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黎族服饰 第1部分 术语DB46/T 370.1-2016.pdf

  • 资源ID:180192       资源大小:16.52MB        全文页数:2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黎族服饰 第1部分 术语DB46/T 370.1-2016.pdf

I C S 6 1.0 4 0Y 7 5备 案 号:5 1 1 3 8-2 0 1 6DB46海 南 省 地 方 标 准D B 4 6/T 3 7 0.1 2 0 1 6黎 族 服 饰 第 1 部 分 术 语2 0 1 6-0 7-1 5 发 布 2 0 1 6-1 0-1 5 实 施海 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D B 4 6/T 3 7 0.1 2 0 1 6I前 言D B 4 6/T 3 7 0 黎 族 服 饰 分 为 6 部 分:第 1 部 分:术 语;第 2 部 分:哈 方 言 服 饰;第 3 部 分:杞 方 言 服 饰;第 4 部 分:润 方 言 服 饰;第 5 部 分:赛 方 言 服 饰;第 6 部 分:美 孚 方 言 服 饰。本 部 分 为 D B 4 6/T 3 7 0 的 第 1 部 分。本 部 分 按 照 G B/T 1.1-2 0 0 9 标 准 化 工 作 导 则 第 1 部 分:标 准 的 结 构 和 编 写 给 出 的 规 则 起 草。本 部 分 由 海 南 省 民 族 宗 教 事 务 委 员 会 和 海 南 省 文 化 广 电 出 版 体 育 厅 提 出 并 归 口。本 部 分 主 要 起 草 单 位:海 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标 准 与 信 息 所、海 南 省 民 族 研 究 所、海 南 省 民 族 宗 教 事务 委 员 会、海 南 省 文 化 广 电 出 版 体 育 厅、海 南 省 标 准 化 协 会。本 部 分 主 要 起 草 人:张 华 云、李 廷 秀、黄 友 贤、刘 鸿 刚、容 炜 俊、符 明 智、刘 实 葵、王 国 才、陈 泰伍、云 晗、孙 林 芳、吴 若 娜、王 娇 娇、丁 丁。D B 4 6/T 3 7 0.1 2 0 1 6I I引 言黎 族 是 海 南 省 世 居 的 少 数 民 族,主 要 分 布 在 海 南 岛 中、南 部 地 区,即 三 亚 市、五 指 山 市、东 方 市、乐 东 黎 族 自 治 县、保 亭 黎 族 苗 族 自 治 县、琼 中 黎 族 苗 族 自 治 县、陵 水 黎 族 自 治 县、白 沙 黎 族 自 治 县、昌江 黎 族 自 治 县 等,少 量 散 居 在 儋 州 市、万 宁 市、屯 昌 县 等 地。据 2 0 1 3 年 最 新 人 口 统 计 数 字 显 示,黎 族 人口 1 4 7.5 9 万 人,约 占 海 南 省 总 人 口 的 1 6.3 6%,居 住 面 积 约 占 海 南 岛 陆 地 总 面 积 的 1/2。黎 族 服 饰 是 在 黎 族 社 会 历 经 漫 长 的 发 展、演 变 积 淀 而 成 的,凝 聚 着 黎 族 人 民 的 智 慧 和 精 神,其 在 审美 和 实 用 方 面 都 有 自 己 独 特 的 个 性,对 丰 富 和 发 展 中 华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有 着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由 于 地 理 位置 的 限 制,历 史 上,黎 族 与 外 界 的 交 流 相 对 闭 塞,黎 族 社 会 保 留 了 中 华 民 族 最 为 原 始 的 服 饰 文 化 特 点,具 有 鲜 明 的 民 族 特 色、地 方 特 色 和 丰 富 的 民 族 文 化 内 涵,对 于 探 讨 海 南 黎 族 的 社 会 发 展 历 史、文 化 艺 术、宗 教 信 仰、生 产 生 活 和 民 风 习 俗 等 方 面,具 有 极 其 重 要 的 历 史、科 学 和 艺 术 价 值。在 数 千 年 的 历 史 发 展中,海 南 黎 族 社 会 逐 渐 形 成 了 多 个 不 同 方 言 的 群 体(2 0 世 纪 5 0 年 代 后 明 确 为 哈、杞、润、赛 和 美 孚 五 大方 言)各 方 言 群 体 间 也 形 成 了 各 自 的 服 装 风 格 和 特 点,虽 然 每 个 方 言 服 饰 有 各 自 的 特 色,但 不 失 其 共 同的 特 征,如 女 子 服 装 上 衣 以 蓝、黑 两 色 为 主,无 领 无 纽,对 襟 或 贯 首 式;下 装 为 长 短 不 一 的 织 花 筒 裙。