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291-2016.pdf

  • 资源ID:178990       资源大小:541.90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291-2016.pdf

ICS 65.020.60 B 05 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41/T 1291 2016 黑木耳 代 料栽培技术 规程 2016-08-31 发布 2016-11-30 实施 河 南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布 DB41/T 1291 2016 I 前 言 本标准 按 照GB/T 1.1 2009 给 出的 规则 起草。本标准 由河 南省 食用 菌协 会提出 并归 口。本标准 由 三 门峡 市农 业科 学 研究 院负责 起 草。本标准 主 要 起草 人:杜适 普、翟 玉洛、石 景尚、王 静、郭 杰、王亚 光、刘小 奎。本标准 参加 起草 人:王炯、姜宇、孙 水娟、王 婕、赵离飞、周 根红、李 彦科。DB41/T 1291 2016 1 黑 木耳 代 料栽培技术 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 规定 了黑 木耳 代料 栽培的 术语 和定 义、场地 环境、栽培 季节、菌 种、栽培技术、病虫 害防 控和 干制。本标准 适用 于黑 木耳 代料 栽培。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下列文 件对 于本 文件 的应 用是必 不可 少的。凡 是注 日 期的引 用文 件,仅 注 日期 的 版本适 用于 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 期的 引用 文件,其最 新版 本(包括 所有 的修改 单)适用 于本 文件。GB 96871988 食 品包 装 用聚乙 烯成 型 品 卫生 标准 GB 12728 2006 食 用菌 术语 GB 19169 2003 黑 木耳 菌种 NY/T 5282010 食 用菌 菌种生 产技 术规 程 NY 5099 2002 无 公害 食 品 食 用菌 栽培 基质 安全 技术要 求 NY 5358 2007 无 公害 食 品 食 用菌 产地 环境 条件 DB41/T 1244 2016 食 用 菌主要 病虫 害防 控技 术规 程 NY/T 1838 2010 黑木 耳 等级规 格 3 术语和 定义 GB 12728-2006 界定 的以 及下列 术语 和定 义适 用于 本文件。3.1 黑木 耳 Auricularia heimuer F.Wu et al.黑木耳 隶属 于 担 子菌 门,伞菌纲,木 耳目,木 耳科,木耳 属。3.2 代 料 用来代替 原 木(段木)培 植 木腐 性食 用菌 的原 料(如木屑、玉 米芯 等)。3.3 袋栽 在塑料 袋内 装填 代 料 栽培 食用菌 的方 式。3.4 料袋 装入 配 制好 的培 养料,但 未接入菌 种 的塑 料袋。3.5 外袋 在栽培 过程 中,接种 后套在 菌袋 外面,用 于防杂、保湿发 菌 的 一层 薄塑 料袋。DB41/T 1291 2016 2 3.6 菌袋 长有某 种食 用菌 菌丝 体的 料袋。4 场地环 境 按NY 5358 2007 的 规定 执行。5 栽培季 节 5.1 春季栽培 910 月制 菌种,11 月至翌年1月 制菌 袋,3 月中旬 至5 月出耳。5.2 秋季栽培 56月 制菌 种,78 月 制 菌袋,9月 至11 月出 耳。6 菌种 菌种质量 应 符合 GB 19169 2003 的 要求,并 按 NY/T 528 2010 的规定 进行 生产。7 栽培技术 7.1 培养料 选择 按NY 5099 2002 的 要求 选择原 材料。阔叶 树 木屑、玉米 芯、棉籽 壳以 及大 豆 秸 可作 为主 料。麦麸、豆粉、糖、石膏 及石 灰 可 作为辅 料。7.2 配方选 择 配方1:阔 叶树 木屑80%、麦麸 17%、糖 1%、石 膏 1%,石 灰1%。配方2:玉 米芯30%,木 屑 56%,麦 麸10%,豆粉2%,石 膏1%,石 灰1%。配方3:大 豆秸20%,木 屑 66%,麸皮 10%,豆粉2,石 膏1,石灰1。配方4:苹 果树 木屑40%、杂木 屑28%、玉 米芯15%、麦麸15%、石膏1%、石灰 1%。配方5:棉 籽 壳40%、木 屑 38%、麦 麸20%、石膏1%、石 灰1%。以上配 方,培养 料含 水 量60%65%,pH 值6.5 7.0。