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黑木耳菌棒生产技术规程DB52/T 1442-2019.pdf

  • 资源ID:179089       资源大小:1.01M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木耳菌棒生产技术规程DB52/T 1442-2019.pdf

ICS 65.020 B 39 DB52 贵州省地方标准 DB52/T 14422019 黑木耳菌棒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oduction of Auricularia auricular bed-log 2019-11-11发布 2020-01-01实施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2/T 14422019 I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厂区布局.1 5 栽培基质.2 6 设施设备.2 7 菌种.2 8 菌棒生产.2 9 病虫害防治.3 10 记录与留样.4 11 包装.4 12 运输.4 附录 A(资料性附录)食用菌已登记农药产品.5 DB52/T 14422019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贵州福顺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贵州省食用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贵州福顺三友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贵州省农业科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存兵、朱巍巍、张忠伟、袁梦魂、陈飞、李杨。DB52/T 14422019 1 黑木耳菌棒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黑木耳菌棒生产的术语和定义、厂区布局、栽培基质、设施设备、菌种、菌棒生产、病虫害防治、记录与留样、包装、运输。本标准适用于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r)菌棒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T 12728 食用菌术语 GB 19169 黑木耳菌种 NY/T 1731 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 NY/T 1846 食用菌菌种检验规程 NY 5099 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GB/T 12728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菌棒 artificial bed-log 特制代料栽培食用菌接种后长有菌丝的棒状菌体。也称菌筒、人造菇木。3.2 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r 隶属于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木耳目(Auriculariales)、木耳科(Auriculariaceae)的可食用大型真菌。主要栽培品种拉丁学名为Auricularia heimuer。4 厂区布局 4.1 场地选择 通风良好,交通便利。周围无工矿企业污染源、生活垃圾堆放和填埋场、工业固体废弃物和危险废弃物堆放和填埋场等。DB52/T 14422019 2 4.2 布局 4.2.1 应有堆料场、原料库、拌料室、分装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贮存室等。4.2.2 堆料场应地面平整、远离火源,原料库应防火、防潮、防虫鼠、防污染。拌料室、分装室应地面清洁、空间充足,灭菌室、冷却室应排气通畅、水电合理、进出方便。接种室应具备良好的防尘性能,具备通风过滤设施,室内空气压力高于缓冲间。培养室、贮存室应通风良好、清洁无杂物,利于控制温度湿度。5 栽培基质 主料要求为除桉、樟、槐等含有害物质树种外的阔叶树木屑,不使用松树、杉树等针叶树种木屑;辅料要求无防腐剂添加。主辅料质量要求应符合NY 5099的规定。6 设施设备 6.1.1 根据生产需求进行配备,基本设备应具有磅秤、拌料机、全/半自动装袋窝口机、高压蒸汽锅炉等。压力容器应符合 GB/T 150.4 的规定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检验合格。6.1.2 木屑存放于远离火源的堆场,具防雨设施;其他原材料应储放在通风良好、干燥的仓库,材料与地面用垫仓板隔离。7 菌种 菌种质量应符合GB 19169的规定,不同来源、批次的菌种使用前按NY/T 1846规定检验菌种质量。8 菌棒生产 8.1 生产工艺流程 菌种 培养料配制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抽样检测菌棒成品入库 8.2 基质配制 8.2.1 培养基质配方以木屑为主料,根据原料资源和黑木耳品种要求调整,见表 1。8.2.2 按配方比例称重后,以主料、辅料、其他料(糖、石膏、石灰等)顺序投料干拌混匀后,加水充分搅拌达到含水量要求。填写配料生产记录表。