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DB34/T 1557-2011.pdf

  • 资源ID:178366       资源大小:388.63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DB34/T 1557-2011.pdf

ICS 65.020 B 62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 34/T 15572011 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 文稿版次选择 2011-12-16发布 2012-01-16实施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4/15572011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黄山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园林局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林辉、桂剑锋、姚剑飞、叶要清、吴俊、汪传友、王昭成、朱瀛、苏加明、迟斌、汤明霞、沈万芳、胡降临。DB34/15572011 1 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的术语和定义、复壮工作程序、复壮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黄山风景名胜区 160.6 2 规划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和古树群的复壮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3476-2009 松材线虫病检疫技术规程 GB/T 23478-2009 松材线虫普查监测技术规程 DB34/T 1242-2010 黄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封闭轮休规范封闭期管理 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2009年12月16日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3 术语和定义 DB34/T 1242-2010 中确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复壮 对生长衰弱、渐危、濒危的古树名木通过实施生长环境条件改善、树体防腐与修补、树体支撑与加固、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促进其生长,以达到恢复或增强树势,提高抗性的相关技术工作。3.2 支撑 指利用硬质材料从地面或平台向上支顶树体或侧枝的加固方法。3.3 拉纤 指用弹性材料从岩石或其他物体上牵引树体或侧枝的加固方法。3.4 包箍 DB34/T 15572011 2 指用金属或非金属材料对树干或侧枝进行围包固定的加固方法。4 复壮工作程序 4.1 生长势评判 按照 DB34/T 1242-2010 附录 A 进行古树名木长势评判,对衰弱的古树名木实施复壮技术措施,促进树势恢复。4.2 拟定方案 4.2.1 分析地上、地下及周边环境中妨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因子。4.2.2 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古树名木主要生理指标和重要气象因素影响的情况。4.2.3 分析古树名木枝干腐朽空洞的部位、结构及其对树体应力的影响程度。4.2.4 结合历史管护和生长情况,拟定复壮技术方案。4.3 论证 复壮技术方案经由有害生物防治、植物生理、土壤营养、森林生态、气象学等多学科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古树名木保护专家组论证后方可实施。4.4 实施 4.4.1 复壮工作应严格按照既定方案,由具有相应专业素质的技术人员负责实施。4.4.2 复壮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收集图片、文字或影像资料。4.5 验收 复壮工作完成后,由景区业务主管部门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验收。5 复壮技术要求 5.1 生长环境改善 5.1.1 保护古树名木原生生态环境。5.1.2 不在古树名木树冠垂直投影 5m 范围内修建非保护性建、构筑物,对历史遗留的影响古树名木生长的建、构筑物予以部分或全部拆除。5.1.3 伐除古树名木周围对其生长有不良影响的树木、毛竹或攀附藤本,修剪遮蔽古树名木光照的树木枝条。5.1.4 对位于坡、坎等易发生水土流失或坍塌部位的古树,应砌筑围堰或挡土墙,并适当栽植地被植物。5.1.5 在古树名木根颈部地表铺置陶粒、风化砂或经消毒处理的松鳞块,保持根颈部干燥洁净。5.1.6 对密实板结、通透性差的根际土层,采取更换土壤,开沟埋条或埋设透气管的复壮措施;对位于古树名木附近的观景台或游步道则采取透气铺装或架空处理。5.1.7 对位于地势低洼、积水处的古树名木,采取疏沟排水、开挖渗井等复壮措施。5.1.8 不在丁树名木根系分布范围堆放渣土、石块、垃圾或其他杂物,对主干已经被深埋的古树名木,应及时进行清除填埋物,直至根基部原生土层露出。