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DB63/T 008-2013.pdf

  • 资源ID:178031       资源大小:429.42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DB63/T 008-2013.pdf

I C S备案 号:青 海 省 地 方 标 准D B 63D B 63 D B 63D B 63D B 6 3/T 0 0 8 1 9 8 6青海省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1 9 8 6-1 2-1 6 发布 1 9 8 6-1 2-2 5 实施青 海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发 布 发 布 发 布 发 布D B 63/T 008 19861青海省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1 范围本标 准适 用于 青海 省各 级农 业科 研、教 学、推 广、生 产 单位 和种 子部 门从 事春 小麦 育种、品 种 比 较试验,区 域试 验,生产 试验 和原(良)种 生产 时对 品种 的观 察记 载。2 品种 名称 及来 源2.1 品种 名称:原 代号、曾 用名、现 定名,国 外引 种原 名、译名。2.2 种、变种2.3 品种 来源3 记载 项目 和标 准3.1 生育 期3.1.1 播种 期:实际 播种 的日 期(以月、日 表示,下 同)。3.1.2 出苗 期;全田 50%以上 幼苗 的第 一片 真叶 露出 地面 厘 米的 日期。3.1.3 三叶 期:全田 50以 上的 幼苗 的第 三片 叶展 开的 日期。3.1.4 分蘖 期:全田 50以 上的 植株 第一 个分 蘖露 出叶鞘 12 厘米 的日 期。3.1.5 拔节 期:全田 50以 上的 植株 主茎 基部 第一 节伸 出地面 1.5 2 厘米 的日 期。3.1.6 孕穗 期:全田 50以 上的 植株 旗叶 的叶 耳可 见,叶片 展开,旗 叶叶 鞘明 显膨 大的 日期。3.1.7 抽穗 期:全田 50以 上植 株穗 顶端(不连 芒)露 出旗 叶鞘 厘 米或 从旗 叶鞘 纵裂 露出 半面 穗 的日期。3.1.8 开花 期:全田 50以 上植 株穗 中部 小穗 的小 花开 放的 日期。3.1.9 成熟 期:全田 90以 上的 麦穗 变黄,籽 粒变 硬,呈现 本品 种固 有粒 色的 日期。3.1.10 收割 期:实际 收割 的日 期。3.2 生育 天数 及积 温3.2.1 播种 至出 苗期 的天 数及 期间 日平 均气 温3.2.2 出苗 至抽 穗期 的天 数及 期间 日平 均气 温、10 的积 温。3.2.3 抽穗 至成 熟期 的天 数及 期间 日平 均气 温、10 的积 温。3.2.4 生育 期:出苗 至成 熟期 的天 数及 期间 日平 均气 温、10 的积 温。3.2.5 全生 育期:播 种至 成熟 期的 天数 及期 间日 平均 气温 0、5、10 的积 温。3.3 属性分春 性、弱冬 性、冬性 三类。3.4 形态 特证3.4.1 幼苗3.4.1.1 芽鞘 颜色:幼 芽伸 出地 面时 观察 芽鞘 的颜 色,一般 分绿 色、微红 色、紫红 色。3.4.1.2 幼苗 习性:分 蘖盛 期观 察。直立:大 部分 茎叶 直立 向上。匍匐:大 部分 茎叶 匍匐 于地 面。半匍 匐:即半 直立,介 于上 述二 者之 间。