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DB35/T 1196-2011.pdf

  • 资源ID:178710       资源大小:627.71KB        全文页数:1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DB35/T 1196-2011.pdf

ICS 65.020 B62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196201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2011-10-28发布 2012-02-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196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起草规则编写。本标准由福建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靖县林业局、漳州市花卉协会、南靖县兰花协会。本标准起草人:柳银卿、黄庆荣、朱培焜、官振富、韩清江、许志敏、张森苗、肖锐明。DB35/T 11962011 1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墨兰的术语与定义、兰圃建设、繁殖、上盆、栽培管理和质量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墨兰。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828.1-2003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兰株(plant)指具有1个假鳞茎及3片以上完全叶的带根植株。3.2 兰丛(clump)指2株或2株以上自然连体成丛状的植株。4 兰圃建设 4.1 兰室与兰棚 4.1.1 兰室 通常为钢架塑料大棚,也可用竹木塑料大棚,兰室应坐北朝南,高不低于3.5m,单间面积以100120。室顶倾斜状,南面较长而陡,北面较短而平,长度比例为 2:1左右。地面用铺设粗砂或红砖,并设置活动遮阳网(内外两层遮光率均为60%80%)、配置喷雾、浇水设施,视需要与可能,还可配置加温设施、降温设施,通风排气设施以及防虫网、防盗网等。4.1.2 兰棚 宜选择避西北、通风好、空气湿度大的地方,用钢管、竹木作骨架,高3m3.5m,棚顶设置遮阳网(遮光率60%80%)。地面铺盖粗砂。视条件与可能设置可卷动调节的遮阳网和防雨设施更佳。DB35/T 11962011 2 4.2 制架摆盆 先用水泥柱、或空心砖、或方钢、或角钢等构建兰架支柱,再用镀锌管建支架,并用钢丝夹扣钳紧固定。用于放置硬塑兰盆的,镀锌管摆放间距根据兰盆口径的大小而定。用于摆放软塑兰盆的,则需在支架上铺设钢丝网。兰架宽1.6m1.8m、高1.0m,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4.3 苗床 固定式或可移动式苗床,苗床离地面高60cm70cm,宽120cm180cm,长度依温室长度而定。5 繁殖 5.1 分株繁殖 5.1.1 方法 选择生长健康的兰丛,用手或消毒过的刀具分成若干丛(株)。5.1.2 时间 3月份4月份或9月份11月份。5.2 茎尖组培快繁 5.2.1 培养基制备 5.2.1.1 诱导培养基:以 White、B5、MS 等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0.5mg/L5.0mg/L的 6-BA 以及02.0mg/L 的NAA,PH值5.8。5.2.1.2 增殖培养基:以 W 和B11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12 的液体培养基为宜,PH值 5.55.8。5.2.1.3 分化培养基:以 Ms 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NAA、BA,PH值 5.6。5.2.1.4 生根壮苗培养基:以 B5、MS、1/2MS 等为基本培养基,添加 0.5mg/L5.0mg/L的 6-BA 和0.5mg/L2.0mg/L NAA 等,PH 值 5.55.8。