表1 菌棒推荐配方 配方 组成 配方1 阔叶树木屑78%,麦麸20%,石膏2%,含水量56%58%,pH78 配方2 阔叶树木屑80%,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5%,石灰0.5%,含水量56%58%,pH78 DB52/T 14422019 3 8.3 装袋 8.3.1 菌袋规格为 16 cm36 cm,材质为聚乙烯或聚丙烯,基质装量 1.25 Kg0.05 Kg,菌棒 长21 cm0.5 cm。8.3.2 菌棒使用窝口机窝口后插棒,菌袋窝口处与料面贴合紧实平整,褶皱均匀。装袋应菌棒紧致,菌袋无破损、无拉薄现象。8.4 灭菌 菌棒制作完成后应在10 h内灭菌。常压灭菌排尽冷空气后,应在5 h内使菌棒中心温度达到98 以上,排气口均匀排出蒸汽(100),维持8 h10 h;高压灭菌排尽冷空气后压力0.15 MPa、温度121 维持2 h。填写灭菌记录表。8.5 冷却 灭菌后的菌棒移入冷却室,菌棒中心降温至28 以下。抽样,30 培养24 h检测灭菌效果,感官检测无酸、臭等异味,无杂菌生长判定为灭菌合格。8.6 接种 8.6.1 接种室应达百级净化标准,缓冲间万级净化标准。8.6.2 使用全自动接种机或人工接种,接种操作依 NY/T 1731 中无菌操作规程执行。抽出菌棒内插棒,在形成的空腔内均匀接种,每棒接种液体菌种 15 mL25 mL,或固体菌种 25 g50 g。菌棒接种后立即使用无菌海绵块封口。8.7 培养 8.7.1 培养室使用前 48 h 清洁,并进行咪鲜胺锰盐 50%可湿性粉剂或臭氧消毒杀菌,使用氯氟甲维盐 4.3%乳油杀虫。放置菌棒的框架间隔不少于 20 cm,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种源的菌棒应留间隔和标识。8.7.2 培养室温度 22 26,空气相对湿度 50%60%,菌棒棒心温度低于 28。接种48 h后检查菌丝萌发情况,96 h后每日检查污染情况,异常菌棒隔离培养,填写培养记录表。8.8 入库 完成培养的菌棒及时登记入库,4 6 避光贮存,周期不超过60 d。9 病虫害防治 9.1.1 菌棒生产过程病虫害防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措施。净化生产环境,保持清洁卫生,及时通风降温,隔离污染菌棒。9.1.2 培养阶段、入库贮存阶段杀菌、杀虫、杀螨,必要时可使用农药,已登记农药产品名录见附 录 A。使用药剂应符合 GB/T 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10 记录与留样 10.1 生产记录 配料、灭菌、培养环节应有生产记录,由具体操作人员现场填写,定期审核,签字后归档保存,记录应保留1年以上。DB52/T 14422019 4 10.2 抽样 黑木耳菌棒按生产批次编号,随机抽取样品留存。抽样量为该批次生产量的0.1%,但每批次抽样数量不少于10;抽样量高于100可进行两级抽样。10.3 样品存储 抽样菌棒4 6 避光贮存,周期不超过90 d。11 包装 应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纸箱等包装,短途运输可采用编织袋、周转筐等,内附产品标签。12 运输 运输时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应有防晒、防潮、防雨、防冻、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DB52/T 14422019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食用菌已登记农药产品 A.1 允许使用的杀菌杀虫剂 已登记允许在食用菌上使用的杀菌杀虫剂见表A.1。表A.1 食用菌已登记农药产品统计表 序号 登记证号 登记名称 含量 剂型 农药类别 毒性 作物 防治对象1 PD20160913 二氯异氰尿酸钠 50%可溶粉剂 杀菌剂 低毒 平菇 木霉菌 2 PD20090008 二氯异氰尿酸钠 40%可溶粉剂 杀菌剂 低毒 平菇 木霉菌 3 PD20120886 氯氟甲维盐 4.30%乳油 杀虫剂 低毒 食用菌 菌蛆、螨4 PD20070522 咪鲜胺锰盐 50%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湿泡病 5 PD386-2003 咪鲜胺锰盐 50%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褐腐病 白腐病 6 PD20070614 咪鲜胺锰盐 50%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褐腐病 7 PD20070316 噻菌灵 500克/升 悬浮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褐腐病 8 PD20151437 咪鲜胺锰盐 50%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褐腐病 9 PD20050096 噻菌灵 40%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褐腐病 10 PD386-2003 F170037 咪鲜胺锰盐 50%可湿性粉剂 杀菌剂 低毒 蘑菇 褐腐病 白腐病 _ DB52/T 1442-2019

注意事项

本文(黑木耳菌棒生产技术规程DB52/T 1442-2019.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