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报告吧!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报告吧

换一换
首页 报告吧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白杨透翅蛾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22/T 1766-2013.pdf

  • 资源ID:177438       资源大小:620.84KB        全文页数:14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9.9金币 【人民币9.9元】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9.9金币 【人民币9.9元】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说明:
本站最低充值10金币,下载本资源后余额将会存入您的账户,您可在我的个人中心查看。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下载共享资源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既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白杨透翅蛾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22/T 1766-2013.pdf

ICS 65.020.01 B 16 备案号:37922-2013 DB22 吉林省 地方标准 DB 22/T 1766 2013 白杨透翅蛾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2013-02-06发布 2013-06-01实施 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22/T 1766 2013 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吉林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吉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晓军、张健、孙伟、左彤彤、张杨、王君。DB22/T 1766 2013 1 白杨透翅蛾综合治理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erg)为害程度的划分及虫情监测、防治策略、虫情调查、综合防治方法及防治效果检查。本标准适用于白杨透翅蛾危害综合治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 注日期 的 引 用文件,仅所注日期 的 版 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 注日期 的 引 用文件,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 单)适用于本文件。LY/T 1681 林业 有 害 生物发生 及 成灾 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 定 义 适用于本文件。3.1 白杨透翅蛾 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emberg 属鳞 翅 目 Lepidoptera透翅蛾科 Aegeriidae,该 虫 幼 虫 侵 害 苗木和幼树枝干、侧枝和顶梢,被 害 枝 干形成瘤状 虫 瘿,造成树木枯萎、凸梢,易遭风折。形态特征 及 生活史参见附录 A。3.2 种群 population 在同一地域生活、互相影响、彼此能交配繁殖 的 同种昆 虫 个体组成 的 群体。