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DB13/T 1282-2010.pdf

  • 资源ID:178709       资源大小:431.61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DB13/T 1282-2010.pdf

ICS 67.060 B 21 DB13 河 北 省 地 方 标 准 DB13/T 12822010 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identification for drought resistance in maize 20100910 发布 20100930 实施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DB13/T 12822010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遗传生理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河南省洛阳市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栗雨勤、柳斌辉、张文英、王有增、栗秋生、齐华、杨国航、彭海成、谢俊良、卜俊周、郭秀林、贾秀领、冀天会、景蕊莲。DB13/T 12822010 1 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玉米抗旱性鉴定的方法及评价标准。本标准适用于玉米品种、种质资源的抗旱性检测。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4404.12008 粮食作物种子 第 1部分:禾谷类 NY/T 12092006 农作物品种试验技术规程 玉米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抗旱性 drought resistance 作物在干旱胁迫下,其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干旱胁迫的反应能力。3.2 抗旱玉米品种 drought-resistant maize varieties 干旱胁迫下,抗旱指数数值大的玉米作物品种(系)。3.3 种子萌发耐旱指数 drought-tolerant index of seeds germination 在培养第8d渗透胁迫处理的萌发指数占对照萌发指数的百分率。3.4 反复干旱存活率 survival percentage after repeated drought stress 玉米幼苗两次干旱复水后存活苗数占总苗数的百分率。3.5 抗旱系数 drought-resistant coefficient 抗旱系数是同一玉米品种(系)旱处理产量与水处理产量的比值。3.6 抗旱指数 index of drought resistance 以籽粒产量为依据,以对照品种作为比较标准,评价待测品种(系)抗旱性的指标。3.7 抗旱性级别 grade of drought resistance 抗旱性分五级,从强到弱依次为:1 级,极强(HR);2级,强(R);3级,中等(MR);4 级,弱(S);5级,极弱(HS)。4 鉴定方法与评价标准 玉米抗旱性鉴定可在种子萌发期、苗期、花期、灌浆期、全生育期进行。4.1 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 DB13/T 12822010 2 种子萌发期抗旱性鉴定用高渗溶液法。即用0.5 MPa的聚乙二醇6 000水溶液对种子进行胁迫处理,以无离子水培养作为对照。4.1.1 样品准备 试验种子质量应符合 GB 4404.12008,数量满足试验需要,禁止包衣或拌种。3035烘干10 h,冷却至室温待测。4.1.2 胁迫溶液配制 将 200 g聚乙二醇6 000溶解在1 000 ml无离子水中,即-0.5 MPa 聚乙二醇6 000水溶液。4.1.3 胁迫培养 50 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四次重复,分别放入直径 12 cm、高 2.5 cm 的圆形培养皿中,以双层滤纸为芽床,各加入 20 ml 的-0.5 MPa 聚乙二醇6 000 水溶液,加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分别标记为 T1、T2、T3和 T4。4.1.4 对照培养 50粒种子为一个重复,共四次重复,分别放入直径12 cm、高2.5 cm的圆形培养皿中,以双层滤纸为芽床。各加入20 ml无离子水,加盖以防止水分蒸发。分别标记为CK1、CK2、CK3和CK4。4.1.5 性状调查 将培养皿放入培养箱中,在281条件下培养,采用光照强度为750 lx1250 lx,第2 d、4 d、6 d和8 d调查发芽种子数。4.1.6 种子萌发耐旱指数 种子萌发耐旱指数按式(1)计算:100%SCPIGDRIPI=(1)PI=1.00 nd2+0.75 nd4+0.50 nd6+0.25 nd8(2)PIC=1.00nd2CK+0.75nd4 CK+0.50nd6 CK+0.25nd8 CK(3)PIS=1.00 nd2S+0.75 nd4S+0.50 nd6S+0.25 nd8S(4)式中:PI-种子萌发指数,nd 2、nd 4、nd 6 和 nd 8 分别为第 2 d、4 d、6 d 和8 d 时的种子萌发率;PIC-胁迫条件下种子萌发指数;PIS-对照种子萌发指数;GDRI-种子萌发耐旱指数。4.1.7 玉米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标准 玉米萌发期评价标准应符合表1。DB13/T 12822010 3 表1 玉米种子萌发期的抗旱性评价标准 级别 种子萌发耐旱指数()抗旱性 1 85.0 极强(HR)2 70.0-84.9 强(R)3 55.0-69.9 中等(MR)4 40.0-54.9 弱(S)5 39.9 极弱(HS)4.2 苗期抗旱性鉴定 苗期抗旱性鉴定在干旱棚内进行,采用反复干旱法。4.2.1 种子要求 种子要求同GB 4404.12008,数量满足试验需要,禁止包衣或拌种。4.2.2 培养温度 在日平均气温为255的条件下进行反复干旱试验。4.2.3 试验设计 四次重复,每个重复50株(幼苗基数)。4.2.4 播种 在长 100 cm、宽 60 cm、高 15 cm 的塑料箱中装入 10 cm 厚的中等肥力水平的耕层土壤土,灌水至田间持水量的855,播种、覆土 2 cm。4.2.5 第一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幼苗长至三叶一心时停止供水,开始进行干旱胁迫。