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DB51/T 1806-2014.pdf

  • 资源ID:180438       资源大小:1.26MB        全文页数:2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DB51/T 1806-2014.pdf

ICS 65.020.40 B 61 DB51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T 18062014 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 2014-07-25发布 2014-09-01实施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51/T 18062014 I 目 次 前 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调查.2 5 规划.4 6 测量.5 7 设计.5 附录 A(资料性附录)基础测量与工程措施设计方法及参数.8 DB51/T 18062014 II 前 言 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桂林华、张黎明、白 斌、马茂江、刘 赞、李 悦、毛 毳、赵廷宁、陈思慧、周立江、罗 杰、杨长青、大西.满信、佐保.升儿、佐藤.隆、挂部.晋、坂后.浩、森贞.芳子、町田.良太。DB51/T 18062014 1 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林业治山工程调查、规划、设计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及要求。本规程旨在为林业治山工程中的调查、规划、设计、施工提供技术参考。本规程适用于林业治山工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60011999 育苗技术规程 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 GB/T 16453.116453.6-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GB/T 18247.7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第7部分:草坪 GB/T 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程 GB/T 502011994 防洪标准 SL 1902007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LY1000-1991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 LY/T 12101999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DB51/500161998 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 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林业部林资字(1989)58号)3 术语和定义 3.1 林业治山工程 project for hill management 林业治山工程是指针对林区范围内受自然灾害的损毁林地,通过传统造林绿化工程不能恢复森林植被,必须通过简易工程措施以稳固坡面,改善植物生长条件,再结合生物措施进行的森林植被恢复治理工程。3.2 损毁林地 damaged forestland in natural disaster 指受地震、暴雨、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林地表层(根系影响层)的立地环境难以适宜或不适宜森林植被正常生长的林地。3.3 DB51/T 18062014 2 根系影响层 effecting zone of plant roots 泛指林地内植物有根系分布的土层,重点是指通过植物自身根系生长或植被营造,植物根系可以起到稳定坡面、保持水土和土壤肥力的土层,根据植物种类和土壤地质环境的不同,其厚度也不同,一般为2米左右。3.4 项目区 project region 本标准中指实施林业治山工程的乡(镇)。3.5 项目实施区 implementing area for project 本标准中指林业治山工程实施地块的总和。4 调查 4.1 地形调查 4.1.1 调查内容 地形、地貌、坡位、坡度、坡向、坡长、海拔高度等。