7.3 菌袋制作 7.3.1 拌料 按配方要求比例,准确称取各种物料 加 水 搅 拌,使 原 料 吸 水 充 分、原 辅 材 料 混 合 均 匀、干湿均匀。7.3.2 装袋 7.3.2.1 按GB 9687 1988 要求 选择 适宜 常压 灭菌 的 低 压高 密度聚 乙烯 塑料 袋。DB41/T 1291 2016 3 7.3.2.2 短袋 17cm 36cm 0.004cm(长 宽 厚),每袋 装湿 料1.1kg1.3kg,料 袋中 放置直径 2cm,长度 12cm 的塑 料棒 打孔,袋口套 上专 用颈 圈,用无 棉盖体 封口。7.3.2.3 长袋 18cm 60cm 0.005cm(长 宽 厚),每袋 湿料 3.0kg,专用 扎口 机 封 口。7.3.2.4 外袋 20 cm 65c m0.002cm(长 宽 厚)。7.3.3 灭菌 常压灭 菌,每锅 灭菌 湿料10000kg,底 层料 袋距 地面 不少 于20cm。开 始大 火猛 烧,4h 6h 底层(由下 往 上 数 第 二 层)料 袋中心 温 度 达 100 时,保 持 18h 20h,停 火 焖 5h 以 上。灭 菌 湿 料 每 增 加1000kg,灭 菌时 间延 长 1h,每锅 灭菌 湿料 不得 超 过20000kg。7.3.4 冷却 灭 菌 后 的 料 袋 出锅后,直接送入消毒过的接种室 或 接 种 箱 内 冷却降温,当料 袋 中 心 温 度 降至30 32 时即 可接 种。7.3.5 接种 7.3.5.1 消毒 料袋、菌种和 接种工具 放入接 种 室或接 种箱 后,按 5g/m3的用量 点燃 气 雾消毒剂 对空间进 行 密闭熏蒸消 毒。接种 室熏蒸 5h,接种 箱熏蒸 30min 后开 始接种。7.3.5.2 接种 按 无菌 操作 技术 规 程 要求。短 袋,拔出 预置 的 塑 料棒,将菌 种塞 满 孔 穴,再 用无 棉盖体 封口;长 袋,用打孔 器 沿 料袋 的一 个平 面纵向 单行 打四 个接 种穴,穴深3cm 4cm,直径 2.5cm,将菌 种塞满 孔穴,并突出料 袋表 面1mm2mm,再 套上 外袋,并 扎紧 袋口。7.4 发菌管 理 7.4.1 摆放 培养室 在使 用前 进行 消毒。短 袋顺码23层,或 袋 口朝上 竖直 排放 在培 养架 上;长 袋 顺码 排放4 6层,或“井”字 形堆 放 在 地面上,堆 高4 6层,每 层34 袋。7.4.2 温度 室温控 制在2224,严防烧 菌,避光 培养。7.4.3 湿度 控制空 气相 对湿 度60%70%,每 天通 风换 气,保持 室 内空气 新鲜。7.4.4 检查 培养13d 后,检 查菌 袋菌 丝 生长情 况,及时 处理 菌种 未成活、污 染的 菌袋。长 袋松开 外袋 口,15d 20d后 脱去 外袋。一 般30d 50d 菌丝 长满 菌袋。7.5 菌丝后熟 DB41/T 1291 2016 4 培养时,控制 培养 室温 度 在 24 28,空 气相 对 湿度80%左 右,增 加光 照 和 通风,继 续养 菌7d 10d。7.6 出耳管 理 7.6.1 出耳场 地 7.6.1.1 露天 起20cm 的 高畦,畦 床宽100cm,床间 留50cm 70cm 宽步道。将 畦床 喷水 湿透,摆袋 前 喷3%5%生石灰 水消 毒备 用。7.6.1.2 出耳棚 选择通 风、向 阳、水源 好、环境卫 生、地 面平 整、排灌 方便的 地方 搭建 宽800cm,脊高280cm 300cm,边高180cm 200cm的 出耳 棚。棚 上覆 盖 遮 阳网 和 薄 膜。7.6.2 菌袋划口 7.6.2.1 时间 春季日 平均 气温 回升 到 8 以上,秋 季日 平均 气温 降至 18 以 下时,将 达 到 生 理 成 熟 的 菌 袋 运到出耳场地,去掉 颈圈 和无 棉 塞,用绳 扎紧 袋口。在 晴 天 的 早 上 或 下 午 用5%的 石 灰 水 或0.1%的 高 锰 酸 钾 水 溶 液 消毒 后 进 行 划 口。7.6.2.2 划口 用划口 机给 菌袋 划口,或 用 消 过 毒 的 刀 片 从距袋 口2cm 处 沿 着 袋 身 向 袋 底 方 向 划“1”或“)”型口,长度1cm,深 度0.3cm0.5cm。短袋 每袋 划口60个,长 袋每袋 划口100 个。7.6.3 出耳方 式 7.6.3.1 地畦 式 7.6.3.1.1 短菌袋 袋 口朝 下竖 直摆 放 在畦床 上,间距 10cm。7.6.3.1.2 长菌袋 在 每个 床面 纵向 拉 5 根 铁丝,间距 25cm,铁丝距 床面 高 25cm 30cm,铁丝 两端 用地锚固 定,中间 每隔300cm 设一 顶柱。将划 好口 的菌 袋 交叉 斜靠 于铁 丝上,与 地面的 夹角 不小 于 60,菌袋间 距 10cm。7.6.3.1.3 摆放后,畦床 上 覆盖 草帘,草帘 要 用 5%石灰 水浸 泡30min,捞 出沥 水,不滴 水 时覆盖。