黎 族 服 饰 是 具 有 典 型 特 色 的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之 一,其 艺 术 特 征 代 表 了 中 国 为 数 不 多 的 热 带 民 族 的 服 饰艺 术 成 就,它 不 仅 代 表 了 该 民 族 的 品 格 和 追 求,而 且 浓 缩 了 黎 族 人 民 对 自 然 事 物 最 基 本 的 认 识。黎 族 在长 期 发 展 中,形 成 了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和 独 特 艺 术 风 格 的 服 饰 文 化,其 纺、染、织、绣 等 四 大 工 艺,对 中 国棉 纺 技 术 的 发 展 有 着 重 大 的 贡 献。2 0 0 9 年 1 0 月 1 日,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将 黎 族 传 统 纺 染 织 绣 技 艺 列 入 急需 保 护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黎 族 服 饰 经 历 了 从 无 纺 布 到 有 纺 布 的 发 展 阶 段,这 同 世 界 服 饰 的 发 展 历 程 相 一 致。早 在 三 千 多 年 以前,无 纺 布 的 代 表 树 皮 衣 就 已 在 海 南 岛 流 传,黎 族 社 会 现 存 的 树 皮 衣 制 作 技 艺 便 是 黎 族 先 民 使 用 无纺 布 的 历 史 见 证。春 秋 战 国 时 期,汉 文 史 籍 中 有 了“岛 夷 卉 服,厥 篚 织 贝”的 记 载,这 是 对 海 南 岛 黎 族先 民 纺 织 技 艺 的 最 早 记 录。麻 纺 在 黎 族 纺 织 史 上 占 据 重 要 地 位,黎 族 妇 女 利 用 火 索 麻、羊 蹄 藤、榼 子 藤等 野 生 植 物,经 过 砍 剥、水 煮、浸 泡、去 胶、纺 纱、染 色 等 工 序,制 成 植 物 纤 维 用 于 织 布,制 作 生 活 必需 品。随 后,黎 族 妇 女 又 利 用 棉 花 纤 维,经 纺、染、织、绣 等 工 序,制 成 日 常 生 产 生 活 中 的 衣 帽、被 褥等 生 活 用 品。个 别 地 区 的 黎 族 妇 女 还 掌 握 了 丝 织 技 艺,织 造 出 珍 贵 的 丝 织 衣 物。黎 族 织 锦 的 最 终 目 的,就 是 为 了 生 产 衣 帽、被 褥、挂 包 等 生 活 用 品,其 中,黎 族 服 饰 凝 聚 了 黎 族 纺 织 技 艺 的 纺、染、织、绣、裁 五 大 工 艺,具 有 极 高 的 社 会 实 用 价 值、学 术 研 究 价 值 和 艺 术 价 值。汉 代 以 前,黎 族 人 口 分 布 于 海 南 岛 沿 海 各 地,唐 宋 以 后,随 着 封 建 统 治 阶 级 加 强 对 海 南 岛 的 统 治 和开 发,随 着 外 来 人 口 的 不 断 增 多,海 南 岛 沿 海 各 地 的 黎 族 人 口 不 断 向 岛 内 陆 迁 徙,海 南 岛 人 口 的 分 布 格局 由 汉 代 的“汉 在 北,黎 在 南”演 变 成 宋 代 以 后 的“汉 在 外 围,黎 在 中 部 山 区”的 局 面,一 直 延 续 至 今。随 着 海 南 岛 的 开 发 和 国 际 旅 游 岛 建 设 的 加 快,黎 族 服 饰 文 化 与 汉 族 及 其 他 民 族 文 化 之 间 交 流 融 合 的加 强,以 及 整 个 社 会 文 化 的 逐 渐 趋 同,都 对 黎 族 传 统 服 饰 文 化 的 传 承 与 发 展 形 成 了 极 大 冲 击。在 现 代 工业 文 明 的 发 展 之 中,由 于 黎 族 服 饰 制 作 和 传 承 过 程 的 复 杂 性 和 高 成 本,使 得 黎 族 服 饰 文 化 的 发 展 和 传 承在 现 代 文 明 中 遭 遇 了 不 可 承 受 之 痛,许 多 民 间 手 工 艺 已 经 消 失 于 无 形 之 中,黎 族 传 统 文 化 的 多 样 性 正 在逐 渐 消 失。如 果 不 采 取 积 极 的 措 施 保 护 这 一 优 秀 的 民 族 文 化,或 许 将 来 的 黎 族 子 孙 后 代 仅 能 在 同 时 代 只言 片 语 的 文 献 中 猜 测 其 原 貌,这 将 是 黎 族 文 化 乃 至 中 华 民 族 文 化 的 重 大 损 失。