3.3 综合治理 integrated management 在保护环境前 提下,重视森 林的 自然控制作 用,对 有 害 生物 的 一种 管 理 系统,即 应用 生态 系统、有害 生物种群 动 态、遗传 学 和 林业 经济 学的 知识,制 定 一个 规划,有 机 配 合 各 种 手段,调 控有 害 生物种群 低 于 经济阈值而存 在。3.4 虫瘿 gall 因 昆 虫 或螨类 的 取食刺激 引 起 植 物组 织局部增 生 而 形成 的 瘤状物。3.5 DB22/T 1766 2013 2 有虫株率 attacking rate 有 虫 株数占实际 调查 总株数 的 百 分 比。3.6 虫口密度 population density 平均每株寄 主 树有 害虫的 数量。实 地 调查 时 可按 幼 虫的 新 鲜排粪孔计算。3.7 诱饵树 attractive trees 害虫 喜食、对害虫 引 诱 作 用 强 的 树种。用 来诱集 并 集中 防治害虫,以减轻 害虫对 目 的 树种 的危害。4 为害程度的划分 4.1 为害程度的划分 白杨透翅蛾的为害程度划分按 LY/T 1681相 关 规定 执行。4.2 防治策略 4.2.1 对白杨透翅蛾的防治 贯彻“预 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 针。实行以选育抗性品 种、多 树种 合理配 置 的 营 林 措施,重视 虫 源 木 防治,加强 检 疫,辅以 物 理、化 学、生物 的综合防治 手段。4.2.2 在 白杨透翅蛾 轻 度为害 区内,进行以 生物 防治为主的防治 措施;在 白杨透翅蛾 中 度、重 度为害区,依 林分 立 地 条 件不 同,采取以 物 理防治、化 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措施。应提 高 杨 树 纯 林 自 身御 灾、控灾、减 灾 的 能 力。创 造有 利 于 天敌栖息 的 环境。4.2.3 建 立 无 白杨透翅蛾的 种苗繁 育 基 地;圃 地所 用的 苗木、幼树 等 繁殖 材料,不 得带 有 白杨透翅蛾。5 虫情调查 5.1 应施调查的寄主林分 有 虫 株 率达到 2%以 上 的杨 树 人 工 幼 龄 林(林 龄 10年 以 下)及 未 成 林 造 林 地。5.2 虫情线路踏查 于 10月 中 旬 采 用 样 株 调查法,观察样 株 上 有 无带 木 屑 的虫 瘿,将带 木 屑 的虫 瘿作 为 有 虫标 记,统计 有 虫 株 率,将 调查 结 果 填入 白杨透翅蛾虫情 线路踏 查 记 录 表(参见附录 B)。5.3 标准地虫口密度调查 于 10月 中 旬 采 用 样 株 调查法,依 林 地 面积 的 大小。采取 单对 角线、双 对 角线 或“Z”字 形 随 机 抽 取60株 样 树 调查。将带 有木 屑 的虫 瘿作 为 有 虫虫 瘿,计算 虫口 密 度。将 调查 结 果 填入 白杨透翅蛾标准 地调查 记 录 表(参见附录 C)。6 预测预报 DB22/T 1766 2013 3 6.1 有虫株率调查 于 6月 中 旬 采 用 样 株 调查法,选取 100株 样 株,观察样 株 上 有 无带 木 屑 的虫 瘿,将带 木 屑 的虫 瘿作 为 有 虫标 记,统计 有 虫 株 率,将 调查 结 果 填入 白杨透翅蛾虫情 线路踏 查 记 录 表(参见附录 B)。6.2 虫口密度调查 于 6月 中 旬 采 用 样 株 调查法,将带 有木 屑 的虫 瘿作 为 有 虫虫 瘿,调查 样 株 上 有 无 虫 瘿,统计 虫口 密 度,将 调查 结 果 填入 白杨透翅蛾标准 地 调查 记 录 表(参见附录 C)。6.3 成虫期监测 在 5月 中 旬至 6月 中 旬 采 用人 工 合 成 信息素 诱 芯 对白杨透翅蛾 成 虫的 发生 规 律 进行 监测(诱 捕器设 置方法及 注 意事项 参见附录 D)。7 综合防治技术 7.1 物理防治 对 侧枝 上 的虫 瘿 采取 人 工剪除 的方法。7.2 化学防治 7.2.1 药剂堵虫孔防治 7.2.1.1 可供选择使用的药剂及浓度 3%高 效 氯氰菊酯乳油、40%氧 化 乐 果 乳油、50%爱卡士乳油、3%吡 虫 啉乳油等,用 水 或 煤油稀释 50倍液。