7.6.3.2 层架 式 7.6.3.2.1 大棚内 设90cm 宽的 棚架6 层,层 间 距30cm,底层 距 地面 20cm。7.6.3.2.2 短菌袋 层架 上 铺设 较为 平 整的板 材,菌袋 竖直 排放 于层架 上,袋与 袋间 距 7cm 10cm。7.6.3.2.3 长菌袋 层 架上 架设 两根 直 径 2cm 3cm 的 钢管 或竹 竿,菌袋 横卧 摆放 于架 杆上,间距 10cm,尽量使 出耳 口避 开 架 杆,以免影 响正 常出 耳。7.6.3.3 吊袋式 DB41/T 1291 2016 5 7.6.3.3.1 在棚内 承重 横杆 上每 隔 20cm25cm 按品 字形 系紧 一 组共三 根塑 料绳 用于 吊挂 菌袋,离地面 30cm 50cm,相 邻横 杆 的间距 为 60cm 70cm。每 200cm 长为1 档。7.6.3.3.2 把划好 口的 菌袋 袋口 朝下 夹在三 根塑 料绳 中间 将菌 袋串联,垂 直悬 吊在 大棚 内的承 重横 杆上。袋 与袋 上下 间距20cm,串与 串之 间距 离不 少于30cm,底层 菌袋 距离 地面30cm。每 组用 绳吊 挂长 袋45 袋,短袋7 8 袋。最后,将每 组吊 绳底 部用 绳链接 在一 起,防止 菌袋 相互碰 撞。7.6.4 原基形 成期 7.6.4.1 露天管 理 催耳期 温度 保持 在10 15,空气 湿度 保持 在 80%90%,早上 67 时 将覆 盖物揭 开 15cm 宽的一条缝,通 风换 气透 光。经过 7d10d,在 划 口处 形成黑 色耳 基。将 空 气相 对湿度 控制 在 85%左右,保持床面 湿润。如床 面干燥、耳芽 表面不 湿润,可在 早晚向 栽培袋 及床 面 各喷 一次雾 状水,5d7d 后耳基逐渐 膨大 伸展,形 成参 差不齐 的耳 芽。7.6.4.2 棚内管理 菌袋划 口上 架至 耳基 形成 大约需 要 7d10d 的 时间。上架 后 2d3d 内 以保 温、保湿 为主,适 量通风。出 耳 口 伤愈后,喷 雾 状水 将 菌袋、地面 淋湿。棚内 空 气相 对湿 度保 持 在85%左 右,控 制棚 内温 度在18 22 之间,每 天早 晚结合 喷水 通风 30min,适 当增加 光照。5d 7d 可见 出耳口 处开 始变 黑,显现耳基;提高 棚内 空气 的相 对湿度 达 到 90%以上,增 加通风,2d 3d 后 即可 见 到划口 处形 成耳芽。7.6.5 耳片生 长期 7.6.5.1 露天管 理 耳芽形 成后,结 合喷 水加 大通风 量,每 天 34 次,每次 1h,保持 空气 相对 湿 度 90%以上,空 气清新。若遇 10 以 下阴 冷天 气时,要盖 膜保 温保 湿。若遇日 均温 超过 21 时,要加强 通风,仅 于早 晚 气温低时 少量喷 水或 者不喷 水。当 耳芽长 至扁 平或圆 盘状时,降低 出耳 温度 至 18左 右,减 缓其 生长发育速度。加强 通风 的同 时 增加喷 水量,每天 喷水2 3 次,保持 空气 相对 湿 度 80%95%,人为 拉大 干 湿差。当 耳片 发育 至5 成熟 时,间 隔喷 水和 停水,控 制空气 相对 湿度 在 75%95%。7.6.5.2 棚内管 理 从颗粒 状的耳 芽分化 形成 耳片大 约需 要 5d8d。此期 间仍 以保湿 为主,适量 通风和 散射光。控 制环境温度 20 左右,每 天 喷水 1 2 次,保持 空气 相 对湿度 在 85%95%,促 使 耳芽迅 速长 大并 逐步 分化形成耳 片。耳片 长大 成熟 约需 8d 15d。此期 间 适 当 加大喷 水量,保持 空 气相 对湿 度 75%95%,干 湿交替,保障 耳 片健 壮生 长。7.7 采收 7.7.1 要求 当耳片 肥厚、舒 展、变软,颜色 为黑 褐色,耳 根收 缩变细,8 分熟 时 便可采 收。采 收应 晴天 进行。采收 前1d 停止 喷水。7.7.2 方法 采大留 小,用刀 片齐 耳基 处割下,避 免带 出培 养料,注意 保护 原基 和幼 耳。DB41/T 1291 2016 6 8 病虫害 防控 病虫害 防控 按DB41/T 1244 2016 执行。9 干制 9.1 晒干 采摘后 应 选 择天 气晴 朗、通风良 好的 场地 及时 晾晒,至含 水量13%以下。9.2 烘干 用烘干 机烘 干,至含 水 量13%以 下。9.3 分级 黑木耳 分级 按NY/T 1838 2010执 行。9.4 贮藏 装入无 毒的 双层 塑料 袋内,放于 干燥、凉 爽、洁净 处保存。_

注意事项

本文(黑木耳代料栽培技术规程DB41/T 1291-2016.pdf)为本站会员(13695642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