2 0 0 9 年 9 月,联 合 国 教 科文 组 织 将 黎 族 纺 染 织 绣 技 艺 列 入 急 需 保 护 的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名 录。D B 4 6/T 3 7 0.1 2 0 1 6I I I针 对 以 上 存 在 的 问 题,本 着 记 录 和 传 承 黎 族 传 统 服 饰 文 化 的 目 的,特 制 定 以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前 普 遍 流行 的 款 式 为 主 的 系 列 标 准。黎 族 不 仅 五 大 方 言 的 服 饰 各 有 不 同 的 风 格 和 特 点,各 方 言 内 部 也 因 小 方 言 或居 住 地 域 等 因 素 的 差 异,在 服 饰 特 征 上 也 有 较 为 明 显 的 区 别。黎 族 服 饰 系 列 标 准 在 记 录 服 饰 品 类 方 面 主要 以 五 大 方 言 为 区 分,同 时 兼 顾 各 方 言 内 部 比 较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服 饰 类 别,由 于 篇 幅 有 限,各 方 言 内 部 所有 的 服 饰 类 别 无 法 在 此 一 一 记 录。黎 族 服 饰 系 列 标 准 的 制 定 结 合 了 黎 族 传 统 文 化、经 济 社 会 发 展、政 策导 向 和 企 业 的 需 求,能 真 实 反 映 出 黎 族 服 饰 的 发 展 变 化 情 况,遵 循 科 学 合 理、兼 容 并 包、传 统 与 个 性 并存 的 建 设 思 路。在 标 准 编 制 期 间,邀 请 黎 族 服 饰 行 业 内 的 优 秀 专 家 与 标 准 化 信 息 所 的 标 准 化 专 业 技 术 人员 一 道,在 共 同 研 讨 的 基 础 上 起 草 黎 族 服 饰 系 列 地 方 标 准。通 过 标 准 化 的 手 段 挖 掘 黎 族 传 统 服 饰 的 深 层内 涵,结 合 现 代 服 装 工 业 的 集 约 化、规 模 化 的 优 势,对 黎 族 传 统 服 饰 和 制 作 工 艺 进 行 科 学 的 整 理 和 归 纳,为 黎 族 服 饰 的 设 计、生 产、科 研、教 学、贸 易 提 供 统 一 规 范,以 促 进 整 个 民 族 服 装 行 业 健 康 有 序 地 发 展。本 标 准 的 设 计 原 则 以 以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前 普 遍 流 行 的 款 式 为 主。D B 4 6/T 3 7 0.1 2 0 1 61黎 族 服 饰 第 1 部 分 术 语1 范 围本 部 分 界 定 了 黎 族 服 饰 常 用 的 术 语 和 定 义。本 部 分 适 用 于 黎 族 服 饰 设 计、生 产、科 研、教 学、贸 易 及 其 相 关 领 域。2 规 范 性 引 用 文 件下 列 文 件 对 于 本 文 件 的 应 用 是 必 不 可 少 的。凡 是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仅 注 日 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 文 件。凡 是 不 注 日 期 的 引 用 文 件,其 最 新 版 本(包 括 所 有 的 修 改 单)适 用 于 本 文 件。G B/T 2 7 0 3 鞋 类 术 语G B/T 1 5 5 5 7 服 装 术 语F Z/T 8 0 0 0 8 缝 制 帽 术 语3 术 语 和 定 义G B/T 2 7 0 3、G B/T 1 5 5 5 7 和 F Z/T 8 0 0 0 8 界 定 的 以 及 下 列 术 语 和 定 义 适 用 于 本 文 件。为 了 便 于 使 用,以 下 重 复 列 出 了 G B/T 2 7 0 3、G B/T 1 5 5 5 7 和 F Z/T 8 0 0 0 8 中 的 一 些 术 语 和 定 义。3.1黎 锦以 棉、麻 为 原 料,采 用 腰 织、机 手 工 织 制 的 图 案 丰 富、色 彩 斑 斓 的 黎 族 织 锦 品 种,包 括 单 面 锦、双面 锦 等。单 面 锦 的 技 艺 特 点 是 采 用 通 经 通 纬 法 织 造,正 面 花 纹 图 案 清 晰,色 彩 丰 富,背 面 无 花 纹 图 案,无 线 头 显 露,锦 面 洁 净;双 面 锦 正 反 两 面 的 花 纹 图 案、色 彩 一 致。见 图 1。注:黎锦是黎族妇女经纺、染、织、绣四大工艺,采用通经通纬、通经断纬技艺织造而成的织锦产品。