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DB34/T 2383-2015.pdf

  • 资源ID:180043       资源大小:820.27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DB34/T 2383-2015.pdf

ICS 35.110 L 79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832015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 Agricultural IOT-Information Service-Terminal Data Exchange Specification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6-03 发布 2015-07-03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383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安徽朗坤物联网有限公司、安徽斯玛特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农村综合经济信息中心、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安徽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仲城、李云飞、洪勇勇、王东旭、宋红军、徐建鹏、胡甜甜、汪曼晖、张文秋、叶显峰。DB34/T 23832015 1 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业物联网用终端的交互模式和数据报文格式。本标准适用于农业物联网用终端的生产、测试、以及系统集成与应用。本标准不对承载数据交换的实际通信接口、总线或网络进行规范。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100-19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T 17966-2000 微处理器系统的二进制浮点运算 GB/T 30269.701-2014 信息技术 传感器网络 第701部分:传感器接口:信号接口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终端 terminal 在农业物联网中,能够进行数据采集,并具有数据处理、远程通信以及控制管理的功能单元。3.2 交互对象 interactive object 在农业物联网中,与终端进行通信并实现数据交换的实体,包括终端或其他设备和系统。3.3 交互模式 interactive model 在农业物联网中,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的数据交互方式和状态。3.4 数据报文格式 data package format 在农业物联网中,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进行交换的数据报文内容组织格式。3.5 DB34/T 23832015 2 主站 master station 在农业物联网中,具有选择从站并与从站进行信息交换功能的实体,包括终端或其他设备和系统。3.6 从站 slave station 在农业物联网中,预期从主站接收信息并与主站进行信息交换的实体,包括终端或其他设备和系统。4 缩略语 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CC:命令代码(Command Code)CRC: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SMA: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DID:数据标识(Data IDentifier)EC:错误代码(Error Code)WIFI:无线高保真(WIreless FIdelity)5 数据类型定义 Bool8 8 位布尔型 Byte 8 位位组 Uint8 8 位无符号整型 Int8 8 位有符号整型 Uint16 16 位无符号整型 Int16 16 位有符号整型 Uint32 32 位无符号整型 Int32 32 位有符号整型 Float32 32 位IEEE 754 浮点型 Double64 64 位IEEE 754 浮点型 字节 八位位组 数组 相同数据类型的元素按一定顺序连续排列的集合 结构体 具有相同或不同类型的数据构成的集合 6 总则 本标准包括交互模式和数据报文格式两个方面内容,其中交互模式规定了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的交互方式,以及在不同交互方式下所对应的交互场景、内容和流程;数据报文格式则针对不同交互模式中的各种类型交互信息的数据报文内容组织格式进行了详细规范。7 交互模式 7.1 交互方式 DB34/T 23832015 3 7.1.1 交互方式类型 终端应同时支持主动推送和被动应答两种交互方式。7.1.2 主动推送方式 在主动推送交互方式下,终端自发地向交互对象发送信息,并接收交互对象的确认信息。终端在以下情况应采取主动推送方式与交互对象进行信息交互:终端自身出现异常状况,如供电电压过低;设置的事件触发条件已满足,如采集的数据超过报警值;定时发送信息。7.1.3 被动应答方式 在被动应答交互方式下,终端是从站,交互对象相当于主站,终端等待接收交互对象发送信息查询或配置命令并进行应答。7.2 交互状态 在交互过程中,终端具有 5 种状态:待注册、等待命令、被动应答、主动推送和推送确认,其中等待命令状态是常态,其他状态均为暂态。7.3 交互流程 图1 给出终端交互状态及流程。终端上电后即发送注册包,此时终端进入待注册状态。