3.4.1.3 苗色:与 上一 项同 时观 察,一般 分深 绿、绿、浅绿 色。D B 63/T 008 198623.4.1.4 幼苗 茸毛:分 有、无。3.4.2 叶3.4.2.1 叶色:孕 穗期 观察,一 般分 深绿、绿、浅 绿。3.4.2.2 叶耳 颜色:只 记紫 色。3.4.2.3 叶相:孕 穗期 根据 上、中部 叶片 与茎 秆夹 角,以及 旗叶 长相,分 挺直、下 披、中间。3.4.2.4 旗叶 长宽:孕 穗 期调 查有 代表 性的 20 个 以 上 主 茎 旗 叶 的 长、宽 度(厘 米),计 平 均 值(以“平均数 标准 误”表示,下 同)。3.4.3 茎3.4.3.1 株型:开 花后 根据 主茎 和分 蘖的 集散 程度,分 紧凑、松 散、中等 三种。3.4.3.2 株高:成 熟期 测量 有代 表性 的主 茎 株 以上 的长 度(厘米),计平 均值,分 两种。从 分蘖节至 穗顶(不 连芒)的 长度。从 地面 至穗 顶的 长度。3.4.3.3 茎秆 颜色:只 记紫 色,注明 部位。3.4.3.4 节间:成 熟期 测定 有代 表性 的 株 以上 主茎 的节 间长(厘 米)、茎 粗(测定 节间 长 处的直 径,毫 米),计 平 均值。并 记载:基 部第 一节 间长、茎 粗。基 部 第二 节间 长、茎 粗。穗 下节 长、茎粗。3.4.4 穗3.4.4.1 穗长:成 熟 期取 有代 表性的 20 个单 株,测 定 其主 穗从 穗颈 节(包 括不 孕小 穗)至 穗 顶(不 包括芒)的 长度(厘 米),计 平均 值。3.4.4.2 每穗 小穗 数:观 测 麦穗 上着 生的 小穗 总数(包 括不 孕小 穗数),取 样方 法同 上项,计 平 均值。3.4.4.3 不孕 小穗 数;观测 麦穗 上不 结实 小穗 数,取样 方法 同上,计 平均 值。3.4.4.4 小穗 密度:用 厘米 穗轴 上着 生的 小穗 数来 表示,按 下式 计算。穗 密度 指数 小 穗数 1穗轴 长 100 一般 分四 级:200 以下 为稀,20.1 30.0 为中,30.1 39.9 为密,40.0 以上 为极 密。3.4.4.5 每穗 粒数:一 个穗 上的 总粒 数。主穗 每穗 粒数:取 样方 法同 上,将主 茎穗 脱粒、数 清粒 数,计平 均值。平 均每 穗粒 数:降上 述样 本的 主茎 穗和 有效 分蘖 穗全 部脱 粒,数清 其总 粒数,按 下式 计算。平均 每穗 粒数(粒 穗)总粒 数主 茎穗 数 有效 分蘖 穗数3.4.4.6 穗形:一 般分 为五 种。纺锥 形:穗的 中部 稍大,上 部和 下部 逐渐 变小。长方 形:穗的 上、中、下大 小相 似。圆锥 形:穗呈 塔形,下 部大、上 部小。棍棒 形:穗的 下部 较小,上 部小 穗着 生紧 密,呈大 头状。椭圆 形:穗短,小 穗着 生密,中 部大,两 头稍 小,近似 椭圆。3.4.4.7 分枝 性:只记 分枝 小麦。3.4.5 芒3.4.5.1 芒长:根 据芒 的有 无、长短 分下 列各 类。完全 无芒:颖 尖完 全不 延长,其 圆颖 多花 类型 的无 芒者 多属 此类。无芒:、顶 芒:穗顶 部小 穗有 少数 短芒。、微 芒:小穗 颖尖 微有 延长。短芒:穗 中部 小穗 芒直,长 度在 厘米 以下。长芒:芒 直,长度 在 厘米 以上。勾曲 芒:芒状 勾曲 如蟹 爪状。短曲 芒:芒拳 曲,长度 在 厘米 以下。长曲 芒:芒拳 曲,长度 在 厘米 以上。3.4.5.2 芒色:有 白、红、黑三 种颜 色。3.4.6 颖壳D B 63/T 008 198633.4.6.1 壳色:成 熟期 记载 颖壳 颜色,分 白、红、紫,黑、及某 色底、某 色纹 等。