5.2.2 茎尖切取与消毒 切取3mm20mm的茎尖,去掉苞片并用流水冲洗干净后,用70%75%酒精浸泡3秒4秒,取出后用10%次氯酸钠溶液浸泡10min,再用无菌水冲洗58次,晾干备用。5.2.3 接种 在无菌条件下,用解剖刀将外表的幼叶剥掉,切取0.5mm0.8mm大小的芽尖,接种在诱导培养基上。5.2.4 根状茎诱导与增殖 将接种好的芽尖置于室温2324、每天光照12h14h的条件下培养,诱导根状茎产生。当根状茎长到一定程度时,将其分割成较小的茎段,转入增殖培养基中,使根状茎的数目增加。5.2.5 不定芽的促成 将根状茎转入分化培养基,并置于室温252、光强1000lx2000lx、每天光照10小时16小时的条件下培养,促进不定芽形成。DB35/T 11962011 3 5.2.6 生根培养 待小定芽长至2cm3cm高时,将其转移到生根培养基上,置于室温252、光强2000lx、每天光照12小时的条件下进行生根培养。5.2.7 移栽 待幼苗株高5cm10cm,并2条3条根系时,即可转常温下炼苗3天5天,然后再从培养器皿中移出小苗,用与气温相接近的流水冲洗干净,放在试纸上吸干表面水分(不超过半小时)再移栽到培养基质上培养。6 上盆 6.1 兰盆 可选用硬塑料兰盆、软塑营养钵等。6.2 基质 6.2.1 配方 常见配方有:a)碎石或卵石(直径 0.5cm1cm):花生壳=3:1(V/V),PH值5.56.5;b)卵石或碎石(直径 0.5cm1cm):椰壳=9:1(V/V),PH值 5.56.5;c)碎石或卵石(直径 0.5cm1cm):花生壳或树皮=6:4(V/V)PH 值5.56.5。6.2.2 消毒 对易带菌的基质,尤其是培养土,要进行消毒灭菌。一般选用清水洗净后太阳暴晒和药物熏蒸消毒。6.3 上盆 6.3.1 时间:3 月份4 月份或9月份11 月份。6.3.2 方法 6.3.2.1 先用碎石、木炭或砖块等填充物,铺垫盆底(约占盆高的五分之一)充作排水层,并用棕皮、水苔或蕨根堵遮盆壁四周透气孔。6.3.2.2 把兰根放入盆内,多芽自然连株的,老假鳞茎居中、新芽朝外种植;单芽自然连株的,应将老假鳞茎靠盆边、生长点居中种植。然后理顺根系,再向四周填入配制好的基质,边填边摇促其密实,以固定兰株。上盆种植时,假鳞茎应露出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并留下高 12cm 的水口。6.3.2.3 栽后应及时浇透定根水,并置荫蔽通风处 12 周,待成活后再转入正常管理。6.3.2.4 摆放兰盆时,在保证叶与叶之间不接触磨擦的前提下,尽量保持盆与盆之间横竖整齐,以利通风。7 栽培管理 7.1 日常管理 7.1.1 环境控制 DB35/T 11962011 4 调节温度1532、光强4000lux7000lux、空气相对湿度60%90%,并保持良好通风状态。7.1.2 浇水 7.1.2.1 浇水原则 宜小水湿润根系,微雾滋润茎叶;不干不浇,浇必浇透;并做到夏秋不过干,冬春不过湿,切忌盆内积水。7.1.2.2 水质要求 以矿物质含量不超标的软水(pH值 5.57)为宜。7.1.2.3 浇水时间 炎热季节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寒冷季节应在中午前后进行。7.1.2.4 浇水方法 使用电动喷灌设施最好,亦可用带有细密莲蓬头的喷壶进行。浇水时,应先喷叶面,再浇兰根,后洗兰盆及兰架。浇水后应及时通风排气,晾干兰叶水分。7.1.2.5 浇水量 应掌握夏、秋季多浇,冬、春季少浇;泥盆、陶盆多浇,塑料盆、瓷盆少浇;无土基质多浇,培养土少浇;生长期多浇,休眠期少浇。7.1.3 施肥 7.1.3.1基肥 以氮(N)、磷(P)、钾(K)三要素比例1:1:1的缓效肥为基肥,上盆时施用,每盆2g3g,施入盆深3cm处。7.1.3.2追肥 a)每 23 个月追肥一次;b)生长期至抽芽期施氮(N)、磷(P)、钾(K)三要素比例 3:1:1 的缓效肥,每盆施 28g;假鳞茎成熟期施用高磷(P)、钾(K)为主的缓效肥;幼苗期可结合施用氮(N)、磷(P)、钾(K)三要素比例为 3:1:1 的叶面追肥;c)追肥在傍晚为好,三伏天和阴雨天不宜施肥,半休眠或休眠状态下停止施肥。7.1.4 防寒 每逢冬令,室内应加以防寒,以免兰株受损。天气转暖,宜开窗通风。7.1.