4.1.2 调查方法 根据现有资料了解地貌分区,在调查范围内选取几条主要调查路线进行踏勘,掌握各区沟谷密度、分布和区内主要高程点高程值及分布情况,重点调查区内坡度、坡长、高程值等,绘制主要受灾沟谷纵、横断面草图。4.2 地质调查 4.2.1 调查内容 地质构造、断裂和断层、岩性、地下水、地震动参数、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灾害,以及与林业治山工程有关的工程地质情况等。4.2.2 调查方法 采用资料收集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3 土壤调查 4.3.1 调查内容 母岩、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分布、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湿度、pH值、肥力、石砾含量等。4.3.2 调查方法 采用收集资料、现场调查和取样化验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取样化验时,按照LY/T12101999 森林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制备采取挖掘土壤剖面,对森林土壤进行采集与制备,委托专门土壤化验机构进行土壤化验。DB51/T 18062014 3 4.4 森林植被调查 4.4.1 调查内容 地带性植被类型,乔、灌、草等的种类、面积、分布及生长情况,植被覆盖度等。4.4.2 调查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地带性植被类型、乡土树种及其分布情况;结合区域森林资源分布图,采用地形图、卫星图片或航拍图实地调查,掌握调查区内的森林植被面积、分布及生长情况等。4.5 气象调查 4.5.1 调查内容 项目区所处气候带、气候类型,气温、有效积温、蒸发量、多年平均降水量、降水极值及出现时间、降水年内分配、无霜期、年平均风速、年大风日数及沙尘天数以及灾害性气候等。4.5.2 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收集相关气象资料和实地访问的方式开展调查,掌握气象条件,尽可能收集最近 10 年左右的资料。4.6 水文调查 4.6.1 调查内容 项目区一定频率(5 年、10 年、20 年、50 年一遇)、一定时段(1h、6h、24h)的降水量,确定项目实施区地表水系,主沟和主要支沟长度、宽度、深度、分布情况,沟壑密度,小流域汇水范围等。4.6.2 调查方式 通过收集资料,了解调查区内的降水量;采用地形图或卫星图片实地调绘出小流域汇水范围和主沟、主要支沟的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掌握资料,计算出主要沟壑洪水流量、流速、水位等径流数据。4.7 灾害地现状调查 4.7.1 调查内容 土壤侵蚀、滑坡、崩塌、泥石流、落石等自然灾害成因、发生规律、特征和分布情况、受损森林植被分布和面积、堆积物稳定性、土石比例等。4.7.2 调查方法 通过卫星照片、航片、地形图判读实施概括性的调查,根据需要,实施现地踏勘,对崩塌坡面和受损沟谷进行专项调查。4.8 潜在危害性调查 4.8.1 调查内容 损毁林地可能产生的危害范围、危害传播距离、危害对象、危害方式等。4.8.2 调查方法 DB51/T 18062014 4 主要通过现地踏查,分析灾害现状预测灾害性,评估调查区潜在危害性的强度和重要度,为林业治山工程的决策提供依据。4.9 环境调查 4.9.1 调查内容 重点调查项目实施区周边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调查项目实施对自然环境、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影响等。4.9.2 调查方法 采取资料收集、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4.10 社会经济调查 4.10.1 调查内容 项目区的行政区划、人口分布,户数、交通、供水、供电、通讯情况、林业机构、林地权属、农林生产建设状况、项目区人为活动情况、以往自然灾害受灾情况以及现有的防灾设施等。4.10.2 调查方法 采取收集资料、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5 规划 5.1 规划原则 全面规划原则 对项目实施区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项目实施区的现状,设计合理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与及周边环境相协调原则 工程治理的效果要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适地适树原则 根据自然环境和植物的特性选择植物种类,可优先采用乡土植物种。