3.4.6.2 颖壳 茸毛:分 有、无,注明 多、少。3.4.6.3 护颖 形状:观 察主 穗中 部护 颖侧 面的 形状,分 为长 圆形(披 针形)、椭圆 形、卵形 长方 形、圆形 五种。3.4.6.4 颖嘴 形状:一 般分 钝、锐、鸟嘴 形三 种。3.4.6.5 颖肩 形状:一 般分 无肩、斜 肩、方肩、丘 肩(肩部 向上 凸出)四 种。3.4.6.6 颖脊:护 颖中 部突 起的 龙骨 为颖 脊,有脊 到底、不 到底 和明 显、不明 显的 区分。有 些品 种脊上有 锯齿,应 注明。3.4.7 籽粒3.4.7.1 籽粒 形状:分 长圆 形、卵形,椭 圆形 及圆 形四 种。3.4.7.2 籽粒 色泽:分 红(包括 浅红)、白(包括 黄色)、紫色。3.4.7.3 籽粒 饱满 度:分饱 满、中等,瘪 瘦三 种。3.4.7.4 腹沟:分 深、浅,宽、窄。3.4.7.5 冠毛:麦 粒顶 端的 茸毛 为冠 毛,用 倍 放大 镜观 察,分多、少。3.4.7.6 种子 休眠 期:用分 期测 定种 子发 芽率 的方 法测 定,即从 种子 成熟 那天 开始 至发 芽率 达到 时 所经 历的 天数;并 结合 收获 前后 遇连 阴雨 的具 体发 芽情 况确 定休 眠期3.5 生育 动态3.5.1 基本 苗:三叶 期取 有代 表性 的样 段调 查,计平 均值(万 株 亩)。3.5.2 出苗 率:按下 式计 算。基本 苗(万株 亩)出苗 率()播种 量(千克 亩)万粒 千 克 净度()发芽 率()3.5.3 田间 最高 总茎 数:在分 蘖数 达到 最大 值时 记载 包括 主茎 在内 的总 茎数(万 茎 亩)。3.5.4 有效 穗数:成 熟期 取有 代表 性样 段,调查 主茎 穗和 结有 一粒 以上 饱满 种子 分蘖 穗的 总数(万 穗亩)。3.5.5 分蘖 成穗 率:调查 单位 面积 内结 实分 蘖数 占全 部分 蘖数 的百 分比。有效 穗数 基 本苗分蘖 成穗 率()田间 最高 总茎 数 基本 苗3.5.6 株有 效分 蘖数;按 下式 计算单株 有效 分蘖 数 有效 穗数 基 本苗 基本 苗3.5.7 分蘖 成穗 数;按下 式计 算。分蘖 成穗 数:基本 苗 单株 有效 分蘖 数3.5.8 单株 叶面 积:取 有 代表 性的 单株 株做 测定 材料,注 明 测定 时间,生 育 时期,以 及 所的 方法、仪器,计 平均 值(平方 厘米 株)。3.5.9 整齐3.5.10 株高 整齐 度:成熟 期观 察全 田植 株高 度的 一致 性,分整 齐、较整 齐、不整 齐三 种。3.5.10.1 穗层 厚度:观 察群 体中 90%以上 麦穗 集中 分布 的自 然高 度(厘米)。3.6 经济 性状3.6.1 千粒 重:按国 家标准 GB3543-83 农作 物种 子检 验规 程 规定 的方 法测 定。3.6.2 容重:将 符 合规 定水 分和 净度 检验 后的 籽粒用 61 71 型容 重器 测定,以 克 升 表示,重 复 试 验允许 差距 不超 过 克 升,计平 均值。3.6.3 穗粒 重:平 均 每穗 粒数 的重 量。将 3.4.4.5 项 20 个以 上的 单株 数清 全部 有效 穗数,风 干 后脱 粒称其 总重 量,按下 式计 算。穗粒 重(克 穗)籽 粒总 重量 总有 效穗 数D B 63/T 008 198643.6.4 单株 粒重:即 单株 生产 力(克 株),测 定上 项样 本单 株的 籽粒 重量,计 平均 值。3.6.5 地上 部产 量:成熟 期测 定单 位面 积内 地上 部分 的茎、叶、颖 壳、穗轴 和籽 粒的 总重 量(克)。