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B35/T 1372-2013.pdf

  • 资源ID:178613       资源大小:498.93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B35/T 1372-2013.pdf

07.060 A 47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3722013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2013-12-04 发布 2014-03-01 实施 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Assessment of Regional Heavy Rainfalls Intensity 福建省地方标准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DB35/T 13722013*2014年 2月第一版 2014年 2月第一次印刷 DB35/T 1372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气候中心提出。本标准由福建省气象局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燕、林毅、刘爱鸣、林挺玲、张容焱、叶明云、文明章、林晶、高学群、唐振飞。DB35/T 13722013 II 引 言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温带、热带多种天气系统频繁交替影响的区域,因而也是多种气象灾害频发的区域。其中,暴雨洪涝是最主要的气象灾害,严重威胁着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的工农业生产。区域性暴雨过程往往与冷暖空气的持续交绥以及大尺度的环流形势密切相关,因此往往会引发较大气象灾害。目前,省(市)级暴雨监测与评估业务中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客观定量的暴雨过程强度评估方法。制定本标准,以规范福建区域性暴雨过程的定义和强度评估模型,使得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监测和评估标准化、规范化,也为预防洪涝灾害提供客观化参考依据。本标准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福建省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B35/T 13722013 1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的术语和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区域性暴雨过程的监测与评估。2 术语 下列术语和符号适用于本文件。2.1 阈值 threshold value 临界值或界限值。2.2 百分位数 percentile 一种统计资料描述的位置指标。一组样本在某百分位次对应的数值称为这一百分位次的百分位数。计算方法见附录A。2.3 气候平均值 climatic normal 气象要素连续30年或以上的平均值。计算方法见附录A.2。2.4 线性相关系数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衡量变量之间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计算方法见附录A。2.5 日降水量 daily precipitation 24 小时累积降水量;本标准以前一日20 时至当日20 时的24 小时累积降水量定义为当日的日降水量;单位:mm。中国气象局降水量标准中24 小时降水量与对应的等级见表A.1。2.6 暴雨日 regional heavy rainfall day 全省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3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以上的降雨日。2.7 暴雨过程 regional heavy rainfall process DB35/T 13722013 2 暴雨日持续天数1 天的过程或者间断日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全省66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1)1 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以上;(2)5 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大雨以上,且次日 5 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以上;(3)5 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中雨以上,且次日10 个观测站的日降水量达暴雨以上。2.8 暴雨过程的开始日 date-started of regional torrential rain 暴雨过程的首个暴雨日。2.9 暴雨过程的结束日 date-ended of regional torrential rain 暴雨过程的最后一个暴雨日。2.10 暴雨过程强度指数 Index of regional heavy rainfalls intensity 暴雨过程的最后一个暴雨日。3 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方法 3.1 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评估因子 3.1.1 最大过程雨强指数 整个暴雨过程中,全省66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过程降水量最大值定义为暴雨过程的最大过程雨强指数(preI),其计算见公式(1)。)