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355时调查存活苗数。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复水,使土壤水分达田间持水量的805;72 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幼苗或叶片恢复为鲜绿色为存活。4.2.6 第二次干旱胁迫复水处理 第一次复水后即停止供水,进行第二次干旱胁迫,当土壤含水量降至田间持水量的2015时,第二次复水。72 h后调查存活苗数,以幼苗或叶片恢复为鲜绿色为存活。4.2.7 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 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按式(5)计算:DB13/T 12822010 4 1-1-TT DS21-TT DS1-12 100)X X 100 X X(2 DS2)(DS1 DS+=+=(5)式中:DS-幼苗反复干旱存活率的实测值;DS1-第一次干旱存活率;DS2-第二次干旱存活率;TTX-第一次干旱前四次重复总苗数的平均值;1 DSX-第一次复水后四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2 DSX-第二次复水后四次重复存活苗数的平均值。4.2.8 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玉米苗期评价标准应符合表 2。表2 玉米苗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级别 反复干旱存活率()抗旱性 1 80.0 极强(HR)2 66.0-79.9 强(R)3 50.0 65.9 中等(MR)4 40.0 49.9 弱(S)5 39.9 极弱(HS)4.3 花期、灌浆期抗旱性鉴定 在模拟干旱棚条件下进行。播种前使050 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805。4.3.1 种子要求 种子要求同GB 4404.12008,数量满足试验需要,禁止包衣或拌种。4.3.2 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三次重复,小区面积2.23.3 m2。种植密度按照区试要求或育种要求实施。设置同熟期品种作对照;肥料作为底肥一次性施入,二铵30 kg/667 m2,尿素20 kg/667 m2。4.3.3 干旱胁迫处理 设2个处理。开花期干旱胁迫:播种后35 d3 d后停止灌水,灌浆期间视情况浇水;灌浆期干旱胁迫:播种后45 d3 d停止灌水,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555,一直到收获。4.3.4 非干旱胁迫处理 在旱棚内或棚外邻近的试验地设置非干旱胁迫试验,试验地的土壤养分含量、土壤质地和土层厚度等应与干旱棚基本一致。田间水分管理要保证玉米全生育期水分适宜,播种前表土墒情应保证出苗。保持土壤含水量85田间持水量。DB13/T 12822010 5 4.3.5 栽培管理 根据试验要求适期播种。规范管理,同一项作业在同一天内完成。玉米抽雄前,所有参试品种(系)同时发生倒伏,可进行扶棵,少部分品种(系)发生倒伏,则不扶。及时防治玉米螟等病虫害。4.3.6 收获计产 同 NY/T 12092006。4.3.7 抗旱指标 抗旱指数按公式(6)计算:2a M2m AY YDRI=Y(Y)()(6)式中:DRI-参试品种(系)的抗旱指数;Ya-参试品种(系)的旱处理产量;Ym-参试品种(系)的水处理产量;YM-对照品种(系)的水处理产量;YA-为对照品种(系)的旱处理产量。4.3.8 玉米花期、灌浆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玉米花期、灌浆期评价标准应符合表3、表4。表3 玉米花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级别 抗旱指数 抗旱性 1 1.30 极强(HR)2 1.10-1.29 强(R)3 0.90-1.09 中等(MR)4 0.70-0.89 弱(S)5 0.69 极弱(HS)表4 玉米灌浆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级别 抗旱指数 抗旱性 1 1.20 极强(HR)2 1.00-1.19 强(R)3 0.80-0.99 中等(MR)4 0.60-0.79 弱(S)5 0.59 极弱(HS)4.4 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DB13/T 12822010 6 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在干旱棚进行。4.4.1 种子要求 种子要求同GB 4404.12008,数量满足试验需要,禁止包衣或拌种。4.4.2 试验设计 同4.3.2。4.4.3 干旱胁迫处理 播种前使050 cm土层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 80%5%,在不同生育时期视墒情补水,保持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 555,以便保证一定产量。4.4.4 非干旱胁迫处理 同4.3.4。4.4.5 栽培管理 同4.3.5。4.4.6 收获计产 同NY/T 12092006。4.4.7 抗旱指数 同4.3.7。4.4.8 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玉米全生育期评价标准应符合表5。表5 玉米全生育期抗旱性评价标准 级别 抗旱指数 抗旱性 1 1.20 极强(HR)2 1.00-1.19 强(R)3 0.80-0.99 中等(MR)4 0.60-0.79 弱(S)5 0.59 极弱(HS)5 抗旱性鉴定规则 5.1 品种(系)、种质资源的抗旱性鉴定 应以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结果为准。5.2 其它目的的抗旱鉴定 DB13/T 12822010 7 应以种子萌发期、苗期、花期、灌浆期的鉴定结果作为该时期评价指标。_

注意事项

本文(玉米抗旱性鉴定技术规范DB13/T 1282-2010.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