最初为制作黎族服饰的布料,后发展演变出壁挂、案布、挂包等织锦品。a)单 面 锦图 1 黎 锦D B 4 6/T 3 7 0.1 2 0 1 62b)双 面 锦图 1(续)3.2双 面 绣黎 族 织 锦 刺 绣 技 艺 之 一,是 用 色 线 在 面 料 的 正 反 两 面 绣 制 同 样 花 纹 图 案 和 颜 色 的 技 艺。见 图 2。注:双面绣的特点是 采用均匀排列针脚、隐藏线头线尾的特殊针法,其针法疏密均匀,图案轮廓分明,丰富刚健。双面绣技艺为黎族润方言妇女普遍采用,绣品多作为上衣下摆四周、腰间、袖口等部位的装饰。图 2 双 面 绣 锦 布3.3絣 染中 国 古 代 三 大 印 染 技 术 之 一,其 作 法 是 用 白 色 纱 线 作 经 线,绷 在 长 约 1 8 0 c m“工”字 型 的 架 上,用黑 线 在 经 线 上 扎 结 成 各 种 图 案,然 后 把 经 线 拆 下 染 色、晒 干,除 去 扎 结,上 腰 织 机 织 造。注:絣染技艺最大特点是“先染后织”,即先将白色纱线绷绕在扎架上,用黑细线根据图案需求进行扎结,后将扎结好的经线入染、晒干、解结,最后上腰织机织造。此技艺为黎族美孚方言妇女普遍采用,部分地区的哈方言、杞方言妇女也掌握此类技术。3.4 头 饰 部 分D B 4 6/T 3 7 0.1 2 0 1 633.4.1鬃 结黎 族 男 子 用 红、黑 色 布 条 缠 绕 成 各 种 式 样 的 鬃 结 于 前 额、脑 后、头 顶 部 中 间 的 发 髻 形 状。缠 绕 的 顺序、形 状 相 当 严 格,不 能 相 互 假 借 或 抄 袭,作 为 区 分 不 同 血 缘 氏 族、部 落 的 标 志,上 插 骨、银、铜 等 发簪 和 雁 翎 以 及 毫 猪 毛 等。3.4.2头 巾用 于 缠 头 的 长 布 条,黑 色、蓝 色、红 色 等 颜 色 布 料 为 底,两 端 或 通 身 以 彩 色 刺 绣 花 纹 图 案 装 饰。见图 3。注:男子头巾为无花纹图案的黑、蓝、红等色布条,妇女头巾为刺绣彩色花纹图案的 黑蓝色布条,规格约为1 5 0 c m 3 0c m,戴时将布条对折成条状,缠于头上。哈应型头巾为蓝黑色布条,两端刺绣方形彩色花纹图案,黎族哈方言哈应土语、赛方言、部分杞方言妇女通用;美孚型头巾以蓝黑色锦布为底,两端刺绣彩色花纹图案,坠有细穗;杞型头巾多为风帽式,以蓝黑色锦布为底,两端彩织大型花纹图案,常以彩色珠子装饰两端边缘,并留有编织而成的长穗条,为通什地区妇女常用。a)美 孚 方 言 妇 女 头 巾 b)风 帽 式 头 巾图 3 头 巾3.4.3头 帕用 于 包 头 的 方 形 布 块,有 黑 色、蓝 色、白 色 等 多 种 颜 色。注:老年妇女多用。3.4.4梳D B 4 6/T 3 7 0.1 2 0 1 64用 于 固 定 发 髻 或 装 饰 作 用 的 梳 状 饰 物,由 竹、木、骨、银、铜 等 材 料 制 成。3.4.5发 髻挽 于 脑 后 或 额 前 的 发 束。注:妇女挽发髻于脑后,男子挽于额前。3.4.6 簪3.4.6.1骨 簪又 称 人 形 骨 簪,用 于 固 定 妇 女 发 髻 并 其 装 饰 作 用 的 骨 质 簪 子,以 鹿 骨、牛 骨 雕 刻 而 成,有 单 人 头、双 人 头 两 种,簪 头 常 坠 有 珠 铃 串、彩 穗 等。见 图 4。注:人形骨簪为黎族润方言妇女特有,是妇女礼服饰物,润方言妇女盛装时必戴。a)润 方 言 单 人 头 骨 簪图 4 骨 簪D B 4 6/T 3 7 0.1 2 0 1 65b)润 方 言 双 人 头 骨 簪图 4(续)3.4.6.2头 插 牌用 于 装 饰 妇 女 发 髻 的 组 合 饰 物,由 骨、银、铜 等 材 料 制 成,头 端 呈 尖 状 的 牌 形 物,尾 端 悬 挂 动 物 模型 串 链。见 图 5。注:头插牌为赛方言、杞方言等妇女盛装饰物,常于脑后发髻上并排插饰。图 5 头 插 牌D B 4 6/T 3 7 0.1 2 0 1 663.4.6.3头 插 针插 在 妇 女 发 髻 上 起 装 饰 作 用 的 钗 状 物 件,针 脚 呈 尖 状,针 顶 呈 羽 状,配 有 彩 色 系 绳。见 图 6。图 6 头 插 针3.4.7笠戴 在 头 顶 以 遮 阳 挡 雨 的 帽 状 物 件。注:有葵叶笠、竹笠、草笠、藤笠等。3.4.8羽 饰男 子 特 有 的 插 于 头 顶 一 侧 起 装 饰 头 部 的 羽 毛 物 件。注:“头 饰羽 毛”为 黎族 男 子 传统 装 束,羽 毛 多 取自 长 尾雉 鸡 的 尾羽,后 演变 成 祭 祀活 动 主持 者 专 属饰 物,多于缠头布一侧直立插饰。