3.6.6 经济 产量:即 单位 面积 上的 籽粒 产量(克)。3.6.7 经济 系数:即 经 济产 量与 地上 部产 量的 比值。用 上 二项 的数 据,按 下 式计 算。经 济 系数 籽 粒产量 地上 部产 量3.6.8 粒质:鉴 定籽 粒横 切面 的质 地,分三 类。硬质:每 个麦 粒断 面胚 乳全 部或 大部 为角 质或 玻璃 质,透明。粉质:胚 乳全 部或 大部 为粉 质,不透 明,质地 软。半硬 质:介于 两者 之间。3.6.9 粗蛋 白质:按 国 家标准 GB2905-89 谷 类、豆 类 作物 种子 粗蛋 白质 测定 方法 定 籽 粒中 的含 量,以百 分率 表示。3.6.10 赖氨 酸:测定 籽粒 中的 含量,注 明方 法,以百 分率 表示。3.6.11 淀粉:测 定籽 粒中 的含 量,注明 方法,以 百分 率表 示。3.6.12 面筋 质:注明 测定 方法(以 湿重 计)。湿 面筋()面 筋重 量试 样重 量 3.6.13 出粉 率:按下 式计 算,注明 测定 方法。出 粉率()面 粉重 量试样 重量(两次 取样 测定,相 差不 超过。)3.7 抗逆 性(注明 发生 的时 间、面积 和生 育时 期)3.7.1 耐寒 性:当 明 显地 看到 植株 受冻 害时 开始 调查 受害 情况,特 别 注意 植株 最幼 嫩部 分,如 叶 幼茎、花和 灌浆 的籽 粒。按 具体 情况 描述 受害 程度(发生 部位、凋 萎、变 色 等),统 计 受害 植株 或器 官占 调 查总数 的百 分率,结 合产 量损 失分 强、中、弱三 级。3.7.2 抗旱 性:干旱 条件 下,下午 时 日照 强、温度 最高 时调 查,分四 级。高抗:无 受害 症状。抗:叶片 缺乏 正常 情况 下的 光泽 和颜 色,白天 呈萎 蔫状,次 晨又 恢复 正常 长相。中抗,有 较 多的 叶片 卷成 筒状,其 余 叶片 严重 萎蔫,叶 色 显著 深于 该品 种的 正常 颜色,下 部 叶片 变黄或 变枯。不 抗:植株 停止 生长 或死 亡。对上 述四 级还 应结 合产 量情 况,进行 综合 评价。3.7.3 抗青 干性:根 据茎,叶、穗 青枯 程度 和千 粒重 降低 程度,分 抗、中抗、不 抗三 级。注明 发生 原因及 其产 量损 失情 况。3.7.4 耐盐 碱性:记 载具 体情 况,分耐、中、不 耐三 级。3.7.5 落粒 性:观测 成熟 后自 然落 粒的 程度。分 三级。紧:颖壳 紧抱 籽粒,用 手搓 或碰 撞麦 穗时 不容 易脱 落,迟收 遇风 雨落 粒极 少。中:一般 不易 落粒,用 手搓、碰 撞、遇风 雨或 迟收 时有 部分 落粒。松:颖壳 很松,种 子部 分外 露,经不 起手 搓、碰撞,遇 风雨 或迟 收时 落粒 极多。3.7.6 抗雹 性:具体 观察 群体 和单 株受 冰雹 灾害 的情 况,结合 产量 损失 分强、中、弱 三级。3.7.7 抗倒 伏性3.7.7.1 性质:分 茎倒 伏、根倒 伏。3.7.7.2 倒伏 面积:占 全田 面积 的百 分率。3.7.7.3 倒伏 程度:以 直立 单株 为标 准观 察其 倒伏 角度,分 四级。高抗:即 无任 何倒 伏情 况发 生。抗:植株 略有 倾斜,倾 角不 超过 15 度。中抗:植 株明 显倾 斜,倾角 16 45 度。不抗:大 部分 植株 倒伏,倾 角超 过 45 度。3.8 抗病 性(注明 调查 条件,自 然发 生或 人工 诱发)3.8.1 锈病(条 锈、秆锈、叶 锈)3.8.1.1 反应 型:按下 述规 定记 载。