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种植土壤DB11/T 864-2012.pdf
ICS 13.080.99 B 11 备案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864 2012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Soil requirements for landscaping use 2012-05-07发布 2012-09-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11/T 864 2012 I 目 次 前言.II 引言.I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质量要求.3 5 土壤取样及检测方法.4 6 检验规则.5 附录 A(规范性附录)土壤取样.6 附录 B(规范性附录)石砾含量测定.9 参考文献.10 DB11/T 864 2012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组织实施。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燕、李延明、王艳春、邹明珠、高健洲。DB11/T 864 2012 III 引 言 为了提升北京 地区 园林绿化施 工 及绿 地养护管理 的质量 水平,满足 施 工 及绿 地养护中对 绿化 种植 土壤的质量要求,针对 北京 地区 土壤 特点、园林 植物种类 和绿 地养护管理不同 要求,依据 CJ/T 340 2011,制 定本标准。DB11/T 864 2012 1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 北京 地区一般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取样及检测方法和检验规则。本标准 适 用 于 北京 地区陆地环境一般 园林绿化 工程 和园林绿 地养护管理中 所 涉 及的 种植 土壤,包括自然 土壤和人 工改良 土壤。覆 土绿 地 绿化 种植 土壤 可 参照 执行。本标准 不适 用 于屋顶 绿化 种植 土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 文件 对于 本文件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凡是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仅 所 注日期 的 版 本 适 用 于 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 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 所 有 的 修改 单)适 用 于 本文件。GB/T 8170 2008 数值修约 规则 与极限数值 的 表示 和 判 定 CJ/T 340 2011 绿化 种植 土壤 LY/T 1215 森 林土壤 水分-物理 性质的测定 LY/T 1229 森 林土壤 水解 性 氮 的测定 NY/T 1121.2 土壤 pH的测定 NY/T 1121.4 土壤 容重 的测定 NY/T 1121.6 土壤 有机 质的测定 NY/T 1121.16 土壤 水溶 性 盐总 量的测定 NY/T 148 石 灰 性土壤 有效磷 测定方法 NY/T 889 土壤 速效钾 和 缓效钾 含量的测定 3 术语和定义 3.1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 soil for landscaping use 用 于 园林 中种植一、二年生花卉、多 年生花卉(宿根 和 球根 花卉)、草 坪 植物、竹 类、灌木、乔木等 植物 的绿化用土壤。3.2 土壤 pH值 soil pH value 土壤 溶 液 的 酸碱 性 强弱 程 度,用土壤 溶 液 中 氢离子浓度 的 负 对数表示。3.3 土壤全盐量 soil total salt 土壤 中可溶 性 盐 的 总 量。以 质量 百 分数(%)表示。DB11/T 864 2012 2 3.4 土壤有机质 soil organic matter 土壤 中 所 有 含 碳 的 有机物 质,包括 土壤 中 各 种 动、植物 残体、微 生物 体 及 其分解 和 合成 的 各 种有机 物 质。3.5 水解性氮 hydrolysable nitrogen 亦称“土壤 碱 解氮”,包括 无 机 的 矿 物 态 氮 和 部 分有机物 质 中 易 分解 的、比较简 单的 有机 态 氮,它是 铵态 氮、硝态 氮、氨基酸、酰胺 和 易 水解 的 蛋白 质 氮 的 总 和。3.6 有效磷 available phosphorus 土壤 中可 被 植物 吸收 的 磷,一般包括 土壤 溶 液 中 的 离子态 磷 酸根,以 及 一 些易 溶 的 无 机磷 化 合 物 和吸 附 态 磷。