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DB35/T 1203-2011.pdf

  • 资源ID:178436       资源大小:474.5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DB35/T 1203-2011.pdf

ICS 67.080.20 B39 DB35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12032011 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 Regulations of quality inspection for Tremella spawn 2011-10-28发布 2012-02-15实施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5/T 12032011 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起草规则起草。本标准由福建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菌物研究中心、全国银耳标准化工作组。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温志强、刘新锐、董秀云、郑昭、谢宝贵、吴小平。DB35/T 12032011 1 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的术语和定义、真实性检验、纯度检验和活力检验和检验判定规则。本标准适用于银耳栽培种质量的检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 1097-2006 食用菌菌种真实性鉴定 酯酶同工酶电泳法 NY/T 1284-2007 食用菌菌种中杂菌及害虫的检验 DB35/T 137.5 古田银耳菌种制作规程 DB35/T 1021-2010 食用菌品种鉴别技术规范-DNA指纹法 DB35/T 1022-2010 食用菌菌种纯度检测方法 DB35/T 1026-2010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NY/T 1284-2007、NY/T 1097-2006、DB35/T 1026-2010 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3.1 银耳栽培种 经人工培养可供栽培使用的银耳菌丝与香灰菌的混合培养物。3.2 银耳栽培种的真实性 指同时含有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菌丝和香灰菌Hypoxylon stygium菌丝的菌种。3.3 银耳栽培种纯度 银耳栽培种的纯度是指银耳栽培种受其它生物污染的程度。3.4 银耳栽培种的活力 DB35/T 12032011 2 指银耳栽培种的健壮程度。3.5 害虫 各种为害食用菌的昆虫和螨类。NY/T 1284-2007,3.2 3.6 核糖体转录间隔区 在真菌中,18S、5.8S、28S核糖体RNA的基因串联在一起,同时被转录,这三个基因之间被一段DNA序列隔开(ITS),18S和5.8S、5.8S和28S的基因之间的间隔区分别称为ITS1和ITS2,ITS序列具有较高的保守性,种内不同菌株之间的ITS序列同源性很高,但种间的差异较大,它可用于种的鉴别。DB35/T 1026-2010,3.9 3.7 霉菌 具管状菌丝营养体并产生大量孢子的小型真菌。NY/T 1097-2006,2.1.10 3.8 放线菌 分枝丝状的单细胞原核生物。NY/T 1097-2006,2.1.11 3.9 酵母菌 营出芽系列的单细胞真菌。NY/T 1097-2006,2.1.12 3.10 细菌 以裂殖方式繁殖的单细胞原核生物。NY/T 1097-2006,2.1.13 3.11 菌龄 接种后菌丝在培养基物中生长发育的时间。NY/T 1097-2006,2.3.22 DB35/T 12032011 3 4 银耳栽培种的真实性检验 4.1 取样 用接种钩均匀取银耳栽培种表面白毛团及基部培养物,称取2g,放到预冷的研钵中。4.2 DNA的提取 银耳栽培种DNA的提取方法按照DB35/T 1021-2010中7.2DNA的提取方法执行。4.3 ITS 扩增 ITS扩增按照DB35/T 1026-2010中7.2.2.2 ITS-PCR的方法执行。但所使用的ITS引物为ITS5和ITS4。ITS5:5-GGA AGT AAA AGT CGT AAC AAG G-3;ITS4:5-TCC TCC GCT TAT TGA TAT GC-3。4.4 ITS扩增产物的检测 ITS扩增产物的检测按照DB35/T 1026-2010中7.2.2.3 ITS-PCR的方法执行。4.5 ITS片段的回收 把扩增的ITS片段进行单一片段分别回收。4.6 ITS片段的克隆与测序 ITS片段的克隆与测序按照DB35/T 1026-2010中7.2.2.4 ITS片段的克隆与测序的方法执行。4.7 ITS序列相似性计算方法 待检样ITS序列与标准菌株ITS序列匹配的碱基数比上标准菌株ITS序列碱基数(100%)5 银耳栽培种纯度检验 银耳栽培种中的细菌污染、霉菌污染、酵母菌污染、螨虫为害检测检验按照NY/T 1284-2007、DB35/T 1022-2010方法执行。6 银耳栽培种活力检验 6.1 银耳栽培种外观检验 用肉眼观察银耳栽培种的颜色、分泌液等。6.2 银耳栽培种粗酶液制备 在银耳栽培种中间均匀取白毛团鲜重5g,加入25ml蒸馏水并搅匀,浸提2h后进行抽滤,抽滤后的溶液即为银耳栽培种粗酶液。设置3-5个重复。6.3 银耳栽培种多酚氧化酶检测 在15mm150 mm试管中分别加入 0.1 mol/L邻苯二酚2ml、0.05mol/L pH6.0的磷酸缓冲液2ml、银耳栽培种粗酶液0.5ml,28水浴保温3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选择400 nm波长测量反应液的OD值。DB35/T 12032011 4 6.4 银耳栽培种漆酶检验 在15mm150 mm试管中分别加入0.1mol/L pH 4.6的乙酸缓冲液3.4ml、3.36mmol/L的邻联甲苯胺0.5ml、银耳菌种粗酶液0.5ml,28水浴保温30min,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选择600 nm波长测量反应液的OD值。