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情分类标准DB34/T 2357-2015.pdf
ICS 65.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3572015 水稻苗情分类标准 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 of Rice Nursery 文稿版次选择 2015-03-27 发布 2015-04-27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357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庐江、桐城、望江、怀宁、巢湖、枞阳、泾县、广德、郎溪、黄山、铜陵、五河、怀远、凤台、霍山、当涂、颍上县(市、区)农技推广中心(种植业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孔令娟、汪新国、杨惠成、武立权、许有尊、吴晓文、鲁长贵、杨洪犬、吕和平、袁功平、周晏、疏飞琴、詹文莲、胡明国、李小卫、杨世清、彭玉菊、孙枫、王祥胜、高桂、黎绍波、吴金水、高巨明。DB34/T 23572015 1 水稻苗情分类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杂交中籼稻、中粳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的苗情分类标准。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水稻生产的苗情分类管理指导。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 水稻苗情分类 在水稻移栽期、够苗期、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等关键生长发育阶段,对水稻(杂交中籼稻、中粳稻、双季早稻、双季晚稻)的秧苗素质、叶蘖动态、个体和群体质量等进行量化分类,分成一类、二类和三类苗情标准。3 水稻苗情分类标准 3.1 杂交中籼稻 苗情分类应符合表1 的规定。表1 杂交中籼稻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 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目标产量(kg/667m2)650 550650 550 移 栽 期 秧龄 人工移栽育秧 30 天左右,抛秧育秧 25 天左右,机插秧 20 天左右。秧苗单株 带蘖数 带分蘖数 2.0 以上 带分蘖数 1.0 个-2.0 个左右 带分蘖数 1.0 个以下 秧苗 长势 长相 人工移栽育秧苗高 20 cm-25 cm,抛秧育秧苗高 20 cm 左右;带蘖率 70以上,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多、粗、白根 90以上。机插秧苗高 15 cm-18 cm,苗基部粗3.0 mm 以上,叶挺色绿,盘根性好,厚薄一致(2 人工移栽育秧苗高 25 cm-30 cm,抛秧育秧苗高 20 cm-25 cm;带蘖率 50以上,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短、粗、黄白根 70以上。机插秧苗高 18 cm-25 cm,苗基部粗 2.0 mm-3.0 mm,叶挺色绿,盘根性较好,厚薄较一人工移栽育秧苗高 30 cm 以上或 10 cm 以下,抛秧育秧苗高 25 cm 以上或 5 cm 以下;苗株弱高,叶色淡黄,叶挺细长,带蘖率 50以下;根系细长、新生白根少。机插秧苗高 25 cm 以上,苗基部粗 2.0 mm 左右,叶色淡绿,DB34/T 23572015 2 生育 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cm-2.5 cm),形如毯状,提起不散。致,形如毯状,提起不散。盘根性差,形如毯状,不能提起不散。基本苗和 返青活棵时间 亩基本苗 68 万;3 天返青活棵并进入大田分蘖期。亩基本苗 56 万,57 天返青活棵。亩基本苗 5 万以下;7 天后方能返青活棵。分 蘖 期(够苗期)够苗叶龄 N-n-2 N-n-1 Nn 每穴茎蘖数 9.111.0 7.09.0 7.0 或12.0 总茎蘖数(万/667m2)16.118.0 14.016.0 14.0 或24.0 叶面积指数 3.13.5 2.53.0 2.5 或4.0 长势长相 返青后叶色迅速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叶片适度披散。