3.7 速效钾 available potassium 易被 植物 吸收利 用的 钾,包括 交换 性 钾 和 水溶 性 钾。3.8 土壤容重 soil bulk density 单位 体积 自然 状态 下 土壤(包括 土壤 孔隙 的 体积)的 干 重。3.9 通气孔隙度 air porosity 土壤 中 直径 大 于 0.1 mm的 孔隙占 总 空隙 的 比例,用 百 分 率()表示。这 类 孔隙没 有 毛 管 作 用,充 满 空气,也称非毛 管 孔隙。3.10 石砾 gravel 有效 粒径 大 于 2 mm的石 粒。3.11 土壤改良 soil amelioration 根 据 土壤 障碍因素 及 其 危害 性 状,采 取 相 应 措 施,改 善 土壤性 状。3.12 检测单元 monitoring unit 根 据 土壤 类 型、植 被、地 貌、质 地、成 土 母 质 等情况划 分 的检测 区 域 范围。3.13 DB11/T 864 2012 3 土壤取样点 soil sampling point 检测单 元 绿 地 内 实施检测取样的 地点。3.14 土壤混合样 soil mixture sample 在每个 检测单 元 的 种植 层 根 据 需 要 布置 5 20个 土壤取样 点,然 后进 行 等 量的取样并 混 合 均匀后 的 土壤样 品。3.15 客土 soils from other places 非 当 地 原 生 的、由 别处移来 的 外 地 土壤。3.16 侵入体 soil intrusions 由 外力(主要 是 人为 活 动)加入到 土壤 中 的 物 体。包括 碎 石、砾石、瓦片、碎砖块、陶片、玻璃、金属遗 物、三七 灰 土、沥青混凝 土、石 灰 粉煤 灰 混 合 料 等。4 质量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 应满足 园林 植物生 长 所 需 要的土壤 条 件,不应 混入 各 类 侵入 体。对 含 有 以 上物 质的土壤 应 采 取 客 土、改良 等措 施,不 能 出 现肉眼 可 见 的 侵入 体。4.1.2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土 层 下应 无 大 面 积 不 透 水 层,否 则 其 底 部 应 根 据 实 际 情况采 取 有效 的 排蓄 水 措 施。4.1.3 污泥、淤泥 等 不 宜 直 接 作 为园林绿化 陆地种植 土壤。4.1.4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土 层厚 度 应满足表 1的要求。表 1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土层厚度要求 植 被 类 型 土 层厚 度/cm 乔木 深 根 200 浅 根 100 灌木 高 度 50cm 60 高 度 50cm 45 竹 类 50 多 年生花卉 40 一、二年生花卉 30 草 坪 植物 30 4.2 理化指标 DB11/T 864 2012 4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 划 分 级 为 一 级、二 级、三级,应分 别 满足表 2各 级 相 应 的 指 标。园林 乔木、灌木、竹 类种植 土壤 宜达到三级或 以 上级别;园林 一、二年生花卉、多 年生花卉种植 土壤 宜达到 二 级或 一 级。草 坪 植物种植 土 宜达到三级或 以 上级别,但 石砾含量 应 达到 二 级 水平。表 2 园林绿化种植土壤理化指标 项目 分 级指 标 一 级 二 级 三级 土壤 pH值 6.5 7.5 6.5 8.5 6.5 8.5 土壤 全 盐 量(%)0.12 土壤 容重(g/cm3)1.20 1.20 1.35 通 气孔隙度(%)10 8 10 5 8 有机 质(g/kg)25 15 10 水解 性 氮(mg/kg)150 100 60 有效磷(mg/kg)20 15 10 速效钾(mg/kg)130 120 100 石砾含量(%)20 粒径 2cm 粒径 2cm 粒径 5cm 4.3 安全指标 按照 CJ/T 340 2011执行。5 土壤取样及检测方法 5.1 土壤取样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的取样 应 符 合 附录 A规定。5.2 检测方法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的检测 分 析 方法 应 按 表 3执行。表 3 检测分 析 方法 序号 项目 测定方法 方法 来源 1 土壤 pH值 电 位法(水 浸 提)NY/T 1121.2 2 土壤 全 盐 量 质量法 NY/T 1121.16 3 土壤 容重 环 刀 法 NY/T 1121.4 4 通 气孔隙度 环 刀 法 LY/T 1215 5 有机 质 重 铬 酸 钾 氧 化-外加 热 法 NY/T 1121.6 6 水解 性 氮 碱 解-扩散 法 LY/T 1229 7 有效磷 钼锑抗 比 色 法 NY/T 148 8 速效钾 火焰光 度 计 法 NY/T 889 9 石砾含量 筛 分 法 见 附录 B DB11/T 864 2012 5 6 检 验 规 则 6.1 检测和 计算所得数 值 的修约 本标准 中 质量 指 标 合 格 判 断,采 用 GB/T 8170 2008中“修约值 比较 法”。