7 判定规则 7.1 银耳栽培种真实性 ITS扩增产物经检测、ITS片段的克隆与测序后,图谱上同时出现535bp和910bp两条片段,且满足其中535bp的片段序列和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ITS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的为银耳种性,否则是其它菌;其中910bp的片段序列和香灰菌Hypoxylon stygium的ITS序列相似性达98%以上的为香灰菌种性,否则是其它菌。标准的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和香灰菌Hypoxylon stygium的ITS序列见附录A。检测菌种同时含有银耳ITS标记和香灰菌ITS的为完整菌种,否则为不完整菌种。7.2 银耳栽培种纯度 按照NY/T 1284-2007、DB35/T 1022-2010的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未检出除银耳、香灰菌以外其他生物的菌种,判定为菌种纯;检测结果若出现细菌、霉菌、酵母菌、螨虫或其它生物的其中一种或一种以上,为污染菌种,判定为菌种不纯。7.3 银耳栽培种活力 7.3.1 菌龄规定:培养基按 DB35/T 137.5 执行。7.3.2 感观要求:白毛团色洁白,形状圆整、丰满,分泌液清亮,无浊液;香灰菌丝生长有力,分布均匀,分泌黑色素,瓶壁上出现黑色花纹。7.3.3 生化指标:此外银耳栽培种的多酚氧化酶活性的 OD 值在0.2 以上,同时满足银耳栽培种的漆酶活性的 OD 值在 0.05 以上,则表明银耳栽培种的活力强;否则活力弱。7.4 银耳栽培种质量评价 同时满足银耳栽培种的真实性、纯度和种活力要求的银耳栽培种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DB35/T 12032011 5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银耳 Tremella fuciformis和香灰菌 Hypoxylon stygium 的 ITS 序列 A.1 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的ITS序列 TCCTCCGCTTATTGATATGCTTAAGTTCAGCGGGTAGCCCTACCTGATTTGAGGCCAGAGTGCAAAAGTAAAGGGGGTTGTGAGCGGCCCACAGTCGACGCGTAACTTACGACGTCTGCGTGAAACCACTAACGCATTTAAGGCCAGCCAGAGAGGCAGGGCCCAAATCCAACACCGCCGGGTCAGAAACCCAGGGGGTTGAGTCTACATGACACTCAAACAGGCATGCCTTTCGGAATACCAAAAGGCGCAAGGTGCGTTCAAAGATTCGATGATTCACTGAATTCTGCAATTCACATTACTTTTCGCAATTCGCTGCGTTCTTCATCGATGCGAGAGCCAAGAGATCCGTTGTTGAAAGTTGTTTCATGTTATGATGCATTACGTTCTTGACATATGTTTGTGTGAAGGCGGCCCGGCCCGGGGGCGCGGTCCGATGTGCACAGGTGTTTGGAAGGGCCTCGTGGCCCGGTGTAATCTCAAATGATCCTTCCGCAGGTTCACCTACGGAAACCTTGTTACGACTTTTACTTCC。A.2 香灰菌Hypoxylon stygium的ITS序列 TCCTCCGCTTATTGATATGCTTAAGTTCAGCGGGTATTCCTACCTAATCCGAGGTCAACCACTATAAGTTATAGGGGGTTTTACGGCAAGCAGCTACAGCCTCCCTGAAAGCGAGTTAAACTACTACGCTTAGAGTGTGCTATAACCCCGCCACTAAATTTAAGGAACTACCCCTCAGTGAGGGGTAGATTCCCAACGCTAAGCTACAAGGCTTAAGGGTTGTAATGACGCTCGAATAGGCATGCCCACTAGAATACTAATGGGCGCAATGTGCGTTCAAAGATTCGATGATTCACTGAATTCTGCAATTCACATTACTTATCGCATTTCGCTGCGTTCTTCATCGATGTCAGAACCAAGAGATCCGTTGTTGAAAGTTTTAACGTATTTGGTTTTTAAAACCTTGGTTTGATCACCCCCTAAGAACCGTAGTTTATAGGTGGCTTTTGCCAATTTTATGAATTCATTCAGACCCCTCAGAGCTTTGAACAATTTTCGAGCAGATATTGTAGCTTGAAAACAAACGACTGCAGGGTAAAGAAATTATTATTTCGAGCAATAATTCCAACCAGGAAAGACGTTTTAGCGTAAAGAAAAAAAGCAAAAGCAGATTTTCGATAGTTGTTCAACGCGGGGTTGGATGCACTAGGTGCTTAAGTTTGGAGCGGTCCTACTCGGCGCCGCCGAGGCCTTGGTCAGCACCTTCACTGCACTAACCGTACCCCGAAGGATGGGTAGCACTCAGGCACCTCCCCAGCAGAACCCCCCCTTAGGGGAGCCCTGTGGGTAGGCTAAAGCGGTACGCCGGAGGAAACATAGGTAGGTTCACAAAGGGTTGGAGTTTTTGATAACTCAGTAATGATCCCTCCGCTGGTTCACCAACGGAGACCTTGTTACGACTTTTACTTCC。_ DB35/T 12032011 福建省地方标准 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 DB35/T 12032011*2011年 12月第一版 2011年 12月第一次印刷

注意事项

本文(银耳栽培种质量检验规程DB35/T 1203-2011.pdf)为本站会员(13265981523)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