返青后叶色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返青后叶色转绿缓慢、色青绿。株型紧凑,叶片不能完全散开,僵苗的类似“一炷香”。拔 节 期 每穴茎蘖数 12.013.0 13.114.0 12.0 或 14.0 总茎蘖数(万/667m2)20.021.0 22.024.0 20.0 或 28.0 叶面积指数 5.56.0 5.05.4 5.0 或 7.0 长势长相 分蘖末期叶色及时出现“一黄”,叶绿素含量降低。株型收敛,叶片挺立,植株老健。分蘖末期叶色退淡不明显,至拔节期前才出现“一黄”。株型内收,叶片挺直,植株较老健。因分蘖肥过多过迟,植株碳氮代谢转换不明显,分蘖末期叶色褪黄不明显不及时。植株嫩弱,叶片疲软。抽 穗 期 穴茎蘖苗数 11.112.0 10.011.0 10.0 总茎蘖数 18.119.0 16.018.0 16.0 叶面积指数 7.17.5 6.07.0 6.0 长势长相 叶色转绿,但浅于孕穗期,叶片褪色慢。茎秆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内卷、上挺。叶色转绿,色泽较淡或较深于孕穗期,叶片褪色慢。茎秆急剧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略披。叶色转绿,色泽于孕穗期过深或过淡,茎秆急剧伸长,叶片加长加宽,而疲软;或缺氮叶色过淡、叶形瘦小。3.2 单季粳稻 苗情分类应符合表2 的规定。表2 单季粳稻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 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目标产量(kg/667m2)650 550650 550 移 秧龄 人工移栽育秧 30 天左右,抛秧育秧 25 天左右,机插秧 20 天左右。DB34/T 23572015 3 生育 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栽 期 秧苗单株 带蘖数 带分蘖数 2.0 以上 带分蘖数 1.0 个-2.0 个左右 带分蘖数 1.0 个以下 秧苗 长势长相 人工移栽育秧苗高 20 cm-25 cm,抛秧育秧苗高 20 cm 左右;带蘖率 70以上,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多、粗、白根90以上。机插秧苗高 15 cm-18 cm,苗基部粗 3.0 mm 以上,叶挺色绿,盘根性好,厚薄一致(2 cm-2.5 cm),形如毯状,提起不散。人工移栽育秧苗高 25 cm-30 cm,抛秧育秧苗高 20 cm-25 cm;带蘖率 50以上,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短、粗、黄白根 70以上。机插秧苗高 18 cm-25 cm,苗基部粗 2.0 mm-3.0 mm,叶挺色绿,盘根性较好,厚薄较一致,形如毯状,提起不散。人工移栽育秧苗高 30 cm 以上,抛秧育秧苗高 25 cm 以上;苗株弱高,叶色淡黄,叶挺细长,带蘖率 50以下;根系细长、新生白根少。机插秧苗高 25 cm 以上,苗基部粗 2.0 mm 左右,叶色淡绿,盘根性差,形如毯状,不能提起不散。基本苗和返青活棵时间 亩基本苗 7.59 万;4 天活棵进入大田分蘖期 亩基本苗 67.5 万,57天返青活棵 亩基本苗 6 万以下;7 天后方能返青活棵。分 蘖 期(够苗期)够苗叶龄 N-n-2 N-n-1 Nn 每穴茎蘖数 9.111.0(杂),11.012.0(常)7.59.0(杂),9.010.0(常)7.5 或 12.0(杂),9.0 或 14.0(常)总茎蘖数(万/667m2)18.121.0(杂),22.126.0(常)16.018.0(杂),20.022.0(常)16.0 或 24.0(杂),20.0 或 28.0(常)叶面积指数 3.13.5 2.53.0 2.5 或 4.0 长势长相 返青后叶色迅速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叶片披散。返青后叶色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返青后叶色转绿缓慢、青绿。株型紧凑,叶片不能完全散开,僵苗的类似“一炷香”。拔 节 期 每穴茎蘖数 11.013.0(杂),12.014.0(常)13.114.0(杂),14.115.0(常)11.0 或 15.0(杂);12.0 或 15.0(常)总茎蘖数(万/667m2)22.024.0(杂),25.027.0(常)24.026.0(杂),27.029.0(常)21.0 或 26.0(杂);23.0 或 30.0(常)叶面积指数 4.55.5 5.56.0 4.5 或 6.0 长势长相 分蘖末期叶色及时出现“一黄”,植株氮素代谢减弱,碳素代谢增强,叶绿素含量降低。