件,仅 所注 日期的 版本 适用 于 本 文件。凡 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的 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4285 农药 安全 使用 标 准 GB 6000 主要 造林 树种 苗 木质量 分级 GB/T 8321(所 有部 分)农药合 理使 用准 则 GB/T 13262 不 合格 品率 的计数 标准 型一 次抽 样检 查程序 及抽 样表 GB/T 20391 毛 竹林 丰产 技术 3 术语和 定义 GB/T 20391 界定 的以 及下 列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 件。为 了便 于使 用,以下 重 复列出 了 GB/T 20391中的某 些术 语和 定义。3.1 造林成 活率 surviving percentage after planting 造林验 收时 存活 的竹 株数 占造林 初植 竹株 数的 百分 数。GB/T 20391,定义 2.15 3.2 发竹率 shooting percentage of mother bamboo 造 林后 萌发 生长 成新 竹的 母竹株 数占 造林 初植 母竹 株数的 百分 数。GB/T 20391,定义 2.16 DB42/T1196 2016 2 3.3 母竹 parent bamboo 用于造 林的 毛竹 活竹 株。3.4 胸径 diameter 距地面 130 cm 处的 竹秆 直 径。3.5 秆柄 connecting part between culm and rhizome 俗称螺 丝钉,竹 秆的 最下 部 分,与 竹鞭 和母 竹的 秆基 相连,细小,短 缩,不生 根,由 十数 节组 成。3.6 立竹年 龄 age of standing culm 单株立 竹已 成活 的时 间,用“年(龄)”或“度”表 示。新竹 长成 到第 二年 完 成换叶 前为 度,换叶完成 到第 二次 换叶 为 度,以 后每 两年 换叶 一次,增加 度。GB/T 20391,定义 2.4.4 3.7 竹鞭 bamboo rhizome 连接竹 株的 竹地 下茎,鞭 芽朝向 竹株 的鞭 段称 为来 鞭,鞭芽 背向 竹株 的鞭 段 称为去 鞭。秆 柄的 上方即为秆 基,有数 节到 数十 节组成,节 间短 而粗 大,节上有 芽,密生 根。GB/T 20391,定义 2.5 3.8 鞭芽、侧芽 rhizome bud 竹鞭两 侧生 长的 嫩芽,可 发育成 竹鞭 或竹 笋。3.9 DB42/T1196 2016 3 宿土 original earth 母竹原 生长 处的 土壤。4 母竹选 择 4.1 来源 母竹宜 从林 缘或 刚满 园的 毛竹林 选取,不宜 在立 竹 密度较 大的 毛竹 林中 选取,要 求生 长健 壮、分 枝较低、枝叶 茂盛、竹 节正 常、未 开花、无 病虫 害。4.2 母竹年 龄 4.2.1 年龄识 别 毛竹年 龄识 别有 号竹 法、龄痕法、竹 秆 皮 色法 等3 种方法:号 竹法。每年 7 月8 月在 新留 养的 竹秆 上用 专用号 竹笔 书写 年份。龄 痕法。毛竹 新竹经 一年后 换叶,以后 每两年 换一次 叶,每 次换 叶,着 叶 小枝从 顶端开 始枯 死脱落。每换 一次 竹叶,就 会留下 一个“枝 痕”。计 算年龄 时龄 痕数 加“”就是几 度竹。竹 秆皮 色法。随 着年 龄的增 长,毛竹 秆皮 色变 化有一 定的 规律。一 般幼 龄竹秆 为绿 色,中 龄 竹秆为黄 绿色,老 龄竹 秆为 黄褐色 或古 铜色。4.2.2 母竹年 龄选 择 造林母 竹应 选 择1 年2 年生立 竹。4.3 胸径 母竹胸 径 以4 cm 6 cm 为宜。