便于施工原则 规划的制定不仅要考虑到项目实施区的治理成效,同时要有利于工程的实施,如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施工材料的可获得性等。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坚持以生态效益为优先,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5.2 规划内容 5.2.1 规划的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实施区的灾害类型、自然条件、森林现状及周边环境等情况,规划项目实施区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类型。5.2.2 工程措施 根据项目实施区的地形、地质、土壤、森林植被、气候等调查结果,采用挡土墙、排水沟、水平阶、栅栏、挂网等工程措施稳固山坡坡面。5.2.3 生物措施 采用土壤改良、植被培育、覆盖防护等措施恢复植被。DB51/T 18062014 5 6 测量 6.1 测量的范围 包括项目实施区以及其周边附属施工地所包括的范围。6.2 测量精度 使用皮尺和测绳的测距结果,其误差是距离总和的1/100以内。使用水准仪和标尺的误差为在500m中5cm以内。6.3 测量的种类 测量分为平面测量、纵断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须根据林业治山工程的实际选择测量种类。6.3.1 平面测量 测量受损坡面的形状、面积、受损类型的分布、以及周边地形条件,在此基础上决定施工的类型和规模,制作总平面图及施工布局图。6.3.2 纵断面测量 测量受损坡面的主要纵断面地形,决定纵断面方向上的施工布置及方法,制作出纵断面图。6.3.3 横断面测量 测量受损坡面的横断面地形,决定设计建造物的形状和规模,在此基础上制作出横断面图。7 设计 7.1 工程措施设计 7.1.1 挡土墙工程 根据使用材料不同分为铁丝笼挡土墙、钢制框挡土墙、浆砌石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根据项目实施区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选定合适的工程类型。浆砌石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和钢筋混凝土挡土墙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 标准执行。7.1.1.1 铁丝笼挡土墙 采用石块装在标准规格铁丝笼中,堆砌成铁丝笼挡土墙,适用于地形易变动和背面有涌水的地方,通常铁丝笼挡土墙高度以 2m 以下为宜,设计参考附录 A。7.1.1.2 钢制框挡土墙 采用石头装在钢制建构(筑)物中,制作成挡土墙,它和铁丝笼挡土墙工程都是箱框结构,具有对变形的抗性及透水性,适用于高度在 2m 以上的较大构造。在进行建构(筑)物的设计时,应根据它的规模确定是否进行安全计算。7.1.2 排水沟工程 DB51/T 18062014 6 根据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土袋排水沟、铁丝笼排水沟和浆砌石排水沟。土袋排水沟、铁丝笼排水沟设计参考附录 A,浆砌石排水沟按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程(GB/T16453.116453.6-2008)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设计。7.1.3 栅栏工程 7.1.3.1 圆木(竹)栅栏 采用圆木或圆竹做墙体材料建成栅栏,填入土壤后形成水平阶,适用于防止土壤流失,需要考虑自然协调性的坡面,设计参考附录 A。7.1.3.2 编制栅栏 在坡面上打入木桩后,采用树木枝条或竹子编成栅栏,填入土壤形成水平阶,适用于坡度小于 36度的坡面,设计参考附录 A。7.1.4 水平阶工程 7.1.4.1 石坎水平阶 采用石头干砌成台阶,台阶内填入土壤形成水平阶,适宜因石块堆积影响植被生长的坡面,设计参考附录 A。7.1.4.2 土袋水平阶 采用可降解的袋子装填土壤,成水平条状埋入或铺设在坡面,适用于取土方便的坡面,设计参考附录A。7.1.4.3 圆木(竹)水平阶 采用木桩和横木做成低矮的阶梯,填入土壤基质、形成水平阶,适用于基较软的坡面,设计参考附录A。