株型收敛,叶片挺立,植株老健。分蘖末期叶色退淡不明显,至拔节期前才出现“一黄”。株型内收,叶片挺直,植株较老健。因分蘖肥过多过迟,分蘖末期叶色褪黄不明显不及时。植株嫩弱,叶片疲软。抽 穗 期 穴茎蘖苗数 11.112.0(杂),12.014.0(常)10.011.0(杂),14.115.0(常)10.0(杂);12.0(常)总茎蘖数 19.121.0(杂),23.125.0(常)17.019.0(杂),20.023.0(常)18.0(杂);20.0(常)叶面积指数 7.17.5(杂),7.58.0(常)6.07.0(杂),6.0-7.4(常)6.0 长势长相 叶色转绿,但浅于孕穗期,叶片 孕穗期出现第二次“黑”,孕穗期出现第二次“黑”,色DB34/T 23572015 4 生育 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褪色慢。茎秆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内卷、上挺。色泽或稍深或稍淡。茎秆急剧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略披。泽或过深或过淡,或深绿时间过长。茎秆急剧伸长,叶片加长加宽,而疲软;或缺氮叶色过淡、叶形瘦小。3.3 双季常规早稻 苗情分类应符合表3 的规定。表3 双季常规早稻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目标产量(kg/667m2)450 350450 350 移(抛)栽 期 秧龄 用 561 孔型秧盘,秧龄 20 d 左右;434 孔型秧盘,秧龄 30 d 左右。机插秧龄 20 d 左右,塑料硬盘 32 盘(常)或 25-28 盘(杂)秧苗单株 带蘖数 带蘖数 1.0 个以上 带蘖数 0.5 个-1.0 个 0 个 秧苗 长势 长相 秧苗高 15 cm-20 cm;70带蘖率,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多、粗、白根 90以上。机插秧苗高 10 cm-15 cm,苗基部粗 3.0 mm 以上,叶挺色绿,盘根性好,厚薄一致(2 cm2.5 cm),形如毯状,提起不散。秧苗高 15 cm-20 cm;50带蘖率,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短、粗、黄白根90以上。机插秧苗高 15 cm-20 cm,苗基部粗 2.0 mm-3.0 mm,叶挺色绿,盘根性较好,厚薄较一致,形如毯状,提起不散。秧苗高 20 cm 以上,苗株弱高,叶色淡黄,叶挺细长;根系细长、新生白根少。机插秧苗高 20 cm 以上,苗基部粗 2.0 mm 左右,叶色淡绿,盘根性差,形如毯状,不能提起。基本苗及返青活棵时间 亩基本苗 10 万12 万;3 d 活棵进入大田分蘖期 亩基本苗 8 万10 万,3 d5 d 返青活棵 亩基本苗 8 万以下;5 d 后方能返青活棵。分 蘖 期(够苗期)够苗叶龄 N-n-2 N-n-1 Nn 穴茎蘖数(万/667m2)11.113.0(常),9.110.0(杂)9.011.0(常),7.09.0(杂)9.0 或 14.0(常),7.0 或 11.0(杂)总茎蘖数(万/667m2)28.133.0(常),25.128(杂)25.028.0(常),20.025.0(杂)25.0 或 35.0(常),20.0 或 30.0(杂)叶面积指数 2.63.0 2.02.5 2.0 或 4.0 长势长相 返青后叶色迅速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叶片披散。返青后叶色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返青后叶色转绿缓慢、青绿。株型紧凑,叶片不能完全散开,僵苗的类似“一炷香”。DB34/T 23572015 5 生育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拔 节-幼穗 分 化 期 穴茎蘖数(万/亩)12.113.0(常),10.112.0(杂)10.012.0(常),8.010.0(杂)10.0 或 14.0(常),8.0 或 13.0(杂)总茎蘖数(万/亩)33.138.0(常),25.130.0(杂)28.033.0(常),20.025.0(杂)28.0 或 42.0(常),20.0 或 35.0(杂)叶面积指数 4.65.5 3.54.5 3.5 或 6.0 长势长相 幼穗分化期叶色褪淡出现“一黄”,植株氮素代谢减弱,碳素代谢增强,叶绿素含量降低。