终端收到注册确认包后完成注册,终端进入等待命令状态。若终端接收到命令,则转为被动应答状态;完成应答后返回到等待命令状态。终端在等待命令过程中,若有 7.1.2 小节中所规定的任何触发事件发生,则进入主动推送状态,完成信息主动推送并得到确认之后返回到等待命令状态。等待命令主动推送 推送确认被动应答待注册上电发送 注册包确认超时重发 注册包完成 注 册事 件触 发完 成推 送获得 确 认获 取命 令完成应答确认超时 图1 终端交互流程状态图 8 数据报文格式 8.1 报文组成 DB34/T 23832015 4 终端与交互对象之间通信的数据报文组成如表1 所示。表1 数据报文组成格式 前导符 目的地址 源地址 命令字 数据区长度 数据 检验码 关于表1 中各个字段的解释如表2 所示。表2 报文格式说明 字段项 字节数 描述 前导符 1 用来指明地址长度和检验方式,具体格式应符合 8.2 小节规定。目的地址 NAD 长度 NAD 由前导符决定,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所有字节为 0 x00 为通配地址,所有字节为 0 xFF 为广播地址。源地址 NAS 应与目的地址结构一致。命令字 1 命令字格式应符合 8.3 小节内容的规定。数据区长度 1 数据区的长度。数据 ND 数据最大长度为 248 个字节,相关内容应符合 8.4 章节的规定。检验码 NC 除去本字段之外所有数据的校验码,高位字节在前,低位字节在后。校验方法和校验码长度由前导符决定,校验算法的实现应符合附录C 的规定。8.2 前导符格式 数据报文中前导符的组成格式如表3 所示。表3 前导符组成格式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保留 校验指示码 地址长度码 表3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B7B5保留,须填充0;B4B3为校验指示码,取值如下:00:CRC16,算法由附录C规定;01:CRC32,算法由附录C规定;10:保留;11:自定义。B2B0为地址长度码,取值与地址长度计算如下:000:地址长度为0;001100:地址长度为2124,即 216 个字节;101111:保留。8.3 命令字格式 数据报文中命令字的格式如表4 所示。DB34/T 23832015 5 表4 命令字格式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传送方向 后续帧标志 保留 控制码 表4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B7(传送方向):0-交互对象发送、终端接收,1-终端发送、交互对象接收;B6(后续帧标志):0-无后续数据帧,1-有后续数据帧;B5B4保留,须填充0;B3B0为控制码,其编码格式表 5 所示。表5 控制码编码表 控制码 描述 0000 终端注册 0001 读取数据 0010 读取后续数据 0011 读取通道传感数据 0100 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 01010111 保留 1000 定时推送通道传感数据 1001 配置数据 1010 配置后续数据 10111100 保留 1101 数据超限报警 1110 异常信息推送 1111 被动应答出错 8.4 数据报文详解 8.4.1 终端注册 终端上电后应主动发送注册数据包,并接收发自于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交互对象的注册确认数据包。终端发送注册数据报文格式如表6 所示。表6 终端注册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80 0 x00 C1 Cq 表6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广播地址0 xFF0 xFF;A1Ap为终端地址;C1Cq为校验码。DB34/T 23832015 6 终端接收注册确认数据报文格式如表7 所示。表7 终端接收注册确认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00 0 x00 C1 Cq 表7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具有网络管理功能的交互对象地址;C1Cq为校验码。8.4.2 读取数据 此命令根据数据标识(DID)来读取数据,既可用于读取传感数据,也可用于获取终端的设备参数和业务参数等信息。交互对象发送读取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8 所示。表8 读取数据命令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01 m DID1 DIDm C1 Cq 表8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数据区长度为m,其值为读取数据的 DID 数目;DID1DIDm为数据标识,取值应符合附录 A 规定;C1Cq为校验码。终端响应读取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9 所示。表9 终端响应读取数据命令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1/0 xC1 m0+N1+Nm0 DID1 D11.D1N1.DIDm0 Dm01.Dm0Nm0 C1.Cq 表9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命令字:0 x81-无后续数据帧,0 xC1-有后续数据帧;数据区长度为 m0+N1+Nm0,其中 m0 为本次发送的 DID 数目,N1Nm0 为数据标识 DID1DIDm0所对应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A 的规定;DID1DIDm0与接收的命令数据报文中的数据标识相同;DB34/T 23832015 7 D11D1N1,Dm01Dm0Nm0 为对应数据标识的数据内容,取值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C1Cq为校验码。