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DB34/T 1598-2012.pdf

  • 资源ID:178564       资源大小:815.81KB        全文页数:1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DB34/T 1598-2012.pdf

ICS 07.060 A 47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982012 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 Plastic greenhouse meteorological collection method 文稿版次选择 2012-02-23发布 2012-03-23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T 15982012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安徽省气象标准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安徽省宿州市气象局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学贤、李德、张丙振。DB34/T 15982012 II 引 言 塑料日光温室(指东、北、西三面围墙,矢高 2 m 以上的微拱式单体塑料日光温室,又简称塑料日光温室)是安徽设施农业的重要形式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安徽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然而,目前塑料日光温室内部小气候环境的观测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或标准,不利于对塑料日光温室内小气候进行规范的分析和评价。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观测方法标准,也使得观测结果与当地气象台站观测要素的相关分析,在样本上就失去了同一性和可比性。因此,编制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使气象要素采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为安徽塑料日光温室农业的科学发展,尤其是为做好日光温室气象服务工作来奠定基础等,都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DB34/T 15982012 1 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塑料日光温室内部气象要素: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太阳辐射的测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测定砖石结构墙体或砖石结构与保温材料复合墙体、钢结构或钢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组合骨架的单屋面微拱式塑料日光温室内部小气候环境的气温、相对湿度、地温和太阳辐射4个要素。对于竹木结构骨架或其他结构的塑料日光温室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0524-2006 农林小气候观测仪 QX/T 45-2007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塑料日光温室 plastic greenhouse 以太阳光为主要热源,特殊情况下可以补温,南(前)面为采光屋面,屋面为塑料薄膜,东、西、北(后)三面为保温围护墙体,并有保温后屋面的单坡面型微拱式塑料薄膜温室。以下若不特别指明,塑料日光温室简称为温室。常见的钢结构塑料日光温室横剖面示意图如图 1 所示。图1 钢结构塑料日光温室横剖面示意图 图中:1 前屋面 DB34/T 15982012 2 2 草 苫 3 后屋面 4 北 墙 3.2 相对湿度 relative humidity 空气中实际水气压与当时气温下饱和水气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3.3 浅层地温 shallow ground temperature 下垫面温度和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统称地温。