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北早甘蓝良种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469-2016.pdf

  • 资源ID:178831       资源大小:387.83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北早甘蓝良种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469-2016.pdf

ICS 65.020.20 B 31 备案号:49241-2016 DB63 青海省地方标准 DB63/T 14692016 北早甘蓝良种生产技术规范 2016-03-21发布 2016-05-01实施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63/T 14692016 I 前 言 本规程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规程由青海省农牧厅提出并归口。本规程起草单位:西宁市蔬菜研究所。本规程主要起草人:严湘萍、孔小平、徐丽萍、苗增建、杨小梅、李建奎。DB63/T 14692016 1 北早甘蓝良种生产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北早甘蓝良种生产的环境条件、制种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种子收获等内容。本规范适用于川水地区北早甘蓝良种生产时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3543.2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扦样 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 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 GB/T 3543.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真实性和品种纯度 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 DB63/T 1234 甘蓝基质穴盘育苗技术规程 3 产量指标 中等肥力为900/hm21 050/hm2 4 隔离条件 制种田必须与甘蓝类作物的制种田间隔2 000 m以上。5 种株生产 5.1 育苗 5.1.1 育苗时间及方法 10月上旬温室内育苗采用98穴128穴穴盘进行基质育苗。5.1.2 播种与苗期管理 播种方法与苗期管理按照DB63/T 1234执行。5.1.3 壮苗标准 秧苗矮壮,叶丛紧凑,节间短、不徒长,具有6片-8片真叶,叶深绿色,叶片表面有蜡粉,根系发达。DB63/T 14692016 2 5.2 定植 5.2.1 定植前准备 定植前结合土壤深翻,每公顷施入有机肥30 000、纯磷172.5、纯氮69。5.2.2 定植期 11月下旬,当苗子长到五叶一心或苗龄达到30天40天,温度控制在15 20 时温室内定植。5.2.3 定植方法 采用温室内起垄覆膜双行单株定植。垄宽40,垄高15,沟宽50,定植株距25。定植前1天2天,苗子上喷施111的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0.2%KH2PO4)混合液。定植时,浇足定根水,埋土封穴。三天后查苗、补苗。5.3 田间管理 缓苗期:定植后4天-5天浇缓苗水,随后结合中耕培土1次2次。莲座期:控制浇水,蹲苗6天8天。结束蹲苗后结合浇水每公顷追施纯氮20.7 kg34.5 kg。结球期:保持土壤湿润,结合浇水每公顷追施纯氮13.8 kg27.6 kg,纯钾7.5 kg22.5 kg,同时用0.2%KH2PO4溶液叶面喷施1次2次。6 良种生产 6.1 种株选择 选择半包心球,球直径在8 15 的种株。6.2 定植时间 土壤解冻15 时即可定植。6.3 定植方式 采用露地平畦覆膜后定植,株距35,行距40。6.4 水肥管理 定植后将种株根系四周土壤踩实,6天7天后灌一次缓苗水。5月下旬种株进入始花期,每公顷追施N:P:K=15:15:15复合肥375,花期浇水2次3次。初花期、盛花期喷施0.2%钼肥+0.3%K2PO4叶面肥各1次。6.5 植株调整 盛花期用竹竿或绳把种株架起来后摘心。7 去杂去劣 根据北早甘蓝特征特性,分别在苗期、包心期和种株花期分别按照附录A严格去杂去劣各2次。8 病虫害防治 DB63/T 14692016 3 甘蓝主要病害是病毒病,主要虫害是蚜虫、菜青虫和小菜蛾,采用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防治方法见附录B。9 种子采收 80%角果变褐色时及时收获。收获后放到阴凉处晾至种子水分含量达9%时入库,防治混杂。10 种子检验 种子检验,按扦样、净度分析、发芽试验、品种纯度、水分测定程序进行。扦样按GB/T 3543.2的规定执行。净度分析按GB/T 3543.3的规定执行。发芽试验按GB/T 3543.4的规定执行。品种纯度按GB/T 3543.5的规定执行。水分测定按GB/T 3543.6的规定执行。DB63/T 14692016 4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北早甘蓝特征特性检验项目 A.1 苗期检验 在定植前进行。A.1.1 茎色 绿。A.1.2 叶色 浅绿。A.1.3 叶形 近圆形。A.1.4 叶缘 全缘。A.1.5 蜡粉 少。A.2 结球后期植株及熟性检验 收获前进行。A.2.1 熟性 定植到收获1003天。A.2.2 植株开展度 植株开展度49.00 3.00。A.3 结球后期外叶调查 A.3.1 外叶数(包括已脱落和尚未脱落的外叶)平均外叶133片。A.3.2 外叶色泽 浅绿色。DB63/T 14692016 5 A.3.3 外叶着生情况 半平铺。A.3.4 外叶形状 近圆形。A.3.5 叶缘 全缘,缺刻无。A.3.6 叶柄及中肋颜色 绿白。A.3.7 叶面生长情况 平滑。A.3.8 叶面蜡粉 少。A.4 叶球检验 收获时进行。A.4.1 叶球性状 近圆形。A.4.2 球顶 平。A.4.3 球高 球高14.50 1.20。A.4.4 横径 横径15.20 1.10。A.4.5 单球重 除去外叶及叶球基部短缩茎后的叶球重。单球重1.20 kg0.20 kg。A.4.6 紧实度 中。A.4.7 叶球色泽 DB63/T 14692016 6 淡绿。A.4.8 腋芽 少。A.5 花期检验 在抽薹开花期进行。A.5.1 始花期(群体内30%的主花枝开花)早。A.5.2 种株株高 种株高度127.50 10.10。A.5.3 茎色 绿。DB63/T 14692016 7 B B 附 录 B(资料性附录)北早甘蓝病虫害防治方法 B.1 病虫害防治 表B.1给出了北早甘蓝病虫害防治方法。表B.1 北早甘蓝病虫害防治方法 主要防治对象 重点防治时期 农药名称 使用方法 安全间隔期(天)病毒病 结球期 20病毒宁 1.5的植病灵乳剂 500倍液喷雾 1000倍液喷雾 7 7 蚜虫 苗期及花期 2.5%溴氰菊酯乳油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20003000倍液喷雾 20003000倍液喷雾 2 7 斑潜蝇 苗期 40%绿菜宝 48%毒死蜱乳油 1000倍液喷雾 1000倍液喷雾 7 7 小菜蛾 结球期及花期 2.5%功夫乳油 21%氰戊菊酯乳油 4000倍液喷雾 6000倍液喷雾 7 7 _

注意事项

本文(北早甘蓝良种生产技术规范DB63/T 1469-2016.pdf)为本站会员(1359635123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