7.2.1.2 防治方法 在幼 虫 侵 入 枝干 皮层,尚未 进 入 木 质 部 之 前 进行。用 毛刷蘸 取 药液 在幼 虫 初 侵 入处 涂抹,使 药 物 渗 入 蛀 孔内,每孔 大 约 10 ml,湿泥封 孔,或 在被 害 处 绕 苗木 茎 干 涂抹,宽 度 8 cm 10 cm;在 虫 瘿形成 后 至 越冬 前 及 翌 年 幼 虫 化 蛹 前,将 虫 瘿 排粪孔 清 理 干 净,再 用 脱脂棉 蘸药液 塞 入,外 用 湿泥封 口。7.2.1.3 防治 时间 当 年 虫 瘿形成 后 至 幼 虫 越冬 前(7月 下 旬至 10月上旬)及 翌 年 幼 虫 开始 化 蛹 前(3月 下 旬至 4月 中 旬)。7.2.2 药剂 涂抹 防治 7.2.2.1 可供选择使用的药剂及浓度 3%高 效 氯氰菊酯 微胶囊 水 悬浮剂、40%氧 化 乐 果 乳油、50%爱卡士乳油、3%吡 虫 啉乳油等,用 水 或 煤 油稀释 50倍液。7.2.2.2 防治方法 用 毛 笔、毛刷等蘸 取 药液 在幼 虫 入 侵 处 或 虫 瘿 处 围绕 苗木 茎 干 涂抹 一 周,宽 度 8 cm 10 cm,虫 瘿下 2 cm 3 cm,虫 瘿 上 5 cm 6 cm。DB22/T 1766 2013 4 7.2.2.3 防治 时间 应 在幼 虫 已 侵 入 枝干 皮层,但 尚未 蛀 入 木 质 部 之 前 进行,约 在 5月 下 旬至 7月 下 旬。7.2.3 信息素 防治 7.2.3.1 信息素 诱 芯 成分 反-3,顺-13-十八碳二烯醇。7.2.3.2 诱 捕器类型:船型 诱 捕器 或 三 角 形 诱 捕器。7.2.3.3 诱 捕器设置 诱 捕器设 置 方法及 注 意事项 见附录 D。7.3 生 物防治 7.3.1 保护 和 利 用 啄木鸟 在苗 圃 或 幼 林 地 邻近 有成 片 大 树,或 在幼 龄 林 缺乏 营 巢 条 件下,人 工设 置 巢 木,能 招 引 啄 木 鸟(主 要是 大 斑啄 木 鸟 Dendrocopos major Linnaeus),使 其 聚 集 于 苗 圃 或 林 内,能 对白杨透翅蛾起 到 控制作用。7.3.1.1 条 件 在 水 源条 件 较好,林 龄 较 大 的林分 设 置 人 工 巢箱 进行 益鸟招 引。7.3.1.2 时间 每 年 3月 底 之 前 挂 设。7.3.1.3 数 量 每 公顷挂鸟巢 2个,均 匀布 设。7.3.1.4 位置 箱底与 树干 垂直,巢 口 面 向 下 坡 处 挂 在树干 2 m高以 上处。7.3.2 保护 和 利 用寄 生 性 天敌 狭 面 姬 小 蜂 Elachertus sp.和 凹 面 灿姬 小 蜂 Entedon sp.均 为白杨透翅蛾的 体 外 寄 生 蜂,自然 寄 生 率 高,保护 利 用 体 外 寄 生 蜂 对白杨透翅蛾 发生有 抑 制作 用。保护 林 地 严禁喷洒 化 学 农 药。7.4 营 林 措 施防治 7.4.1 加强 苗木 检 疫。苗木 调 运过 程 中,要 严格 进行 苗木 检 疫,凡 有 白杨透翅蛾危害的 苗木 要 就 地 销 毁,杜绝 白杨透翅蛾及 其 它 害虫 进 入 杨 树 栽培 区。7.4.2 应用 高抗性品 种造 林。不 同 杨 树 品系 对白杨透翅蛾 表 现 出不 同 的 抗性,选 用 抗性 好 的杨 树 品 种 是 控制 白杨透翅蛾 种群 数量 的 有 效 手段。DB22/T 1766 2013 5 7.4.3 必 须坚决 贯彻“适 地 适 树”的 原 则,多 树种 合理 配 置。大力 提 倡 营 造生 产 力 高、病 虫害危害 轻 的 混 交 林,增加 森 林 生态 系中 物种 多 样 性 和 复杂 性,减 少 病 虫害 发生。7.4.4 在 杨 树 林 带 旁 和 大面积 的杨 树 林 片 状 林的林 班 路 旁,每 隔 100 m 140 m 种 植诱 饵 树,并于 每 年2月 3月 修 剪,增强诱 虫 能 力。7.4.5 定 期 对林分 进行 抚 育,及 时 清 除 风 倒 木、风折木。依 据 林分 生 长 和 害虫 种 类 及 其发生 情 况,及时 正确 的 组 织 透 光伐、除 伐 和生 长伐 等等。