包括离地面 5、10、15、20 cm 深度的地中温度。注:本标准中地温以摄氏度()表示,取 1 位小数,0 以下为负值。3.4 太阳总辐射 global solar radiation 地球表面某一观测点水平面上接收太阳的直射辐射与太阳散射辐射的总和。晴天以直射辐射为主,散射约占总辐射的 15,阴天或太阳被云遮挡时只有散射辐射。地理纬度、日照时数、海拔高度和大气成分等都是影响太阳总辐射的因素。注:本标准中太阳总辐射单位用 W/m2 表示,取 1 位小数。3.5 光合有效辐射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能被绿色植物吸收并参加光合作用的那部分太阳辐射,即集中在可见光波段的太阳辐射。注:本标准中光和有效辐射单位用 W/m2 表示,取 1 位小数。3.6 光照强度 intensity of illumination 单位面积上太阳光照的强弱程度,以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来量度,简称照度。单位为勒克斯(Lux 或 Lx)。注1:被光均匀照射的物体,在 1 平方米面积上所得的光通量是 1 流明时,它的照度是 1 勒克斯。流明是光通量的单位。注2:发光强度为 1 烛光的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1 球面度)内发出的光通量为“1 流明”。一个被光线照射的表面上的照度表示为照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光通量。设面元 dS 上的光通量为 d,则此面元上的照度 E 为:E=d/dS。4 测量仪器 4.1 总则 测量仪器(温度表、温度计、湿度计、直管地温表、曲管地温表、太阳总辐射用总辐射表)应检定合格,并符合 QX/T 45-2007 中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基本技术性能”要求。DB34/T 15982012 3 4.2 光照强度计 光照强度一般选用数字式照度计(简称照度计)测量。照度计的测量范围:1 Lux50 000 Lux。重复测试误差率:2。4.3 光合有效辐射表 光合有效辐射采用光合有效辐射表测量。光合有效辐射表的测量范围:400700 nm,灵敏度:1050 v-1mol-1m-2s-1,响应时间:1 s(99),重复测试误差率:5。4.4 防辐射罩 用来安置温湿度传感器或温湿度表感应球部。罩内温度应均匀并与外界空气温度一致,能将温湿度传感器或温湿度表感应球部完全包围在内,并且挡住辐射热和日光温室薄膜凝结水滴。防辐射罩内应尽可能强制通风,即用一个风扇抽吸空气并使之流经温湿度传感器,称为通风防辐射罩。防辐射罩应使用绝热材料制作。对于通风防辐射罩可以采用高度抛光的金属制作,它的上板为伞形,中间有多层环片,下面为防辐射板,温湿度传感器应置于罩的中部。4.5 固定仪器的支架 能放置稳定并易于固定仪器。4.6 自动气象观测仪器 自动气象观测仪器的要求同 QX/T 45-2007。5 地点选择 一个完整的塑料日光温室,就是被选定的观测地段。所观测的日光温室附近不应有高大的地物遮蔽,一般应远于地物高度的 5 倍以上。如在日光温室群中,应尽可能地选择处于上风向和遮阳较少的温室。6 测量方法 6.1 布点 分为单测点、两测点和多测点三种。6.1.1 单测点的选定 测定温度的仪器一般选定在距离无门一端的距离占温室总长度的三分之一和距离日光温室南底脚线的距离占温室南北距离的三分之二的交叉点上(见图 2)。DB34/T 15982012 4 3l3l 图2 单测点布设在温室平面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l 温室南北宽度 2l 测点距离温室南底脚线的长度:1 232l l=温室东西长度 4l 测点距离温室无门一端底脚线的长度:3 431l l=1 测点位置 2 温室入口 6.1.2 两个测点的选定 测定温度的仪器一般选定在距离日光温室南底脚线的距离占温室南北距离的三分之二距离的东西线上,两个测点分别距离无门一端的距离应占温室总长度的三分之二和四分之一的位置上(见图 3)。图3 两测点布设在温室平面内的位置示意图 图中:1l 温室南北宽度 2l 测点距离温室南底脚线的长度:1 232l l=温室东西长度 4l 测点距离温室无门一端底脚线的长度:3 441l l=5l 测点距离温室无门一端底脚线的长度:3 532l l=1 测点 1 位置 DB34/T 15982012 5 2 测点 2 位置 3 温室入口 6.1.3 多测点的选定 测定温度的仪器一般选定在两测点的基础上,再在两测点的中间布设一个测点。6.2 仪器安装 6.2.1 基本要求 在每个测点上,于作物行间立一个小气候观测架,按高度要求,装上横杆。安装完毕后,所有自动仪器的导线、尼龙管等附属设施要整理成束,分别拉到距测点 50100 m的地方,与相应仪器的显示、记录部分联接。