3.4.9额 带以 红 色 布 料 或 彩 色 织 锦 布 料 为 底,其 上 刺 绣 各 种 花 纹 图 案 并 坠 饰 多 条 彩 色 珠 串、云 母 片,两 端 配 有系 带 的 方 形 布 条 头 部 饰 件。见 图 7。注:额带为黎族部分地区杞方言妇女盛装饰物,常作杞方言新娘装饰物件。D B 4 6/T 3 7 0.1 2 0 1 67图 7 杞 方 言 妇 女 额 带3.5耳 饰由 银、铜、铝 等 材 料 制 成 的 钩、环 状 耳 朵 饰 物,有 耳 钩、耳 铃、多 重 大 耳 环 等。见 图 8。注:多重大耳环为黎族哈方言罗活妇女独有,由几个或十几个实心的银铜质大型圆圈组成,平时将大耳环扣于头顶,隆重场合解下悬于两耳,属古代“儋耳”之俗;耳铃常与扁平的耳环组合使用,多见于黎族哈方言妇女装束中。a)铃 式 耳 环 b)钩 式 耳 环 c)扁 式 耳 环图 8 妇 女 耳 饰 品D B 4 6/T 3 7 0.1 2 0 1 68d)多 重 式 耳 环 e)花 型 耳 环 f)悬 玉 耳 环图 8(续)3.6 颈 饰、胸 饰 部 分3.6.1项 圈由 银、铜、铁、植 物 果 籽、草 珠 子、琉 璃 等 制 成 的 圆 圈 状 颈 部 饰 物,有 多 重 式 项 圈、彩 色 珠 串 等。见 图 9。注:多重式项圈与彩色珠串为黎族杞方言妇女特有,多重式项圈由银、铜打造成的1 5 个不等的实心圆环组成,每个圆环均打制特定的挂钩;彩色珠串由草珠子、彩色玻璃珠串接而成。a)项 圈 b)珠 串图 9 项 圈3.6.2胸 挂由 银、铜、铝 片 等 材 料 制 成 的 胸 部 装 饰 挂 件,有 半 月 形 胸 挂、胸 牌 二 种。见 图 1 0。D B 4 6/T 3 7 0.1 2 0 1 69a)妇 女 月 型 胸 挂 b)男 子 胸 牌图 1 0 胸 挂3.6.3肚 兜上 面 用 布 带 系 在 脖 颈 上,下 面 两 边 有 带 子 系 于 腰 间。见 图 1 1。注:胸兜为黎族杞方言妇女特有,常见有红花黑布、白色菱形布块两种,其上或缝制彩色布块作装饰。图 1 1 肚 兜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03.7 腰 饰 部 分3.7.1腰 链由 银、铜 质 等 材 料 小 链 条 组 合 而 成 的 腰 部 挂 件。见 图 1 2。图 1 2 妇 女 腰 链3.7.2锦 穗由 红 色 为 主,黄 色、绿 色、黑 白 色 为 辅 织 锦 线 条 手 工 编 织 而 成 的 腰 部 挂 件。3.7.3腰 带由 红、黑 色 棉 质 布 料 或 彩 织 锦 布 制 成 的 束 腰 布。3.7.4腰 篓由 竹、藤 细 条 编 织 而 成 的 妇 女 腰 挂 篓 具。见 图 1 3。注:有访亲腰篓、劳作腰篓二种。访亲腰篓为细竹、藤条精心编制而成的小型篓具,配有彩色棉线系带,会亲访友时挂于腰侧,用以装米及细小之物,间起装饰之用;劳作腰篓为粗竹、藤条编成的中型篓具,有粗藤条系带,外出时挂于腰后,以装所采集之物。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1图 1 3 腰 篓3.7.5刀 篓由 粗 竹、藤 条 编 成 的 男 性 腰 挂 蒌 具,配 有 粗 藤 条 系 带,用 以 装 刀 具 等 物。见 图 1 4。图 1 4 刀 篓3.8 手 饰 部 分3.8.1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2手 镯由 玉、银、铜 等 材 料 制 成 的 圆 环 状 前 臂 装 饰 物 件。3.8.2戒 指由 银、铜 等 材 料 制 成 的 手 指 装 饰 物 件,或 为 扁 平 的 素 面 圆 环,或 为 戒 面 上 镶 嵌 精 美 图 案、色 彩 并 悬吊 动 物 模 型 串 链 的 圆 环。3.9 脚 饰 部 分3.9.1脚 环由 银、铜 等 材 料 制 成 的 圆 环 状 小 腿 部 装 饰 物 件。3.9.2绑 腿由 蓝 黑 色 棉 质 布 料 制 成,配 有 彩 色 系 带 的 小 腿 部 方 形 或 三 角 形 装 饰 布 条。注:绑腿为黎族部分润方言、杞方言妇女传统的小腿护件,系时从脚踝往上裹至膝下,以彩绳系紧。3.1 0 服 装 部 分3.1 0.1 男 装3.1 0.1.1树 皮 衣无 纺 布 服 装 之 一,采 用“见 血 封 喉”树、构 树、厚 皮 树 等 树 皮,经 拍 打(树 干)、剥 树 皮、浸 泡、拍 打 去 胶 质、晾 晒、修 整、缝 制 等 工 序 制 作 而 成 的 古 老 服 装 款 式。见 图 1 5。