4.4 母竹挖 掘 挖掘母 竹时,先 找到 竹鞭 的走向,按 留来鞭长 30 cm 40 cm、去鞭长 40 cm 50 cm 截 断竹 鞭,再沿竹鞭 两侧 逐渐 深挖,掘 起母竹。要 求竹 鞭有5 个 以上健 壮饱 满的 侧芽,秆 柄、侧 芽、鞭 根无 损伤。竹篼应多 带宿 土,保证 根系 完整性。4.5 其他 留枝 叶4 盘6 盘砍 去顶 梢,切 口 距 最上 一盘 枝10 cm 15 cm,呈 马耳 形,平滑不 开裂。DB42/T1196 2016 4 4.6 检验 母竹 检 验按 照GB 6000 相 关要求 进行,抽 样方 法按 照 GB/T 13262 进行。4.7 包装、运 输、贮存 4.7.1 包装 需远距 离装 运时,每 株母 竹的竹 篼用 麻袋、稻 草或 其他材 料包 扎,防止 宿土 脱落致 使鞭 芽受 损。及时洒水,保 持根 部湿 润。4.7.2 运输 母竹经 检疫 后要 及时 组织 运输。搬运 和装 车时,用 手 提或肩 挑,不能 用肩 扛,平 放或斜 放于 车厢 内,用蓬布 覆盖。装 车后 及时 起运,长距 离运 输要 常洒 水,保 持竹 篼和 竹叶 湿润。运到 目的 地卸 货 时 要 轻 拿轻放,不可 抛丢。4.7.3 贮存 要求随 挖、随 运、随栽。需贮存 的母竹,起 挖与栽 植 间隔 时间不 得超 过 48 h。挖好 的母竹 及时 用草类、树叶 等遮 盖,防风 吹、日 晒、雨淋。5 造林技 术 5.1 造林地 选择 宜选择 海 拔600 m 以 下、坡度 30 以下 的山 谷、山麓和 山腰 地带;土层 深60 cm 以上,土壤 肥沃、疏松,pH 值4.5 6.5;排 灌条件 良好 且交 通方 便。5.2 林 地整 理 5.2.1 林地清 理 砍去造 林地 上的 灌木、低 值乔木,并 运出 造林 地。适量保 留价 值高、生 长良 好的乔 木。5.2.2 整地 要求开 垦深 度30 cm 以上,清除 土中 树 篼、伐 桩、树根等。整 地方 法有 以 下3 种:全 面整 地。全面 开垦 造林地。适 用于 坡 度20 以下 的造 林地;带 状整 地。采用 水平 带状开 垦造 林地,带 宽和 带距 为2 m 3 m,造林 后1 年2 年 内将 未垦 带轮流垦 完。适用 于坡 度20 以 上的 造林 地;DB42/T1196 2016 5 块 状整 地。按造 林密 度定点 块状 开垦,大 小 为2 m 2 m,造林 后1 年2 年内逐 步拓 展开 垦范围至全 垦状。适 用于 坡 度25 以上 的造 林 地。5.2.3 挖穴 整地时 应 根 据造 林密 度 挖 好种植 穴,穴长 100 cm 120 cm,与 等高 线方 向一 致,宽 60 cm 80 cm,深50 cm 60 cm。5.3 造林密 度 造林密 度 为600 株/hm2900 株/hm2,对应 的 株 距3 m 4 m、行 距3.5 m 4 m。5.4 造林时 间 宜在初 春2 月3 月 造林。5.5 栽植 先将表 土垫 于穴 底,将 解 除包扎 的竹 子根 盘置 于穴 中。竹鞭 方向 与穴 长方 向 一致,根 盘表 面比 穴面略低,然后 填土,分层 压 实,使 鞭根 与土 壤密 接。填土压 实时 不损 伤鞭 芽。填土接 近根 盘表 面时,浇 透水后覆 土,在 竹株 周围 培 成龟背 形。栽 植时 母竹 鞭 根应保 持原 有的 状态,不 可为保 持竹 秆直 立而 改变 原有状态。在 风大 处,应 设 支撑架。5.6 补植 造林当 年冬 季调 查成 活率,第二 年秋 季调 查发 竹率。成活 率85%或发 竹率 80%应补 植。6 幼林管 护 6.1 套种 新造竹 林1 年2 年 内可 套种农 作物,以 耕代 抚,以短养 长。套种 作物 宜离 竹株 1.2 m 以 上,套 种作物以 豆类、花 生、绿 肥 等为宜,不 宜种 植芝 麻、玉米等 耗肥 量大 的作 物和 高秆、攀援 性作 物。套 种 以抚育竹 林为 主,中耕 不能 损伤竹 鞭和 鞭芽。农 作物 收获后,秸 秆铺 于地 面或 翻埋土 中。