D B 63/T 008 19865注:有时有的品种感染锈病后,叶 片上长出的夏孢子堆或反应往往包括两种或更多类型,例 如包括 0、1、2、3 和4,遇到这种情 况,可记 载成 0;2 和3 4,余类推。另外,两 种类 型之 间还 有过 渡类 型时,可 用,等符号表示,例如;十、等。3.8.1.2 普遍 率(发病 率):即 锈病 发生 的普 遍程 度。数病 叶(秆)普遍 率()3.8.1.3 严重 度,病叶(秆)上病 斑所 占面 积的 百分 率,分九 级,即 0.1、5、10、25,40,65,80、100。(该 级严 重度 该级 发病 叶秆 数)平均 严重 度 调查 总发 病叶(秆)数3.8.1.4 病情 指数:按 下式 计算病情 指数:普 遍率 平均 严重 度 3.8.1.5 记载 格式;严重 度反应 型普遍 率 如:表示 反应 型,严 重 度,普 遍 率。3.8.2 小麦 雪腐 叶枯 病,记载 发病 生育 时期、时 间,发病 率、严重 度,分六 个病 级。:叶片 无病 斑。:病斑 占叶 片面 积 10。:病斑 占叶 片面 积 11 25。:病斑 占叶 片面 积 26 50:病斑 占叶 片面 积 51 80。:病斑 占叶 片面 积 81 100。3.8.2.1 平均 严重 度:计算 公式同 3.8.1.33.8.2.2 病情 指数:用 下式 计算。反应型 记载符号品种反应抗 病免疫 0 不产生夏孢子堆,叶(秆)色正常,完全无症状。近免疫 0 不产生夏孢子堆,但产生枯死斑点和失绿反应高 抗 1 夏孢子堆很小,数量很少,常不破裂,周围有枯死反应。中 抗 2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周 围有枯死或失绿反应,秆 锈夏孢子堆通常长地 绿色组中感 3夏孢子堆中等大小,周 围组织无枯死反应,但 有轻微的失绿现象,秆 锈夏孢子堆常不愈合。高感 4孢子堆大而多(秆锈夏孢子堆常互相愈合),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早期失绿现象不明显。混合型 孢子堆大小和反应变化不定,在 同一叶片上往往同时出现各种类型的 反应(抗病的和感病的),再 行接种时,小 形孢子堆可产生大孢子堆,大形孢子堆可产生小形孢子堆D B 63/T 008 19866(病 级 该级 病叶 数)病情 指数 最高 病级 调查 总叶 片数3.8.3 小麦 根腐 病:记载 发病 的生 育时 期、时间、普 遍率 和损 失率。3.8.3.1 病级:于 灌浆、乳 熟、腊熟 期三 次调 查植 株的 茎基 部和 根,分六 级。:根和 茎基 无症 状。:根和 茎基 有小 病斑。:茎基 部、叶鞘 和根 有明 显的 病斑。:根系 和茎 基腐 烂、根减 少。:根系 和茎 基严 重腐 烂,植株 严重 矮化。:种子 不萌 芽或 胚茎 和根 腐烂。3.8.3.2 发病 株率:按 下式 计算。各级 病株 数之 和发病 株率()100调查 总株 数3.8.3.3 病株 平均 减产 率:按下 式计 算。(该 病级 病株 平均 单株 产量 该级 病株 数)病株 平均 减产 率()100总病 株数 健株 平均 单株 产量3.8.3.4 全田 损失 率:按下 式计 算。全田 损失 率()发 病株 率()病株 平均 减产 率()1003.8.4 小麦 黑穗 病:包括 小麦 腥黑 穗病,散 黑穗 病,调查 发病 率,损失 率。病级 分三 级。,抗病,病 穗在 0.1 之 间。,中 度感 病,病穗 在 0.11 之 间。,严重 感病,病 穗在 1.1 以 上。