图 1 5 黎 族 树 皮 衣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33.1 0.1.2无 钮 对 襟 上 衣以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制 成 的 胸 前 开 口 部 位 为 左 右 两 个 衣 片 不 重 叠 的 上 衣,无 领 或 小 立 领,无 纽,长 袖,多 为 素 色 或 蓝 黑 色。见 图 1 6。注:美孚方言男子上衣与妇女上衣相同,其它方言则不相同。图 1 6 无 纽 对 襟 衣3.1 0.1.3无 纽 对 襟 袍 衣以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制 成 的 无 纽 对 襟 衣,分 短、中、长 两 种 款 式。见 图 1 7。注:袍衣为哈方言男子传统上衣,短袍实际上就是对襟衣,长及臀上部,中袍衣长及大腿,长袍衣长及小腿,上绣间隔排列整齐的鱼纹等彩色动物纹样。图 1 7 男 子 袍 衣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43.1 0.1.4犊 鼻 裤俗 称 包 卵 布,以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制 而 成,呈“丁”字 型 并 配 有 系 带。见 图 1 8。注:犊鼻裤为黎族部分哈方言、润方言男子传统下装。图 1 8 犊 鼻 裤3.1 0.1.5吊 襜以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制 而 成 的 前 后 各 一 块 布 料、配 有 系 带。见 图 1 9。注:吊襜为黎族部分杞方言、赛方言、润方言、部分哈方言男子传统下装。图 1 9 吊 襜3.1 0.1.6短 裙以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制 成、一 端 配 有 系 带 的 蓝 黑 色 围 裙。注:短裙为黎族美孚方言男子传统下装,穿时从身一侧绕腰一周,在起始处系紧。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53.1 0.1.7坎 肩以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制 成 的 对 襟 无 袖 无 纽 短 上 衣。见 图 2 0。图 2 0 坎 肩3.1 0.2 女 装3.1 0.2.1贯 首 衣以 棉 布 缝 制,穿 上 呈“”型 领 口、不 开 襟 的 上 衣。见 图 2 1。注:贯首衣为黎族社会最古老的上衣款式,为黎族润方言妇女独有。贯首衣领口、袖口、下摆四周等处均以“双面绣”装饰,或以彩色珠子等饰物装饰领口、袖口、下摆四周的贯首衣类型。以袋花处最为精美,通常绣有人纹、龙纹、凤纹等图案。穿戴特点是贯首衣前后的花纹图案一致,可对调穿,但衣里衣外的接缝处不同,无反穿习惯。图 2 1 贯 首 衣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63.1 0.2.2对 襟 衣以 麻、棉 等 布 料 缝 制 而 成 的 胸 前 开 襟 的 上 衣。见 图 2 2。注:对襟衣为黎族哈、杞、美孚等方言妇女的上衣款式,以蓝色、黑色为主,衣服各部位常有彩色刺绣花纹图案装饰。a)哈 方 言 罗 活 型b)哈 方 言 哈 应 型图 2 2 对 襟 衣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7c)杞 方 言图 2 2(续)3.1 0.2.3右 衽 衣又 称 大 襟 衣,以 棉、绸 等 布 料 缝 制 成 的、向 右 斜 开 襟 的 上 衣。见 图 2 3。注:右衽衣为黎族赛方言、部分杞方言妇女的上装款式,衣襟向右斜开并装有斜排布纽,小立领,长袖,衣边缘多以红色、白色、黄色、蓝色等布条包边。图 2 3 右 衽 衣3.1 0.2.4 裙3.1 0.2.4.1筒 裙由 麻、棉 质 织 锦 布 料 缝 接 成 的 筒 状 裙 子。见 图 2 4。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8注:筒裙为黎族妇女传统下装款 式,分长、中、短三种。筒裙通常由筒头、筒眼、筒身等三到五幅锦布缝接成(杞方言妇女筒裙常多加一条彩色裙间 带),织花由红色、蓝色、黑色、黄色、白色、绿色等颜色相间组成,有特制的系裙带。a)哈 方 言 哈 应 型 b)哈 方 言 罗 活 型 c)哈 方 言 抱 怀 型d)杞 方 言 e)润 方 言f)杞 方 言 g)润 方 言图 2 4 筒 裙3.1 0.2.4.2筒 眼连 接 筒 裙 筒 头 与 筒 身 的 彩 色 织 锦 布 料。