8.4.3 读取后续数据 此命令作为“读取数据”命令的辅助,仅当交互对象发送“读取数据”命令且接收到具有 0 xC1 命令字的终端响应帧的时候使用。交互对象发送读取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0 所示。表10 读取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02 1+m SEQ DID1 DIDm C1 Cq 表10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数据区长度为 1+m,其中 m为读取数据的 DID 数目,取值与交互对象发送“读取数据”命令帧中的m相同;SEQ(Sequence)为帧序号,范围 1255;DID1DIDm为数据标识,取值与交互对象发送“读取数据”命令帧中的数据标识相同;C1Cq为校验码。终端响应读取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1 所示。表11 终端响应读取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2/0 xC2 2+m2-m1+Nm1+Nm2 SEQ DIDm1 Dm11.Dm1Nm1 DIDm2 Dm21.Dm2Nm2 C1.Cq 表11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命令字:0 x82-无后续数据帧,0 xC2-有后续数据帧;数据区长度为 2+m2-m1+Nm1+Nm2,其中 m1 为上次累积发送的 DID 数目加 1,m2 为本次累积发送的 DID 数目,Nm1Nm2 为数据标识 DIDm1DIDm2 所对应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SEQ与接收的命令数据报文中的帧序号相同;DIDm1DIDm2与接收的命令数据报文中的数据标识相同;Dm11Dm1Nm1,Dm21Dm2Nm2为对应数据标识的数据内容,取值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C1Cq为校验码。8.4.4 读取通道传感数据 DB34/T 23832015 8 此命令只用于获取终端所采集的传感数据,不适用于获取设备参数和业务参数等信息。交互对象发送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2 所示。表12 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Ap A1 Ap 0 x03 0 x02 S m C1.Cq 表12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S为读取通道的开始编号,取值范围 0255;m为读取通道的数目,取值范围1255;C1Cq为校验码。注:当 S 为 0,m 为 255 时,读取所有通道传感数据;当 S 在有效范围内,而 S 与 m 之和超过有效范围时,读取 S 及之后的所有通道传感数据。终端响应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3 所示。表13 终端响应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3/0 xC3 2*m0+N1+Nm0 CN1 DT1 D11.D1N1 CNm0 DTm0 Dm01.Dm0Nm0 C1.Cq 表13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命令字:0 x83-无后续数据帧,0 xC3-有后续数据帧;数据区长度为 2*m0+N1+Nm0,其中 m0 为本次发送的通道数目,N1Nm0 为数据类型代码DT1DTm0所对应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 E 的规定;CN1CNm0为采集的通道号;DT1DTm0为对应通道传感数据的数据类型代码,取值应符合附录 E 的规定;D11D1N1,Dm01Dm0Nm0为相应通道的传感数据内容;C1Cq为校验码。8.4.5 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 此命令作为“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辅助,仅当交互对象发送“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且接收到具有 0 xC4 命令字的终端响应帧的时候使用。交互对象发送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4 所示。表14 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Ap A1 Ap 0 x04 0 x03 SEQ S m C1.Cq DB34/T 23832015 9 表14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SEQ(Sequence)为帧序号,范围 1255;S 为读取通道的开始编号,取值与交互对象发送“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帧中的通道开始编号S相同;m 为读取通道的数目,取值与交互对象发送“读取通道传感数据”命令帧中的通道数目 m 相同;C1Cq为校验码。终端响应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5 所示。