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小麦玉米周年均衡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2520-2015.pdf

  • 资源ID:179565       资源大小:413.3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小麦玉米周年均衡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2520-2015.pdf

ICS 65.020.20 B 05 DB34 安 徽 省 地 方 标 准 DB 34/T 25202015 小麦玉米周年均衡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he Annual Balanced High-Yield CutivatedTechniques of Wheat/Maize Rotation System 文稿版次选择 2015-11-10 发布 2015-12-10 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34/T 25202015 I 前 言 本标准根据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颍上县农业委员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乔玉强、王世济、曹承富、陈洪俭、杜世州、赵竹、李玮、陈欢、张向前、高波、王丽芳、夏云祥、王冠军、冯家春、李新耀、徐淙祥、张贺飞、武文明。DB34/T 25202015 1 小麦玉米周年均衡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玉米连作周年均衡丰产栽培的产量、群体指标、土壤条件、品种、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技术。本标准适用于安徽省沿淮淮北中高肥力水平小麦玉米轮作区。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第1部分:禾谷类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5671 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GB/T 17420 微量元素叶面肥料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DB34/T 1097-2013 淮北地区旱茬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DB34/T 1578-2011 沿淮低洼地麦茬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3 产量 3.1 产量水平 淮北地区:小麦 550 kg/667m2;玉米 600 kg/667m2。沿淮地区:小麦 450 kg/667m2;玉米 450 kg/667m2。3.2 产量结构 淮北地区:小麦:穗数 48 万52 万/667m2,每穗粒数 32 粒36 粒,千粒重 42 g45 g;玉米:穗数4500 株5000 株/667m2,每穗粒数 470粒480 粒,千粒重340 g350 g。沿淮地区:小麦:穗数 38 万42 万/667m2,每穗粒数 36 粒40 粒,千粒重 38 g42 g;DB34/T 25202015 2 玉米:穗数3800株4000株/667m2,每穗粒数 480粒500 粒,千粒重 300 g310 g。4 群体指标 4.1 播种密度 淮北地区:小麦:基本苗 14 万16 万667m2;玉米:4500 株5000 株/667m2。沿淮地区:小麦:基本苗 16 万18 万667m2;玉米:4000 株4500 株/667m2。4.2 小麦群体 淮北地区:最高茎蘖数100 万120 万667m2;最大叶面积指数7.08.0;经济系数 0.390.45;沿淮地区:最高茎蘖数90 万110 万667m2;最大叶面积指数6.07.5;经济系数 0.380.44。4.3 玉米群体 淮北地区:种植密度4500 株5000 株/667m2;拔节期叶面积系数0.8;抽雄吐丝期拔节期叶面积系数5.0。沿淮地区:种植密度4000 株4500 株/667m2;拔节期叶面积系数0.70;抽雄吐丝期拔节期叶面积系数5.0。5 土壤条件 5.1 符合 GB 15618、GB 5084 的要求。5.2 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质地适中,无障碍层,全生育期排灌方便;耕层厚度20 cm;耕作层土壤有机质15 g/kg。6 品种要求 6.1 品种选择 DB34/T 25202015 3 选用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或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安徽省种植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小麦:淮北地区选用半冬或弱冬性品种,沿淮地区选用春性品种或半冬性品种;玉米:淮北地区选用紧凑耐密型中熟品种,沿淮地区选用中晚熟大穗抗锈病品种。6.2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符合 GB 4404.1 的规定,玉米杂交种标准必须达到国标二级。小麦:种子纯度 99.0,净度 98.0,发芽率85,水分 13.0。玉米:种子纯度 96.0、净度 98.0,发芽率85,水分 13.0。6.3 种子处理 6.3.1 种子包衣 依据 GB/T 15671 和 GB/T 8321 的规定,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6.3.2 药剂拌种 小麦:未经包衣的小麦种子采用药剂拌种处理。用50辛硫磷拌种,按种子量的 0.2,即 50 kg 种子用药 100 g,对水 2 kg3 kg,或48毒死蜱乳油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拌后堆闷 4 h6 h 播种。小麦腥黑穗、全蚀病、白粉病和纹枯病等病害重发区,用 15的粉锈宁可湿粉剂拌麦种。玉米:未经包衣的玉米种子可用种子量 1的种衣剂或甲基异柳磷拌种。用生物菌剂Si-1生物钾肥拌种,亩用量 0.5 kg,以 200 ml 水调成稠状,放入种子拌匀。缺锌土壤,用硫酸锌拌种,每千克种子用量 5 g。用15粉锈灵粉剂 5 g与1 kg 玉米种充分拌匀播种,预防玉米黑穗病。7 整地 7.1 采用联合收割机将秸秆粉碎成 10 cm 以下小段,深耕翻埋,耙透压实。