7.4.6 增加 蜜 源植 物,保护 冠 下 植 被,丰富 森 林 生物群 落,创 造有 利 于 天敌栖息 的 环境。8 防治 效果检 查 8.1 调查 时间 化 学防治效果调查 在 防治 后 3d 10d内进行,生物 防治效果调查 在 防治 后 20d进行。8.2 防治 后 调查方法 防治 结 束 后,调查 有 虫 株 率 和 虫口 密 度(调查方法 同 虫情调查方法 5.2和 5.3)。若 防治 后 没 有 把 虫 口 密 度 降 低 到 轻 度为害标准 以 下,则 需继续 防治;若 防治 后 把 虫口 密 度 降 低 到 轻 度为害标准 以 下,防治效果 较好。一 般 要 求 生物 防治的 有 效防治 面积 和 杀 虫效果 均 达到 40%以 上;化 学防治效果 达到 95%以 上。8.3 防治 效果统计 8.3.1 幼 虫 死亡 率 计算公式:)(%C=BA100%.(1)式 中:A-死亡 幼 虫 数 B-调查 幼 虫 数 C-死亡 率 8.3.2 虫口 下降 率 计算公式:=)(%C 100%-AB A.(2)式 中:A-防治 前 虫口 数 B-防治 后 虫口 数 C-虫口下 降 率 8.3.3 防治 效果计算公式)(%C=100%-AB A.(3)式 中:A-对照 区 被 害 率 DB22/T 1766 2013 6 B-处 理 区 被 害 率 C-防治效果 DB22/T 1766 2013 7 A A 附 录 A(资料 性 附录)白杨透翅蛾 形态特征、生活史 及 危 害 特征 白杨透翅蛾分 布 于 辽宁、内 蒙古、河北、北京、河南、江苏、浙江、山西、陕西;危害杨、柳。以 银 白杨、毛 白杨 被 害 最重。枝梢被 害 后 枯萎 下 垂,抑 制顶 芽 生 长,徒 生侧枝,形成 秃 梢,尤 其 是 苗木 主 干被 害 形成 虫 瘿,易遭风折,损失更 大,并可 随 苗木 传 播 到 新 区。形态特征:成 虫 体 长 11 mm 20 mm,翅 展 22 mm 38 mm。头半球 形,下 唇须 基 部 黑色 密 布 黄色绒 毛,头 和 胸 部 之 间 有 橙色 鳞 片围绕,头 顶有 1束黄色 毛 簇。胸 部 背 面 有 青黑色 而 有 光泽 的 鳞 片 覆盖。中、后 胸肩板 各 有 2簇橙黄色 鳞 片。前 翅 窄长,褐黑色,中 室 与后 缘 略透 明。后 翅 全 部 透 明。腹 部 青黑色,有 5条 橙黄色 环 带。雌 蛾 腹末 有 黄褐色 鳞 毛 1束,两边 各 镶 有 1簇橙黄色 鳞 毛。卵椭圆 形,黑色,有 灰白 色 不规则的 多 角 形 刻纹。长 径 0.62 mm 0.95 mm;短径 0.53 mm。幼 虫 体 长 30 mm 33 mm。初龄 幼 虫 淡红 色,老熟 时 白 色。臀节 略 骨 化,背 面 有 2个 深 褐色 刺,略 向 背 上 前 方 钩 起。蛹 体 长 12 mm 23 mm,纺锤 形,褐色。腹 部 第 二 至 第七节 背 面 各 有 横 列的 刺 2排,第九、十 节具 刺 1排。腹末具臀棘。生活史 及危害 特征:白杨透翅蛾 在 吉林省 1年 发生 1代,以 幼 虫 在枝干 虫 道 内 越冬。翌 年 4月,越 冬 幼 虫 恢 复 取食。5月 底 至 6月初,幼 虫 开始 化 蛹,6月初 成 虫 开始 羽 化,6月 底 至 7月初 为 羽 化 盛 期。成 虫 羽 化时,蛹 体 穿破堵 塞 的 木 屑将身 体 的 2/3伸 出 羽 化孔,遗 留 下 蛹 壳。DB22/T 1766 2013 8 附 录 B(规范性 附录)白杨透翅蛾虫情线路踏查 记录表 踏 查 块编号 _;踏 查 块 面积 _公顷;森 林 类 型 及 树种组成 _;林 龄 组 _。调查情 况 记 载(有 虫划“”)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调查 总数(株)有虫株数(株)有虫株率(%)调查 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1766 2013 9 B B 附 录 C(规范性 附录)白杨透翅蛾标准地调查 记录表 调查林分 编号;林 班 小 班 名称;调查 小 班 面积 公顷;林 龄;森 林 类 型 及 树种 组成;踏 查 所 报 有 虫 株 率(%);调查 时 年 度 内 是 否 有其 它 有 害 生物同 时 发生 及 记 述。