当进行施肥、中耕等农事活动时,应远离仪器及附属设施(如探头、导线等)0.5 m1.0 m,以免损伤、损坏仪器及其附属设施。若测点被温室骨架遮阴或在温室北墙通风窗口南北线上,可选在偏离测点 0.5 m 的地方作为测点。6.2.2 温度表安装前处理 测定点选好后,在测点处先埋设一温度表支架,将套管式干湿球温度表及最高或最低温度表水平放置在支架的凹槽内。温度表球部向南,并有护罩(即防辐射罩)遮挡,防止阳光直射及温室顶部水珠滴溅其上,并确保球部空气流通。6.2.3 温度计与湿度计的安装 温度计和自计湿度计安装在温度表支架北侧同样高度处。6.2.4 测温仪器安装高度 温度表安装高度要与现有地面气象观测场仪器安装高度相同,即温度感应部位距离地面垂直距离为1.5 m。研究蔬菜生长点温度变化时,应在与蔬菜生长点相平行位置上布设测定仪器。一般可距离地面0.5 m。在蔬菜苗期,温度表可平放在用木棍做成的 2 个“”字架上,测温高度可距离地面 20,球部同样要有遮挡罩。对于测量温室内不同高度处的温度时,应按需要在不同的高度处分别安置仪器。如作物活动面高度或作物冠层之上。6.2.5 曲管地温仪器安装 一般在气温测点附近埋设 5 和 10 的 2 支曲管地温表。6.2.6 裸地测定 测定裸地时日光温室内部的气温,仪器感应部分离地面高度 0.8 m1.5 m,距离墙壁和热源的距离应0.5 m。6.2.7 光照强度计的安装 光照度计的安装简单,或固定在支架上,或置于万向吊架上,或手持。照度计的显示终端一般是手持或固定在支架上,安装时要使感应器表面保持水平状态。照度计的感应器的表面应放置在日光温室畦面无叶片遮阴处或在温湿度测量仪器支架的南端的作物冠层之上,并垂直于太阳光。在不进行观测时,仪器的感应元件表面应用不透光的盖子罩住,以保护光电池和滤光片。DB34/T 15982012 6 6.3 观测方式 6.3.1 总则 分为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两种。观测起止时间:一般自塑料日光温室覆膜当日开始观测,到温室揭膜当日观测结束。6.3.2 温湿度的观测时间和方法 6.3.2.1 日光温室内日平均气温和地温的观测 采取人工定时观测的,一般选择早晨揭苫后、14 时、20 时三次观测,然后求其平均值即可。自记仪器每日 20 时更换一次自记纸,进行自动记录。所有观测时间以北京时 20 时为日界。自动测定仪器测定时间间隔,可设置为 5 秒测定一次并作一次记录,再设定 10 分钟的平均值为整时的记录值。6.3.2.2 日光温室内最低气温的观测 对于人工观测,每日早晨,在揭苫后观测,此值为温室过去 24 小时内的最低气温。最低气温观测结束后,要把最低气温表取下来,放在阴凉处,下午盖苫后,提前 10 分钟时间,将最低温度表调整好,再放置在温度表支架上。若遇到雨雪天气,不揭苫时,可在 910 时观测。对于自动测定仪器,可以从每日定时测定记录中挑选。6.3.2.3 日光温室内最高气温的观测 对于人工观测,在白天中午不通风换气时,一般在下午盖苫前观测温室内的最高气温,即为当日温室日最高气温。观测完毕后,将最高温度表调整好,再放回原处。对于自动测定仪器,可以从每日定时测定记录中挑选。6.3.3 日光温室内相对湿度的获得 人工观测,可通过干、湿球温度表读数,按表查得。或用自记湿度计测得。对于自动测定仪器,可以从每日定时测定记录中挑选逐时值。6.3.4 太阳辐射的观测 6.3.4.1 太阳总辐射的观测 应在日出前把金属盖打开,辐射表就开始感应,记录仪自动显示太阳总辐射的瞬时值和累计总量。日没后停止观测,并加盖。若夜间无水滴或无其他可能损坏仪器的现象发生,总辐射表也可以不加盖。注:开启与盖上金属盖应特别小心,要旋转到上下标记点对齐,才能开启或盖上。由于石英玻璃罩贵重且易碎,启盖时动作要轻,不要碰玻璃罩。日光温室内温度较低时,玻璃罩及其周围如有水滴或其他凝结物,应擦干后再盖上,以防止发生冻结现象。金属盖一旦冻住,可用吹风机使冻结物融化或采用其他方法将盖取下,但都要仔细,以免损坏玻璃罩。6.3.4.2 光合有效辐射的观测 光合有效辐射的观测方法同 6.3.4.1。6.3.5 光照强度的观测 光照强度的观测时间,一般每日按照温湿度表的观测时间进行 3 次观测。对于了解日光温室内部光照强度随时间的变化,一般选择不同天气类型,每日每小时测定一次即可。DB34/T 15982012 7 人工观测时,每次观测无论是手持观测或固定观测,按如下程序进行:在强光情况下,选择适当的滤光片盖住感光元件,或选用最大消光倍数的滤光片,并盖好黑色罩盖;联接好电表,选择好适当的灵敏度的电表档次;打开黑色罩盖,读数。如果读数太低,可以改换电流表灵敏度档次或改换滤光片的倍数;读数完毕后,应盖好黑色罩盖,关闭电表开关;在光照比较均匀且时间变化不大时,一般读取 3 次取其读数平均。如果照度场不很均匀或时间变化较大时,应增加读数至 10 次。注:照度计的感应器是仪器的关键部分,特别要防止过强的光照直接射在光电池上。