6.2 中耕除 草 未套种 农作 物,应除 草松 土。每 年 2 次3 次,6 月9 月进 行,直至 竹林 郁闭。杂草 铺于 地面 或翻埋土 中。6.3 施肥 DB42/T1196 2016 6 栽植2 个月 3 个月 后,于根盘 两侧 距竹 秆 30 cm 处开沟 施肥,每 公顷 施复 合肥 300 kg。在造 林 当年秋冬 季,每公 顷施 有机 肥3000 kg。栽 植的 第2 年 起,于 每年 的 2 月或 9 月,每公 顷施 复合 肥 450 kg,株穴施 或沟 施。6.4 水分管 理 造林后 根盘 处宜 盖草 覆土 保墒,若久 旱不 雨、土壤 干燥时,应 及时 灌溉。若 久雨不 晴、林地 积 水 时需及时 排水。6.5 竹林保 护 严禁放 牧,及时 防治 病虫 害。7 病虫害 防控 7.1 防治原 则 贯彻“预防 为主、科 学防 控、依 法监 管、强化 责任”的防治 方针,通 过加 强培 育、合 理经 营等 措施,改善竹 林的 生态 环境,优 化竹林 的生 态系 统,增 强 竹林对 有害 生物 的自 然抵 抗和控 制能 力。突 出以 营 林技术为 基础,优 先采 用物 理防治 和生 物防 治,辅以 必要的 化学 防治。7.2 防治措 施 7.2.1 营林防 治 保护竹 林周 边环 境,稳定 和促进 生态 系统 平衡。加 强竹林 培育,优 化竹 林结 构,提 高竹 林对 有 害 生物的抵 抗和 控制 能力;及 时松土、除 草,破坏 有害 生物的 越冬 越夏 场所 及中 间寄主,降 低有 害 生 物 种 群数量;及时 清除 病、虫为 害的笋、竹 及枯 枝、落叶,减少 林内 病虫 源和 传播 源。7.2.2 物理防治 7.2.2.1 利用 害虫 的趋 光 特性,用特 定的 灯光 进行 诱杀。7.2.2.2 利用 成虫 的假 死 性,人 工捕 捉一 些易 于捕 捉的害 虫。7.2.2.3 人工 清除 林内 病 竹、病 竹篼、病 根、病笋 箨。7.2.3 生物防 治 7.2.3.1 保 护和 利用 天敌,抑制 有害 生物 的为 害。7.2.3.2 利用 某些 微生 物 对害虫 的致 病性 或对 病原 菌的抑 制作 用防 治病 虫害。7.2.3.3 保护 和招 引益 鸟,捕食 害虫。7.2.4 化学防 治 DB42/T1196 2016 7 7.2.4.1 合 理选 用农 药,根据竹 林有 害生 物发 生情 况,选 用高 效、低毒、低 残 留的环 境友 好型 制剂 和 先进剂型,如 微囊 剂、缓 释 剂等。7.2.4.2 优先 选用 植物 源、微生物 源农 药和 昆虫 生 长调节 剂,限 量合 理使 用 矿物源 农药(硫、铜 制剂)。7.2.4.3 科学 选择 施药 方 法,采 用经 济、安全、简 便的防 治技 术,注意 交替 使用作 用机 制,减少 用药次数,降低 环境 污染。7.2.4.4 农药 使用 应按GB 4285 和GB/T 8321(所 有部分)的 要求 执行。7.3 防治方 法 主要病 虫害 种类 及综 合防 治方法 见附 录A。8 档案 管理 8.1 档案内 容 毛竹母 竹造 林技 术档 案内 容包括 母竹 质量、挖 掘、检验检 疫、运输、贮 存、林地整 理、母竹 栽 植、幼林管 护及 病虫 害防 治等 技术作 业情 况。8.2 管理要求 毛竹母 竹造 林技 术档 案要 及时记 录有 关内 容。不 得 涂改原 始记 录资 料。资 料 要有连 续性,建立 专门档案并 永久 保存。DB42/T1196 2016 1 附 录 A(资料 性附 录)毛竹主 要病 虫害 种类 及综 合防治 方法 表A.1 和表A.2 分别 给 出了毛 竹主 要病 害和 虫害 的种类 及综 合防 治方 法。表A.1 毛竹主 要病 害种 类及 综合 防治方 法 病害种类 症 状 综合防治方法 枯梢病 该病为害当年新竹,病斑产生在主梢或枝条的节叉处。病斑初为浅褐色小点,后不断扩展成梭形或不规则形,颜色逐渐加深呈紫黑色。