表15 终端响应读取后续通道传感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84/0 xC4 1+2*(1+m2-m1)+Nm1+Nm2 SEQ CNm1 DTm1 Dm11.Dm1Nm1 CNm2 DTm2 Dm21.Dm2Nm2 C1 Cq 表15 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命令字:0 x84-无后续数据帧,0 xC4-有后续数据帧;数据区长度为 1+2*(1+m2-m1)+Nm1+Nm2,其中 m1 为上次累积发送的通道数目加 1,m2为本次累积发送的通道数目,Nm1Nm2 为数据类型代码 DTm1DTm2 所对应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E的规定;SEQ与接收的命令数据报文中的帧序号相同;CNm1CNm2为采集的通道号;DTm1DTm2为对应通道传感数据的数据类型代码,取值应符合附录 E 的规定;Dm11Dm1Nm1,Dm21Dm2Nm2为对应通道的传感数据内容;C1Cq为校验码。8.4.6 定时推送通道传感数据 当所设置的定时时间条件满足时,终端向交互对象主动推送预先设定通道的传感数据信息。终端定时信息推送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6 所示。表16 定时信息推送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8 2*m+N1+Nm CN1 DT1 D11.D1N1.CNm DTm Dm1.DmNm C1.Cq DB34/T 23832015 10 表16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数据区长度为 2*m+N1+Nm,其中 m 为本次定时推送的参数数目,N1Nm 为数据类型代码DT1DTm所对应数据类型的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 E 的规定;CNm1CNm2为采集的通道号;DTm1DTm2为对应通道传感数据的数据类型代码,取值应符合附录 E 的规定;D11D1N1,Dm1DmNm为对应通道传感数据的内容;C1Cq为校验码。终端接收的定时信息推送确认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7 所示。表17 终端接收的定时信息推送确认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08 m CN1 CNm C1 Cq 表17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数据区长度为m,其值为交互对象所接收的传感数据的通道数目;CN1CNm为采集的通道号,取值应与定时推送的通道号相同;C1Cq为校验码。8.4.7 配置数据 交互对象发送配置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8 所示。表18 配置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Ap A1 Ap 0 x09/0 x49 1+N DID D1.DN C1.Cq 表18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命令字:0 x09-无后续数据帧,0 x49-有后续数据帧;数据区长度为1+N,其中N为数据标识 DID 所对应数据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DID为数据标识,取值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D1DN为数据内容,取值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C1Cq为校验码。DB34/T 23832015 11 终端响应配置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19 所示。表19 终端响应配置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9/0 xC9 0 x01 DID C1.Cq 表19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命令字:0 x89-无后续数据帧,0 xC9-有后续数据帧;DID与接收的配置数据命令中的数据标识相同;C1Cq为校验码。8.4.8 配置后续数据 此命令作为“配置数据”命令的辅助命令,仅当用“配置数据”命令无法完成某项配置时使用。交互对象发送配置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20 所示。表20 配置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Ap A1 Ap 0 x0A/0 x4A 2+N SEQ DID D1.DN C1.Cq 表20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命令字:0 x0A-无后续数据帧,0 x4A-有后续数据帧;数据区长度为2+N,其中N为数据标识 DID 所对应数据字节大小,取值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SEQ为帧序号,范围1255;DID为数据标识,取值应符合附录 A 的规定;D1DN为数据内容,取值应符合附录 A的规定;C1Cq为校验码。终端响应配置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如表21 所示。