见 图 2 5。D B 4 6/T 3 7 0.1 2 0 1 61 9图 2 5 筒 腰3.1 0.3 衣 领3.1 0.3.1 型 领领 圈 呈“”字 形 的 领 口。G B/T 1 5 5 5 7-2 0 0 8,定 义 4.2.1.2 5 3.1 0.3.2圆 领领 圈 呈 圆 弧 形 的 领 口。G B/T 1 5 5 5 7-2 0 0 8,定 义 4.2.1.2 3 3.1 0.3.3立 领只 有 领 座 或 领 座 部 分 与 翻 领 部 分 分 离 缝 合 成 一 体 的 领 衣 领,有 单 立 领 和 翻 立 领 之 分。G B/T 1 5 5 5 7-2 0 0 8,定 义 4.2.1.1 3.1 0.4 纽 扣3.1 0.4.1系 绳缝 制 在 对 襟 衣 胸 前 衣 片 上 的 麻、棉 质 细 布 条,左 右 各 一 排,用 以 代 替 纽 扣。3.1 0.4.2排 纽俗 称 螃 蟹 纽,以 银、铝 等 材 质 打 制 而 成,整 齐 缝 在 对 襟 衣 衣 片 上 纽 扣,左 右 各 一 排,常 见 的 多 为 5对。D B 4 6/T 3 7 0.1 2 0 1 62 0注:排纽只起装饰作用,为黎族杞方言妇女盛装上衣的特色,起到装饰衣前襟的作用。3.1 0.4.3圆 布 纽以 折 叠 缝 紧 的 红 色 棉 布 编 制 而 成 的,顶 部 呈 圆 状 的 纽 扣。多 为 黎 族 赛 方 言、哈 方 言 哈 应 小 支 使 用。3.1 0.4.4花 型 布 纽采 用 红、黄、黑 等 棉 布 折 叠 缝 制 成 扁 平 花 瓣 形 状 的 彩 色 纽 扣。多 为 黎 族 赛 方 言 使 用。3.1 0.4.5扣 袢又 称 纽 袢,以 麻、棉 布 条 缝 制 而 成 的 连 接 纽 扣 和 衣 片 的 环 套 状 部 件。多 出 现 在 黎 族 赛 方 言、哈 方 言哈 应 小 支 妇 女 上 衣。注:黎族扣袢多采用于领口、对襟、大襟等处。3.1 0.5 衣 襟3.1 0.5.1对 襟前 衣 身 开 口 部 位 左 右 两 个 衣 片 不 重 叠 的 结 构 样 式。3.1 0.5.2偏 襟又 称 斜 襟,上 衣 前 胸 左 衣 片 的 门 襟 偏 向 相 反 方 向 的 结 构 样 式。注:偏襟仅在黎族赛方言妇女上衣采用,衣襟向右斜开。3.1 0.5.3琵 琶 襟左 前 衣 片 向 右 侧 偏 移 至 右 胸 前,外 沿 边 线 呈 弧 形 曲 线,整 个 左 衣 前 片 呈 琵 琶 座 状 的 结 构 样 式。见 图2 6。注:黎族社会的琵琶襟衣仅在哈方言部分哈应小支(昌江十月田地区)中采用。D B 4 6/T 3 7 0.1 2 0 1 62 1图 2 6 琵 琶 襟 衣3.1 0.6 其 它3.1 0.6.1镶 边以 彩 色 织 锦 布 料 缝 在 衣 片 边 缘 的 装 饰 方 法。注:镶边用于在黎族妇女上衣领口、袖口、衣襟、下摆四周等处,以及男子吊襜布料边沿。3.1 0.6.2包 边采 用 不 同 质 地、色 彩、纹 样 的 布 条 包 缝 在 衣 片 边 沿 的 装 饰 方 法。注:包边常用于黎族妇女上衣领口、袖口、衣襟、下摆四周等处,以及男子吊襜布料边沿。3.1 0.6.3氏 族 标 志采 用 与 上 衣 布 料 色 彩 不 同 的 彩 色 线 条 刺 绣 在 上 衣 后 背 或 下 摆 左 右,表 示 不 同 血 缘 氏 族、部 落 的 花 纹图 案。注:氏族标志常见于黎族哈方言、杞方言妇女上衣后背图案中,哈方言妇女上衣多在后背下摆处中缝线左右刺绣蛙人纹、蛙肢纹,部分杞方言妇女上衣后背下摆正中处多刺绣 长柱花、短柱花、大型枫树或木棉花等,以表示分属不同的血缘氏族、部落。3.1 0.6.4襟 花采 用 与 上 衣 布 料 色 彩 不 同 的 色 线 在 前、后 及 侧 襟 上 刺 绣 的 花 纹 图 案。3.1 0.6.5袋 花在 上 衣 口 袋 部 位 缝 上 特 定 花 纹 图 案 的 不 同 色 彩 的 绣 片 或 锦 布,可 作 衣 袋 或 起 装 饰 的 作 用。注:袋花是黎族杞方言、润方言妇女上衣口袋部位特有的装饰手法。D B 4 6/T 3 7 0.1 2 0 1 62 23.1 0.6.6肩 花采 用 与 上 衣 布 料 色 泽 不 同 的 彩 色 线 条 在 上 衣 肩 部 或 臂 部 刺 绣 的 特 定 花 纹 图 案。3.1 0.6.7背 花采 用 与 上 衣 布 料 色 彩 不 同 的 色 线 在 上 衣 背 部 刺 绣 或 提 花 的 特 定 花 纹 图 案。3.1 0.6.8腰 花采 用 与 上 衣 布 色 彩 不 同 的 色 线 在 上 衣 两 侧 腰 部 刺 绣 或 提 花 的 特 定 花 纹 图 案。