(1iniprePMaxI=.(1)式中:Ipre最大过程雨强指数;Pi第 i 个站的过程降水量;n全省 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出现降水的站数(不重复计数)。3.1.2 最大单日雨强指数 整个暴雨过程中,全省 66 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日降水量最大值定义为暴雨过程的最大单日雨强指数(preI 24),其计算见公式(2)。)24(241iniprePMaxI=.(2)式中:P24i第i 个站的最大日降水量;n全省 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出现降水的站数(不重复计数)。DB35/T 13722013 3 3.1.3 暴雨范围指数 整个暴雨过程中,全省66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中出现暴雨的总站数(不重复计数)定义为暴雨过程的范围指数(Icov)。3.1.4 暴雨持续时间指数 暴雨过程的开始日至结束日总天数定义为暴雨持续时间指数(Iday)。3.2 暴雨过程强度评估模型 分别以1961年2010年所有区域性暴雨过程的最大过程雨强指数、最大单日雨强指数、暴雨范围指数和暴雨持续时间指数4个指标序列为样本序列,将各样本序列的第60%、第80%、第90%、第95%和第98%对应的百分位数作为等级划分阈值,各指标序列可划分为6个等级。根据各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确定逐个暴雨过程4个指标的等级,分别标记为Gpre、G24pre、Gcov 和Gday。百分位范围与等级划分见表1。表 1 百分位(p)范围与等级划分 等级 0 1 2 3 4 5 百分位 P 60%60%P 80%80%P 90%90%P 95%95%P 98%P 98%采用最大过程雨强指数、最大单日雨强指数、暴雨范围指数和暴雨持续时间指数4个评估指标,建立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模型,得到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IR。以某一指标序列与其余3个指标序列之间相关系数的平均值占所有指标间相关系数平均值总和的比值作为该指标的权重系数。评估模型见公式(3)。IR=AGpreRpre+BG24preR24pre+CGcovRcov+DGdayRday。(3)式中:IR为区域性暴雨过程综合强度指数;Gpre、G24pre、Gcov 和Gday分别是最大过程雨强指数、最大单日雨强指数、暴雨范围指数和暴雨持续时间指数4个指标的评估等级;Rpre、R24pre、Rcov 和Rday 分别是标准化后的4个指标值;A、B、C和D为权重系数。3.3 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等级 对于计算得到的1961年2010年的所有暴雨过程的综合强度指数序列,采用百分位数计算法,分别计算60%、80%、90%、95%和98%对应的百分位数;以上述5个百分位数为临界阈值,得到暴雨过程综合强度(GR)等级划分标准,分别为:一般性(0级)、略强(1级)、偏强(2级)、显著偏强(3级)、异常偏强(4级)、极端偏强(5级)。百分位范围与暴雨过程综合强度等级划分及评估结果的对应见表 2。表 2 不同百分位(P)与暴雨过程综合强度等级和评估结果对应表 百分位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等级(GR)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结果 P 60%0 一般性 60%P 80%1 略偏强 80%P 90%2 偏强 DB35/T 13722013 4 表2(续)百分位 暴雨过程综合强度等级(GR)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结果 90%P 95%3 显著偏强 95%P 98%4 异常偏强 P 98%5 极端偏强 DB35/T 13722013 5 A A 附 录 A(资料性附录)主要统计方法 A.1 百分位数计算方法 百分位数计算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Hyndman R J,and Fan Y.,1996):1)()(+=j jX X 1 p Q(A.1)3)1(int/p n p j+=(A.2)j/p n p+=3)1(A.3)式中:p为百分位,)(p Qi 为p百分位对应的百分位数,X为升序排列后的某要素样本序列,n为样本长度,Xj为升序排列后的样本序列的第j个值。A.2 气候平均值计算公式=niiY Yn11(A.4)式中:Y 样本序列的气候平均值;Yi第i个样本值;n 样本长度(本标准以1961年2010年的数据为气候平均值的基础数据,即 n=50)。A.3 异常度计算公式 Y YCii=(A.5)=niiYnY11(A.6)()=niiY Yn1211(A.7)式中:Ci第i个样本的异常度值;Y 该样本序列的气候平均值;样本序列的标准差,Yi第i个样本值,n为样本长度。DB35/T 13722013 6 A.4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niiniinii ixyY y X xY y X x12121)()()(A.8)式中:rxyx与y样本序列的相关系数;xi、yi为分别为x与y样本序列的第i个变量值;X、Y分别为x与y样本序列的平均值;n样本长度;。A.5 24 h降水量与降水量等级划分 表A.1 24 h降水量与降水量等级划分 等级 24 h降水量(单位:mm)微量降雨 0.1 小雨 0.19.9 中雨 10.024.9 大雨 25.049.9 暴雨 50.099.9 大暴雨 100.0249.9 特大暴雨 250.0 _

注意事项

本文(暴雨过程综合强度评估方法DB35/T 1372-2013.pdf)为本站会员(13596351235)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