表21 终端响应配置后续数据命令的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A/0 xCA 0 x02 SEQ DID C1.Cq 表21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DB34/T 23832015 12 A1Ap为终端地址;命令字:0 x8A-无后续数据帧,0 xCA-有后续数据帧;SEQ与接收的配置后续数据命令中的帧序号相同;DID与接收的配置后续数据命令中的数据标识相同;C1Cq为校验码。8.4.9 数据超限报警 当终端采集的通道传感数据超过预先设定的报警阈值时,需向交互对象主动推送数据超限报警数据报文,其格式如表22 所示。表22 主动推送数据超限报警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8D m CN1 CNm C1 Cq 表22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数据区长度为m,其值为本次主动推送超限报警的通道数目;CN1CNm为超限报警通道号;C1Cq为校验码。终端接收的数据超限报警确认报文格式如表23 所示。表23 终端接收的数据超限报警确认报文格式 PQ A1 Ap A1 Ap 0 x0D m CN1 CNm C1 Cq 表23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数据区长度为m,其值为交互对象所接收的超限报警的通道数目;CN1CNm为超限报警通道号,取值应与推送的超限报警通道号相同;C1Cq为校验码。8.4.10 异常信息推送 当终端出现异常时,应主动向交互对象推送异常信息,其报文格式如表24 所示。表24 主动推送异常信息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E 0 x02 S1 S2 C1.Cq DB34/T 23832015 13 表24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S1、S2为异常信息高位字节和低位字节,取值应符合附录 D 的规定;C1Cq为校验码。终端接收的异常信息确认报文格式如表25 所示。表25 终端接收的异常信息确认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0E 0 x02 S1 S2 C1.Cq 表25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终端地址;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S1、S2为异常信息高位字节和低位字节,取值应与推送的异常信息相同;C1Cq为校验码。8.4.11 被动应答出错 当终端不能正常响应交互对象所请求的命令时,需向交互对象发送出错数据报文,其格式如表26 所示。表26 被动应答出错数据报文格式 PQ A1 Ap A1.Ap 0 x8F 0 x02 CC EC C1.Cq 表26 中各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PQ为前导符;A1Ap为交互对象地址;A1Ap为终端地址;CC为终端异常响应的命令代码;EC为出错代码,取值应符合附录 B 的规定;C1Cq为校验码。DB34/T 23832015 1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数据标识 表A.1 列出读取(后续)数据命令、配置(后续)数据命令、定时信息推送命令和数据超限报警命令等相关的数据标识代码、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及其读写属性,并给出解释性说明,其中单位符合 GB 3100-1993 的规定,浮点数值运算应符合 GB/T 17966-2000 的规定。表A.1 数据标识 数据 类别 数据标识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字节 大小 单位 读写 说明 设备 参数 0 x00 物理量信息 Uint8 数组 N 读,写 N 取决于采集的物理量数目,元素取值为本表中所列传感数据类别的数据标识 0 x01 信号接口 描述文件 结构体 2+LSI 读,写 结构体第 1 个元素是 Uint8类型,表示整个结构体长度大小;第 2 个元素是 Uint8 类型,代表通道号;第 3 个元素是长度为 LSI 的 Uint8 数组类型,是信号接口描述文件内容,其格式应符合 GB/T 30269.701-2014 的规定。0 x020 x1F 保留 传感 数据 0 x20 大气温度 Int8 1 读 0 x21 大气湿度 Uint8 1 RH 读 0 x22 大气 CO2 含量 Uint16 2 ppm 读 0 x23 大气风速 Uint8 1 m/s 读 0 x24 大气风向 Uint16 2 读 0 x25 光照度 Uint32 4 lux 读 0 x26 雨量 Uint8 1 mm/min 读 0 x270 x3F 保留 传感 数据 0 x40 土壤温度 Int8 1 读 0 x41 土壤湿度 Uint8 1 RH 读 0 x42 土壤氮含量 Uint16 2 ppm 读 0 x43 土壤钾含量 Uint16 2 ppm 读 0 x44 土壤磷含量 Uint16 2 ppm 读 0 x45 土壤氨含量 Uint16 2 ppm 读 0 x46 土壤氧含量 Uint16 2 ppm 读 0 x470 x5F 保留 DB34/T 23832015 15 表A.1(续)数据 类别 数据标识 数据名称 数据类型 字节 大小 单位 读写 说明 传感 数据 0 x60 水位 Uint8 1 cm 读 0 x61 水温 Int8 1 读 0 x62 水氮含量 Uint8 1 mg/L 读 0 x63 水钾含量 Uint8 1 mg/L 读 0 x64 水磷含量 Uint8 1 mg/L 读 0 x65 水氨含量 Uint8 1 mg/L 读 0 x66 水 pH 值 Uint8 1 1 读 0 x67 水溶解氧 Uint8 1 mg/L 读 0 x680 x7F 保留 传感 数据 0 x80 叶面温度 Int8 1 读 0 x81 叶面湿度 Uint8 1 RH 读 0 x82 植物径流量 Uint8 1 mL/s 读 0 x83 植物株距 Uint16 2 cm 读 0 x84 植物株高 Uint16 2 cm 读 0 x85 植物株径 Uint16 2 cm 读 0 x860 xCF 保留 业务参数 0 xD0 日期时间 结构体 7 读,写 结构体第1个元素是 Uint16类型,代表年份;第 26 个元素均为 Uint8 类型,分别代表月、日、时、分、秒。