5.1.9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古树名木生长需要,适量施肥,确保养分平衡。DB34/15572011 3 5.2 树体防腐与修补 5.2.1 对古树名木主干或侧枝上的缺刻、节疤、孔洞等应当进行防腐与修补处理。5.2.2 古树名木防腐与修补所用的材料应具有对树体活组织无害、绿色安全、持久稳定的特点。5.2.3 古树名木防腐与修补按程序精细操作,避免对树体造成损害或影响景观。具体程序按附录 A执行。5.2.4 大型空洞或主干缺损太多,影响树体稳定的,填充封堵前需采用适当材料制作骨架加固树体。5.2.5 位于高海拔的黄山松树干空洞,在采取清腐杀菌处理后,应首先考虑空填充。5.2.6 树体防腐与修补施工宜在秋冬季节树木休眠和天气干燥期进行。5.3 树体支撑与加固 5.3.1 对树体偏冠、倾斜或侧枝过长,存在空洞的古树名木,可采用支撑、拉纤加固;对树体或侧枝上有扭裂、断裂隐患的可采用包箍加固。5.3.2 古树名木在树体倾斜或主干空洞影响树体稳定时应选用永久性支撑加固方式,在应对大风、冰冻、暴雪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时则选用临时性支撑加固方式。5.3.3 支撑加固材料可选用金属、木竹质、假山石、玻纤、尼龙等,但使用金属支撑加固材料的须采取防雷措施。5.3.4 支撑加固材料与树体接触部位应采用弹、软、透气材料衬垫,以免磨损树体。5.3.5 永久性支撑加固杆件、纤绳、包箍的色彩、造型应与景观环境相协调。5.3.6 临时性支撑加固材料应轻便、实用,便于运输和保存,使用后应及时拆除并妥善保管。5.4 枝条整理与树冠修剪 5.4.1 古树名木的树形以自然造型为主,人为整理为辅。5.4.2 对影响古树名木原有形态的徒长枝、过密枝、长飘枝应采取修剪或整形措施。5.4.3 及时清理枯死枝、劈裂枝、伤残枝、断枝和病虫枝等。5.4.4 对已经枯死,但能体现古树名木神韵的大枝应采取防腐、加固措施后予以保留。5.4.5 修剪创口要小而平,残桩要短,并及时涂抹伤口愈合剂。5.4.6 适度疏花疏果,减少养分消耗。5.5 营养元素与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 5.5.1 根据叶片营养元素含量测定结果,适量喷施缺乏的营养元素。5.5.2 根据古树名木生长衰弱的不同程度和部位,适量施用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帮助恢复树势。5.5.3 促进根系生长,增强古树名木的抗逆性。5.5.4 控制开花和结果量,促进营养生长,增强树势。5.6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5.6.1 根据有害生物监测结果,拟定防治方案,具体技术参照 DB34/T 1242-2010 中附录B规定执行。5.6.2 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机械防治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方法。5.6.3 结合开展森林植物检疫工作,防止以松材线虫病为主的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景区。松材线虫病的监测和预防按照 GB/T 23478-2009和 GB/T 23476-2009 相关规定执行。5.6.4 建设专业化防治队伍,确保防治成效。DB34/T 15572011 4 A A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黄山风景区古树名木树体防腐与修补技术规程 A.1 清腐 A.1.1 清腐、灭菌、防虫处理。A.1.1.1 先将缺刻、节疤、孔洞内、外的腐朽物全部清除,直至健康的木质部或皮层露出,再喷洒或涂抹硫酸铜或季胺酮溶液杀灭病菌,同时喷洒具触杀和熏蒸作用的药剂灭杀害虫,重复施用 23 遍。A.1.1.2 对需去除的枯枝残桩,要先行修剪,长度保留 35 cm,不能过长或过短,长则不利于愈合,短则易伤及活组织;要求锯(剪)口平整、内斜,其灭菌、防虫处理方法同上,最外层涂抹伤口愈合剂。A.1.1.3 对需保留的枯枝残桩,清除外表腐朽物,直至露出健康的木质部,采用上述方法作灭菌、防虫处理;表面经消毒风干,涂抹防腐剂(生桐油等)后,最外层涂抹密封剂。A.1.2 测量孔洞、空洞、枯枝残桩规格,并作好相关记录。A.2 填充 A.2.1 填充部位的表面经清腐、灭菌、防蚁处理并风干后,可进行填充。A.2.2 填充材料一般采用石灰、桐油、麻丝混合物,比例为 3:1:1.5,混合物充分搅拌。A.2.3 填充体积较大时,可根据孔洞形状,常先填充经消毒、干燥处理的相同树种木条,木条间隙再填充混合物;若缺失形成的空洞太大,影响树体稳定,可先用钢筋做稳固支撑龙骨,再填充。A.2.4 填充物应严实紧密,不留空隙,并与所填充的树体孔洞、空洞或缺刻表面略持平,稍凹陷,边缘与木质层充分粘合。A.3 密封 A.3.1 填充好的外表面,随树形用利刀削平整,然后采用密封剂密封,特别加强填充物与树体结合处密封,做到封口平整严实,边缘无缝。A.3.2 较大的孔洞、缺刻在采用密封剂密封后,可增加一层防水材料粘合覆盖或围护,防止雨水渗入树干。A.4 仿真处理 封堵完成后,在树干的最外层采用相同树种的树皮粘合,即做仿真树皮处理,贴近自然,以求美观。_

注意事项

本文(黄山风景名胜区古树名木复壮技术规范DB34/T 1557-2011.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