当病斑环绕主梢或枝条一周时,病斑以上竹叶开始萎蔫,纵卷,而后枯 黄、脱落。病害严重发生的年份,8 月9 月发病盛期竹冠 变黄褐色,远看似火烧,10 月后病斑停止扩展,逐渐转为灰白色,病枝上叶片脱落,远看竹 冠一片苍白。翌年春季,病斑处长出许多突起的黑色点状或粒状的子实体。清 理林 地。冬季 或早 春出 笋前,把病 株、病梢、病 枝清 理出 林 外,集中 烧毁,减少侵染源。5 月和 6 月病菌侵入期,喷 50%多菌灵可湿性 粉剂或 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600 倍700 倍液,每周 1 次,连喷 3 次。加 强检疫,禁止有病母竹外运引入新区种植和用病株、病梢、病枝筑篱笆等露天用物,防止病菌扩散传播。秆基腐病 初期病斑出现在基部笋箨包裹着的几节笋壁上,病斑星星点点,浅褐色。笋箨自然裂开或脱落后,星点连成小块状或不规则长短不一的条状斑,褐色或酱紫色,表面稍收缩,水渍 状迅速腐烂,并具恶臭。5 月6 月病部表面布满白色、淡紫 色的菌落及红色的分生孢子堆,即粘孢团。被害后,重者竹 笋和嫩竹枯萎,轻者竹笋带病成竹,竹秆基部留下 1 至数条 带状或块状烂疤,遇风易折易倒。避 免选 择低 洼积 水的 山脚 平地 种 毛竹。低洼 积水 有病 林地,实行 开沟 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控制病害发生条件。病期过后,立即清除林内 病竹、病竹篼、病根、病箨,运出林外烧毁。有条件的地方,出笋前,林地土表加垫黄心土,厚 20 cm,隔绝病菌和降低地下水位。笋高到 1.5 m 左右时,用 50%根腐灵或 30%稻病宁可湿性粉剂 400 倍500 倍液喷 雾,每周 1 次,连喷3 次。丛枝病 病害开始时,仅个别枝条发病,病枝细长衰弱,叶形变小,节数增多,节间缩短,小枝顶端长出几片新叶,后小枝上长出无数侧枝,年复一年侧枝增多,形似扫帚状。严重时,小 枝丛集成球形,如雀巢。冬天 病丛枝端枯死较多,使第 2 年 产生更多的丛生小枝,以后进一步发展成悬挂着的或不完 全悬挂着的雀巢状或球状的丛生小枝群。历史性重病株,可导 致全株枯死。加 强竹 林抚 育管 理。按年 龄大 小 及时 合理 砍伐,保 持适 当密 度,并 进行 松土、施肥,以促 进竹 林生 长旺 盛,减少 病 害发 生。严 格检 疫,避免 选 取有 病母 竹造 林。在每年的 3 月底4 月初,9 月初9 月中下旬,发现丛枝 病株,及时剪除病枝,重病株连根挖除,并集中烧毁。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500 倍液喷雾,每周 1 次,连喷3 次。DB42/T1196 2016 2 表A.2 毛竹主 要虫 害种 类及 综合 防治方 法 虫害种类 为害部位 为害情况 综合防治方法 竹笋禾夜蛾 竹笋 幼虫先蛀入笋箨箨叶中取食,在箨叶上留下一排小孔,幼虫 随竹笋生长,咬穿笋节向上取食直到竹梢。被害竹 笋仍能成竹,但有节间缩短、断头、折梢、积水、心腐、材脆等现象,竹材利用价值下降。林地抚育管理。6 月9 月结 合林地削草、松土、施肥等,消灭杂草中越冬卵。竹笋出土前,用 20%氰戊菊酯乳油 1500 倍液喷雾,杀灭初孵幼虫。4 月5 月及时清理虫笋,退 笋,减少翌年幼虫虫口密度。6 月底用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一字竹象虫 竹笋 幼虫取食笋肉,开始在产卵穴 中取食,后逐渐将卵穴扩大变 成孔洞,后期幼虫在竹笋小枝上取食,将竹笋小 枝咬断。成虫取食笋肉补充营养,将笋啄成很多小孔。被害竹虫孔累累,竹节节间变形,竹材僵硬,断头折梢。加强竹林的抚育管理,秋冬 两季对竹林进行劈山松土,直 接破坏竹象虫土室,降低越冬虫口密度。