0 xD1 定时信息 推送周期 Uint16 数组 2*N 秒 读,写 N 为终端采集的数理量数目。当数组元素为 0 值时,表示不推送相应通道采集的数据。0 xD2 定时信息推送偏移时间 Uint16 数组 2*N 秒 读,写 N 为终端采集的数理量数目。0 xD3 超限报警 阈值 Float32 数组 4*N 读,写 N 为终端采集的数理量数目。当数组元素取值为 0 xFFFFFFFF时,表示对相应通道采集的数据不作超限判断与推送。0 xD40 xFF 保留 注: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所有数据均采取大端字节序进行处理,结构体采用 1 字节对齐。DB34/T 23832015 16 B B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终端响应命令异常错误代码 表B.1 列出终端不能响应命令时返回的错误代码,并给出相应的错误描述。表B.1 终端响应命令异常出错代码 错误代码 错误描述 0 x00 响应超时 0 x01 命令数据报文 CRC 校验错误 0 x02 非法命令字 0 x03 不支持当前接收到的命令 0 x04 非法数据标识 0 x05 不支持当前接收到的数据标识 0 x06 通道起始编号超过终端最大通道数目 0 x07 后续数据帧遗漏 0 xFF 未知错误 DB34/T 23832015 17 C C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校验算法 C.1 CRC16校验算法 CRC16 校验码的生成步骤如下:a)装一个16 位寄存器,所有数位均为 1。b)取被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第一个字节。c)所取得的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当前字节与 16 位寄存器的高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放入这个16 位寄存器。d)把这个16 位寄存器向左移一位。e)若向左移出的数位是1,则生成多项式 0 x8005 和这个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若向左移出的数位是0,则返回d)。f)重复d)和e),直至移出8 位。g)取被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下一个字节。h)重复c)g),直至被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所有字节均与 16 位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并移位8 次。i)这个 16 位寄存器的内容即 2 字节 CRC 校验码,按照先高字节、后低字节的顺序存放。C.2 CRC32校验算法 CRC32 校验码的生成步骤如下:a)装一个32 位寄存器,所有数位均为 1。b)取被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第一个字节。c)所取得的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当前字节与 32 位寄存器的高位字节进行异或运算,运算结果放入这个32位寄存器。d)把这个32 位寄存器向左移一位。e)若向左移出的数位是1,则生成多项式 0 x04C11DB7 和这个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若向左移出的数位是0,则返回d)。f)重复d)和e),直至移出8 位。g)取被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下一个字节。h)重复c)g),直至被校验数据串或数组的所有字节均与 32 位寄存器进行“异或”运算,并移位8 次。i)这个 32 位寄存器的内容即4字节 CRC 校验码,按照先高字节、后低字节的顺序存放。DB34/T 23832015 18 D D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终端异常状态信息代码 终端异常状态信息代码由 16 位二进制数表示,其组成格式如下:表D.1 位 15 14 13 12 11 10 9 8 异常 信息 保留 位 7 6 5 4 3 2 1 0 异常 信息 保留 保留 保留 保留 采集通道异常 供电电源不稳定 供电电压过高 供电电压过低 当终端出现异常时,应把相应的位置 1,当所有位全为 0 时,表示无异常。DB34/T 23832015 19 E E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数据类型代码 表E.1 给出终端数据交互规范中的数据类型代码。表E.1 数据类型代码表 值(十六进制)说明 0 x01 布尔型 0 x02 8 位无符号整形 0 x03 8 位有符号整形 0 x04 16 位无符号整形 0 x05 16 位有符号整形 0 x06 32 位无符号整形 0 x07 32 位有符号整形 0 x08 32 位浮点型 0 x09 64 位浮点型 0 x0A 数组 0 x0B 结构体 _

注意事项

本文(农业物联网 信息服务 终端数据交换规范DB34/T 2383-2015.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