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名称、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措施见附录A。7.2 花期管理 7.2.1 环境控制 DB35/T 11962011 5 调节温度为1025,光强3500lux6000lux,并保持良好通风状态。7.2.2 浇水 控制浇水次数和浇水量。喷水以雾状为宜。7.2.3 施肥 控制施肥。必要时,追施高磷、钾为主的缓效肥。7.2.4 防寒 按本标准7.1.4条执行。7.2.5 病虫害防治 按本标准7.1.5条执行。8 质量要求 8.1 分级 8.1.1 等级划分:墨兰质量分为一级、二级、三级。8.1.2 墨兰质量等级指标见表 1。表1 墨兰质量分级指标表 等级 评价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品种特征 根、茎、叶、花的色、形、香符合品种特征。基本符合品种特征。基本符合品种特征。生长发育 植株完整,长势旺盛,外观新鲜。植株完整,长势较旺,外观较新鲜。植株完整,长势较好,外观较新鲜。品质 病虫情况 及其它 叶片无干尖、焦边、破损,外表洁净 有轻微病虫害症状,叶片轻微干尖、焦边、有轻微机械损伤,外表洁净 有轻微病虫害症状,轻微干尖、焦边或机械损伤。假鳞茎数(个/丛)5 4 3 叶片数(叶/丛)20 15 10 规格 花枝数(支/丛)4 2 1 DB35/T 11962011 6 表 1(续)等级 评价项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花朵数(朵/支)8 6 6 注:非花期交易,不计花枝数与花朵数。8.2 试验方法 8.2.1 用目测判定品种特征、生长发育情况。8.2.2 用目测检查植株有无病虫危害状或损伤,必要时应进行分离培养或镜检。8.2.3 用目测分别计数花朵、花枝、叶片、假鳞茎的数量。8.3 检验规则 8.3.1 同一产地、同一生产批次的产品为一个批次。8.3.2 抽样 8.3.2.1 样本应从提交的检查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单位以“株”或“盆”计。8.3.2.2 成批产品抽样样本数按表 2 执行,同一批产品应统一进行 1 次检验。表2 抽样表 批量范围 样本大小 25 3 2690 5 91150 8 151280 13 281500 20 5011200 32 12013200 50 3200 80 8.3.3 出圃检验 产品出圃前应进行检验,检验合格证书一式3份。证书格式见表3。DB35/T 11962011 7 表3 检验合格证书 编 号 发货单位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繁殖方式 苗 龄 规 格 批 号 数 量 发货日期 发证单位 检疫证号 检验人(签字)负责人(签字)签证日期:年 月 日 8.4 判定规则 8.4.1 墨兰兰株各项质量指标符合相应等级指标,判定为合格;否则判定为不合格;凡病虫害检验检疫不合格的均判定为不合格产品。8.4.2 对成批产品进行检测时,各项指标分别按本标准 8.1.1、8.1.2 条执行,各项指标不属同一等级时,以单项指标最低的一级定级。而等级划分的某一项指标,若同时满足两个等级的评价指标时,则要根据该项指标在这两个等级中的评价指标是否相同来决定归属哪一级。如果该指标在这两个等级中不同,则应归属下一个等级。否则,应归属上一个等级。每批次合格与否的判定,均执行GB/T 2828.1-2003中的一般检查水平 I,按正常检查一次抽样方案执行,其接收质量限(AQL)为15(表 4)。表4 墨兰合格判定表 样本大小 接收数Ac 拒收数Re 3 1 2 5 2 3 8 3 4 13 5 6 20 7 8 32 10 11 50 14 15 80 21 22 8.5 植物检疫 若产品涉及出境,应事先取得进口国的检疫要求文书,并到国家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履行植物出境检验手续。DB35/T 11962011 8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主要病虫害名称、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措施 表A.1 主要病害名称、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措施表 病害名称 发生时间 危害症状 防治技术措施 炭疽病 春夏秋季。