根据竹象虫有假死性,小面积发生时,在每天早上露水未干时进行人工捕捉杀死。对养竹的笋,在幼虫孵 化和成虫羽化初期用 80%敌敌畏乳 油 1000 倍 液在竹笋上喷雾。成虫出土时,施用绿色威雷微胶囊剂防治。竹笋泉蝇 竹笋 初孵幼虫沿笋箨内壁下行取食,食迹两侧水迹状,至笋箨着 生处蛀入笋中,不定向纵横取食。幼虫老熟后再蛀 食至笋箨处,沿内壁蠕动向上,至笋箨边滚落地面入土化蛹。被害竹笋很快腐烂、发臭,致使大量的竹笋成为退笋,无食用价值。诱杀成虫,防止成虫产卵。用糖醋、鱼肠、死蚯蚓、鲜竹笋等加少量敌百虫作饵料捕杀。及早挖除虫害笋,杀死幼虫,减少入土化蛹的虫口密度。成虫羽化初期用敌敌畏烟剂熏杀。保护和利用天敌。竹织叶野螟 竹叶 幼虫取食竹叶,常数条缀叶卷 苞,取食当年新竹幼嫩竹叶上 表皮,造成竹子嫩叶下表皮满布枯白斑,严重为害 时竹上虫苞累累,遇天旱时虫 苞不能打开而产生离层,造成大量落叶,竹子枯死。毛竹林大年秋冬垦复林地,破 坏土茧越冬环境。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为害期可用白僵菌粉孢或敌敌畏烟剂杀灭。成虫期用灯光诱杀。DB42/T1196 2016 3 表 A.2 毛 竹主 要虫 害种 类 及综合 防治 方法(续)虫害种类 为害部位 为害情况 综合防治方法 竹蓖舟蛾 竹叶 幼虫吃食竹叶,严重时将竹叶吃尽,使毛竹枯死或影响下年度出笋。松土除草杀死越冬蛹和老熟幼虫。卵期释放赤眼蜂。幼虫期高虫口密度时用敌马烟剂熏杀,用量 15 kg/hm230 kg/hm2,在阴雨天或清晨无风时 分段施放烟点,使烟雾连成一片。成虫期用灯光诱杀。刚竹毒蛾 竹叶 幼虫取食竹叶,大发生年份可将竹叶吃光,使竹腔内各节内积水。严重被害竹林成片死亡,下年度竹笋减少,成竹胸径下降,竹林荒芜。加强竹林抚育,杀灭地面、竹秆上的虫卵、蛹和幼虫。幼虫期选择阴雨天或早晨、傍晚无风条件下,用敌敌畏烟剂放烟防治,用量 15 kg/hm230kg/hm2;也可用白僵菌粉进行林间喷粉防治。在成虫开始普通羽化至羽化盛期用灯光诱杀。黄脊竹蝗 竹叶 成虫、若虫分散或群聚取食竹叶,新竹被害即枯死,老竹被害后 2 3年内不发新笋竹,秆内积水,纤维腐败,无使用价值。11 月挖 出卵块杀灭。幼蝻 上竹前用 2.5%溴氰菊 酯 3000 倍液喷雾。已上竹的跳蝻,用敌敌畏烟剂防治,用量 7.5 kg/hm211.25 kg/hm2。成虫 用烟雾剂熏杀。采用人尿诱杀。竹卵圆蝽 竹枝 竹秆 成虫、若虫在 新、老毛 竹、小 杂竹的竹枝、秆箨环上 下群集 吸取汁液为害,造成竹子 被害枝节 以上的 枝条落叶枯死,虫口密 度大时,造成大量枯枝或全株枯 死,竹林 出笋减 少,新竹胸径 和成竹率 同时下 降,竹林衰败。冬季垦复林地,破坏其越冬场所;若虫密度高时,人工捕捉降低虫口密度。每年 3月下旬喷洒白僵菌粉,用量 7.5 kg/hm2。3 月底4 月初,越冬若虫即将上竹前,用 8%绿色威雷 150 200 倍液,对 1 m 以下的竹秆基部均匀喷雾,或用 1 份黄油加机油3 份调匀,涂刷在竹秆基部,宽 15 cm 20 cm,密封1 圈。竹小蜂 竹枝 幼虫在竹梢的小枝内吸收养料,受害部位膨大成虫瘿,枝梢下垂,易被风折。被害枝梢表面附有白毛粉状物,被害竹轻则落叶早、出笋少、长势差,重则枯死。结合采伐清理虫源,优先砍除虫害严重的弱小老竹,清除虫枝叶,烧毁。成虫羽化期,用菊酯类 2000 倍液喷雾防治,每隔 3 d 4 d 天喷雾一次,连 续 3 次4 次。竹介壳虫 竹枝 竹秆 雌成虫和若虫刺吸竹株组织汁液,致枝、叶枯死,竹株生长势衰退,并诱发竹煤污病,重时可致竹株死亡。5 月6 月幼虫初孵期,在受 害竹林中喷80 敌敌畏 500 倍液,每隔 5 d 6 d 喷 1 次,连续 2 次3 次,灭杀若虫。秋冬季节,清除、烧毁被害枝叶。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