株型收敛,叶片挺立,植株老健。幼穗分化期叶色退淡不明显,至拔节期前才出现“一黄”。株型内收,叶片挺直,植株较老健。因分蘖肥过多过迟,幼穗分化期叶色褪黄不明显不及时。植株嫩弱,叶片疲软。抽 穗 期 穴茎蘖苗数(万/亩)10.612.0(常),9.111.0(杂)9.010.5(常),7.09.0(杂)9.0(常),7.0(杂)总茎蘖数(万/亩)27.132.0(常),2226(杂)23.027.0(常),1922(杂)23.0(常),19.0(杂)叶面积指数 6.67.0 5.56.5 5.5 长势长相 叶色转绿,但浅于孕穗期,叶片褪色慢。茎秆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内卷、上挺。孕穗期出现第二次“黑”,色泽或稍深或稍淡。茎秆急剧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略披。孕穗期出现第二次“黑”,色泽或过深或过淡,或深绿时间过长、茎秆急剧伸长,叶片加长加宽,而疲软;或缺氮叶色过淡、叶形瘦小。3.4 双季常规晚粳稻 苗情分类应符合表4 的规定。表4 双季常规晚粳稻苗情分类标准 生育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目标产量(kg/667m2)500 400500 400 移(抛)栽 期 秧龄 早茬口用 434 孔型(中孔型)育秧,秧龄 25 d 左右;中、晚熟茬口用 353 孔型(大孔型)育秧,秧龄 30 d 左右。秧苗单株带蘖数 带蘖数 1.0 个以上 带蘖数 0.5-1.0 个 0 个 秧苗长势长相 秧苗高 10 cm-15 cm,70带蘖率,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多、粗、白根 90以上。秧苗高 15 cm-20 cm,50带蘖率,株健叶挺,清秀有弹性;根系短、粗、黄白根 90以上。秧苗高 20 cm 以上,苗株弱高,叶色淡黄,叶挺细长,根系细长、新生白根少。基本苗及返青活棵时间 亩基本苗 10 万;3 天活棵进入大田分蘖期 亩基本苗 810 万,35 天返青活棵 亩基本苗 8 万以下;5 天后方能返青活棵。分 够苗叶龄 N-n-2 N-n-1 Nn DB34/T 23572015 6 生育时期 项目 一 类 苗 二 类 苗 三 类 苗 蘖 期(够苗期)穴茎蘖数(万/667m2)10.112.0(常),9.1-11.0(杂)8.010.0(常),7.0-9.0(杂)8.0(常),7.0(杂)总茎蘖数(万/667m2)25.130.0(常),15.1-20.0(杂)22.025.0(常),12.0-15.0(杂)22.0(常),12.0(杂)叶面积指数 2.63.0 2.02.5 2.0 长势长相 返青后叶色迅速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叶片披散。返青后叶色转绿、变深。株型松散适度。返青后叶色转绿缓慢、青绿。株型紧凑,叶片不能完全散开,僵苗的类似“一炷香”。拔 节-幼 穗 分 化 期 穴茎蘖数(万/667m2)11.013.0(常),12.1-15.0(杂)9.511.0(常),9.0-12.0(杂)9.5(常),9.0(杂)总茎蘖数(万/667m2)28.133.0(常),18.1-23.0(杂)24.028.0(常),14.0-18.0(杂)24.0(常),14.0(杂)叶面积指数 4.55.5 5.66.0 4.5 长势长相 幼穗分化期叶色褪淡出现“一黄”,植株氮素代谢减弱,碳素代谢增强,叶绿素含量降低。株型收敛,叶片挺立,植株老健。幼穗分化期叶色退淡不明显,至拔节期前才出现“一黄”。株型内收,叶片挺直,植株较老健。因分蘖肥过多过迟,幼穗分化期叶色褪黄不明显不及时。植株嫩弱,叶片疲软。抽 穗 期 穴茎蘖苗数(万/亩)10.111.0(杂、常)9.010.0(常),8.0-10.0(杂)9.0(常),8.0(杂)总茎蘖数(万/667m2)26.128.0(常),15.1-19.0(杂)23.026.0(常),12.0-15.0(杂)23.0(常),12.0(杂)叶面积指数 6.67.0 5.56.5 5.5 长势长相 叶色转绿,但浅于孕穗期,叶片褪色慢。茎秆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内卷、上挺。孕穗期出现第二次“黑”,色泽或稍深或稍淡。茎秆急剧伸长和叶片迅速长大,上位叶长于下位叶,叶片变宽,并略披。孕穗期出现第二次“黑”,色泽或过深或过淡,或深绿时间过长、茎秆急剧伸长,叶片加长加宽,而疲软;或缺氮叶色过淡、叶形瘦小。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