3.8.5 小麦 线虫 病:记载 明显 发病 的时 间和 发病 率、损失 率。未受 害样 本平 均产 量 受害 样本 平均 产量损失 率()100未受 害样 本平 均产 量3.8.6 小麦 病毒 病:指黄 矮病、红 矮病 和丛 矮病 三种,从 幼苗 至成 热期 均注 意调 查,记载 发病 时期 和发病 率。3.8.7 麦类 白粉 病:记载 发病 的生 育时 期、时间、发 病率。3.8.8 小麦 全蚀 病;在整 个生 育期 内均 注意 调查,记 载发 病的 生育 时期、时 间,发病 率和 损失 率。3.8.9 小麦 赤霉 病;记载 发病 率。3.8.10 小麦 白秆 病:记载 发病 率和 损失 率。3.9 抗虫 性3.9.1 虫害 种类:调 查小 麦吸 浆虫、麦 蚜、麦茎 蜂、麦穗 夜蛾、麦 水蝇,麦 秆蝇、青 稞穗 蝇、麦叶 蜂和地 下害 虫等 危害 情况。注 明发 生时 间、地点、生 育时 期。3.9.2 调查 项目:按 下述 规定 进行。3.9.2.1 受害 程度:在 一定 面积 内根 据具 体情 况确 定对 群体 和植 株的 危害,分 为轻、中、重 三级。3.9.2.2 被害 率只 口有 虫株 率。D B 63/T 008 19867有虫 株数被害 率()调查 总株 数3.9.2.3 损失 系数:按 下式 计算(该 级受 害株 平均 单株 产量 该级 受害 株数)损失 系数()100总受 害株 数 健株 平均 单株 产量3.9.2.4 全田 损失 率:按下 式计 算。全田 损失 率()被 害率()损失 系数()3.9.2.5 虫口 密度:调 查一 定株 数和 面积 内的 害虫 数量,一 般用 百株 虫数 和每 平方 米内 的虫 数表 示。3.10 产量3.10.1 理论 产量;根 据测 产数 据(注明 方法),按下 式计 算。理论 产量(千 克 亩)0.01 万穗 亩 粒 穗 千粒 重(克)3.10.2 实际 产量:记 载实 有产 量,折算 成单 位面 积产 量,说明 与理 论产 量之 间差 距()。3.10.3 种子 质量 检验:籽 粒实 际含 水量、纯 度、净度、发 芽率 按国 家标准 GB3543-83 进行 检验。3.10.4 种子 等级:按 省颁 农作 物种 子分 级标 准确 定。D B 63/T 008 19868附 录 A(品 种试 验地 点和 栽培 措施 记载 项目(补 充件)A.1 观察 地点:市、县,场(队)、乡(镇)、村。A.2 观察 时间:起 止年、月、日。A.3 观察 地点 主要 生态 因素海拔 高度(米),年 平均 气温(),日 平均 气温 稳定 通过 0 初终 期及 积温、初终 期及 积温、10 初终 期及 积温,年 降 水量(毫米)、无 霜 期(天),土 壤 类型、土 种 和质 地、区 类型(分灌 区,高位水 地、高位、中 位、低位 山早 地)。A.4 主要 栽培 措施A.4.1 施肥 水平:每 亩施 用农 家肥 料、化肥、微 量元 索的 种类、数 量和 有效 含量。A.4.2 土壤 肥力 指标;用 有 机质()、全 氮()、全 磷()、全 钾(),水 解氮即 碱解 氮()、速效 磷()、速效 钾()表 示。A.4.3 灌溉 情况;指 明早 作、冬灌、春 灌及 生育 期内 灌溉 次数 和生 育时 期、时间。A.4.4 耕作、播 种和 田间 管理 主要 措施。A.4.5 防治 病虫 草害 技术 要点,指 明时 间、生育 时期 及其 效

注意事项

本文(春小麦品种观察记载标准DB63/T 008-2013.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