3.1 0.6.9 镶 饰3.1 0.6.9.1坠 饰悬 吊 在 衣 物 边 缘 的 彩 色 珠 子、铜 钱、铜 铃、动 物 形 状 串 链、彩 穗 条 等 装 饰 物 件。注:坠饰多用于黎族妇女头巾、上衣下摆四周、额带等的装饰。3.1 0.6.9.2珠 饰缝 在 衣 物 边 沿 的 数 条 草 珠 子、琉 璃 珠 串 等 装 饰 物 件。注:珠饰常见于黎族润方言妇女盛装贯首衣上,缝于领口、袖口、衣缝线、下摆四周等处。3.1 0.6.9.3云 母俗 称 千 层 纸。晶 体 常 成 假 六 方 片 状,集 合 体 为 鳞 片 状。薄 片 有 弹 性、光 泽,半 透 明,有 白 色、黑 色、深 浅 不 同 的 绿 色 或 褐 色 等。注:黎族赛方言妇女习惯在筒裙尾部加入云母片,以增加筒裙的美观度。3.1 0.6.1 0开 衩衣 身 与 裙 身 左 右 两 侧 底 边 上 设 置 的 开 口 形 式。3.1 0.6.1 1背 缝 线背 缝 轮 廓 线。G B/T 1 5 5 5 7-2 0 0 8,定 义 6.1.4 8 4 常 用 术 语 的 汉 语 名 与 国 际 音 标 译 名常 用 术 语 的 汉 语 名 与 国 际 音 标 译 名 对 照 表 参 见 附 录 A。D B 4 6/T 3 7 0.1 2 0 1 62 3A A附 录 A(资 料 性 附 录)常 用 术 语 汉 语 名 与 国 际 音 标 译 名 对 照表 A.1 给 出 了 常 用 术 语 的 汉 语 名 与 国 际 音 标 译 名 对 照。表 A.1 常 用 术 语 的 汉 语 名 与 国 际 音 标 译 名 对 照 表汉语 名 国际 音标译名筒裙 r i:n3吊襜 f i:n3坎肩 v e:3l a 2长布条头巾 p h e3t a u3 耳环 h w i:2z a i1银铜质项圈 k h i:3k a n3胸挂 k a n3f a n3肚布 d o p7f a n3腰带 d a i2k h o:n3h j a2系绳 d a n2k h o:n3v e:3排纽 k i n1f a n3p a u3布纽 k i n1d o p7腰链 k h i m3h j a2锦穗 d a i2f u n3衣领 z o:2v e:3衣襟 k h i:n3v e:3襟花 p h a:n3f a n3袋花 p h a:n3t a i3腰花 p h a:n3k h e:3D B 4 6/T 3 7 0.1 2 0 1 62 4索 引B絣 染 3.3绑 腿 3.9.2包 边 3.1 0.6.2袋 花 3.1 0.6.5背 花 3.1 0.6.7背 缝 线 3.1 0.6.1 1D肚 兜 3.6.3刀 篓 3.7.5犊 鼻 裤 3.1 0.1.4吊 襜 3.1 0.1.5短 裙 3.1 0.1.6对 襟 衣 3.1 0.2.2对 襟 3.1 0.5.1E额 带 3.4.9耳 饰 3.5F发 髻 3.4.5G骨 簪 3.4.6.1贯 首 衣 3.1 0.2.1H花 型 布 纽 3.1 0.4.4J锦 穗 3.7.2戒 指 3.8.2脚 环 3.9.1系 绳 3.1 0.4.1襟 花 3.1 0.6.4肩 花 3.1 0.6.6K坎 肩 3.1 0.1.7扣 袢 3.1 0.4.5开 衩 3.1 0.6.1 0L黎 锦 3.1笠 3.4.7立 领 3.1 0.3.3P排 纽 3.1 0.4.2偏 襟 3.1 0.5.2琵 琶 襟 3.1 0.5.3S双 面 绣 3.2梳 3.4.4手 镯 3.8.1树 皮 衣 3.1 0.1.1氏 族 标 志 3.1 0.6.3T头 巾 3.4.2头 帕 3.4.3头 插 牌 3.4.6.2头 插 针 3.4.6.3筒 裙 3.1 0.2.4.1筒 眼 3.1 0.2.4.2VV 型 领 3.1 0.3.1W无 纽 对 襟 上 衣 3.1 0.1.2无 纽 对 襟 袍 衣 3.1 0.1.3X项 圈 3.6.1D B 4 6/T 3 7 0.1 2 0 1 62 5胸 挂 3.6.2镶 边 3.1 0.6.1Y羽 饰 3.4.8腰 链 3.7.1腰 带 3.7.3腰 篓 3.7.4右 衽 衣 3.1 0.2.3圆 领 3.1 0.3.2圆 布 纽 3.1 0.4.3腰 花 3.1 0.6.8云 母 3.1 0.6.9.3Z鬃 结 3.4.1坠 饰 3.1 0.6.9.1珠 饰 3.1 0.6.9.2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注意事项

本文(黎族服饰 第1部分 术语DB46/T 370.1-2016.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