还应注意保持滤光片的干洁。对于自动测定仪器,可以从每日定时测定记录中挑选逐时值。6.4 日光温室仪器的观测顺序 人工观测,一般是先观测干、湿球温度表,再观测最低或最高温度表、观测地温表、观测温度计、湿度计,最后观测太阳总辐射表、光合有效辐射表和照度计。6.5 测量记录与审核 6.5.1 仪器安装完毕,应及时记录各仪器的编号、仪器的鉴定书内容、仪器所处的位置、高度(或深度)以及器差。并绘制测点分布及仪器高度示意图。6.5.2 填写温室尺寸、材料和方位;记录温室内加热、通风、照明等设备及状况和温室内作物种类、生育状况、种植方式、灌溉方式等。6.5.3 填写观测地点,观测地段的环境特点、观测日期、观测时间、天气状况、日光情况。6.5.4 详细填写日光温室管理措施:如揭、盖草苫时间;放风时间及放风口大小;加热方式和时间;降温方式和时间等。6.5.5 将各次观测数据、必要的订正值、订正结果、平均值等准确地记录在有关表格的相应栏内。每次定时观测后,由观测员签名。6.5.6 观测员签名后,立即交审核人员审核原始观测记录。对可疑数据,要查出原因,加以注明。如有漏填、漏测项目应及时补救,并加注明。6.6 观测资料整理与复核 6.6.1 将一日连续观测的结果,按测点分别填入汇总表和单要素统计表。资料抄写、统计人员要签名负责。6.6.2 资料整理结果,再由复核人员复算、核对,并签字负责。6.6.3 自动观测记录,要按照设定的观测要求,一般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表的要求,整理成逐日、逐时记录,日最高、最低和日最大、最小等报表,由数据处理员与校对员核查后签字负责。A DB34/T 15982012 8 A B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太阳总辐射表 A.1 构造 太阳总辐射表由感应件、玻璃罩和附件组成。感应件由感应器与热电堆组成,涂黑感应面通常为圆形,也有方形。热电堆由康铜、康铜镀铜构成。另一种感应面由黑白相间的金属片构成,利用黑白表的吸收率的不同,测定紧贴其背面热电堆温差电动势,然后转换成辐照度。仪器的灵敏度为(714)vw-1m-2。响应时间60 s。余弦响应指标规定如下:太阳高度角为 10、30时,余弦响应误差分别为10、5。玻璃罩为半球形双层石英玻璃构成。它既能防风,又能透过波长 0.3 m3.0 m 范围的短波辐射,其透过率为常数且接近 0.9。双层罩的作用是为了防止外层罩的红外辐射影响,减少测量误差。A.2 附件 包括机体、干燥器、白色挡板、底座、水准器和接线柱等。此外,还有保护玻璃的金属盖(又称保护罩)。干燥器内装干燥剂(硅胶)与玻璃罩相通,保持罩内空气干燥。白色挡板挡住太阳辐射对机体下部的加热,又防止仪器水平面以下的辐射对感应器的影响。底座上设有安装仪器用的固定螺孔及调整感应面水平的三个调节螺旋。A.3 安装方法 一般安装在温度表与湿度表测定仪器所用支架的顶端向南延伸长度 50 的横杆末端处,高度高于作物活动面,在末端处上部固定一块比太阳总辐射表底座稍大的金属板或木板,与仪器的接触面有良好的隔热,并确保即使有外力冲击时也不会改变仪器的水平状态。安装时,先把太阳总辐射表的白色挡板卸下,再将太阳总辐射表安装在台上,使仪器接线柱方向朝北。用三个螺丝钉将仪器固定在上述设置好的金属板或木板上,然后利用仪器上所附带的水准器,调整底座上的三个螺旋,使太阳总辐射表的感应面处于水平状态,最后将白色挡板装上。仪器安装后,用导线与接线柱、记录仪表连接(接线时,要注意正负极)。DB34/T 15982012 9 B C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光合有效辐射表 B.1 构造 光合有效辐射表由探测器(包含硅光探测器)和底座(固定支架)和数据输出线组成。探测器采用硅光探测器,通过一个光学滤光器只能感应到 400700 nm 太阳光谱。当有太阳光照时,硅光探测器会产生一个与入射辐射强度成正比的电流信号,并且其灵敏度与入射光的直射角度的余弦成正比,通过电器元件将电流信号转化为电压信号输出,将输出的电压信号乘以硅光探测器经过标定参数得出的值,即为光合有效辐射。B.2 附件 包括机体、干燥器、底座和数据输出线等。底座上设有安装仪器用的固定螺孔及调整感应面水平的三个调节螺旋。B.3 安装方法 光合有效辐射表的安装方法同A.3。DB34/T 15982012 10 C D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日光温室空气温度测定方法 C.1 玻璃液体温度表法 C.1.1 原理 利用一种纯液体相对于其玻璃容器不同的膨胀来指示温度的。表柱是一个有极细管腔的管子与主球部相通。由于温度表中液体的膨胀系数远远大于玻璃表柱和球部的膨胀系数,当温度变化时,因其内部液体体积的变化,从表柱的位置变化来测定温度。最高温度表的构造与一般温度表不同,它的感应部分内有一玻璃针,伸入毛细管,使感应部分和毛细管之间形成一窄道。