标准 株 号 害虫 数量 标准 株 号 害虫 数量 标准 株 号 害虫 数量 标准 株 号 害虫 数量 1 16 31 46 2 17 32 47 3 18 33 48 4 19 34 49 5 20 35 50 6 21 36 51 7 22 37 52 8 23 38 53 9 24 39 54 10 25 40 55 11 26 41 56 12 27 42 57 13 28 43 58 14 29 44 59 15 30 45 60 调查 株数(株)有 虫 株数(株)有 虫 株 率(%)有 虫 总数(头)平均 虫口密 度(头/株)调查 日期:年 月 日 调查人:DB22/T 1766 2013 10 C C 附 录 D(资料 性 附录)诱 捕器设置 方法及 注意事项 D.1 诱 捕器设置 方法 将 诱 芯 用 细铁丝固 定 在 诱 捕器 中 央,诱 芯 距 胶 面 1 cm左 右。当 幼 虫 进 入 蛹 期 时,将 诱 捕器 悬挂 在 阳光 充足 的林 缘 及 阳 面 枝 条 上,高 度 距离 地 面 1.3 m 1.5 m,间 距 30 50 m挂 一个。为了 降 低 防治 成 本 和 保 证 防治效果,诱 捕器 悬挂 密 度 一 般 应 根 据 树木被 害 株 率 和 虫口 密 度 以 及 结 合 性诱 剂 有 效 引 诱 距离灵 活确 定,如 被 害 株 率 在 10%以 上,每 公顷 应 设 15个 诱 捕器;被 害 株 率 在 5%10%时,每 公顷 设 5个 诱 捕器;被 害 株 率 为 5%以 下 时,每 公顷 设 3个 诱 捕器 即 可。另 外,根 据 经 验,在 虫口 密 度 过 大 的林分 也 可 以 先 用常 规 杀 虫 剂 压 低 虫口 密 度,然 后使 用 性诱 剂 进行诱 捕 防治,消灭残余 的虫口,也 能 取 得 良 好 的防治效果。D.2 注意事项 诱 捕器 最 佳 设 置时 间 应 选 择 在 白杨透翅蛾 刚 开始 进 入 扬飞 高 峰 期 的 前 两 天。白杨透翅蛾 具 有 雌雄 性别 比 为 1:1 的 特 点,如 果 过 早 设 置诱 捕器,在 高 峰 期 到 来 之 前 林 内 会累 积 一 定 量 的 雌 蛾。在 进 入 高 峰 期 之 后,雄 蛾 大 量 扬飞,林 内 累 积 的 雌 蛾 会 对 诱 捕器 产 生 竞争 作 用,使 诱 捕器 不 能有 效的 发 挥 作 用。利 用人 工 合 成 性 信息素 监测白杨透翅蛾的 发生 规 律,应 选 择 在有 虫 株 率 为 15%25%的林 内进行。若 林 内 虫口 密 度 过 高,诱 捕器 内诱集 到大 量 的 雄 蛾,而诱 捕器 的 胶 板 面积 有 限,此 时 的 诱 捕 量 不 能 准 确 的反 应 雄 蛾 数量 的 波 动 变 化,诱集 的 总量 也 不 与 白杨透翅蛾 种群 数量 呈 正 相 关关系。诱 捕器上 的 胶 板 必 须 根 据 诱 蛾 量 的 变 化 定 期 更 换,一 般 以 15 20天 更 换 一 次 为 宜。频 繁 遇 到 阴雨 天则应 根 据 实际 情 况 调 整 更 换频 率。白杨透翅蛾 粘 到 胶 板 上之 后,在其 挣扎 的 过 程 中 会 把 大 量 的 鳞 片 散 落 在 胶 板 上,降 低 胶 板 的 粘 性。当 诱 捕器 内 的 死 虫 达到 一 定 数量时,会 对 雄 蛾 产 生一 定的 忌避 作 用,影响诱集 效果。_

注意事项

本文(白杨透翅蛾综合治理技术规程DB22/T 1766-2013.pdf)为本站会员(13658621589)主动上传,报告吧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报告吧(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22 报告吧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7002310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宁B2-20200018  | 宁公网安备64010602000642号


收起
展开