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中部产生圆形或椭圆形斑;发生于叶缘时,产生半圆形斑;发生于尖端时为部分叶段枯死;病斑发生于叶基部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也会造成整叶枯死。病斑初为红褐色,后变为黑褐色,下陷。发病后期,病斑上可见轮生小黑点,为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及时剪除发病的叶子和植株,集中销毁,加强栽培管理;发病前,喷施 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可起到预防作用。发病期,喷施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500800 倍液,每隔1015天喷 1次,连喷2次3次。白绢病 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主要为害根及根茎部分。被害的兰花在茎基部出现水渍状的褐色病斑,并有明显的白色羽毛状物,呈辐射状蔓延,病部逐渐呈褐色腐烂,使全株枯死。后期在根部皮层腐烂处见有油菜籽大小的菌核,初为白色,后为褐色,表面光滑。发现病株应立即拔除,轻病株可选用退菌特药液浇灌;也可选用医用氯霉素针剂5001000 倍液淋浇之,每周1次,连续2次。软腐病 高温高湿季节易发生。幼苗感病后初期在叶基产生水渍状黑褐色坏死斑块,几天后整个叶基变黑湿腐,一星期左右腐烂加重,整苗容易拨起。该病的特征是叶基腐烂,有臭味,叶尖一般无症状,在大苗上还会表现叶面脱水样或水渍状斑块 发病时应及时将病叶剪除,发病时可用72农用链霉素 1000 倍液、30.3四环霉素2000倍液。病毒病 全年皆可发生。国兰病毒病的病状,主要表现在兰花的叶片上。在兰叶上有一块块不规则的浅黄色的病斑。其最大特点是:在染病部位,无论叶的正面或背面,角质层减少,叶绿素消失,叶肉凹陷,失去光泽。主要以预防为主,兰园要定期喷施杀虫灭菌药物,使虫、菌不能滋长繁衍为害兰花。如果发现病兰,应与正常植株分开隔离,染病植株用过的植料、盆具也切莫再用。DB35/T 11962011 9 表 A.1(续)虫害名称 发生时间 危害症状 防治技术措施 介壳虫 全年皆可发生,湿重及不通风时易发生。介壳虫一般在69月危害最盛。主要危害兰花茎、叶鞘、假鳞茎、叶片。成虫以黑、白粉末状浮现于叶背与鞘上,利用丝状嘴刺吸兰叶和茎的养分,使叶面呈现淡黄色痕迹。如群集密度大,兰叶逐渐变成黄色,生长衰弱,失绿而枯黄,甚至全株死亡。环境及兰盆要通风良好,随时清除杂草败叶。发现虫害时,将危害株隔离,防止虫转移其它植株。抓住盛孵期喷药,把介壳虫杀灭。在幼龄孵化期,如用 2.5%溴氰菊酯 500 倍液,或速扑杀6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连续23次。蓟马 一年发生多代。5月份6月份下旬危害严重。花期危害花朵与花莲,被害花朵出现黄褐色斑,使素心花看似彩心,翻检花朵与苞片,可见虫体迅速爬向花心深处,严重时花蕾枯萎,花瓣扭曲,纠结或无法开放,香味大减。无花期危害嫩芽,使幼叶密集浅黄色斑块,随幼叶成长,这些斑块有的变成褐黄色或黑色;严重时嫩芽夭折。喷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杀虫双800倍液防治。DB35/T 11962011 10 参 考 文 献 1GB/T 18247.3-2000 主要花卉产品等级 DB35/T 1196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 DB35/T 11962011*201 1年 12月第一版 2011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墨兰生产技术规程与质量要求DB35/T 1196-2011.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