6.2 评 定 6.2.1 送 检土样 应 检测 表 2规定的所 有 指 标,检测 结果 应 100%符 合各 级 土壤 指 标要求,否 则 视 为 不 符合 该 级 土壤。6.2.2 园林绿化 种植 土壤 最 低 应 达到三级 土壤要求,公 园、学 校、居住 区 绿 地 还 应同 时 满足 安 全 性要求,否 则 视 为 不 合 格。DB11/T 864 2012 6 A A 附 录 A(规范性 附录)土壤取样 A.1 准备 A.1.1 人员 准备 取样人 员 应 接 受专 业 培训,有一 定 野 外 调查经 验。园林绿化 工程种植 土壤 宜 实 行 见 证 取样 送 样 制 度,即 在 建设 单位 或 监 理 单位人 员 见 证 下,由施 工 人 员 或 专 业 试 验 室 取样人 员 在现 场 取样,并 一同 送至专 业试 验 室 进 行 检测。A.1.2 取样 器具 准备 A.1.2.1 工 具 类:铁锹、铁铲、土 钻、削 土 刀、竹 片 以 及 适 合 特 殊 取样要求的 工 具,对 长 距 离 或 大规模 取样 需 车辆 等 运输 工 具。A.1.2.2 器材 类:GPS、罗盘、照 相 机、标本 盒、卷尺、标 尺、环 刀、铝盒、样 品 袋、样 品 箱 以 及 其 他特 殊仪器。A.1.2.3 文 具 类:样 品 标 签、记 录 表 格、文件 夹、铅笔 等。A.1.2.4 安 全 防 护 用 品:工 作 服、工 作 鞋、工 作 帽、常 用 药 品 等。A.1.3 技术准备 A.1.3.1 各 种 图 件:交 通 图、施 工 图、大 比例 的 地 形图(标 有 居民 点、村庄 等 标 记)。A.1.3.2 各 种 技 术文件:项目 施 工 方 案(含土壤 改良 措 施、种植植物种类 和 养护 情况等)、进 度 计 划等。A.2 土壤取样点 确立 A.2.1 根 据 土壤 类 型、植 被、地 貌、质 地、成 土 母 质 等情况,确 定土壤样 品 检测单 元;A.2.2 根 据 检测单 元内 不同环境 条 件、利 用方 式、肥 力 水平 等因子,确 定土壤取样 点 个 数;特 殊 样 品 的取样,如 地 势 不平 坦、土壤 不 均匀、荒 地、废墟 地 等,按土壤 类 型 可适 当 增 加 取样 深 度 和取样 个 数;A.2.3 每个 取样 点 为土壤 混 合 样,混 合 样的取样主要 有 3种 方法(图 A.1):梅 花点 法:适 用 于 面 积较 小、地 势 平 坦、土壤 比较 均匀 的 地 块,设 分点 5个 左右;棋 盘式 法:适 宜 中 等 面 积、地 势 平 坦、土壤 不 够 均匀 的 地 块,设 分点 5 8个 左右;蛇 形 法:适 宜 于 面 积较 大、土壤 不 够 均匀 且 地 势 不平 坦 的 地 块,设 分点 8 12个 左右。DB11/T 864 2012 7 A:梅花 点法;B:棋盘 法;C:蛇形 法;图 A.1 混合土壤取样点布 设示意图 A.3 取样 密 度 A.3.1 原 土 A.3.1.1 面 积 10000 m2:每 2000 m2作 为 一 个 检测单 元 取 一 个混 合 样,至 少 由 5个 取样 点 组 成;A.3.1.2 面 积 10000 m2 50000 m2:每 3000 m2作 为 一 个 检测单 元 取 一 个混 合 样,由 6 8个 取样 点 组 成;A.3.1.3 面 积 50000 m2 100000 m2:每 5000 m2作 为 一 个 检测单 元 取 一 个混 合 样,由 9 12个 取样 点 组 成;A.3.1.4 面 积 100000 m2:每 10000 m2作 为 一 个 检测单 元 取 一 个混 合 样,由 13 15个 取样 点 组 成;A.3.1.5 居住 小 区 视 绿 地 面 积 大 小,一般 每 500 m2 1000 m2作 为 一 个 检测单 元 取 一 个混 合 样,至 少 由 5个 取样 点 组 成。A.3.2 客土 以 50 m3 100 m3取 1个混 合 样 品,由 5 10个 取样 点 组 成;如果 以 客 土为主,可 以根 据 土方的 不同 来源 取样,不同 来源 的 客 土 根 据其 量的 多 少 来 确 定样 点数,然 后混 合 在 一 起;如果 土壤性质 差 别 不 大,也可 将 同一 来源 的 客 土 作 为 一 个 土壤样 品。A.3.3 不同 绿化 形式 A.3.3.1 一般 绿 地、生 产 绿 地 和草 坪等 绿 地:取样 密 度 同 原 土的方法。A.3.3.2 花 坛、花境:以 50 m2 100 m2取 1个混 合 样 品,由 5 10个 取样 点 组 成。A.3.3.3 树坛 或 树穴:每 50棵树 分二 层或三层 各 取 一 个 样,总 取样 区 域 不满 50棵 按 50棵 计。A.3.3.4 若 有特 殊 要求,增 加 取样 密 度。A.4 取样方法 A.4.1 在 确 定的土壤取样 点 上,用 小 土 钻(湿润、不 含石砾 且疏松 的土壤)或 用 小 土 铲(干 燥,含石砾 而坚硬 的土壤)垂 直 向 下 切 取 一 片上 下 厚 度(至 少 2cm 3cm)相 同 的土 块,见 图 A.2。