当温度升高时,感应部分的水银体积膨胀,挤入毛细管;而温度下降时,毛细管内的水银,由于通道窄不能缩回感应部分,因而能指示出上次调整后这段时间内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表的感应液是酒精,它的毛细管内有一哑铃形游标。当温度下降时,酒精柱便相应下降,由于酒精柱顶端表面张力作用,带动游标下降;当温度上升时,酒精膨胀,酒精柱经过游标周围慢慢上升,而游标仍停在原来位置上。因此它能指示上次调整以来这段时间内的最低温度。C.1.2 测定步骤 将温度表固定在支架上。为防止热辐射的影响,温度感应部分需加防护罩。经 510 min 后读数,先读小数,后读整数。观测时必须保持视线和水银柱顶端齐平,以避免视差。读数动作要迅速,力求敏捷,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尽量缩短停留时间,并且勿使头、手和灯接近球部,以避免影响温度示度。最高温度表读数后要用手握住表身,感应部分向下,臂向外伸出约 30,用大臂将表前后甩动,甩动方向与刻度磁板面平行,毛细管内水银就可以下落到感应部分,使示度接近于当时的干球温度。观测最低温度示度时,眼睛应平直地对准游标离感应部分的远端位置;观测酒精柱示度时,眼睛应平直地对准酒精顶端凹面中点(即最低点)的位置。最低表读数后抬高温度表的感应部分,表身倾斜,使游标回到酒精柱的顶端。为避免发生错读 5、10 或颠倒零上、零下之类的错误,应复读一次。C.2 双金属温度计法 C.2.1 原理 温度感应部分采用双金属片。当温度变化时,双金属片的膨胀或收缩通过机械传递放大换成温度。C.2.2 测定步骤 将温度计固定在支架上,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换上自记纸,对好时间即可。C.3 订正 DB34/T 15982012 11 测量完成后,应将已读温度表温度数据按所使用仪器检定证书上的器差订正值进行订正。自记纸应逐时订正。C.4 遥测法(铂电阻传感器法)C.4.1 原理 利用电阻元件随温度变化而呈现线性变化来测量温度。当温度变化时,引起电阻元件的电阻变化,然后电信号转化数字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传到显示终端,显示出温度数值。C.4.2 测量步骤 按照温室内空气温度观测的要求,将感应器安装到一定的高度,并加上防护罩(防辐射),连接电源电缆和通信设备,开启相应开关,进行数据传输显示和存储。DB34/T 15982012 12 D E 附 录 D(规范性附录)日光温室空气相对湿度测定方法 D.1 通风干湿表法测定 D.1.1 原理 将两支完全相同的水银温度计装入金属套管中,温度计的球部装在双重辐射防护管内,其中一个温度计的球部包着一层紧密的纱布,并用蒸馏水使其保持湿润。利用机械或电动通风装置,使球部处于2.5 m/s 的恒定速度的气流中,测出干湿球温度,根据干湿球温度差值计算空气湿度。D.1.2 测定步骤 D.1.2.1 将仪器悬挂在支架上,用滴管湿润湿球纱布,然后上好发条(或接通电源)通风。D.1.2.2 通风 5 分钟后读数,先读干球温度,再读湿球温度。D.1.2.3 当室内气温低于 0时,应于观测前半小时,湿润纱布并上好发条。然后在观测前 4 分钟再通风,但不再湿润纱布。D.1.2.4 为避免发生错读 5、10或颠倒零上、零下这类大错,应复读一次。D.1.2.5 将已读干湿球温度数据按所使用仪器检定证上的器差订正值进行订正。D.1.3 利用干湿球温度表计算空气相对湿度(U)的方法 D.1.3.1 相对湿度(U)的计算公式 U=(E/Ew)100%.(D.1)式中:U 为相对湿度,E 为水气压(hPa),Ew为干球温度 t()所对应的纯水平液面(或冰面)饱和水气压(hPa)。D.1.3.2 水气压E的计算公式 E=E twAPh(ttw).(D.2)式中:Etw(hPa)为湿球温度 tw()所对应的纯水平液面的饱和水气压,湿球结冰且湿球温度低于0时,为纯水平冰面的饱和水气压;A 为干湿表系数,湿球未结冰时的通风干湿表(通风速度2.5 m/s)系数是0.66210-3-1,湿球结冰时的通风干湿表(通风速度2.5 m/s)系数是 0.58410-3-1;Ph 为本站气压(hPa);其他符号意义同上。D.1.3.3 饱和水气压Ew的计算公式 D.1.3.3.1 纯水平液面饱和水气压的计算公式 DB34/T 15982012 13 78614.0 1 10 10 42873.0 10 1 10 50475.1)/log(02800.5)/1(79574.10 log)/1(76955.4 3)1/(2969.8 41 111+=T TT TwT T T T E.(D.3)式中:1T=273.16(水的三相点绝对温度,单位:K),T=273.15 t(绝对温度,单位:K)。