7.1.5 挂网工程 7.1.5.1 合成纤维网 采用合成纤维网覆盖坡面,适用于砾石、滚石较少,坡面平缓,植被生长较好的地方。7.1.5.2 金属网 采用金属网覆盖坡面,适用于龟裂严重的风化岩和滚石较多的地方、陡峭的坡面。7.2 生物措施设计 7.2.1 土壤改良 采用客土、施肥、添加各种有机物、调节土壤酸碱度等措施,改良表土层土壤肥力,满足植物基本的生长需求,适用于当前土地不适于植被生长的损毁林地。7.2.2 植被培育 根据调查结果和植物生物学特性,选择乔木、灌木或草本植物培育植被。DB51/T 18062014 7 乔木和灌木植被培育执行造林技术规程(GB/T 157762006)和育苗技术规程(GB/T 60011999)标准。7.2.3 覆盖防护工程 采用可降解或全自然的环保材料覆盖坡面,培育植被,适用于植被培育实施后暂未起到防风固土、固沙作用的地方。DB51/T 18062014 8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基础测量与工程措施设计方法及参数 A.1 测量 A.1.1 平面测量 a)大面积受损坡面的平面测量选用卫星影像或航空影像进行辅助测绘,影像的比例尺宜在1:50001:10000。b)国家控制点满足平面和高程控制要求时,应优先选择国家控制点作为测量的基准点。c)综合考虑受损坡面的形状、面积、地况及周边地形条件等,选择相对固定的位置为测点。d)总平面图应包括等高线、海拔、指北针、比例尺等工程设计所需要的内容。e)施工布置图应包括等高线、海拔、指北针、比例尺、施工位置、施工范围和各项目的安排情况等与工程相关的内容。f)根据设计施工范围和治理目的确定总平面图和施工布置图的比例尺。总平面图的比例尺宜为1:5001:2000,施工单体图的比例尺宜为 1:2001:500。A.1.2 纵断面测量 综合地形变化、施工布置、地类变化等情况,布置断面测量的测点。a)纵断面测量的起点应设置固定的标志桩。b)纵断面图应包括坡度、海拔、比例尺、测点、水平距离、水平追加距离、垂直距离、垂直追加距离、设计施工体等要素。c)纵断面图选择的比例尺应和施工布置图的比例尺一致。A.1.3 横断面测量 平面测量和纵断面测量所确定的施工体的位置、高度决定横断面测量的位置。a)横断面测量是施工地基建设和挖土方计算的基础,施工地基建设直接影响到施工建筑的稳定性。b)横按照纵断面测量的测点布置标准布置断面测量的测点。c)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范围决定横断面图的比例尺,横断面图的比例尺宜为 1:501:200。A.2 铁丝笼挡土墙 一般性要求 1)铁丝使用不易生锈的镀锌铁丝,铁丝的直径要根据使用的目的进行选择,通常的规格有网格部分 3.0mm、4.0mm、5.0mm,骨架部分 4.0mm、5.0mm、6.0mm。2)填充的石块使用不易风化、龟裂少的砾石、卵石等。3)为防止网中的石块流失,网孔一般采用 8cm-12cm 左右。4)装入石块后,将开口处拧紧,间隔一定距离打入木桩,固定石笼的同时将石笼连接起来。DB51/T 18062014 9 5)由于铁丝笼挡土墙的材料是铁丝,与混凝土挡土墙相比耐久性和强度较差,因此铁丝笼垒砌的高度不宜超过 2m。立地条件及适用性 坡面 土壤性质 坡度 切削坡面 填土坡面 泥土 砾石 鹅卵石 软岩 硬岩 45 注:表示适宜;表示较适宜;表示可适用;表示不适宜 主要材料举例 箱型铁丝笼工程(4层)每10m 名称 形状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铁丝笼 铁丝直径4.0mm,网孔8-12cm,高0.5m,宽1.0m,长2.0m 个 20 内部木桩 长1.0m、末端 8-12cm 根 30 固定木桩 长1.0m、末端 8-12cm 根 10 鹅卵石 直径1530cm m3 20 A.3 排水沟工程 一般性要求 1)排水沟工程的设计中重要的是规划排水系统整体的平衡,要充分研究气象特征、地形、现有排水设施、施工情况、施工经费以及维持管理的难易程度等。2)在弯曲处或转弯处,由于存在跃水或溢水会冲刷排水工程的地基,因此必须考虑在这些地方采取安装防护装置、在水渠两侧用混凝土浇筑或是埋设防水材料等。3)设计上必须满足能够迅速地排除地表水的需求,在与现有排水设施连接时,为了尽量避免修改输水能力不足的现有设施,因此设计时需要将坡面分成若干个小集水区,再进行细化设计。DB51/T 18062014 10 A.4 栅栏工程 A.4.1 圆木(竹)栅栏 一般性要求 木桩的长度 80cm150cm,末端直径 715cm 为宜。1)木桩的间隔,以 50100cm 为宜。2)木桩要打入三分之二左右,至少也要将二分之一以上打入地下,地表上留 30cm-50cm 为宜。3)制作高度以 50cm 为宜。4)圆木形状不规则时,土壤容易从缝隙内流失,根据需要,可在圆木背面纵向布设草帘。5)通常,圆木是采用针叶树种,不具有萌芽性,可选择具有萌芽性的枝条,在栅栏背后进行插条以延长防护持续的时间。