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 20 cm25 cm,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达到上松下实。旋耕宜选用带镇压器的旋耕机械,适时适墒旋耕,旋耕深度达到 15 cm;中小型机械旋耕,应镇压耙实后播种;旋耕田块每隔 2 年3 年深耕或深松一次,耕深 25 cm 左右,深松 30 cm40 cm,深松以打破犁底层为宜。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补墒,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85。7.2 玉米采用免耕直播方式播种,播后镇压严实。播种时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8085.播前土壤墒情不足的应造墒播种,或播后浇蒙头水。保证一播全苗。8 施肥 8.1 施肥原则 8.1.1 有机肥无机肥配合,培肥地力;基追肥结合。8.1.2 根据土壤类型和养分状况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肥料。8.1.3 肥料使用应符合 NY/T 496 的规定。DB34/T 25202015 4 8.2 施肥总量 每 667m2 施优质土杂肥 3000 kg,纯N 30 kg34 kg、P2O5 11 kg14 kg、K2O 16 kg20 kg、ZnSO4.7H2O 0.5 kg1 kg。8.3 肥料分配 小麦玉米周年氮肥比例为 4.5:5.5,小麦季重施磷肥,玉米季重施钾肥。小麦季每 667m2 施优质土杂肥 3000 kg、纯N 14 kg16 kg、P2O5 8 kg10 kg、K2O 5 kg6 kg、ZnSO4.7H2O 0.51 kg。土杂肥在整地前撒施,磷钾肥、硫酸锌全部基施,氮肥 5060基施、4050在拔节至孕穗期追施;玉米季每 667m2 施纯N 15 kg18 kg、P2O5 3 kg4 kg、K2O 11 kg14 kg。磷钾肥全部基施,5070氮肥基施,5030氮肥大喇叭口期追施。9 播种 9.1 播期 小麦:淮北地区播种适期:弱冬性品种10月 5 日10 月 12日、半冬性品种 10 月 8 日10 月 15 日;沿淮地区半冬性品种10月12日10 月20 日、春性品种 10 月 18 日10月 25 日。玉米:淮北地区6月10日6月15日播种;沿淮地区6月8日6月15日播种。9.2 播量 小麦:适宜播期范围内,淮北地区弱冬性品种基本苗 14 万16 万/667m2,半冬性品种 15 万18 万/667m2;沿淮地区半冬性品种基本苗 13 万16 万/667m2,春性品种 15 万19 万/667m2播期推迟、整地质量差、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时应适当增加播种量。玉米:淮北地区:种植密度4500 株5000 株/667m2。沿淮地区:种植密度4000 株4500 株/667m2。9.3 播种方式 小麦:机械条播,落种均匀,行距 20 cm,播种深度 3 cm5 cm;玉米:采用单粒精播机械,足墒机械播种,落种均匀,行距 60 cm,播种深度 3 cm5 cm。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播后镇压严实。10 田间管理 10.1 查苗、补苗 10.1.1 小麦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DB34/T 25202015 5 10.1.2 缺苗断垄或漏播地段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或幼苗带土移栽,杜绝缺苗和断垄现象。10.2 中耕松土 10.2.1 中耕划锄促进根系发育和小麦冬前分蘖的作用。10.2.2 弱苗适当浅锄,促其转化升级;对肥水较高和有旺长趋势的麦田适当深些,以控制旺长和无效分蘖。10.3 灌溉 10.3.1 小麦秋冬干旱时应浇足越冬水,当夜冻昼消时结束浇水。10.3.2 春季遇干旱应及时浇灌;玉米在大喇叭口期和抽穗开花期遇旱应及时浇水。10.3.3 浇灌方式以喷灌和滴灌为主,并及时破除土壤表层结壳。10.4 适时化控 10.4.1 在小麦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或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 667m2 用壮丰安 30 ml40 ml,对水 25 kg30 kg,叶面喷施。10.4.2 淮北地区于玉米 6 片展开叶时,应用乙烯利类化控剂叶面喷施。10.5 叶面喷肥 10.5.1 叶面肥的使用应符合 GB/T 17420 的规定。10.5.2 小麦孕穗至灌浆期及玉米灌浆期结合防治病虫害可用 2尿素和 0.5磷酸二氢钾混合液 50 kg75 kg/667m2 喷洒,也可选用其它专用叶面肥。11 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11.1 防治原则与农药使用 11.1.1 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合理使用化学防治。11.1.2 农药的使用应符合 GB 4285 和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11.2 小麦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11.2.1 提倡秸秆深翻还田,减少病虫草害基数。11.2.2 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50 ml 或 50辛硫磷乳油 100 ml,加 20三唑酮(粉锈宁)乳油 50 ml 后,兑水 2 kg3 kg,拌麦种 50 kg,拌后堆闷 2 h3 h,预防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与地下害虫。11.2.3 其它病虫害防治参照 DB34/T 1097-2013 进行。11.3 玉米病虫草害综合防控 11.3.1 玉米播后墒情充足的,用乙草胺进行芽前封闭除草;于玉米幼苗 3 叶5 叶期用含甲基磺草酮类或苯唑草酮类除草剂进行茎叶除草。11.3.2 病虫害防治参照 DB34/T 1578-2011 进行。12 适时收获 DB34/T 25202015 6 12.1 小麦收获适期掌握在籽粒脱水变硬的腊熟末期,玉米收获适期掌握在苞叶变枯变白蓬松、灌浆线消失、籽粒基部黑色层形成为成熟期。12.2 选用联合收割机械。_

注意事项

本文(小麦玉米周年均衡丰产栽培技术规程DB34/T 2520-2015.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