D.1.3.3.2 纯水平冰面饱和水气压的计算公式 78614.0)/1(87682.0)/log(56654.3)1/(09685.9 log1 1 1+=T T T T T T Ew.(D.4)式中:式中符号意义同上。D.2 毛发湿度计法 D.2.1 原理 毛发湿度计是根据脱脂毛发随空气相对湿度大小而改变长度的特性所制成,主要由感应部分(脱脂毛发)、机械传动部分、数据指示部分组成。D.2.2 测定步骤 D.2.2.1 将湿度计固定在支架上,使其处于测量状态。D.2.2.2 待指示的数据稳定后读数。D.2.2.3 订正 测量完成后,应将已读相对湿度数据按所使用仪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订正。D.3 湿敏电容湿度传感器法 D.3.1 原理 湿敏电容器的上电极是一层能透过水汽的多孔金膜,当空气中的水汽透过上电极进入介电层后,介电系数发生变化,导致电容器电容量发生变化,电容量的变化正比于空气的相对湿度,然后将这一电信号转变成相对湿度显示值。D.3.2 测定步骤 D.3.2.1 将仪器固定在支架上,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使仪器处于“开”的状态。待仪器所显示的数据稳定后,即可读出相对湿度值。按仪器说明书的要求,使仪器处于“关”的状态。D.3.3 订正 测量完成后,应将已读相对湿度数据按所使用仪器检定证上的器差订正值进行订正。DB34/T 15982012 14 E F 附 录 E(规范性附录)日光温室地表温度与浅层地温测定方法 E.1 玻璃液体温度表法 E.1.1 原理 玻璃液体温度表法测定地温的原理同 C.1.1 E.1.2 地面温度 E.1.2.1 测定步骤 地面三支温度表须水平地安放在被测地段中央,按 0 cm、最低、最高的顺序平行排列,感应部分朝向一致,表间相隔约 5 cm;感应部分及表身,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的感应部分与土壤必须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的感应部分和表身,要保持干净。E.1.2.2 观测方法 观测地面温度时,应俯视读数,不准把地温表取离地面。E.1.3 浅层地温 E.1.3.1 测定步骤 曲管地温表安装在地面最低温度表的相隔约 20 cm 处,按 5、10、15、20 cm 深度顺序由近向远处排列,表间相隔约 10 cm;表身与地面成 45 夹角,各表表身应排列整齐,露出地面的表身须用叉形木(竹)架支住。按 0 cm、最低、最高和 5、10、15、20 cm 地温的顺序读数。E.2 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法 E.2.1 原理 铂电阻地温传感器法测定地温的原理同 C.4.1。E.2.2 测定步骤 将地温传感器安置在地面温度和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地表应疏松、平整、无草,并与观测场地相平。地面温度传感器一半埋入土中,一半露出地面。埋入土中部分必须与土壤密贴,不可留有空隙,露出地面部分应保持干净。与地面温度传感器连接的电缆掩埋入浅土层中。浅层地温的 5、10、15、20 cm 地温感应器按图纸要求安装在固定的支架板上,按照距支架顶端 5、10、15、20 cm 的间隔固定,埋入浅层地温的观测地段,支架顶端与地面平齐。然后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传到显示终端,显示出温度数值。DB34/T 15982012 15 参 考 文 献 1 大气科学辞典委员会.大气科学辞典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4.2 中国农业科学院主编.中国农业气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3 国家气象局.农业气象观测规范(下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3.4 翁笃明.小气候和农田小气候 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1.5 黄寿波.农业小气候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6 邹志荣,邵孝侯.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7 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_

注意事项

本文(塑料日光温室气象要素采集方法DB34/T 1598-2012.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