6)圆竹的种类以大径竹为宜。DB51/T 18062014 11 立地条件及适用性 坡面 土壤性质 坡度 切削 坡面 填土 坡面 泥土 砾石 鹅卵石 软岩 硬岩 45 注:表示适宜;表示较适宜;表示根据情况选择;表示不适宜 主要材料举例 圆木(竹)栅栏 每10m 名称 形状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木桩 长1.5m、末端 102cm 根 13-11根 间隔0.75m-1.0m 横圆木(圆竹)长2.0m、末端 102cm 根 25 挡墙高度0.5m 草捆 茎长30cm、用 1m长绳捆成束 束 1.5 在顶端和基础两端使用 铁丝 退火铁丝#14 kg 3.3-2.8 A.4.2 编制栅栏 一般性要求 木桩的长度 80cm150cm,末端直径在 715cm为宜。1)木桩的间隔 50100cm,根据现场地形及地质条件确定最适的间隔。2)木桩打入深度参照圆木(竹)栅工程。3)高度根据栅栏的上下间隔、坡度、土质情况等决定,一般 30cm50cm 为宜。4)枝条、竹子要采用富有韧性的材质,枝条直径在 3cm 左右,竹子直径 5cm 左右。5)通常用有萌芽性的阔叶树的枝条编制,在无法获取萌芽性的枝条时,可在栅栏的背后插入具有萌芽性的插条。6)前后交叉编制的枝条最顶端的 2 根要锁紧,避免栅栏脱离木桩。7)根据需要,可在栅栏背面铺草席,防止土壤流失。立地条件及适用性 DB51/T 18062014 12 坡面 土壤性质 坡度 切削坡面 填土坡面 泥土 砾石 鹅卵石 软岩 硬岩 45 注:表示适宜;表示较适宜;表示根据情况选择;表示不适宜 主要材料举例 编织栅栏 每10m 名称 形状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木桩 长1.5m、末端 102cm 根 13 间隔0.75m 枝条 直径3-5cm,长度2m 根 80-50 编制高度0.5m 竹子 直径5cm 根 50 编制高度0.5m)插条 长0.4m、0.73cm 根 50.0 具有较强萌发能力 草捆 茎长30cm、用 1m长绳捆成束 束 4.0 在顶端和基础两端使用 A.5 水平阶工程 A.5.1 石坎水平阶 一般性要求 选用体积较大和比较坚固不易风化的石块,并将长径放在纵向使用。1)石坎水平阶高度 50cm 以下,台阶的宽度 50cm 左右为宜。2)石坎的顶端、底部以及石缝中要种植草本及灌木。3)在多雪地带或是冻胀激烈的地方,需考虑石坎被冻融破坏的风险。立地条件及适用性 坡面 土壤性质 坡度 切削坡面 填土坡面 泥土 砾石 鹅卵石 软岩 硬岩 45 DB51/T 18062014 13 注:表示适宜;表示较适宜;表示可适用;表示不适宜 主要材料举例 石坎水平阶 每10m 名称 形状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杂石 纵向长20cm以上 m3 1.0 草捆 茎长30cm、用 1m长绳捆成束 束 4.0 顶端、底部及石缝中使用 A.5.2 土袋水平阶 一般性要求 土袋水平阶一般采用就地取土填充。1)土壤必须填实,防止土袋和填土之间产生缝隙使土壤容易变干。2)搬运土袋时,应注意不要使土袋破损。3)坡度较陡的地方使用时,土袋容易产生不稳的现象,应采取加固措施。立地条件及适用性 贫瘠地 无土壤地 硬质土壤地 陡坡地 冻土地 寒冷地 多雪地 注:表示适宜;表示较适宜;表示可适用;表示不适宜 主要材料举例 土带水平阶 每 10m 名称 形状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土袋 503010cm 袋 60 竹签 宽30-50mm长30cm 根 120 每袋用2根 DB51/T 18062014 14 A.5.3 圆木(竹)水平阶 一般性要求 圆木垒砌 3层以下。1)木桩必须打入总长度的二分之一以上,圆木木桩难以打入时,可采用钢钎代替。2)木(竹)水平阶打入的木桩距离 50cm150 cm 为宜。3)圆木(竹)水平阶的台阶宽度 50cm右,圆木垒砌高度一般在 40cm 以下为宜。立地条件及适用性 坡面 土壤性质 坡度 切削 坡面 填土 坡面 泥土 砾石 鹅卵石 软岩 硬岩 45 注:表示适宜;表示较适宜;表示可适用;表示不适宜 主要材料举例 圆木水平阶(2层)每10m 名称 形状尺寸 单位 数量 备注 木桩 长0.6m、直径 0.1m 根 17根 间隔0.6m 横木 长2m、直径0.1m 根 10.0 垒砌2层 铁丝 退火铁丝#14 kg 1.0 草捆 茎长30cm、用 1m长绳捆成束 束 1.0 DB51/T 18062014 15 _ DB51/T 18062014

注意事项

本文(林业治山调查规划设计技术规程DB51/T 1806-2014.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