A.4.2 每个 土壤取样 点 等 量 采 集 后 土 块均匀混 合 在 一 起,然 后 根 据 图 A.3所 示 的 四 分 法 去掉 多 余 的土 壤,依 此 方法 直 至 最 后 保留 1kg左右 的土壤 混 合 样。A.4.3 一 个 检测单 元内 一般 取 一 个 土壤 混 合 样。A.4.4 物理 性质测定 时 用 环 刀 取 原 状 土,表 层 土 至 少 要 做 3次 重 复。DB11/T 864 2012 8 图 A.2 土壤取样 图 图 A.3 四 分法取样 步骤图 A.5 取样 深 度 分 层 取样的 应是 土壤 混 合 样,即 不同 取样 点同一 层 次 取的样 品混 合 后 作 为 该 层 次 的土壤 混 合 样;如 果 土壤 30cm以 下 取样 困难 或 差异 不 大,可 以 选择 一 个 有 代 表 性取样 点 的 地下 取样 点 作 为 该 层 的 混 合 样。其中:a)绿化 植物种植 前的绿 地 本 底 调查:种植 草本 植物 或 小 灌木 的取 0cm 30cm一 层;种 高大 乔灌木的取 0cm 30cm和 30cm 60cm二 层;必 要 时 根 据 需 要取 更 深 的 层 次;b)已 种植 绿化 植物 的:可 以根 据 检测的实 际需 要 确 定取样的 深 度 或 是 否需 要 分 层 取样。通 常:花坛、花境、草 坪、保 护地 取 0cm 30cm一 层;中 小 乔木 和 灌木 取 0cm 30cm和 30cm 60cm二层;高大 乔灌木 取 0cm 30cm、30cm 90 cm二 层或 0cm 30 cm、30cm 60 cm和 60cm 90 cm三层;必 要 时 根 据 需 要取 更 深 的 层 次。A.6 现场记录 A.6.1 对 所取 好 的 混 合 样 应 标明样 品 名 称、土壤 类 型、取样 地点、取样 深 度等 标 识。A.6.2 对 取样 点种植植物 等情况 进 行 描述,有 图 纸 的 将 取样 点 标 识 到 图 纸 中,有 条 件 进 行 GPS定位并 做好 记 录。A.7 取样 时间 A.7.1 应 避开暴雨 后或 炽 热 阳 光,宜在 土壤 干 湿 度 适 宜 时 进 行。A.7.2 若 作 为 新 建、改 建、扩建 绿 地 的园林绿化 工程 验 收,至 少 在 种植 前 10天 进 行 取样。A.7.3 若 作 为园林绿 地养护 质量 评价,应 错开 施 肥 季节。DB11/T 864 2012 9 B B 附 录 B(规范性 附录)石砾 含 量测定 B.1 仪器 B.1.1 实验 筛:孔径 为 20 mm、50 mm的 筛 子,附 筛 子 盖 和 底 盘。B.1.2 天 平:感 量 0.01g。B.2 分 析步骤 称 取 风 干 土壤 200g,精 确 到 0.01g,放 在 规定 孔径 的 筛 子 上,进 行 人 工 筛 分,最 后 将留 在 筛 孔 上 的样 品进 行 称 重(做 三个 重 复)。B.3 分 析结果计算 不同 粒径 含量 以 质量 百 分数(%)表示,按 公式(1)或 公式(2)计 算:%100)W/W d20mm 20=总(mm(1)或%100)W/W d50mm 50=总(mm.(2)式 中:d20mm 表示 土壤 中 粒径 大 于 20 mm的质量 百 分数,单位为质量 百 分 比(%);d50mm 表示 土壤 中 粒径 大 于 50 mm的质量 百 分数,单位为质量 百 分 比(%);W总 土壤的 总 质量,单位为 克(g);W20mm 未 通 过 20 mm筛 孔 的土壤质量,单位为 克(g);W50mm 未 通 过 50 mm筛 孔 的土壤质量,单位为 克(g)。所 得 结果 保留 二 位 小 数。B.4 允许差 B.4.1 取 三个 重 复 平行 测定 结果 的 算 术 平 均 值 作 为测定 结果。B.4.2 平行 测定 结果 的 绝 对 差 值不 大 于 0.5%。DB11/T 864 2012 10 参 考 文 献 1 DB11/T 212 园林绿化 工程 施 工 及验 收 规范 2 DBJ08-231-98 园林 栽 植 土质量标准 3 DBJ/T50-044-2005 园林 栽 植 土壤质量标准 4 DB440100/T 106-2006 园林 种植 土 5 DB3702/T 088-2006 园林 种植 土质量要求 6 DB440300/T 34-2008 园林绿化 种植 土质量 7 AS 4419-2003 Soils for landscaping and garden use 8 BS 3882-2007 Specification for topsoil and requirements for use 9 ASTM D5268-2007 Standard Specification for Topsoil Used for Landscaping Purposes 10 Huinink,J.T.M.,Soil quality requirements for use in urban environments.Soil&Tillage Research,1998(47):157-162.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